-
会议时间:2022年10月10-12日会议地点(更新):上海嘉定喜来登酒店!
会议地址:上海市嘉定区菊园新区嘉唐公路66号
线上注册通道于2022年10月9日16:00关闭。
需要注册人员只可现场注册!
计算成像是近年来国内外光电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方向,在车辆自动驾驶、工业生产与检测、生命科学与医疗、国防安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需求与发展潜力。为加强学术交流、拓宽研究视野、促进相关学科和行业发展共同发展,提升我国计算光学成像技术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联合国内计算成像领域相关优势单位,共同组织“国际计算成像会议(2022CITA)”,邀请国内外计算成像领域的专家共同深入探讨计算成像基础理论、系统、技术、器件、计算处理、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技术瓶颈和发展趋势。CITA致力于发展成为计算成像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内容最全面的国际学术盛会,诚挚欢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教师、研究生等踊跃投稿并参会。
大会主席: | |
吕跃广院士 |
庄松林院士 |
王建宇院士 |
戴琼海院士 |
大会执行主席: | |
邵晓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曹良才(清华大学) |
会议议题:
专题1:计算成像基础理论
专题2:散射成像与非视域成像
专题3:三维成像
专题4:偏振测量与偏振成像
专题5:全息成像与相位成像
专题6:多波段成像与计算光谱成像
专题7:单像素成像与单光子成像
专题8:微纳光学与计算成像
专题9:生物医学与计算成像
专题10:人工智能与计算成像
专题11:计算成像中的前沿问题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
清华大学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南京理工大学智能计算成像研究院
光电信息控制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联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计算光学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
支持单位
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金华飞光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芯视元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尤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东隆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中科微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无锡微视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星谱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昊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意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亚博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指导委员会(音序)
David Brady(University of Arizona,USA)
Sylvain Gigan(Sorbonne University,France)
Ayodogan Ozca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SA)
Yong Keun Park(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orea)
Zeev Zalevsky(Bar-Ilan University,Israel )
Guoan Zheng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USA)
大会主席
吕跃广 院士
庄松林 院士
王建宇 院士
戴琼海 院士
David Brady(University of Arizona,USA)
大会共主席
陈 钱(南京理工大学)
苏建忠(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陈卫标(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黄 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关 松(光电信息控制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大会执行主席
邵晓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曹良才(清华大学)
程序委员会主席
左 超(南京理工大学)
组织委员会主席(音序)
曹 汛 (南京大学)
丁贵广(清华大学)
刘 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李宇海(光电信息控制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薛 彬(天津大学)
杨 艺(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朱 猛(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分专题组织结构
专题主席
专题一:计算成像基础理论
郑臻荣(浙江大学)
吕群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孙宝清(山东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陈 亮(北京理工大学)
陈守谦(哈尔滨工业大学)
马灵玲(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薛 彬(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赵 明(大连海事大学)
专题二:散射成像与非视域成像
专题主席
周建英(中山大学)
蒲继雄(华侨大学)
柏连发(南京理工大学)
屈军乐(深圳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陈子阳(华侨大学)
韩 静(南京理工大学)
金 欣(清华大学)
靳辰飞(哈尔滨工业大学)
刘红林(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专题三:三维成像
专题主席
张启灿(四川大学)
张宗华(河北工业大学)
冯世杰(南京理工大学)
范静涛(清华大学)
王琼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蔡泽伟(南京理工大学)
高 楠(河北工业大学)
刘晓利(深圳大学)
吴周杰(四川大学)
邢 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殷永凯(山东大学)
专题四:偏振测量与偏振成像
专题主席
刘世元(华中科技大学)
马 辉(清华大学)
