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时间
-
会议时间:9月24-25日
会议首页
近年来,精确打击已成为各军事强国竞相追逐的发展目标,其作战效益日益凸显。智能化作战,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前沿科技在作战指挥、装备、战术等领域渗透、拓展的必然发展方向。精打体系的智能化必将提升作战效能,使武器装备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对抗激烈博弈,精确打击各类目标。基于这种形势,为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精确打击系统的深度融合,提高态势感知、目标识别能力,实现更快更及时的决策,推进武器智能化发展,组委会特组织本次会议,围绕智能化技术在精确打击体系中的应用展开学术交流。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空天防御创新中心
复杂系统控制与智能协同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空天防御创新中心
复杂系统控制与智能协同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联办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复杂航空系统仿真重点实验室
航天系统仿真重点实验室
毫米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
宇航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卫星导航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光电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复杂运动体智能导航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复杂航空系统仿真重点实验室
航天系统仿真重点实验室
毫米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
宇航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卫星导航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光电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复杂运动体智能导航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组织机构
大会主席:
吕跃广 院士
包为民 院士
大会共主席:
陈志杰 院士
樊会涛 院士
邱志明 院士
刘永坚 院士
王沙飞 院士
周志成 院士
肖龙旭 院士
肖龙旭 院士
魏毅寅 院士
大会执行主席:
李 陟 研究员,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
黎 湘 教 授,国防科技大学
付梦印 教 授,南京理工大学
刘宏伟 教 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
杨宗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张维刚,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所长
程 进,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所长
王波兰,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所长
张桂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所长
史泽林,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
王波兰,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所长
张 鹏,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
张修社,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所长
高贤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所长张桂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所长
史泽林,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
禹春梅,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副所长
史文杰,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董胜波,毫米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史文杰,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董胜波,毫米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分专题程序委员会
专题一、先进探测与智能感知技术
主席:
李劲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苏洪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高红卫,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三所
程序委员会(音序):
罗 迎,空军工程大学
马 喆,航天二院未来实验室
任 元,航天工程大学
邵晓鹏,西电电子科技大学
魏少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杨 冬,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杨 冬,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专题二、信息融合与传感器管理技术
主席:
王国宏,海军航空大学
何佳洲,中船重工集团七一六所
刘准钆,西北工业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韩春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韩德强,西安交通大学
彭冬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孙 伟,中电科技集团公司十四所
杨风暴,中北大学
张必银,中船重工集团七O九所
朱圣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专题三、自主目标识别与抗干扰技术
主席:
史泽林,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
陈 渤,西安电子科大学
魏宇飞,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程序委员会(音序):
顾村锋,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白 剑,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白 剑,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杜彦卫,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
刘一民,清华大学
田金文,华中科技大学
王 平,国防科技大学
徐 丰,复旦大学
