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程下载:   大会日程.pdf


一、展会主题
跨界创新 智联融合
二、展览规模
20,000+平方米、展商600+家、30,000+专业观众
三、展览范围
(1)无人系统产业展:工业类无人机、消费类无人机、无人系统类、无人机上下游产业链、控制 / 导航类、任务载荷类、行业服务类等;
(2)空间信息产业展:卫星平台(载荷)、发射运载、核心器件、浮空(无人)器、商业测运控、应急救灾保障、信息普惠服务、移动通信服务、航空网络服务、海洋信息服务等;
(3)机器人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军用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系统集成及核心部件等;
(4)工业控制系统产业展:关键装备、工控智能、网络安全;
(5)光电子芯片展:光电子系统与应用、光电子模块、光电子芯片与器件、材料生长与制造工艺、仿真与设计软件、制造装备等;
(6)创新科技展:企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科技创新成果 
四、展位价格
价格图片
五、联系人:
李先生  010-83601512
赵先生  010-83739885

会议费:2201元/人,学术优惠为1601元/人,会议将提供正规会议费发票(优选电子发票,发票定向发送至注册人电子邮箱)。无论是否有会议投稿,都欢迎参会。
报名网址:https://b2b.csoe.org.cn/registration/GIIC2021.html
付款方式:
1.在线支付:注册完成后,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在线完成支付。
2.汇款转账:
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
户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
汇款时作者请务必注明“姓名+GIIC21”,以便核对。
3.现场刷卡

投稿网址: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GIIC2021.html
投稿须知:会议邀请作者将原创的论文投往本会议,中英文兼收。
中文稿件模板:   中文模板.doc
截稿时间:10月7日(第一轮)
英文稿件要求:   SPIE格式要求.doc
保密承诺书:   会议论文保密审查证明-2021.doc 
论文发表:
中英文稿件兼收,请作者登录网站提交论文全文,组委会请专家进行审稿。
通过审查的稿件被大会录用,择优推荐到正式出版物发表。
英文稿件,择优推荐至SPIE会议论文集(EI检索)出版,会后半年左右全文可在EI数据库检索到。
若不发表文章,只希望做粘贴/口头交流,可在投稿系统上传报告摘要,题目后注明交流类型(粘贴/口头交流)。
合作期刊:Engineering(中国工程院院刊)、Science Bulletin(SCI)、PhotoniX、SPIE会议文集(EI)、红外与毫米波学报(SCI)、红外与激光工程(EI)、光学精密工程(EI)、光子学报(EI)、中国光学(EI)、半导体学报(ESCI)、光通信研究、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中文核心)、半导体光电(中文核心)、光通信技术、物理、光学与光电技术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方向的科技革命席卷而来,智能工业正成为我国各地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主攻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在这样背景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于2021年10月21-22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希尔顿酒店组织召开第五届智能工业大会,以“跨界创新,互联融合”为理念,构建一个多元、开放、创新的全球性共享平台,汇聚世界有识之士、专家学者、业界精英,探索智能工业发展新模式、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引领全球资产革命新时代。 
会场防疫通知:
1. 健康码为红色、黄色不允许入住
2. 中高风险城市来的绿码客人一律需要48小时内的核酸
3. 如果是境外过来的客人,14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后持解除隔离证明+核酸+绿码可以入住

2022年会议网站:2022年第六届国际智能工业大会暨博览会暨国际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https://b2b.csoe.org.cn/meeting/GIIC2022.html

会议地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希尔顿酒店(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展丰路80号)
酒店预订方式:
联系0755-29758888转预订部;参加2021第五届全球智能工业大会享受实时门市价八折
智能感知与机器视觉
      本专题将从学术和产业化角度,探讨智能感知与机器视觉在智能工业、高端智能装备、数字可视化等产业领域的前沿科技、行业发展与商业应用,重点包括但不限于:面向智能制造的CAD/CAM、围绕智能制造业所需的主动视觉和强化学习、3D视觉感知与实时抓取,机器人视觉的技术突破与未来发展、智慧化数字工厂、自动化智能、以及智能视觉在无人自主系统的应用等。
专题主席:贾佳亚,思谋科技
 

主办单位:
德国工程院
俄罗斯科学院
德国工业联合会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
G60科创走廊俄罗斯院士创新基地
承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鹏城实验室
百度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
思谋科技
广东院士联合会
智能工业信息化产业创新联盟
智能感知和信息化专家工作委员会
大会主席:
沈向洋 院士,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
吕跃广 院士,中国工程院
高   文 院士,鹏城实验室
执行主席:
王海峰,百度
吴   飞,浙江大学
 

