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空间全光时空基准与信息一体化网络专题
时空基准在海陆空天信息空间中发挥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针对新一代空间时空基准的发展需求,美国提出“基于光链路的时空参考”,欧洲提出“Kepler第三代GNSS”等概念,为了探讨凝练空间时频信息一体化、全光频时空基准网络方面的相关问题,挖掘前沿创新技术,为我国优化构建海陆空天有机结合一体化信息空间,推动信息化联动发展提供建议,特组织本专题。研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相对论框架下ps级全网同步模型;全光时空基准与信息一体化网络架构及参数体系;星座设计与卫星配置;空间光学频率基准;星间激光链路;天基自主维持时间基准与系统时;精确定轨;天基自主维持空间基准;光频梳与导航信号生成;新型应用模式;硅基集成与低SWoP空天信息光电子器件等。
专题主席:
陈卫标(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专题共主席:
刘迎春(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程序委员会(音序):
陈迪俊(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甘庆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齐朝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专题秘书:
杨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专题报告(更新中):
谢 懿(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地月空间时空基准和精密测量
李语强(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月球激光测距
廖石龙(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面向Gaia-CRF4:光学天球参考架的构建、发展与展望
陈迪俊(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间超稳光学频率基准技术
张文富(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集成微腔光频梳及应用
于笑楠(长春理工大学)-多节点激光动态组网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外场试验
折胜飞(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间激光通信用耐辐照稀土掺杂光纤的研究
李星星(武汉大学测绘学院)-低轨导航增强:机遇与挑战
蔡志鸣(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空间引力波探测航天器关键技术进展
王小亚(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地球辐射压模型精化及其对SLR精密定轨的影响
杨旭海(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用VLBI和iGMAS联测世界时UT1
甘庆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空间碎片环境与低轨大型星座安全运行问题
杨 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间全光时空基准与信息一体化网络初步框架
专题2:大规模星座智能化网络和通信技术
本专题拟探讨大规模星座系统网络化、天基系统智能化、天基通信新手段关键技术及其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天基大规模星座网络架构和策略,巨型星座智能化网络,星间高速率低时延通信,星载智联信息系统和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等。
专题主席:
周必磊(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专题共主席(音序):
专题程序委员会(音序):
姚如贵(西北工业大学)
徐小辉(陕西星邑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郑戈(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专题秘书:
朱维各(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专题报告(更新中):
陈建云(国防科技大学)-天基智能网联技术及其应用
郑 戈(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面向复杂星座的智能化星间网络技术
徐小辉(陕西星邑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浅析大规模星座下的测控管理
姚如贵(西北工业大学)-题目待定
专题3:空天信息高可靠获取与传递
信息技术产业已进入空天时代,相关技术在满足国家空天信息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重大战略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对相关领域的创新和研究提出了新的迫切的需求。本专题主要针对空天信息高可靠获取与传递领域,着重探讨高可靠空天信息获取中的原创性理论或方法、共性或前瞻性科学问题、关键技术和核心器件、系统解决方案和最新研究进展等问题,注重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打破壁垒、突破约束,征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新型成像探测体制、新型系统防护或传感器件、新型系统设计与应用、智能化数据生成与传输、空天目标信息提取与评价、新概念或未来技术发展等。
专题主席:
胡炳樑(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专题共主席(音序):
陈 钱(中北大学)
华灯鑫(西安理工大学)
朱伟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511研究所)
专题程序委员会主席:
王 立(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赵立波(西安交通大学)
专题程序委员会委员(音序):
陈 萍(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陈卫宁(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雷 涛(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李 雄(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刘垚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马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孙荣煜(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谢梅林(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薛 彬(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阎述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
张福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
张守旭(西北工业大学)
左 超(南京理工大学)
专题程序委员会秘书(音序):
曲 锐(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薛要克(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张高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专题报告(更新中):
华灯鑫(西安理工大学)-激光雷达探测与气象组网应用技术
王 立(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空间光学敏感器智能化载荷化发展思考与展望
唐军武(崂山实验室)-海洋光学遥感技术
赵立波(西安交通大学)-MEMS超声换能器技术研究
邵晓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成像与事件驱动遥感
程 塨(西北工业大学)-题目待定
段慧仙(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空间目标多手段感知与精细识别技术
雷 涛(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光电成像目标检测识别与跟踪技术
潘 年(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天基主被动融合成像
李 林(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空间光电仪器精细测量微小扰动研究进展
李 维(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物理驱动智能光学遥感
梁慧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空间超高速激光通信技术
刘 琳(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题目待定
孙荣煜(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空间物体光学观测的热点问题
陶淑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海洋暗弱目标光学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发展
王国庆(电子科技大学)-语义成像理论及其光学弱信息增强感知应用
吴 云(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高灵敏度激光探测技术在空间的应用
许元男(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题目待定
胡 岩(南京理工大学)-基于多图像优化选取的对地三维测量研究
张鼎文(西北工业大学)-浅析受限条件下遥感影像分析方法
张建福(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GNSS拒止环境下天文导航发展概况
薛要克(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暗弱目标新型探测光学技术研究
林上民(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基于立体结构光的大口径天线姿态快速高精度测量技术
薛 彬(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深空探测光学载荷技术及其进展
李 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夸父一号全日面矢量磁像仪
谢梅林(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智能光电精密测量技术
张高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基于深度学习的空间非合作目标位姿估计方法
梅 超(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基于微小卫星平台的空间小型化成像探测导航技术研究
专题4:空天信息处理与应用论坛
空天信息产业是大国竞争和我国实现科技赶超的重要战略阵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行业的应用深度融合。论坛面向“空天强国”战略,围绕空天信息数据获取、处理、解译和应用全链路中的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和最新研究进展开展探讨,突出交叉创新、应用落地的特色,重点包括但不限于:雷达探测与成像、多模态信号分析与应用、智能无线通信与感知、遥感图像定量化解译等。
专题主席:
王宇(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专题共主席(音序):
丁大志(南京理工大学)
孙显(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专题秘书:
卢宛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专题报告(更新中):
丁大志(南京理工大学)-超宽带阵列天线高效设计方法研究
黄志祥(安徽大学)-多源遥感图像目标高效检测与智能识别
鄢社锋(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网络化海洋信息技术进展
章秀银(华南理工大学)-滤波天线与多频共口径阵列
王 勇(哈尔滨工业大学)-星载雷达对舰船目标成像方法
王 伶(西北工业大学)-空天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
沈 超(西安交通大学)-数据与机理驱动的人工智能安全与测试
李 军(中国矿业大学(武汉))-遥感图像时空融合技术的大尺度应用方法
王 琦(西北工业大学)-面向多源遥感影像的信息智能侦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