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光学与光子学、微电子学、材料、化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多学科融合发展,从学科交叉中产生了多项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光学工程正在赋能工业领域。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光学工程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颠覆传统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在这样背景下,由中国科协智能制造联合体和中国科协创新融合学会联合体成员单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主办的“第八届国际智能工业大会”将于2025年3月29-31日在深圳召开。大会以“创新、融合、赋能、引领”为主题,本届大会口号为“新质引领,创新共融”,组织“智能装备与智能制造”、“智能感知与信息化”、“智能数字化与软件”、“智能车联网”等版块的学术交流及产业化交流活动,涵盖多学科学术交流及产业化论坛。3月29日至3月31日同期组织智能装备与工业化设备博览会、科技创新成果评选及展览展示。
参会预定酒店及登记身份信息流程:
     
1、会议注册
       无论有无投稿,均欢迎注册参会!报名任意专题均可参与主题大会及所有专题活动。
      参会者请务必到以下网址进行会议注册:https://b2b.csoe.org.cn/registration/GIIC2025.html
  (1) 会议费:注册费 3650 元,提前汇款优惠 3450 元;学生 2050 元,学生提前优惠为 1850 元
 (2) 会员注册费:2850 元,学生会员注册费 1850 元,会员永久享受注册费提前优惠(会议费包括资料袋、报告文集、会议指南文件、会议杂支、税等,不含论文版面费和住宿费。论文版面费2500元,相同第一作者不超过两篇)。

     2、住宿预定须知:
   (1)会议协议酒店1:深圳坪山格兰云天国际酒店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马峦街道沙坣社区瑞景路36号

房间预定方式:0755-36359999转预订部,报活动名称(智能工业大会)

上网完成会议注册后,进入该网站,选择要住宿的酒店:https://b2b.csoe.org.cn/member/hotel.php?action=add&eid=271&hid=5,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二维码

房间价格:大床、标间:570元/天含早。
  (2)会议协议酒店2:深圳坪山格兰云天X-INN创客栈酒店(距离会展中心车程是12分钟左右)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兰景中路16号(兰竹东路与翠景路交汇处,国富文化创意产业园内)

房间预定方式:谢经理 18588215132,报活动名称(智能工业大会)

房间价格:大床、标间:450元/天含早。

 


主办单位:

德国工程院

俄罗斯科学院

德国工业联合会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

承办单位:

鹏城实验室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智能感知与信息化专业委员会

联办单位(更新中):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工业电子学会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光电子学会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

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长江师范学院

喀什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

琶洲实验室(黄埔)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

大会主席:

沈向洋(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香港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

吕跃广(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

高  文(中国工程院院士)  鹏城实验室

Leonardo Chiariglione     MPAI主席

大会共主席:

柴天佑(中国工程院院士)  东北大学

郭东明(中国工程院院士)  大连理工大学

桂卫华(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南大学

余少华(中国工程院院士)  鹏城实验室

周志成(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滕锦光(中国科学院院士)  香港理工大学

王沙飞(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

陈志杰(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

尤肖虎(中国科学院院士)  东南大学

李劲东(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马玉山(中国工程院院士)  六盘山实验室

于海斌(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张学军(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郑海荣(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王江舟(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英国肯特大学

章亮炽(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  南方科技大学

任福继(日本工程院院士、欧盟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电子科技大学

戴建生(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  南方科技大学

张东晓(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申作军(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香港大学

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音序):

陈占胜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陈山枝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陈卫标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高会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李  明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李学金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梅雪松 西安交通大学 

欧阳劲松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阮双琛 深圳技术大学 

石光明 鹏城实验室 

沈  平 南方科技大学 

王晓云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吴  飞 浙江大学 

谢小平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殷  俊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殷光强 喀什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 

阳春华 中南大学 

赵慧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赵汝恒 香港理工大学 

郑 辛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郑 跃 中山大学 

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

齐竹云  鹏城实验室

邵理阳  南方科技大学

徐建明  中山大学

大会组织委员会委员(更新中):

王红梅  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

 