杨广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专题四、智能对抗与自主决策技术
主席:
顾 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李学龙,西北工业大学
邵会兵,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
程序委员会(音序):
陈 飞,中科院长春光机所
李永祯,国防科技大学
王俊波,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王彦华,北京理工大学
王玉恒,冲击环境材料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许跃进,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袁健全,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钟都都,中国人民解放军96901部队
专题五、协同作战技术
主席:
冯彦辉,复杂航空系统仿真实验室
赵彦杰,中国电科电子科学研究院
张 迪,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吕金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吕金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董 琦,中国电科电子科学研究院
纪大壮,复杂航空系统仿真重点实验室
李 杰,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
刘大卫,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
刘长林,海鹰航空通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龙 腾,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宋 闯,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宋 闯,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宋 勋,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张 成,航空工业沈阳所
张庆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赵 斌,西北工业大学
周国峰,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
专题六、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
主席:
程 进,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王蒙一,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陈万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惠平,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张惠平,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程序委员会(音序):
陈 帅,南京理工大学
陈意芬,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凡永华,西北工业大学
李 瑜,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
梁 卓,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
林德福,北京理工大学
汪 玉,清华大学
王 伟,哈尔滨工程大学
魏诗卉,火箭军研究院
魏诗卉,火箭军研究院
颜 安,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
张公平,空空导弹研究院
专题七、智能化理论与验证平台技术
主席:
吴 飞,浙江大学
韩亚洪,天津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董伟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韩军伟,西北工业大学
侯臣平,国防科技大学
李泽超,南京理工大学
彭 玺,四川大学
沈 超,西安交通大学
专家报告
持续更新中~
大会报告:
大会报告:
包为民院士——基于网络信息支撑的作战概念研究思考
邱志明院士——弹群智能协同作战运用与技术发展研究
杨绍卿院士——末敏弹之美
黄 维院士——“柔性电子+”与智慧未来
管晓宏院士——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及军事科技应用
1.先进探测与智能感知技术
卞雷祥,教 授,南京理工大学——水下目标多模式磁异常探测技术
陈曾平,教 授,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基于先进体制雷达的识别探测一体化技术
陈小龙,副教授,海军航空大学——雷达海上目标多域多维信息智能处理技术
马 喆,研究员,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未来实验室——基于空谱特征强化的高光谱图像检测识别技术研究
洪 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成孔径雷达多角度观测技术
邵晓鹏,教 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域高分辨率光学成像制导技术
王 勇,教 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对海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王铁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超快强激光非线性成丝激光雷达
吴学铜,研究员,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分布式光频智能感知技术
王铁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超快强激光非线性成丝激光雷达
吴学铜,研究员,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分布式光频智能感知技术
许述文,副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弹载雷达平台对海探测精细化感知与目标检测技术
智喜洋,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星上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发展与若干思考
2.信息融合与传感器管理技术
刁联旺,研究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基于任务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融合能力评估
李新德,教 授,东南大学——基于多粒度融合的传感器管理
李新德,教 授,东南大学——基于多粒度融合的传感器管理
刘准钆,教 授,西北工业大学——不确定信息高层融合推理
鹿 瑶,高 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多源点迹智能融合技术研究
彭冬亮,教 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基于跟踪效果反馈的传感器管理和反馈融合技术
魏宇飞,副总师,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空天目标光学探测信息融合与智能识别技术
