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时间
-
会议时间:2020年9月26-28日
最后一轮截稿时间:2020年9月10日
会议首页
微纳光学是当前光学学科发展最活跃的前沿之一,结合了光子学与纳米技术的前沿成果,主要优点是能在局域电磁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实现许多全新的功能,成为21世纪国家不可或缺的关键科学和技术。微纳光学不仅是光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也是目前新型光电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光通信、光互联、光存储、传感成像、传感测量、显示、固体照明、生物医学、安全、绿色能源等领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会主席:
议题方向(不限于此):
光学工程学会组织召开“第四届微纳光学技术与应用交流会”,从应用端和技术端来牵引,结合国防和工业应用,搭建产业链的大平台。旨在为我国从事相关研究的科技人员和产业应用的团队搭建无缝对接的平台,形成合力,促进微纳光学自身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应用领域的产业发展。
大会主席:
吕跃广 院士 中国工程院 |
陈良惠 院士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范滇元 院士 深圳大学 |
许祖彦 院士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郭光灿 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褚君浩 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祝世宁 院士 南京大学 |
徐红星 院士 武汉大学 |
罗先刚 院士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大会共主席:
周治平 北京大学 |
大会执行主席:
罗先刚 院士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孙洪波 清华大学 |
仇旻 西湖大学 |
王志明 电子科技大学 |
张大伟 上海理工大学 |
|
议题方向(不限于此):
专题一:半导体微纳光电材料
专题二:半导体微纳光电器件
专题三:二维材料
专题四:纳异质结构与量子光电子学
专题五:超构材料与表面等离激元器件
专题六:微纳制造
专题七:微纳传感
专题八:先进成像
专题九:先进显示
专题十:柔性与可穿戴器件
专题十一:光计算
专题十二:能源光电子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福建师范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地质环境智能检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纳光电子集成技术专家委员会
联办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通信信息控制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通信信息控制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南京理工大学新型显示材料与器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光谱成像与智能感知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光学学会
江苏省光谱成像与智能感知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光学学会
大会主席:
吕跃广 院士(中国工程院)
陈良惠 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范滇元 院士(深圳大学)
许祖彦 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郭光灿 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褚君浩 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祝世宁 院士(南京大学)
徐红星 院士(武汉大学)
罗先刚 院士(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大会共主席:
周治平(北京大学)
陈 钱(南京理工大学)
陈 钱(南京理工大学)
执行主席:
罗先刚 院士(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孙洪波(清华大学)
仇 旻(西湖大学)
王志明(电子科技大学)
张大伟(上海理工大学)
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
赵 刚(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宋朱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
谭小地(福建师范大学)
赵 青(电子科技大学)
曾海波(南京理工大学)
分专题程序委员会:
专题一:半导体微纳光电材料
主席:
滕 枫(北京交通大学)
王新强(北京大学)
程序委员会
主席:
钟海政(北京理工大学)
委员(音序):
冯 晶(吉林大学)
古 英(北京大学)
金一政(浙江大学)
李明珠(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刘 斌(南京大学)
单崇新(郑州大学)
汪 莱(清华大学)
王智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专题二:半导体微纳光电器件
主席:
祝宁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刘 永(电子科技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安俊明(河南仕佳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储 涛(浙江大学)
崔一平(东南大学)
马卫东(武汉光讯科技公司)
苏翼凯(上海交通大学)
王建伟(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
汪志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信息科学研究院)