 会议负责人:
刘玉端(中国光学工程学会)13520177334(微信同号),liuyuduan@csoe.org.cn
陈晶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18611889864,chenjinglei@csoe.org.cn
展览(企业参展、赞助):
张伯儒(中国光学工程学会)13911650484,zhangboru@csoe.org.cn
媒体合作:
许晓洁(中国光学工程学会)17600343277,xuxiaojie2019@csoe.org.cn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是中国民政部批准的全国性一级学会。学会以学术交流、工业展览、技术评估、项目转化、教育培训、融资对接、印刷出版、信息网络等多种形式,搭建产学研大平台,以培养助推光学工程年轻领军人才。学会官网:www.csoe.org.cn

当前,正值光电技术高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时期,学会将充分利用独特资源,以丰富的活动,积极为广大会员搭建平台,相信您一定会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我们热诚欢迎您!


可点击链接
https://b2b.csoe.org.cn/member/invite.php?user=liuyuduan,注册会员采集系统,点击“会员申请”,填写个人信息。

请您在采集系统“推荐人(刘玉端老师)”这一栏填写活动名称“智能工业”,组委会将协助跟进后续审核等具体事宜。
   附件0-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简介.pdf    附件1-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员管理办法.pdf
   附件2-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费收取和使用管理办法.pdf

1、大会报告汇聚了来自国内外院士专家以及企业精英前来作报告,这种学术与商业智慧的交融,使得大会不仅是知识的盛宴,更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2、同期活动:产业化交流会、校企合作对接会,企企合作对接会、链长制会议交流、投融资对接会、智能装备博览会、科技创新成果评选及展览展示等。
      2.1、产业交流会、校企合作对接会、企企合作对接会:邀请代表性企业与院校,探讨产品需求及技术攻关等热点话题。
      2.2、链长制峰会:召集相关企业在会议前期举办峰会,促进企业交流,加快企业生态发展。
      2.3、科技成果展:展示与会议主题相关的技术及应用成果。为与会者提供直观、全面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突破的平台。分为技术和产业赛道,大会组委会评选后颁发优秀名单和提名名单证书。
      2.4、智能装备与工业化设备博览会,产品展示范围包括:
☆数字装备与工业控制系统展区(控制(指挥)系统、智能装备、机械加工装备、数控机床、石化装备、航空航天及国防装备、通用设备等)
☆智能芯片(半导体材料(单晶硅、单晶锗、砷化镓、晶体管等)、光电子器件、半导体设备(光刻机、等离子刻蚀机等)、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及芯片应用等)
☆小卫星、海洋智能装备展区空间信息网络(卫星通信、遥感、导航)、海洋装备,海工装备机器人与无人装备展区(图像识别、信息处理、智能芯片与器件、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系统及装备等)
☆智慧城市与车联网展区(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城市新型运行监管、监控报警系统、综合防灾减灾系统、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交通、自动驾驶系统、新能源汽车等)
 
 
 

   会议内容:

   N1-光学智能制造与装备研讨会

   N2-智能传感与微系统集成研讨会

   N3-智能数字化与软件研讨会

   N4-车联网与智能网联汽车研讨会

   N5-智能机器人研讨会

   N6-智能传感技术与工业应用研讨会

   N7-新型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研讨会

   N8-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视觉计算研讨会

   N9-工业互联网研讨会

  N10-智能工厂研讨会

  N11-工业智能系统研讨会

  N12-低空经济智能应用与安全研讨会

  N13-智能建造与新材料AI+技术研讨会

……

 

3月29日
3月30日
3月31日
14:00-20:00
大会报到
格兰云天酒店一层大堂,注册台
09:00-12:00
大会开幕式+大会报告
“创新、融合、赋能、引领”主题大会
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格兰宴会厅
 
展览展示
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
 
13:30-17:00
N1-光学智能制造与装备研讨会
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二层会议室10
09:00-12:00
N2-智能传感与微系统集成专题研讨会(上半场)
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二层会议室4
 
 
N4-智能网联汽车研讨会
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二层会议室3
N7-新型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研讨会
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二会议室3
 