鹿 瑶,高 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多源点迹智能融合技术研究
彭冬亮,教 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基于跟踪效果反馈的传感器管理和反馈融合技术
魏宇飞,副总师,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空天目标光学探测信息融合与智能识别技术
谢文冲,教 授,空军预警学院——机载雷达智能抗干扰技术
严俊坤,副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面向目标跟踪任务的雷达资源管理技术
周 琳,研 高,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一种雷达组网协同探测技术架构
朱圣棋,教 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体制阵列雷达智能抗干扰
朱圣棋,教 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体制阵列雷达智能抗干扰
3.自主目标识别与抗干扰技术
白 剑,高 工,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面向未来实战化应用的雷达基础数据积累与研究展望
丁光新, 高 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数字信号处理器
李 军,教 授,中山大学——遥感图像时空融合方法研究
沙明辉,副总师,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防空反导地基制导雷达抗干扰技术发展
田西兰,高 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雷达目标自主目标技术
王英华,副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复杂场景下的SAR目标检测与小样本SAR目标识别
吴 文,教 授,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侦干导一起化波形设计
徐 丰,教 授,复旦大学——最优感知与雷达自适应成像
张 良,高 工,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对空红外目标智能识别与抗干扰技术
赵 博,副研究员,深圳大学——SAR欺骗干扰快速甄别与精细分离重建
钟 平,研究员,国防科技大学——光学图像智能目标识别初探
4.智能对抗与自主决策技术
陈 飞,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碱金属蒸汽多波长激光输出研究及其应用于自适应光电对抗的展望
崔东华,研究员,海军研究院——针对海上小目标群的自主寻的弹药技术
郭 健,教 授,南京理工大学——空地智能群体对抗与决策优化技术
李全运,研究员,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探测制导智能化发展探讨
梁永生,研究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多模复合导引头智能识别与抗干扰技术
马 壮,教 授,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高能激光安全与防护材料技术
戎建刚,研究员,南京电子设备研究所——智能精打传感器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问题研究
施龙飞,研究员,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复杂干扰环境下多维特征提取与抗干扰技术
吴晓芳,高 工,军科系统院——从舰载电子战系统升级改进看美电子战装备发展规律
张裕峰,研究员,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基于多维感知的反辐射抗干扰技术
郑纪彬,副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超宽带数字侦察技术
朱 猛,研究员,天津津航技术物理所——光电伪装探测与识别技术
5.协同作战技术
段海滨,教 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仿鸟群智能的有人机/无人机共融集群自主飞行控制
郭建国,教 授,西北工业大学——马赛克战下协同作战技术
李忠奎,研究员,北京大学——固定翼无人机集群控制及其试验
郭建国,教 授,西北工业大学——马赛克战下协同作战技术
李忠奎,研究员,北京大学——固定翼无人机集群控制及其试验
孟子阳,研究员,清华大学——多自主体系统理论及其在分布式航天器系统中的应用
苗昊春,高 工,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高超声速飞行器制导控制关键技术
任 章,教 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天防御中的智能协同技术
苗昊春,高 工,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高超声速飞行器制导控制关键技术
任 章,教 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天防御中的智能协同技术
宋 闯,研究员,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精确打击武器弹群协同作战技术发展探讨
王祥科,教 授,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任务导向的无人机集群设计与实现
王祥科,教 授,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任务导向的无人机集群设计与实现
夏 辉,研究员,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群体智能在空天防御领域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张 迪,研究员,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分布式作战发展及其关键技术问题分析
张 迪,研究员,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分布式作战发展及其关键技术问题分析
张婷婷,副教授——陆军工程大学——以人机融合分布集中式决策为中心的拼图作战
庄 剑,研究员,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多智能体自主协同规划与控制关键技术分析
庄 剑,研究员,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多智能体自主协同规划与控制关键技术分析
6.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
陈万春,教 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线性伪谱广义标控脱靶量协同构型制导方法
程 进,研究员,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飞行器集群协同定位与导航对抗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
程 进,研究员,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飞行器集群协同定位与导航对抗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
凡永华,教 授,西北工业大学——临近空间攻防对抗技术
梁军利,教 授,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用于鲁棒协同感知的动态收发布局技术