刘 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郭忠义(合肥工业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何 超(牛津大学)
胡浩丰(天津大学)
孟浩然(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石 磊(复旦大学)
王 峰(陆军炮兵防控兵学院)
张 月(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专题五:全息成像与相位成像
专题主席
桑新柱 (北京邮电大学)
王大勇 (北京工业大学)
左 超 (南京理工大学)
林 枭 (福建师范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邸江磊(广东工业大学)
刘 娟(北京理工大学)
万玉红(北京工业大学)
张 浩(清华大学)
专题六:多波段成像与计算光谱成像
专题主席
黄 华 (北京师范大学)
朱 猛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赵 惠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程序委员会(音序)
冯 斌(西北工业大学)
王立志(北京理工大学)
鱼卫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专题七:单像素成像与单光子成像
专题主席
徐飞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刘伟涛 (国防科技大学)
孙鸣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陈理想(厦门大学)
陈明亮(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柯 钧(北京理工大学)
石剑虹(上海交通大学)
索津莉(清华大学)
钟金钢(暨南大学)
专题八:微纳光学与计算成像
专题主席
肖淑敏(哈尔滨工业大学)
李 磊 (四川大学)
向 东 (南开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李 雄(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王立辉(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张 维(深圳技术大学)
专题九:生物医学与计算成像
专题主席
席 鹏(北京大学)
姚保利(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张大伟(上海理工大学)
吴嘉敏(清华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但 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董大山(北京大学)
费 鹏(华中科技大学)
郜 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刘丽炜(深圳大学)
潘雷霆(南开大学)
斯 科(浙江大学)
詹求强(华南师范大学)
专题十:人工智能与计算成像
专题主席
司徒国海(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袁 鑫(西湖大学)
付 莹(北京理工大学)
吴易明(西安中科光电精密工程有限公司)
程序委员会(音序)
董伟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乔 木(宁波大学)
刘晓平(上海科技大学)
Shaodi You(阿姆斯特丹大学)
Yinqiang Zheng(东京大学)
专题十一:计算成像中的前沿问题
专题主席
喻松林(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苏 云(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薛 彬(天津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薛 芳(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张翠翠(天津大学)
陈卫标(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会议议题(分专题组织机构)
专题一:计算成像基础理论
邀请报告(音序)
韩申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光场关联成像与信息光学成像
雷 铭(西安交通大学)— 高速结构光照明超分辨成像技术及应用
刘吉英(国防科技大学)— 遥感图像复原的先验深度网络方法
李浩宇(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联合约束解卷积模型的计算超分辨方法
李景镇(深圳大学)— 原子时间计算成像的研究
马灵玲(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计算光学成像信息不确定性解析与评价方法
孙宝清(山东大学)— 基于关联探测的超快成像机制
申俊飞(四川大学)—多点扩散函数学习的扩景深计算成像
万 雪(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人工智能与空间场景感知
汪 琪(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稀疏特征在复杂场景计算成像中的应用
于基睿(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太阳硬X射线调制成像与在轨误差标定
张 旺(吉林大学)— 光子集成干涉探测计算成像技术
赵 明(大连海事大学)— 远距离傅里叶叠层超分辨成像研究
专题二:散射成像与非视域成像
邀请报告(音序)
陈 辉(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学院)— MORE在散射成像中的作用
陈子阳(华侨大学)— Modulation on the speckle: from random to determined
龚 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Single-shot endoscopic imaging with a single multimode fiber
金 欣(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散射成像中欠定问题的求解研究
靳辰飞(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成像激光雷达— 从“直视”到“绕视”
赖溥祥(香港理工大学)— 基于波前整形技术的散射光聚焦及其应用优化
刘 诚(上海光机所)— 光学测量中的相位恢复成像及其数学唯一性
刘红林(上海光机所)— 透过散射介质成像的机理探索— 基于深度学习的研究
刘忆琨(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透过浑浊介质的光学成像与图像再现
刘正君(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光学成像:扫描方式优化与自动定位
徐飞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飞行时间的非视域成像技术
杨佳苗(上海交通大学)— 复杂光波前的感知与操控
专题三:三维成像
邀请报告(音序)
邓 欢(四川大学)— 集成成像3D显示的片源计算生成方法
冯世杰(南京理工大学)— Fringe-pattern analysis with deep learning and uncertainty estimation
Fu Yu(深圳大学)— 激光图像静态和动态结构变形测量:新方法和新进展
李中伟(华中科技大学)— 面结构光自动化三维测量技术与应用
乔 文(苏州大学)— 基于平面光子器件的真三维显示技术
尚 洋(国防科技大学)— 图像测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汤其剑(深圳大学)— 基于散斑相关的三维重建