 
N5-智能机器人研讨会
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二层会议室11
N12-低空经济与空天研讨会
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二层会议室5
 
N11-青年论坛
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二层会议室7
N6-智能传感技术与工业应用研讨会
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一层VIP1
N2-智能传感与微系统集成专题研讨会(半场)
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二层会议室6
 
 
N8-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视觉计算研讨会
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一层媒体中心
 
 
 
N9-工业互联网研讨会
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二层会议室5&6
 
 
 
N10-智能工厂研讨会
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一层会议室2
 
 
 
N11-工业智能系统研讨会(上半场)
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二层会议室7&8
 
 
 
  N13-智能建造与新材料AI+技术研讨会
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二层会议室4
 

 报名须知:
一、报名方式:
无论有无投稿,均欢迎注册参会!报名任意专题均可参与主题大会及所有专题活动。
参会者请务必到以下网址进行会议注册:https://b2b.csoe.org.cn/registration/GIIC2025.html

二、收费标准:
(1) 会议费:注册费 3650 元,提前汇款优惠 3450 元;学生 2050 元,学生提前优惠
为 1850 元
(2) 会员注册费:2850 元,学生会员注册费 1850 元,会员永久享受注册费提前优惠
(会议费包括资料袋、报告文集、会议指南文件、会议杂支、税等,不含论文版面费和住宿费。论文版面费2500元,相同第一作者不超过两篇)。
三、付款方式:
1.在线支付:注册完成后,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在线完成支付。
2.汇款转账:
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
户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 
汇款时作者请务必注明“姓名+稿件编号”,非作者请注明“GIIC+姓名”,以便核对。
会议将提供正规会议费发票。
四、会议注册费退款
注册费会前2周(14天)可退全款,超过2周时间因产生会议成本将不再支持退款。
五、会议注册费发票
会议注册费发票将在会前两周和会后两周集中处理。 


 

 ※合作期刊:Engineering(SCI)、Science Bulletin(SCI)、PhotoniX(SCI)、红外与毫米波学报(SCI)、红外与激光工程(EI)等。
※SPIE文集,EI核心收录:投稿请登陆投稿网站先提交英文摘要(不少于500字),组委会请学术委员会审查后发邮件通知作者录用情况。按照论文质量推荐发表在不同期刊和大会文集上,录用通知根据提交摘要的前后顺序发放。
※不发表文章,只做会议交流:会议支持凭摘要参会。
※摘要投稿链接: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GIIC2025.html
※摘要截稿时间:2025年2月初(第一轮截稿),2025年3月初(第二轮截稿) 
英文稿件摘要模板:   Author_abstract template GIIC2025.doc
保密承诺书:   会议论文保密审查证明-2025.doc
海报张贴模板:   Poster Template.pptx
 
※智能装备与工业化设备博览会:包括产品展示、人才招聘、校企对接会、院企对接会等活动,并评选出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为后续发展方向提供支撑建议,发掘应用潜能。
※产品展示范围包括:
☆数字装备与工业控制系统展区(控制(指挥)系统、智能装备、机械加工装备、数控机床、石化装备、航空航天及国防装备、通用设备等)
☆智能芯片(半导体材料(单晶硅、单晶锗、砷化镓、晶体管等)、光电子器件、半导体设备(光刻机、等离子刻蚀机等)、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及芯片应用等)
☆小卫星、海洋智能装备展区空间信息网络(卫星通信、遥感、导航)、海洋装备,海工装备机器人与无人装备展区(图像识别、信息处理、智能芯片与器件、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系统及装备等)
☆智慧城市与车联网展区(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城市新型运行监管、监控报警系统、综合防灾减灾系统、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交通、自动驾驶系统、新能源汽车等)
※拟邀请参展单位: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电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电鹏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鹏城实验室、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永信至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中南大学、数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南京亨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武汉光谷光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深圳浩源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唯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联合智能卡有限公司、深圳市合广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天空领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极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云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星环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星汉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朗信(苏州)精密光学有限公司、聆光测量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华创芯光科技有限公司、沃德检测(广东)有限公司、济南威迪斯传动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太辰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秦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联品激光技术有限公司、拉姆达(深圳)夜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盛洪(台州)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台州青云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金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艺展宏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上海现代先进超精密制造中心有限公司、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中国钢研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东北大学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税友软件集团、浙江邦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苏州伊欧陆系统集成有限公司、上海曼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科微精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平湖智能光电研究院、北京坤舆天信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中科院软件所、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智机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海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华为诺亚方舟决策推理实验室、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航天神舟智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遨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凯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中建材(上海)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四川天奥空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好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金晟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泉州云卓科技有限公司、泉州市军括双科技工贸有限公司、坤成(北京)映象科技有限公司、旷智中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
※参观访问:对当地代表性企业进行参观访问,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
※部分主要参会单位
中国工程院、鹏城实验室、之江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软件研究所、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吉林大学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海尔集团、京东集团、百度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通号集团、南瑞集团、新松、思谋科技、凌云光等。 
深创投、英诺天使、元禾控股、中科创星、达晨财智、歌尔产投、小米产投、华业天成等