林德福,教 授,北京理工大学——合作/非合作目标精准对接导引关键技术
沈 渊,副教授,清华大学电子系——移动网络协同定位与感知
王小刚,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滑翔飞行器智能航迹规划方法
王晓东,高 工,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异构集群多任务协同制导控制技术
王永骥,教 授,华中科技大学——基于智能随机鲁棒优化的迭代学习制导方法
蔚保国,研究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卫星拒止环境下定位导航授时技术
肖定邦,教 授,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高性能微机电陀螺研究进展
张公平,高 工,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机动目标跟踪与先进制导技术
王晓东,高 工,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异构集群多任务协同制导控制技术
王永骥,教 授,华中科技大学——基于智能随机鲁棒优化的迭代学习制导方法
蔚保国,研究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卫星拒止环境下定位导航授时技术
肖定邦,教 授,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高性能微机电陀螺研究进展
张公平,高 工,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机动目标跟踪与先进制导技术
周 荻,教 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反临近空间强机动目标制导信息估计方法
周姜滨,研究员,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多弹协同与集群智能技术研究与展望
周姜滨,研究员,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多弹协同与集群智能技术研究与展望
7.智能化理论与验证平台技术
陈 渤,教 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可解释概率深度网络及其在雷达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程 塨,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图像目标检测与识别
管乃洋,副研究员,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低质量数据机器学习系统与复杂环境机器智能
吕建成,教 授,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小样本神经网络学习模型
程 塨,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图像目标检测与识别
管乃洋,副研究员,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低质量数据机器学习系统与复杂环境机器智能
吕建成,教 授,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小样本神经网络学习模型
潘 纲,教 授,浙江大学——类脑计算
孙 健,教 授,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无人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
王瑞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混合神经-符号-行为的新型智能计算模式
谢少荣,教 授,上海大学——复杂海洋环境智能感知与多艇协同
薛建儒,教 授,西安交通大学——智能系统的自主与协同
张向荣,教 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复杂场景目标智能解译
周庆瑞,研究员,航天五院钱学森实验室——基于群体协同的智能天基遥感技术
王瑞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混合神经-符号-行为的新型智能计算模式
谢少荣,教 授,上海大学——复杂海洋环境智能感知与多艇协同
薛建儒,教 授,西安交通大学——智能系统的自主与协同
张向荣,教 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复杂场景目标智能解译
周庆瑞,研究员,航天五院钱学森实验室——基于群体协同的智能天基遥感技术
议题方向
专题一、先进探测与智能感知技术
围绕智能精确打击传感探测需求包括但不限于:计算光学成像技术、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高光谱/多光谱探测技术、先进雷达探测/成像技术、SAR图像理解与解译技术、多手段多平台协同探测技术、微动特征提取与识别、智能处理技术、智能传感探测技术。
专题二、信息融合与传感器管理技术
多传感器一体化管控,协同探测与智能跟踪,多源目标智能融合识别,打击/火控级态势生成与态势认知,智能融合抗干扰,弱小目标检测跟踪的信号-数据一体化智能处理,高超声速目标检测跟踪融合处理,基于任务驱动的资源管理与融合,检测-跟踪-识别一体化处理,基于多源异类特征的智能型号识别。
围绕智能精确打击传感探测需求包括但不限于:计算光学成像技术、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高光谱/多光谱探测技术、先进雷达探测/成像技术、SAR图像理解与解译技术、多手段多平台协同探测技术、微动特征提取与识别、智能处理技术、智能传感探测技术。
专题二、信息融合与传感器管理技术
多传感器一体化管控,协同探测与智能跟踪,多源目标智能融合识别,打击/火控级态势生成与态势认知,智能融合抗干扰,弱小目标检测跟踪的信号-数据一体化智能处理,高超声速目标检测跟踪融合处理,基于任务驱动的资源管理与融合,检测-跟踪-识别一体化处理,基于多源异类特征的智能型号识别。
专题三、自主目标识别与抗干扰技术
精确打击武器面临战场环境日益复杂,打击对象向时敏、多目标、不确定方向发展,对精确制导技术提出了多重的挑战。本专题探讨自主目标识别及抗干扰领域新理论和新技术,旨在提高自动目标分类识别的水平以及对复杂对抗条件的适应性,进而提高精确制导系统的智能化程度。研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1.红外成像智能目标分类识别;2.雷达目标检测与识别;3.基于模板匹配的自动目标识别;4.目标识别特征数据库;5.异源样本的利用与学习;6.信号提取与目标检测;7.光谱成像、探测与识别;8.偏振成像、探测与识别;9.复杂环境适应性问题;10.干扰对抗策略智能学习;11.多模信息融合技术;12.仿真与性能评估技术
专题四、智能对抗与自主决策技术
围绕智能精确打击的发现、识别、毁损到评估的OODA程序,涵盖微波、太赫兹、长波红外、短波红外、可见光、紫外、X射线等全域电磁波段相关的探测与隐身、识别与伪装、瞄准与跟踪、干扰与抗干扰、寻的与规避、防护与毁损、摧毁与评估等对抗技术、战术手段与自主决策方法。
围绕智能精确打击的发现、识别、毁损到评估的OODA程序,涵盖微波、太赫兹、长波红外、短波红外、可见光、紫外、X射线等全域电磁波段相关的探测与隐身、识别与伪装、瞄准与跟踪、干扰与抗干扰、寻的与规避、防护与毁损、摧毁与评估等对抗技术、战术手段与自主决策方法。
专题五、协同作战技术