大数据智能与科学计算
      人工智能正在引发科学研究范式变革,推动人类科学研究方式从继实验观测(从对自然现象的观测中总结规律)、理论推导(从科学实验中推导规律)和仿真模拟(从对复杂现象的模拟中进行科学研究)之后迈向以数据密集型为核心的数据洪流型(Data Torrent)第四范式计算时代的发展。
      大数据智能是当前计算范式下的主要计算手段,其具有从大数据到知识、从知识到决策的内禀特征,从而支撑工业制造和科学发现等领域任务。为了更好促进大数据智能问题的研究和交流,本专题设置了“博弈对抗和因果推理”、“隐私计算与数据治理”、“智能计算系统”和“人工智科学计算与科学发现”四个主题,具体内容包括因果推理、博弈对抗、隐私计算、数据定价与确权、软硬件协同智能、AI+X下的科学发现。
专题主席:吴  飞,浙江大学
程序委员会:蔡海滨,华东师范大学
                     俞  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宣晓华,华院计算
                     韩亚洪,天津大学
                     郝建业,华为公司
                     李  玺,浙江大学
特邀报告:
徐  雷(上海交通大学)——从数据学习因果推断:面纱、进展、与挑战
李东升(国防科技大学)——高性能智能计算
杨红霞(阿里巴巴达摩院)——端云协同模型体系和实践
郝建业(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强化学习的挑战和落地
宣晓华(华院计算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大数据智能的鲁棒算法
韩亚洪(天津大学)——对抗学习与黑盒探测
蔡海滨(华东师范大学)——可信人工智能系统
俞  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智能中的推理
段润尧(百度研究院量子计算研究所)——迈向量子人工智能
王趵翔(香港中文大学)——多智能体强化学习
吴  超(浙江大学)——人工智能时代的数据要素化
 

秘书处联系方式:
吴    迪,022-58168520,wudi@csoe.org.cn
王海明,022-59013420,wanghaiming@csoe.org.cn
张    姝,022-58168542,zhangshu@csoe.org.cn

深度学习与工业智能
专题主席:吴  甜,百度
专题邀请报告:
于佃海(百度飞桨总架构师)——开源深度学习平台助力产业智能化
辛耀中(工业控制系统产业联盟理事长)——智能电网调度控制
丁贵广(清华大学)——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是必由之路
肖立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油气人工智能与井下核磁共振
范科峰(拟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主任,深圳8K超高清视频产业协作联盟秘书长)——智能时代的超高清视频标准(拟)
苏湘华(泉州水务集团副总经理)、黄涛(埃睿迪研究院院长)——工业互联网赋能智慧水务
杨文禹(浙江美欣达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级绿色工厂背后的绿色转型探索 

5G+车联网
      5G新基建已经到来,未来需要更加丰富5G应用场景,培育新型应用模式,构建5G应用生态系统。推进‘5G+车联网’的新基建,将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基于C-V2X的车路协同发展模式,支撑我国汽车产业和交通行业的变革,实现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并将培育智慧路网运营商、出行服务提供商等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专题主席:陈山枝,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专题召集人:胡延明,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专题邀请报告(更新中):
陈山枝(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5G+C-V2X助力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
吴海燕(广东省车联网产业联盟)——C-V2X无线电频率使用策略
吴冬升(高新兴科技集团)——C-V2X应用实践与探索
刘玮(中国移动粵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把握5G发展新机遇,共筑车路协同新未来
王春生(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全场景无人驾驶的商业化之路
崔士弘(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V2X赋能智慧交通
吴鸿(中科智城(广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车路协同融合应用
 