张 华(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公司)
张尚剑(电子科技大学)
专题三:二维材料
主席:
胡伟达(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周 鹏(复旦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包吉明(休斯顿大学)
江 涛(同济大学)
李雪松(电子科技大学)
刘 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Jamie Warner (University of Oxford)
王 军(电子科技大学)
王 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专题四:纳异质结构与量子光电子学
主席:
任晓敏(北京邮电大学)
牛智川(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宋海智(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程序委员会(音序):
邓光伟(电子科技大学)
贾晓军(山西大学)
李传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刘新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陆 海(南京大学)
许秀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张 霞(北京邮电大学)
周 强(电子科技大学)
专题五:超构材料与表面等离激元器件
主席:
Alexander Govorov(电子科技大学)
Markus Raschke(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得))
徐 卓(西安交通大学)
赵 青(电子科技大学)
赵 青(电子科技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陈焕阳(厦门大学)
陈 沁(暨南大学)
董建文(中山大学)
雷党愿(香港城市大学)
李 涛(南京大学)
仇成伟(新加坡国立大学)
司金海(西安交通大学)
叶 坚(上海交通大学)
专题六:微纳制造
主席:
孙洪波(清华大学)
刘红忠(西安交通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白本锋(清华大学)
陈岐岱(吉林大学)
程鑫彬(同济大学)
蒋维涛(西安交通大学)
李俊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罗 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太赫兹研究中心)
唐 军(中北大学)
严 伟(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虞益挺(西北工业大学)
专题七:微纳传感
主席:
宋朱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六研究所)
巫 江(电子科技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方晓生(复旦大学)
江俊峰(天津大学)
谭 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微系统与太赫兹研究中心)
唐利斌(昆明物理所)
薛晨阳(中北大学)
张万里(电子科技大学)
赵 勇(东北大学)
专题八:先进成像
主席:
张镇西(西安交通大学)
屈军乐(深圳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陈同生(华南师范大学)
董晓臣(南京工业大学)
付 玲(华中科技大学)
刘成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田 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姚翠萍(西安交通大学)
专题九:先进显示
主席:
邓少芝(中山大学)
曾海波(南京理工大学)
程序委员会
主席:
刘召军(南方科技大学)
委员(音序):
郭浩中(台湾交通大学)
郭小军(上海交通大学)
宋继中(南京理工大学)
杨柏儒(中山大学)
专题十:柔性与可穿戴器件
主席:
沈国震(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林 媛(电子科技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潘力佳(南京大学)
盛 兴(清华大学)
孙东明(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
张 珽(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张晓升(电子科技大学)
周 军(华中科技大学)
专题十一:光计算
主席:
王志明(电子科技大学)
储 涛(浙江大学)
储 涛(浙江大学)
Alexander Lvovosky(牛津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李 春(电子科技大学)
唐 鹤(电子科技大学)
许鹏飞(北京大学)
王伟平(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专题十二:能源光电子
主席:
Federico Rosei(加拿大国立科学研究院)
刘生忠(陕西师范大学)
刘生忠(陕西师范大学)
童鑫(电子科技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范志勇(香港科技大学)
李严波(电子科技大学)
宁志军(上海科技大学)
阙郁伦(台湾国立清华大学)
唐 江(华中科技大学)
专家报告
大会报告:
Zhongping Che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Frontier 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Doppler OCT, OCTA, and Optical Coherence Elastography
段镶峰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Probing and Pushing the Limit of Emerging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Federico Rosei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Multifunctional Materials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