围绕分布式、协同作战系统协同作战中感控打评等多样化任务,涵盖协同作战指标体系框架、动态任务规划与目标分配、自然语言理解与协同指令设计、航迹规划与跟踪、编队保持与重构、跨域协同态势感知与协同探测、通信网络架构与互操作、资源管理与调度、分布式预警、分布式杀伤火力控制、一体化综合防御、在线决策与控制、自主组网与抗干扰、信息缺失条件下的协同任务、自主可控协同软件与硬件、协同制导与控制、效能评估与试验、协同系统仿真技术等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围绕分布式、协同作战系统协同作战中感控打评等多样化任务,涵盖协同作战指标体系框架、动态任务规划与目标分配、自然语言理解与协同指令设计、航迹规划与跟踪、编队保持与重构、跨域协同态势感知与协同探测、通信网络架构与互操作、资源管理与调度、分布式预警、分布式杀伤火力控制、一体化综合防御、在线决策与控制、自主组网与抗干扰、信息缺失条件下的协同任务、自主可控协同软件与硬件、协同制导与控制、效能评估与试验、协同系统仿真技术等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专题六、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
随着精打体系智能化发展,武器装备未来作战背景向高动态、强对抗、拒止方向发展,对精确制导技术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专题重点讨论导航、制导与控制(GNC)领域新理论和新技术,旨在汇集学术界和工业界相关领域研究者们围绕未来各种先进飞行器(航行器)的实际需求,结合智能相关理论,提高自主导航精度和智能自主控制能力及集群攻击智能协同制导水平,使武器装备更好地适应复杂对抗环境,进而提高精确制导技术智能化程度。研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1.卫星拒止环境下高精度导航技术;2.多源组合导航技术;3.集群协同控制技术;4.协同制导技术;5.弱模型依赖智能控制技术;6.复杂多扰环境下智能自主控制技术;7.GNC系统验证评估技术
专题七、智能化理论与验证平台技术
随着精打体系智能化发展,武器装备未来作战背景向高动态、强对抗、拒止方向发展,对精确制导技术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专题重点讨论导航、制导与控制(GNC)领域新理论和新技术,旨在汇集学术界和工业界相关领域研究者们围绕未来各种先进飞行器(航行器)的实际需求,结合智能相关理论,提高自主导航精度和智能自主控制能力及集群攻击智能协同制导水平,使武器装备更好地适应复杂对抗环境,进而提高精确制导技术智能化程度。研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1.卫星拒止环境下高精度导航技术;2.多源组合导航技术;3.集群协同控制技术;4.协同制导技术;5.弱模型依赖智能控制技术;6.复杂多扰环境下智能自主控制技术;7.GNC系统验证评估技术
专题七、智能化理论与验证平台技术
日益复杂环境中的智能化算法面临“从最优求解到均衡对弈”和“从单一类人系统模拟到人机物协同增效”两个转型。在博弈对抗中求解均衡解与构建“人在回路”的模型框架是智能化理论与应用的重要研究内容,具体包括未知学习建模、学习模型可解释性、非完全信息下博弈、和人在回路等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在自主无人系统、群体协同智能、群体对抗和混合增强智能等应用领域的验证平台技术,以应对不完全信息、分布式学习和均衡求解等现实要求
投稿指南
投稿网址: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JD2020.html
投稿须知:会议邀请作者将原创的论文投往本会议,中英文兼收。
中文稿件模板: 中文模板.doc
截稿时间:8月20日(第三轮)
英文稿件要求: SPIE格式要求.doc
保密承诺书: 会议论文保密承诺.doc
论文发表:
中英文稿件兼收,请作者登录网站提交论文全文,组委会请专家进行审稿。
通过审查的稿件被大会录用,择优推荐到正式出版物发表。
英文稿件,择优推荐至SPIE会议论文集(EI检索)出版,会后半年左右全文可在EI数据库检索到。
若不发表文章,只希望做粘贴/口头交流,可在投稿系统上传报告摘要,题目后注明交流类型(粘贴/口头交流)。
合作期刊:
《兵工学报》(EI),《红外与激光工程》(Ei),《光学精密工程》(Ei),SPIE会议文集 (Ei),《现代防御技术》(中文核心)、《飞航导弹》(中文核心)、《战术导弹技术》(中文核心)、《航空兵器》(中文核心)、《信息与控制》(中文核心)、《电光与控制》(中文核心),《数据采集与处理》(中文核心)、 《系统仿真学报》(中文核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中文核心)、《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文核心)、《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中文核心)等。
论文出版
会议日程
9月23日14:00-20:00,会议报到
9月24日08:30-12:00,大会开幕式及大会报告
9月24日08:30-12:00,大会开幕式及大会报告
包为民院士——基于网络信息支撑的作战概念研究思考
邱志明院士——弹群智能协同作战运用与技术发展研究
杨绍卿院士——末敏弹之美
黄 维院士——“柔性电子+”与智慧未来
管晓宏院士——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及军事科技应用
分专题会议议程(时长20分钟为专题邀请报告,时长10分钟为口头报告)
专题一、先进探测与智能感知技术 & 专题三、自主目标识别与抗干扰技术
24日下午
第一场,先进探测与智能感知技术-I,主持人:李劲东,魏少明,马喆
13:30-13:50, 基于先进体制雷达的识别探测一体化技术——陈曾平,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13:50-14:10, 分布式光频智能感知技术——吴学铜,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
14:10-14:30, 超快强激光非线性成丝激光雷达——王铁军,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14:30-14:50, 基于空谱特征强化的高光谱图像检测识别技术研究——马 喆,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未来实验室
14:50-15:10, 弹载雷达平台对海探测精细化感知与目标检测技术——许述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5:10-15:20, 基于超构透镜的探测成像技术——董建文,中山大学
15:20-15:30, JD1-09,基于微多普勒谱的空间自由飞行锥体惯量比估计方法——刘纯胜,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15:30-15:40, JD1-15,杂光背景下的星敏感器星点质心提取——乔川,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15:40-15:50, 茶歇
第二场,自主目标识别信息获取技术,主持人:史泽林,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
15:50-16:10, 最优感知与雷达自适应成像——徐 丰,复旦大学
16:10-16:30, 时间调制相控阵制导技术——吴 文,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
16:30-16:50, 遥感图像时空融合方法研究——李 军,中山大学
16:50-17:10, 空天目标光学探测信息融合与智能识别探讨——魏宇飞,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17:10-17:20, JD3-11,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复原方法在计算鬼成像中的应用——赵延庚,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
17:20-17:30, JD3-13,智能协同下的抗干扰与自动目标识别技术——黄钰林,电子科技大学
25日上午