智能集成电路与光电子芯片
      在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需求牵引下,信息处理需求呈指数增长。智能集成电路与光电子芯片可显著提升智能计算的速率和效能,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本议题主要研讨智能集成电路芯片、智能光电处理芯片和智能光电感知芯片三大方向,具体内容包括:光子卷积神经网络、光衍射神经网络、光子脉冲神经网络、光子伊辛机、光电储备池计算、光电AI加速芯片、光学矩阵计算芯片、硅基光电计算、光神经拟态计算、光电图像传感、智能化图像信号处理和智能图像信息处理的方法与算法、以及智能光电感知芯片的应用系统成果。
专题主席:李  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分议题:
●智能集成电路芯片
召集人:吴华强,清华大学;孙广宇,北京大学
特邀报告(音序,更新中):
陈  巍(千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适用云计算的先进存算AI芯片
陈晓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神经网络加速器访存优化
杜子东(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支持量化训练的深度学习处理器
华宝洪(北京灵汐科技有限公司)—类脑计算的机遇和挑战
李家骥(赛灵思)—Xilinx 新一代7ns 芯片Versal 架构介绍
鲁辞莽(闪易半导体)—存储器的凸性理论
罗  旭(Graphcore (拟未科技))—人工智能超级大脑:由IPU驱动的AI计算
乔  飞(清华大学)—面向智能持续感知的“感算共融”架构和芯片
谭洪贺(地平线)—汽车智能芯片助力产业技术发展与开放共赢
童  祎(姑苏实验室)—超低功耗忆阻器及其在人工智能任务的应用
王  京(昆仑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昆仑芯,让计算更智能
叶  乐(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超低功耗智能物联网芯片
于  义(北京清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可重构计算芯片助力万物智能发展
张  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摩尔时代”自旋电子芯片技术
刘洪杰(深圳市九天睿芯科技有限公司)——神经拟态和存内计算的结合
●智能光电处理芯片
召集人:范静涛,清华大学;项水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特邀报告(音序,更新中):
白  冰(光子算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光通信系统信道损伤光域计算补偿芯片
陈宏伟(清华大学)——光子智能感知
董建绩(华中科技大学)—光学矩阵计算及其加速器应用
冯  雪(清华大学)—基于离散空间相干模式的可编程光学矩阵变换及应用
郭星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储备池计算:理论、实验与应用
焦述铭(鹏城实验室)—基于单像素成像的光学逻辑门运算
刘军伟(香港科技大学)—可编程可扩展全光学深度神经网络
石暖暖(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光子赋能卷积神经网络及图像分类
田  野(联合微电子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CUMEC))—硅光赋能的AI芯片技术:进展与挑战
王伟平(中国电科信息科学研究院)—面向深度学习的光计算芯片技术
项水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脉冲神经网络:理论、器件、芯片与算法
臧大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基于低秩近似的光子计算芯片构建技术
张伟利(电子科技大学)—光纤激光智能调控及信息应用
周林杰(上海交通大学)—基于神经网络的大规模光开关状态校准技术
邹卫文(上海交通大学)—光电融合的智能处理芯片技术
●智能光电感知芯片
召集人:吴南健,中科院半导体所;周军,电子科技大学
特邀报告(更新中):
虞志益(中山大学)—下一代处理器研究与探讨
胡  杏(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智能计算系统安全
徐江涛(天津大学)—感算一体智能图像传感器
孙鸣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于高速LED阵列的单像素成像
左鹏飞(华为云)—SEALing Neural Network Models in Secure Deep Learning Accelerators
诸葛飞(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全光控忆阻器
李卫军(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3D主动视觉
柴  扬(香港理工大学)—Bio-inspired in-sensor vision adaptation for accurate perception
杜  力(南京大学)—卷积神经网络的权重压缩技术的硬件实现
安丰伟(南方科技大学)—融合可见光与红外光的立体视觉处理器
徐  科(中兴微电子)—Computer Vision Hardware Accelerators
张明喆(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通用计算系统访存侧信道攻击防御
邓  磊(清华大学)—类脑计算芯片及应用
司  鑫(东南大学)—SRAM based Computing-in-Memory for AI Edge Applications
石  匆(重庆大学)--面向类脑视觉的神经形态算法及芯片设计

会议通知:   会议通知-2021第五届全球智能工业大会.pdf
  
邀请函:   邀请函.pdf

智能照明与显示
      智能照明和显示技术是在传统照明和显示技术基础上,以多功能集成、网络化和自动化控制、人因工程和人机交互等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照明和显示技术。本主题涵盖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智能照明、健康照明、可见光通信、激光照明、激光显示、医用显示、micro-LED、AR/VR显示等。
专题主席:罗  毅,清华大学
程序委员会:汪  莱,清华大学
                     林燕丹,复旦大学
                     肖  辉,同济大学
                     黄秀颀,辰显光电
                     胡  飞,光峰科技
特邀报告(更新中):
肖   辉(同济大学)——城市更新与光环境智能控制研究
吴仍茂(浙江大学)——自由曲面-体全息光学成像设计
邱学军(视觉与听觉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超高清医用显示器及其行业标准研究
王程功(辰显光电)——MicroLED显示技术的机遇与挑战
刘召军(南方科技大学)——题目待定
肖军城(华星光电)——智慧显示:交互集成显示技术发展
魏敏晨(香港理工大学)——自适应显示器系统及算法研究
林燕丹(复旦大学)——光对人情绪与睡眠的影响研究
胡   飞(光峰科技)——ALPD®激光显示进展
付红岩(清华大学)——基于Micro-LED的高速可见光通信
齐晓明(阳光照明)——AI及算法在智能照明中的应用
刘宗源(立达信)——后疫情时代的智能健康照明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杨   毅(蓝湖照明)——激光照明的智能化应用
桑   建(鸿利)——MiniLED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先进激光制造
      激光制造作为一种特种加工手段,它是利用激光束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对材料(包括金属与非金属)进行切割、焊接、表面处理、打孔及微加工等的加工技术。激光先进制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航空、冶金、机械制造等国民经济重要环节,在基础学科、工业制造和国防军工等领域展示了独特的应用前景。
专题主席:孙洪波,清华大学;赵全忠,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专题程序委员会:陈岐岱(吉林大学)
                             吴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专题邀请报告(更新中):
赵全忠(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超快激光微纳制造机遇及挑战
李春昊(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激光技术在半导体领域中的应用
郑李娟(广东工业大学)——多尺度激光微纳制造技术及装备
谭  浩(深圳市联赢激光股份有限公司)——激光焊接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刘  顿(湖北工业大学)——基于光场调控技术的超快激光微加工原理及应用
袁海微(英诺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快激光在透明材料微加工中的应用
李向平(暨南大学)——微尺度多维光场调控及大容量光子信息技术
廖常锐(深圳大学)——飞秒激光3D打印光纤微结构功能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