俞大鹏 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历史之大变局下的科技自主之路——面向微纳光学技术的阴极荧光技术、电子束光刻技术应用与自主研发
Hua Zhang (香港城市大学)-Phase Engineering of Nanomaterials (PEN)
周济 院士(清华大学)-超构材料与常规材料的融合
专题二:半导体微纳光电器件
专题三:二维材料
专题五:超构材料与表面等离激元器件
专题六:微纳制造
专题八:先进成像
专题九:先进显示
专题十:柔性与可穿戴器件
Hua Zhang (香港城市大学)-Phase Engineering of Nanomaterials (PEN)
周济 院士(清华大学)-超构材料与常规材料的融合
专题一:半导体微纳光电材料
特邀报告(音序):
陈 卓(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的高分辨率制备
冯 晶(吉林大学)-有机单晶电致发光器件研究
黄 江(电子科技大学)-高光电转换效率的有机半导体微纳光电子器件
秦海燕(浙江大学)-氧气对CdSe/CdS核壳量子点荧光的稳定作用
宋延林(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聚合物光子晶体的制备和应用
唐 江(华中科技大学)-量子点红外探测器
魏同波(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AlN准范德华外延生长与紫外LED器件
魏同波(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AlN准范德华外延生长与紫外LED器件
薛春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面向单片集成应用的硅基探测器件研究
叶建东(南京大学)-氧化镓半导体材料外延与日盲探测器件应用
袁小明(中南大学)-选区外延生长在光电半导体阵列制备中的应用:以磷化铟为例
钟海政(北京理工大学)-量子点增强硅基探测成像技术
臧志刚(重庆大学)-Stability of inorganic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and their light emitting devices
臧志刚(重庆大学)-Stability of inorganic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and their light emitting devices
专题二:半导体微纳光电器件
特邀报告(音序):
李 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光子模拟信号处理(Keynote)
夏金松(华中科技大学)-薄膜铌酸锂光电子器件(Keynote)
张 华(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Keynote)
董建绩(华中科技大学)-硅基高效热光开关
郭 进(联合微电子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硅基光电子PDK开发
郭志男(深圳大学)-微纳光电器探测器件的界面调控研究
胡小龙(天津大学)-用于红外弱光探测的微纳器件
胡小龙(天津大学)-用于红外弱光探测的微纳器件
林宏焘(浙江大学)-中波红外硫基集成光电子器件
李西军(西湖大学)-绝缘层上铌酸锂和集成非线性光学器件
彭 波(电子科技大学)-铁磁二维材料非互易磁光效应
祁志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基于铌酸锂集成光波导的小型静态傅里叶光谱仪
祁志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基于铌酸锂集成光波导的小型静态傅里叶光谱仪
张旨遥(电子科技大学)-基于光采样的宽带微波测量技术
周 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9研究所)-宽带阵列电子系统中的微波光子集成技术探讨
专题三:二维材料
特邀报告(音序):
何 军(武汉大学)-新型二维电子材料及其器件应用(Keynote)
王欣然(南京大学)- Two-dimensional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Systems (Keynote)
廖 蕾(湖南大学)(Keynote)
戴 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基于碳管的超管光致电子发射研究
江 涛(同济大学)-石墨烯三阶非线性光响应:表征、调控与机制研究
倪振华(东南大学)-二维材料光谱学表征与缺陷工程
史浩飞(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石墨烯可调谐微纳光学器件研究
陶 立(东南大学)-二维X烯材料及其微纳电子器件
王 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低维度,高性能:新型纳尺度二维光电探测器
魏钟鸣(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二维锗基化合物的光探测器件
晏湖根(复旦大学)-层状外尔半金属WTe2的等离激元
叶 镭(华中科技大学)-人工外场调控二维半导体光电器件
张 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窄带隙二维材料与器件
朱宏伟(清华大学)-二维硒化物的光热电性能与应用
专题四:纳异质结构与量子光电子学
特邀报告(音序):
郭国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硅基量子芯片实验研究(Keynote)
龙桂鲁(清华大学)-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在高灵敏度传感中的应用(Keynote)
王雪华(中山大学)-按需量子光源的设计与制备(Keynote)
王雪华(中山大学)-按需量子光源的设计与制备(Keynote)
于 扬(南京大学)-基于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Keynote)
邓光伟(电子科技大学)-基于纳机电系统的声子动力学
董春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腔光学频率梳的研究
高力波(南京大学)-超平整石墨烯的可控生长
韩 拯(山西大学)-基于低维材料异质结的几种“平面设计”
黄永清(北京邮电大学)-微纳结构在半导体光探测器中的应用
李贝贝(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光学微腔磁力仪
李 林(华东师范大学)-超构表面量子光源
李 杨(清华大学)-基于连续体中光学束缚态(BIC)的低损耗零折射率超构材料