第三场,智能应用基础与抗干扰技术,主持人:陈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08:30-08:50, 防空反导地基制导雷达抗干扰技术发展——沙明辉,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08:50-09:10, 面向未来实战化应用的雷达基础数据积累与研究展望——白 剑,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09:10-09:30, 复杂场景下的SAR目标检测与小样本SAR目标识别——王英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09:30-09:50, 人工智能数字信号处理器——丁光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09:50-10:00, JD3-19,基于联合训练生成对抗网络的半监督分类方法——徐哲,西北工业大学
10:00-10:10, 茶歇
第四场,先进探测与智能感知技术-II,主持人:苏洪涛,邵晓鹏,罗迎
10:10-10:30, 天基侦察预警与监视系统高精度目标定位跟踪技术研究——李劲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
10:30-10:50, 水下目标多模式磁异常探测技术——卞雷祥,南京理工大学
10:50-11:10, 对海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王 勇,哈尔滨工业大学
11:10-11:30, 星上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发展与若干思考——智喜洋,哈尔滨工业大学
11:30-11:40, JD1-25,基于深度学习的海面目标雷达图像多维智能检测——牟效乾,海军航空大学
11:40-11:50, JD1-26,基于细粒度视觉特征的图像识别技术——张金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未来实验室
11:50-12:00, JD1-39,空基对地监视雷达精确打击应用思考——胡学成,中国电科14所
25日下午
第五场,先进探测与智能感知技术-III,主持人: 高红卫,杨冬,任元
13:30-13:50, 合成孔径雷达多角度观测技术——洪 文,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13:50-14:10, 捷联式电视制导技术研究进展——邵晓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4:10-14:30, 雷达海上目标多域多维信息智能处理技术——陈小龙,海军航空大学
14:30-14:40, JD1-27,单量估计法单光子激光透雾成像算法研究——郭世杭,哈尔滨工业大学
14:40-14:50, JD1-35,基于涡旋光的非合作目标转速和位姿测量方法——沙启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系
14:50-15:00, 茶歇
第六场,自主目标识别信息处理技术,主持人:魏宇飞,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15:00-15:20, 雷达自主目标识别技术初探——田西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15:20-15:40, 光学图像智能目标识别初探——钟 平,国防科技大学
15:40-16:00, 对空红外目标智能识别与抗干扰技术——张 良,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16:00-16:20, SAR欺骗干扰快速甄别与精细分离重建——赵 博,深圳大学
16:20-16:30, JD3-25,智能导引头目标数据集制备技术研究——黄攀,火箭军工程大学
16:30-16:40, JD3-26,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雷达干扰抑制技术——汪育苗,电子科技大学
专题二、信息融合与传感器管理技术 & 专题四、智能对抗与自主决策技术
24日下午
第一场,自主决策技术,主持人:顾杰,中电29所
13:30-13:50, 针对海上小目标群的自主寻的弹药技术——崔东华,海军研究院
13:50-14:10, 多模复合导引头智能识别与抗干扰技术探讨——梁永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14:10-14:30, 空地智能群体对抗与决策优化技术——郭 健,南京理工大学
14:30-14:50, 智能精打传感器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问题研究——戎建刚,南京电子设备研究所
14:50-15:10, 复杂电磁环境下末制导系统智能博弈对抗技术——邵会兵,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
15:10-15:30, 智能超宽带数字侦察技术——郑纪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5:30-15:40, 基于OODA循环的智能导弹作战效能评估研究——张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5:40-15:50, JD4-08,航天器“感知-决策-控制”一体化建模及设计方法初探——严晗,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15:50-16:00, 茶歇
第二场,信息融合与传感器管理技术-I,主持人:王国宏,海军航空大学
16:00-16:20, 大数据时代基于信息融合与传感器管理的精确打击——韩崇昭,西安交通大学
16:20-16:40, 基于任务的信息融合系统融合能力评估方法——刁联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16:40-17:00, 不确定信息高层融合推理——刘准钆,西北工业大学
17:00-17:20, 多雷达智能点迹融合技术研究——鹿 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17:20-17:30, JD2-05,基于直觉模糊博弈-共识决策法的集群目标威胁评估——赵若静,中北大学
17:30-17:40, JD2-17,复杂战场环境下飞行器射频装备柔性化研究——王向晖,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25日上午
第三场,信息融合与传感器管理技术-II,主持人:何佳洲,中船重工集团七一六所
08:30-08:50, 基于多粒度融合的传感器管理技术——李新德,东南大学
08:50-09:10, 面向目标跟踪任务的雷达资源管理技术——严俊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09:10-09:30, 基于跟踪效果反馈的传感器管理和反馈融合技术——彭冬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09:30-09:40, JD2-03,时间延迟和量测偏差下的多目标跟踪算法——顾嘉耀,西北工业大学
09:40-09:50, JD2-18,基于射频隐身的组网雷达多目标跟踪下辐射资源优化分配算法——丁琳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09:50-10:00, 茶歇
第四场,制导与电子战,主持人,李学龙,西北工业大学
10:00-10:20, 从舰载电子战系统升级改进看美电子战装备发展规律——吴晓芳,军科系统院
10:20-10:40, 毫米波被动成像制导研究进展——高昭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10:40-11:00, 探测制导智能化发展探讨——李全运,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11:00-11:20, 碱金属蒸汽多波长激光输出研究及其应用于自适应光电对抗的展望——陈 飞,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11:20-11:40, 光电伪装探测与识别技术——朱 猛,天津津航技术物理所