 

深圳市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

地址:深圳市坪山区瑞景路36号

抵达展馆交通方式

一、自行前往燕子湖会展中心

(一)机场线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90 分钟)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机场大巴售票处搭乘机场大巴 A5 直达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

 

(二)高铁线

1深圳北站→深圳坪山站(17 分钟)→深圳坪山燕子湖会展中心 从深圳北站出发,乘坐任意高铁到深圳坪山站(6:30-22:00 基本每 20 分钟一列) 

2深圳福田站→深圳坪山站(35 分钟)→深圳坪山燕子湖会展中心 从深圳福田站出发,乘坐任意高铁(班次较少)到深圳坪山站

#深圳坪山站→深圳坪山燕子湖会展中心

方式一:搭乘地铁 16 号线至沙壆站/燕子湖站,步行或打车至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800 米) 方式二:从深圳坪山站,搭乘 M426 路/939 路/818 路/M195 路/M729 路/M357 路/M564 路/M368 路 抵达坪山新屋村站或马峦派出所站,步行至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600 米) 

方式三:打车前往(6km,20 分钟)

(三)深圳市中心→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 

方式一:乘坐地铁三号线到大运或双龙地铁站,换乘地铁十六号线至沙壆站,步行或打车前往燕子湖国际 会展中心(1000 米)

方式二:乘坐地铁四、五、六号线,至深圳北站,乘坐高铁前往坪山站

1从深圳坪山站,搭乘 M426 路/939 路/818 路/M195 路/M729 路/M357 路/M564 路/M368 路 ,抵 达坪山新屋村站或马峦派出所站 ,步行至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800 米)

2搭乘地铁 16 号线至沙壆站,步行或打车至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1000 米)

3打车前往(6km,20 分钟)

方式三:乘坐 E20(购物公园公交总站首发)

购物公园公交总站上车,抵达坪山行政服务大厅(车程约 80 分钟),下车后打车前往(3km,7 分钟)

二、关于交通

 距离燕子湖会展中心的距离和时间:

☆ 惠州平潭机场-63 公里 (约 80 分钟)

☆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73 公里 (约 80 分钟) ☆ 深圳坪山火车站-5.5 公里 (约 15 分钟 ) ☆ 深圳东站-35 公里 (约 40 分钟)

☆ 深圳火车站-40 公里 (约 40 分钟)

☆ 深圳北站-48 公里 (约 40 分钟)

 