李 杨(清华大学)-基于连续体中光学束缚态(BIC)的低损耗零折射率超构材料
刘新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半导体量子阱结构中自陷态发光机制研究
皮孝东(浙江大学)-硅基光电神经突触器件
王剑威(北京大学)-硅基集成光量子芯片技术与应用前景
薛 鹏(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非厄米量子行走中的拓扑现象
专题五:超构材料与表面等离激元器件
特邀报告(音序):
蔡定平(香港理工大学)-纳米光学超构表面元件: 未来之眼(Keynote)
陈红胜(浙江大学)-新型自适应电磁波隐身(Keynote)
彭茹雯(南京大学)-Manipulation of the Polarization States of Light via metastructures:from Passive to Active (Keynote)
陈焕君(中山大学)- Manipul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using Two-dimensional Atomic Crystals
董国艳(中国科学院大学)-近零光子晶体阵列谐振器及其应用研究
韩德专(重庆大学)-周期光子体系中的连续谱中束缚态与激射
黄玲玲(北京理工大学)-光学超表面全息及加密研究
蒋卫祥(东南大学)-光驱动可编程电磁超表面
李贵新(南方科技大学)-非线性光学超构表面
欧欣、张师斌(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基于Zigzag结构多层膜超构材料探究
石 磊(复旦大学)-动量空间偏振奇点与波前相位涡旋
宋宏伟(吉林大学)-稀土掺杂与钙钛矿光电器件
肖淑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Reprogrammable meta-hologram for optical encryption
周 林(南京大学)-碱金属等离激元:助推微纳光子器件走向应用
专题六:微纳制造
特邀报告(音序):
陈宜方(复旦大学)-基于电子束光刻的纳米制造在高分辨同步辐射X射线光学聚焦和成像器件中的应用(Keynote)
方绚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Optical Nanokirigami(Keynote)
刘小康(重庆理工大学)-纳米时栅位移测量技术现状与趋势(Keynote)
胡 松(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微纳复制光刻技术与装备(Keynote)
程 亚(华东师范大学)-大尺度高精度激光三维打印
方吉祥(西安交通大学)-微纳结构调控与增强光谱技术
胡 洁(北京理工大学)-飞秒激光时空整形微细加工技术
冀 然(青岛天仁微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微纳光学器件生产中纳米压印产业化应用
冀 然(青岛天仁微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微纳光学器件生产中纳米压印产业化应用
李文昊(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大面积全息光栅制作技术
邱建荣(浙江大学)-飞秒激光直写低损耗光波导器件
虞益挺(西北工业大学)-柔性宽谱段吸波蒙皮
郑美玲(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绿色环保的微纳3D打印技术及应用
专题七:微纳传感
特邀报告(音序):
陈 锐(南方科技大学)-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Perovskite Materials for Sensing and Detection
陈翔宇(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摩擦起电聚合物材料与自驱动系统
管志强(武汉大学)-基于纳米光学的集成光信息与精密传感
刘 锴(清华大学)-二维过渡金属硫属化物/氧化物异质结的构建和微纳传感应用
刘 琨(天津大学)-基于复合多膜层结构的光纤SPR传感技术研究
刘玉菲(重庆大学)-应用于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的集成微系统技术
孙 栋(北京大学)-拓扑光电探测
王义平(深圳大学)-新型微结构光纤器件及传感应用
吴克军(电子科技大学)-基于标准CMOS工艺单片集成微显示技术研究
徐 飞(南京大学)-单偏振光纤微谐振器及其传感应用
杨 亚(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自供电传感器系统
翟天佑(华中科技大学)-二维金属硫族化合物的气相可控合成与光电探测器
张亚男(东北大学)-微纳光学生化传感技术探究
章正宇(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六研究所)-微纳光传感的进展及在智能生态环保和信息智能控制领域的应用
朱 涛(重庆大学)-在纤微腔制备及传感技术
专题八:先进成像
特邀报告(音序):
陈良怡(北京大学)-下一代的活细胞超高分辨率显微镜
董晓臣(南京工业大学)-有机半导体光敏剂结构设计与肿瘤光治疗
付 玲(华中科技大学)-内窥显微成像
胡家铭(华南师范大学)-基于纳米生物芯片的外泌体检测技术及癌症早期诊断应用
胡家铭(华南师范大学)-基于纳米生物芯片的外泌体检测技术及癌症早期诊断应用
李嘉男(深圳市中科微光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心血管OCT—从技术到产品
李步洪(福建师范大学)-光学成像技术在光动力疗法中的应用
刘丽炜(深圳大学)-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聂立铭(厦门大学)-高分辨率光声分子成像在长时效疗效监测中的应用
汪联辉(南京邮电大学)-等离子激元纳米结构组装及其生物应用
汪联辉(南京邮电大学)-等离子激元纳米结构组装及其生物应用
魏勋斌(上海交通大学)-可监测循环肿瘤细胞的在体流式图像细胞仪
姚保利(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三维显微成像技术及应用
姚翠萍(西安交通大学)-超分辨成像中的标记技术
Smith Zach(中国科学技术大学)-Label Free Morph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Single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nd Liposomes
郑 炜(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近红外二区荧光拓展光学成像能力
专题九:先进显示
特邀报告(音序):