11:40-11:50, JD4-09,基于深度学习的干扰态势识别技术研究——盛卫星,南京理工大学
11:50-12:00, JD4-11,一种期望轨迹信号混合攻击下的无人机安全控制方法——谷亚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5日下午
第五场,智能对抗技术,主持人:李学龙,西北工业大学
13:30-13:50, 复杂干扰环境下多维特征提取与抗干扰技术——施龙飞,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
13:50-14:10, 基于多维感知的反辐射抗干扰技术——张裕峰,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14:10-14:30, 高能激光安全与防护材料技术——马 壮,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14:30-14:40, JD2-15,基于 IMM 的多目标航迹关联跟踪算法研究——彭嗣婷,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14:40-14:50, 茶歇
第六场,信息融合与传感器管理技术-III,主持人:刘准钆,西北工业大学
14:50-15:10, 新体制阵列雷达智能抗干扰技术——朱圣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5:10-15:30, 协同探测系统技术架构设计——周 琳,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
15:30-15:50, 机载雷达智能抗干扰技术——谢文冲,空军预警学院
15:50-16:00, JD2-19,基于信息融合的抗航迹欺骗干扰方法研究,赵海旺,海鹰航空通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16:00-16:10, JD2-22,海上编队传感器管理架构研究——丁春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专题五、协同作战技术 & 专题七、智能化理论与验证平台技术
24日下午
第一场,协同作战技术-I,主持人:冯彦辉,复杂航空系统仿真重点实验室
13:30-13:50, 分布式作战发展及其关键技术问题分析——张 迪,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13:50-14:10, 精确打击武器弹群协同作战技术发展探讨——宋 闯,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14:10-14:30, 多自主体系统理论及其在分布式航天器系统中的应用——孟子阳,清华大学
14:30-14:50, 马赛克战下协同作战技术——郭建国,西北工业大学
14:50-15:10, 群体智能在空天防御领域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夏 辉,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15:10-15:20, JD5-010,基于MBSE的集群无人机体系协同作战任务架构研究——申林,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15:20-15:30, JD5-005,考虑探测约束的时空协同控制方法研究——唐子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15:30-15:40, 茶歇
第二场,自主智能体与分布式协同,主持人:吴 飞,浙江大学
15:40-16:00, 无人系统的自主与协同——薛建儒,西安交通大学
16:00-16:20, 无人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孙 健,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16:20-16:40, 基于群体协同的智能天基遥感技术——周庆瑞,航天五院钱学森实验室
16:40-17:00, 空天防御中的智能协同技术——任 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7:00-17:10, JD5-018,基于一致性扩展卡尔曼滤波的编队飞行器相对导航——管叙军,复杂系统控制与智能协同技术重点实验室
17:10-17:20, JD5-013,浅析以美军第五代战斗机为核心的云作战样式——骆瑞,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
17:20-17:30, JD5-25,多机协同中距对抗自主决策方法研究——龚铮,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25日上午
第三场,协同作战技术-II,主持人:赵彦杰,中国电科电子科学研究院
08:30-08:50, 任务导向的小型固定翼无人机集群设计与实现——王祥科,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
08:50-09:10, 以人机融合分布集中式决策为中心的拼图作战——应对马赛克作战构想——张婷婷,陆军工程大学
09:10-09:30, 分布式防御体系的发展思考——卓志敏,航天二院体系中心
09:30-09:50, 高超声速飞行器制导控制关键技术——苗昊春,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
09:50-10:00, JD5-017,复杂航天器编队重构快速规划方法——周星宇,北京理工大学
10:00-10:10, JD5-008,一体化防空协同组网作战技术——赖文星,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10:10-10:20, 茶歇
第四场,新型神经网络与类脑计算,主持人:韩亚洪,天津大学
10:20-10:40, 小样本神经网络模型——吕建成,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10:40-11:00, 脉冲神经网络——潘 纲,浙江大学
11:00-11:20, 混合神经-符号-行为的新型智能计算模式——王瑞平,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11:20-11:40, JD7-02,Tri-GAN: Improving the Convergence and Robustness via Tripartite Training——石育澄,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
11:40-11:50, JD5-026,未来海上智能化作战体系探讨——秦克,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701研究所
25日下午
第五场,复杂环境智能感知与系统,主持人:李泽超,南京理工大学
13:30-13:50, 复杂海洋环境智能感知与多艇协同——谢少荣,上海大学
13:50-14:10, 可解释概率深度网络及其在雷达信息处理中的应用——陈 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4:10-14:30, 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图像目标检测与识别——程 塨,西北工业大学
14:30-14:50, 复杂场景目标智能解译技术——张向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4:50-15:00, JD5-004,基于Attention-LSTM的对海舰船多目标关联算法——张航,复杂系统控制与智能协同技术重点实验室