 住宿预定须知:
本次会议协议酒店房间有限,请您尽快预定。
会议及住宿地点:深圳坪山格兰云天国际酒店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马峦街道沙坣社区瑞景路36号
房间预定方式:0755-36359999转预订部,报活动名称(智能工业大会)
房间价格:大床、标间:628元/天含早。
预定方式:上网完成会议注册后,进入该网站,选择要住宿的酒店:https://b2b.csoe.org.cn/member/hotel.php?action=add&eid=271&hid=5,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8th Global Intelligent Industry Conference
29 March-31 March 2025
Shenzhen YANZI Lak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China
https://b2b.csoe.org.cn/meeting/GIIC2025.html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olution oriented by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sweeps China. The intelligent Industry is becoming the main direction in developing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ll over China. The repor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pointed out that "in order to build a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the focu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uld be on the real economy, new industrialization should be promote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manufacturing power, a quality power, a space power, a transportation power, a network power and a digital China should be accelerated".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the real economy is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raditional industries, new industries, new formats and new models.
In recent years, with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of optics & photonics, microelectronics, materials, chemistr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ife sciences and other disciplines, a number of new theories, new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have emerged, and optical engineering is branching out into industry. The accelerated integr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real economy, represented by the industrial Internet, big dat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telligent chips & hardware and optical engineering, is constantly subverting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and business model on a global scale, and promoting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growth of emerging industries.
In this context, “8th Global Intelligent Industry Conference” will be held at 29 March-31 March, 2025 in Shenzhen, China, which is organized by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CSOE). With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integration, empowerment, and leadership", the main forum of "Intelligent Sensing and Industri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as organized, which a series of sub-forums, multidisciplinary  academic exchange and industrialization forums will be held. During the same period, from March 29 to March 31, the Intelligent Equipment and Industrialization Equipment Expo, the sele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and the exhibition will be organized. 

The conference will build a diversified, open and innovative global sharing platform, bringing together people of insight, experts and scholars, and industrial elit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explore new models of intelligen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nhance new momentum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ead a new era of global asset revolution.

 

I. Organization

Sponsors:

Germ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Federation of German Industries

Chinese Society of Optical Engineering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 of Australia

Organizer:

Pengcheng Laboratory

Intelligent Percep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Committee of Chinese Optical Engineering Society

Co-Organizer(updat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Control Equipment

A new gener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IFLYTEK Co., Ltd

Chairmen:

Harry Shum(Academician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and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YU Yueguang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GAO Wen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eng Cheng Laboratory

Leonardo Chiariglione,MPAI

Co-Chairman (updating):

GUO Dongming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 Zhijie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WANG Lijun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I Weihua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EN Yunmin (Academicia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

YU Shaohua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engcheng Laboratory

HOU Xiao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TAN Jiubin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OU Zhicheng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TENG Jinguang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ANG Shafei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SU Donglin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LUO Yi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ZHENG Wanhua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JIANG Bitao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Wang Jiangzhou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Kent, UK

LI Jindong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ZHANG Xuejun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ZHANG Liangchi (Fellow, Austral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ANG Dongxiao (Academician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Ningbo Easter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entative name)

REN Fuji (Academician of the Japa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Academician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 Foreign Academician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DAI Jiansheng (Fellow of th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Academician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irmen of TPC:

CHEN Shanzhi, China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Group Corporation

CHEN Weibiao, Shangha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EN Zhansheng, Shanghai Institute of Satellite Engineering

FANG Xiang: Chinese Institute of Metrology

GAO Huiju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 Xuejin,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Shenzhen)

Li Ming, 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RUAN Shuangchen, Shenzh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I Guangming, Pengcheng Laboratory

WANG Xiaoyun,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WU Fei, Zhejiang University

XIE Xiaoping, Xi'an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YANG Chunhua,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ZHAO Huijie, Beihang University

ZHAO Ruheng,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ZHENG Xin,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oration

ZHENG Yue, Sun Yat-sen University

Chairmen of Organizing Committee:

QI Zhuyun, Pengcheng Laboratory

SHAO Liyang,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U Jianming, Sun Yat-sen University

 

II. Conference topics:

N1- Optical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Equipment Seminar

N2- Intelligent Percep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Seminar

N3- Intelligent Digitalization and Software Seminar

N4- 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 Seminar

N5- Intelligent Robot Seminar

N6- Intelligent Sensor Seminar

N7- Intelligent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Seminar

N8- Intelligent Vision Seminar

N9- Industrial Internet Seminar

N10- Intelligent Factory Seminar

N11- CNC Intelligent Seminar

N12- Computing Power Network Seminar

N13- Low altitude Economy and Aerospace Seminar

N14-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and New Materials AI+Technology Seminar