王 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散斑噪声抑制的曲面全息图生成方法
王亚军(四川大学)— High-speed HDR structure-light 3D measurement
徐 静(清华大学)— 基于优化与学习的条纹投影测量方法
杨凌辉(天津大学)— 自由延展表面高分辨率三维形貌测量
殷永凯(山东大学)— When fringe projection profilometry meets single pixel imaging
俞立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Time-gated active imaging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for thermal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under aerodynamic heating
张福民(天津大学)— 基于多路调频激光雷达的精密三维测量
专题四:偏振测量与偏振成像
邀请报告(音序)
段 锦 (长春理工大学)— 偏振光传输特性对偏振成像的影响
郭忠义(合肥工业大学)— 光学偏振成像方法及应用
何宏辉(清华大学)— 生物医学全偏振成像信息提取及应用进展
刘 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光场矢量特性的透散射介质成像技术
刘欣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偏振同步相移全息成像测量技术
祁 绩(之江实验室)— 偏振测量内窥成像
任立勇(陕西师范大学)—分孔径偏振相机图像配准技术
殳 峰(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 机器学习技术在半导体OCD量测机台的研究
叶 虹(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偏振效应对斑马鱼神经元荧光发射的影响
张 月(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计算偏振三维成像的应用研究(Application of polarization 3D imaging)
赵永强(西北工业大学)— 分焦平面红外偏振摄像技术
朱金龙(华中科技大学)— 纳米光学晶圆缺陷探测
专题五:全息成像与相位成像
邀请报告(音序)
曹良才(清华大学)— High bandwidth holographic imaging
邸江磊(广东工业大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光学合成孔径成像方法研究
龚湘君(华南理工大学)— 微粒三维动态行为的全息显微追踪术
皮大普(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禁带角谱法的彩色复振幅全息显示 (Color complex
amplitude holographic display based on band-limited angular spectrum method)
戎 路(北京工业大学)— 连续太赫兹波叠层成像
桑新柱(北京邮电大学)— Improvement on Holographic Display based on computer-
generated Holograms
苏 萍(清华大学)— High-resolution lens-free on-chip microscopy with RGB LED via
pinhole array module on a cost-effective and portable system
孙佳嵩(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傅里叶叠层成像的自适应动态定量相位成像技术
吴周杰(四川大学)— 基于条纹投影的动态三维形貌、形变测量及应变分析
张韶辉(北京理工大学)— 傅里叶叠层显微成像关键技术研究
左 超(南京理工大学)— Fourier Ptychography: wide-field high-resolution quantitative
phase imaging and diffraction tomography
专题六:多波段成像与计算光谱成像
邀请报告(音序)
佃仁伟(湖南大学)— 高分辨率高光谱融合成像方法研究
刘舒扬(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基于CMOS技术的单片式多波段成像传感器研究
刘严严(光电信息控制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计算成像技术的应用思考
穆廷魁(西安交通大学)— 神经网络赋能的快照式偏振光谱成像
王立志(北京理工大学)— 编解码联合优化的计算光谱成像
熊汗青(北京大学)— 耦合分子振动光谱的新型活细胞荧光成像技术
益 琛(西安邮电大学)— 面向多任务协同学习的高光谱图像增强研究
张俊超(中南大学)— 分焦平面偏振超分辨成像
专题七:单像素成像与单光子成像
邀请报告(音序)
陈宏伟(清华大学)— 时间编码智能成像与感知
陈理想(厦门大学)— 基于光场调控的关联成像与处理
邓陈进(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看见”声音:―基于微多普勒效应的相干探测鬼成像
龚文林(苏州大学)— 差分探测单像素成像研究
焦述铭(鹏城实验室)— 单像素成像:不仅仅是成像
黎正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远距离单光子成像雷达
李子薇(复旦大学)— 单像素成像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刘瑞丰(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测量基底优化的单像素成像
罗海陆(湖南大学)— 光学模拟运算与量子显微成像
马 旭(北京理工大学)— 模型驱动深度学习的快速计算光刻技术
潘 宇(浙江大学)— 基于稀疏卷积的单光子快速成像算法
彭军政(暨南大学)— 对偶摄影在计算成像中的应用
时东锋(安徽光机所)— 运动物体单像素成像方法研究
孙 帅(国防科技大学)— Ghost Synthetic Aperture with Computational Wavefront
周志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红外量子频谱迁移探测研究进展
专题八:微纳光学与计算成像
邀请报告(音序)
陈 刚(重庆大学)— Flat-field super-resolution metalenses
陈潋微(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微球超分辨光学成像与应用
黄玲玲(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超表面的单像素成像和全息加密研究
匡登峰(南开大学)— Low photoxicity illumination for light sheet microscopy with
micro-optical devices
李 磊(四川大学)— 变焦液体透镜及在显微成像中的应用
李 涛(南京大学)— 超构透镜阵列成像:从宽视场显微到广角相机
李向平(暨南大学)— 电介质共振超表面从非线性饱和散射到手性可控
吕振律(北京理工大学)—Multifunctional dual-view head-up display with both privacy
protection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based on 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s (基于全息光学元
件的多功能双视角抬头显示系统)
徐 挺(南京大学)— 基于超构表面的新型计算光学成像技术
杨原牧(清华大学)— 超构表面在多维光场感知中的应用
张 诚(华中科技大学)— 超构表面多维光场调控