15:00-15:10, JD5-022,Constrained reentry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based on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徐天运,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15:10-15:20, 茶歇
第六场,协同作战技术-III,主持人:张 迪,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15:20-15:40, 人机融合智能决策在未来防空作战中的应用研究——张承龙,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15:40-16:00, 固定翼无人机集群控制及其试验——李忠奎,北京大学
16:00-16:10, JD5-023,基于SD的作战集群抗精确打击问题仿真研究——卢洪涛,北方信息控制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公司
16:10-16:20, JD5-029,海上远程精确打击信息保障体系架构研究——王兆杰,中国舰船研究院
专题六、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
24日下午
第一场,导航定位技术,主持人:陈万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3:30-13:50, 飞行器集群协同定位与导航对抗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程 进,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13:50-14:10, 合作/非合作目标精准对接导引关键技术——林德福,北京理工大学
14:10-14:30, 高性能微机电陀螺研究进展——肖定邦,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
14:30-14:40, JD6-01,飞行器半实物仿真装备研究进展与展望——杨宝庆,哈尔滨工业大学
14:40-14:50, JD6-10,基于干涉效应的激光火工品故障检测——贺爱锋,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
14:50-15:00, JD6-35,带落角约束的制导律综述——刘晓洁,江南机电设计研究所
15:00-15:10, 茶歇
第二场,制导方法与制导系统综合技术,主持人:程进,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15:10-15:30, 线性伪谱广义标控脱靶量协同构型制导方法——陈万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5:30-15:50, 基于智能随机鲁棒优化的迭代学习制导方法——王永骥,华中科技大学
15:50-16:10, 机动目标跟踪与先进制导技术——张公平,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16:10-16:30, 移动网络协同定位与感知——沈 渊,清华大学电子系
16:30-16:40, JD6-14,基于博弈论的超声速巡航导弹协同制导研究——陈洁卿,南京理工大学
16:40-16:50, JD6-16,GNSS欺骗干扰效能评估指标与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王月,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16:50-17:00, JD6-22,大交会角约束下非线性系统的三维能量最优制导律——祝月,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25日上午
第三场,临近空间攻防对抗技术,主持人:王蒙一,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08:30-08:50, 卫星拒止环境下定位导航授时技术——蔚保国,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08:50-09:10, 临近空间攻防对抗技术——凡永华,西北工业大学
09:10-09:30, 滑翔飞行器智能航迹规划方法——王小刚,哈尔滨工业大学
09:30-09:50, 反临近空间强机动目标制导信息估计方法——周 荻,哈尔滨工业大学
09:50-10:00, JD6-26,多物理场环境下极高精度空间光学仪器指向稳定性研究——李林,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10:00-10:10, 茶歇
第四场,协同感知与集群智能技术,主持人:张惠平,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10:10-10:30, 用于鲁棒协同感知的动态收发布局技术——梁军利,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10:30-10:50, 多弹协同与集群智能技术研究与展望——周姜滨,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10:50-11:10, 异构集群多任务协同制导控制技术——王晓东,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11:10-11:20, JD6-31,基于深度学习的双脉冲中远程空空导弹中制导方法——黄鹂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会议注册
无论有无投稿,均欢迎注册参会!
参会者请务必到以下网址进行会议注册:
注册系统9月22日中午关闭,后续如需注册请到现场进行会议费:2801元/人,2020年8月21日前打款优惠为2601元/人。
付款方式:
1.在线支付:注册完成后,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在线完成支付。
2.汇款转账:
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
户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
汇款时作者请务必注明“姓名+稿件编号”,非作者请注明“JD+姓名”,以便核对。
会议将提供正规会议费发票。
会议将提供正规会议费发票。
企业赞助
同期活动
交通住宿
会议酒店名称:西安大雁塔假日酒店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南二环东段398号
交通指南:
距离西安北站(高铁站)30公里,乘地铁2号线(20分钟)体育场站C口出,步行15分钟到达酒店。
距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40公里,车程45分钟
组委会不统一安排住宿,自行联系酒店确认房间,订房热线:修经理18166668779
由于会议所在酒店目前已经满房,推荐入住:维也纳智好酒店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雁塔中路33号(地铁四号线西安科技大学C口东)
房价:320人/天,单双同价。
订房热线:豆经理18329409425
组委会不统一安排住宿,自行联系酒店确认房间,订房热线:修经理18166668779
由于会议所在酒店目前已经满房,推荐入住:维也纳智好酒店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雁塔中路33号(地铁四号线西安科技大学C口东)
房价:320人/天,单双同价。
订房热线:豆经理18329409425
联系我们
投稿与注册:
任洁,010-63728336,renjie@csoe.org.cn
企业合作:
赵磊,18601219858,zhaolei@csoe.org.cn
王灿,13810630623,wangcan@csoe.org.cn
往届回顾
会员申请
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