Ⅲ. Contacts

Conference:

LIU Yuduan, Chinese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E-mail: liuyuduan@csoe.org.cn Tel:13520177334   

Talk&Hotel&invoice:

NING Jiaming, Chinese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E-mail: ningjiaming@csoe.org.cn     cell:+86-13167353886

Exhibition&Sponsorship:

ZHANG Boru, Chinese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E-mail: zhangboru@csoe.org.cn       cell:+86-13911650484

LYU Zichen, Chinese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E-mail: lvzichen@csoe.org.cn        cell:+86-13810226340

LIANG Jiawei, Greater Bay Area Optoelectronic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Alliance

E-mail: uuuliang@foxmail.com       cell:+86-18194066558

WANG can ,Chinese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E-mail: wangcan@csoe.org.cn       cell:+86-13810630623


 征集通知-“第八届国际智能工业大会科技创新成果展”
 
近年来,光学与光子学、微电子学、材料、化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多学科融合发展,从学科交叉中产生了多项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光学工程正在赋能工业领域。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光学工程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颠覆传统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这样背景下,由中国科协智能制造联合体和中国科协创新融合学会联合体成员单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主办的“第八届国际智能工业大会”将于2025年3月29-31日在深圳召开,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将在“2025第八届国际智能工业大会”同期举办“智能工业科技创新成果展”。
大会以“创新、融合、赋能、引领”为主题,本届大会口号为“新质引领,创新共融”,组织“智能装备与智能制造”、“智能感知与信息化”、“智能数字化与软件”、“智能车联网”等版块的学术交流及产业化交流活动,涵盖多学科学术交流及产业化论坛。推动光电子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产学研深度融合,活动将进一步推动资本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构建一体化的产学研对接平台。
本次活动征集和评选近三年内的成果,只面向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团队。根据申请的单位分为“学术”和“产业”两个通道征集。高校和科研院所可通过“学术通道”提交成果信息,企业可通过“产业通道”提交成果信息,每个团队提交成果不超过两项。经形式审查合格的申请,组委会组织领域内专家函评、会评并公布入选结果,入选成果将于大会颁发证书,并提供专区展示和多种形式的重点推介。
 
一、参与方式
1. 材料申报
请各团队将成果申请书、保密审查证明、附加证明材料合成单个PDF文件(加盖单位公章,文件命名方式为“学术/产业-成果名称-完成单位”)发送至组委会邮箱:zhaohaiwei@csoe.org.cn
截至时间:2025年3月15日
文件下载:
学术端下载:   “国际智能工业科技创新成果展”申请书.docx  
产业端下载: “国际智能工业科技创新成果展”申请书模板.docx 
保密审查证明:  保密审查证明.doc
本次成果展不接收涉密成果,请各团队在提交成果前在单位内部做好审查流程,并提交保密审查证明。
2.成果评选
在2025年3月20日前,组委会将对形式审查合格的申请组织领域内专家进行函评和会评,遴选出提名成果和优秀成果。
3.入选结果公布
2025年3月25日前,组委会将邮件通知入选成果负责人,并于大会官网、学会官网和学会官微集中展示和推送。
4.证书颁发
2025年 3月29-3月31日,入选的提名及优秀成果将于大会颁发证书。
二、展出形式
展板:大会特设优秀成果展区,入选成果免费参加展出。
大会手册:入选的成果将免费印刷于大会手册内,发放给所有参会观众。
展桌:入选的产品类成果可选择以展桌形式在大会展出。
宣讲:入选成果经过评审后选出的优秀成果将参与项目路演活动,以报告形式于大会做成果宣讲发布。
三、增值服务
      学会2021年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特批成为国家科技成果入库审批机构,承担光电及交叉领域科技成果入库登记、审批工作。对于有需求的成果,可提供推荐纳入国家科技成果库服务,入库后赋予国家统一编号的成果证书。
四、联系方式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赵海卫13521507339 zhaohaiwei@csoe.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