赵 星(南开大学)— 基于光场成像的拉曼光谱测量系统研究
专题九:生物医学与计算成像
邀请报告(音序)
董大山(北京大学)— 基于光学衍射层析的活细胞全景成像
Chia Wei (Wade) Hsu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High-resolution
large-depth-of-field deep imaging using scattering-matrix tomography
柏 晨(中科院西安光机所)— 基于物理增强深度神经网络的定量相位显微成像
黄小帅(北京大学)— 活细胞显微成像技术
李依明(南方科技大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全细胞大视场高通量超分辨成像
刘 贝(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深度学习驱动的结构光照明显微成像
马 炯(复旦大学)— 基于荧光涨落分析的复合超分辨显微技术
王 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May the force be with up conversion -上转换非线性纳米
的材料的生物光子学应用
赵雁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于空间频域成像的无标记非接触定量生理信息监测技术
周颖颖(香港理工大学)— 快速光声显微结构与功能成像其应用
专题十:人工智能与计算成像
邀请报告(音序)
董伟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图像恢复:从深度先验到不确定性估计
马思伟(北京大学)— 深度感知成像与编码
彭祎帆(香港大学)— Domain-specific Computational Imaging with Learning Recovery
索津莉(清华大学)— 视频压缩感知:从图像重建到视觉任务
孙 赫(北京大学)—计算天文成像:用于黑洞摄影的重构和感知算法
王 成(上海科技大学)— 基于半导体激光器的深度并行储备池光计算
王 健(复旦大学)— Some Recent Results on Phase Retrieval
吴易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西安中科光电精密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具身智能的双目三
维视觉重建方法、效果与应用
喻 虹(张江实验室)— X光衍射计算成像与三维纳米精密测量
张伟锋(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快速时域计算的大矩阵光子神经网络系统
Yinqiang Zheng(The University of Tokyo)— Optics for Better AI and AI for Best Optics
专题十一:计算成像中的前沿问题
邀请报告(音序)
边丽蘅(北京理工大学)— 编解码全局优化计算成像
邓红艳(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基于主动相干光学合成孔径超分辨成像技术的空间碎片监视系统
Meng-Yu Jennifer Kuo(University of Minnesota)— Absorption and Refraction for Underwater Shape Recovery
王漱明(南京大学)— 超构表面成像研究
吴 军(中国民航大学)—采用光学纹影法的高速流场空间温度场精确重构方法
徐世祥(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单次超快光学成像的前沿问题思考
姚云华(华东师范大学)— 压缩超快成像:技术及应用进展
袁 鑫(西湖大学)— Transformer Learning for Snapshot Compressive Imaging
张 博(长春理工大学)— 宽波段计算多光谱成像技术
投稿网址: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2022CITA.html
最后一轮截稿时间:2022年9月30日(只接受海报交流)
中文稿件模板: 中文稿件模板.doc
英文稿件要求: 英文稿件模板.doc
保密承诺书:
SPIE全文格式要求:https://spie.org/conferences-and-exhibitions/authors-and-presenters/format-your-manuscript-multimedia-files-and-references
第一轮SPIE全文上传链接:https://spie.org/submissions/submit/overview.aspx?EventId=2661277 时间截止到10月14日
第二轮SPIE全文上传链接网址于10月底更新
1.请作者登陆会议网站提交文章。投稿后两个星期内快速答复推荐结果。
2.若希望文章推荐到会议合作期刊发表,截止日期前提交文章全文到投稿系统。收到组委会发的录用通知后,请按通知要求将文章全文提交至各支持期刊网站,由期刊编辑部审核录用后正式发表。3. 若希望文章发表在SPIE文集(EI收录),截止日期前提交英文摘要即可。会后提交英文全文,会后半年左右全文可在EI数据库检索到。
4.若不发表文章,只希望做“海报/口头”交流,可在投稿系统上传报告摘要即可,系统提交时期刊请选择“仅交流不发表”。
5.粘贴海报要求:尺寸为:高90cm,宽80cm,需打印成彩色,海报内容需标注稿件编号。具体模板请见附件: 海报模板 .pptx
付款方式
1.汇款转账
开户名称: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
银行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
2.在线支付
注册完成后,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在线完成支付。
第二届国际计算成像会议(CITA2022)参会代表可免费参加论坛。
房价:530元/天, 大床/标间(双早/单早)
预订电话:颜经理 18616587217
防疫要求:
鄂荣鹏 erongpeng@csoe.com 13001030561
吕子晨 lvzichen@csoe.org.cn 13810226340
王 灿wangcan@csoe.org.cn 13810630623
2021 年 9 月 24-26 日,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主办的“国际计算成像会议(CITA2021)”在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成功召开。参会代表 500 余人,来自全国百余家单位,会议得到了国内计算成像领域相关单位和研究团队的大力支持,实属国内本领域一次高水准的行业盛会。
本次会议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清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光电信息控制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荷湖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涿溪脑与智能研究所共同承办,联办单位是南京理工大学智能计算成像研究院、南京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苏州大学。会议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涵盖专题研讨会、创新技术与产品展示、产业论坛、优秀论文评选等,从不同角度满足与会代表的实际需求。
本届会议在特邀报告质量、活动形式丰富度等方面深受与会专家、代 表的好评,交流报告专业性强、信息量大、内容翔实有体系,充分展示了本领域的最新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