郭浩中(台湾新竹交通大学)- Recent progress of Full color microled display (Keynote)
彭俊彪(华南理工大学)-印刷量子点发光材料与显示工艺(Keynote)
孙小卫(南方科技大学)- Quantum dot displays (Keynote)
张建华(上海大学)-高分辨显示器件、工艺与装备协同创新实践(Keynote)
郭汝海(季华实验室)-新型显示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金一政(浙江大学)-量子点电致发光的黎明
刘 斌(南京大学)-量子点/III族氮化物集成结构的Micro-LED阵列器件制备与性质研究
刘 川(中山大学)-薄膜晶体管理论和实验新进展
宋继中(南京理工大学)-铯铅卤量子点的合成及其发光器件
王琼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桌面裸眼真3D显示技术
萧仲钦(Cambrios天材创新材料)- Silver Nanowire, a Touch Solution for All Sizes
杨柏儒(中山大学)-电子墨水粒子的微纳光电特性与应用
专题十:柔性与可穿戴器件
特邀报告(音序):
冯 雪(清华大学)(Keynote)
黄永安(华中科技大学)-大面积、超薄柔性生物电极设计与应用(Keynote)
张海霞(北京大学)-自驱动智能微系统(Keynote)
韩梦迪(美国西北大学)-适用于微创心脏手术的柔性多功能电子阵列
黄 佳(同济大学)-柔性化学与光敏传感器
黄 佳(同济大学)-柔性化学与光敏传感器
李 昀(南京大学)-Interfacial Effects & Physics of Organic Crystalline Semiconductors under Two-Dimensional Limit
刘遵峰(南开大学)-几何可变形结构的柔性智能材料
梅永丰(复旦大学)-Multifunctional Optoelectronic Sensors based on Flexible Silicon Nanomembrane Towards Smart Digital Dusts
台国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硼烯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和器件
邰凯平(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柔性热电材料与器件
吴 幸(华东师范大学)-柔性传感器的原位分析
解 明(柔电科技)-用于可穿戴设备的高容量柔性锂离子电池的开发与产业化
于欣格(香港城市大学)-智能皮肤电子的触觉感知反馈与VR应用
张 珽(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柔性可穿戴微纳传感器
张学记(深圳大学)-智能可穿戴传感---机遇与挑战
张学记(深圳大学)-智能可穿戴传感---机遇与挑战
周伟峰(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柔性显示发展趋势及其对微纳材料与器件的新需求
专题十二:能源光电子
特邀报告(音序):
专题十一:光计算
特邀报告(音序):
特邀报告(音序):
董晓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后摩尔时代挑战与光电混合计算应用前景
冯俊波(联合微电子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光子AI计算芯片技术及其挑战
金贤敏(上海交通大学)
刘军伟(香港科技大学)-具有非线性激活函数的全光学神经网络计算系统
刘晓海(欧梯恩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光子芯片传感器和光子边缘计算应用场景说明
唐 鹤(电子科技大学)-一种光神经网络的改进设计
唐 鹤(电子科技大学)-一种光神经网络的改进设计
王 健(华中科技大学)-多进制光计算和多维光信号处理
王永进(南京邮电大学)- GaN基同质集成信息系统
王永进(南京邮电大学)- GaN基同质集成信息系统
臧大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光子计算的能耗分析-从计算系统的角度
周治平、许鹏飞(北京大学)-硅基光电计算
周治平、许鹏飞(北京大学)-硅基光电计算
特邀报告(音序):
沈文忠(上海交通大学)-变革中的光伏产业链——晶硅太阳电池技术下一个风口(Keynote)
游经碧(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高效钙钛矿半导体光电器件(Keynote)
陈 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硒硫化锑:又一光电转换效率超过10%的光伏材料
范志勇(香港科技大学)-钙钛矿微纳仿生光电器件
何颂贤(香港城市大学)-High-Performance Transparent Ultraviolet Photodetectors based on InGaZnO Superlattice Nanowire Arrays
李世彬(电子科技大学)-调制中介策略制备稳定高效率纯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阙郁伦(台湾清华大学)-Enhancement of Solar Energy Harvesting Scheme Utilizing Low Dimensional Micro- and Nano-structures
孙旭辉(苏州大学)-II-VI Semiconductor Nanostructural Composite based Photodetectors
谭海仁(南京大学)-高效率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
姚冀众(杭州纤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詹义强(复旦大学)-稳定黑相FAPbI3太阳能电池研究
郑子剑(香港理工大学)- Flexible and Printable Transparent Electrodes for Solar Cells
詹义强(复旦大学)-稳定黑相FAPbI3太阳能电池研究
郑子剑(香港理工大学)- Flexible and Printable Transparent Electrodes for Solar Cells
朱 瑞(北京大学)-反式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议题方向
专题一:半导体微纳光电材料
本专题拟研讨面向光电子器件应用的微纳光电子和微电子材料、低维量子结构的外延、合成、物理性质和相关器件等。相关主题包括但不限于:无机有机微纳材料、半导体量子阱/量子点结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有机半导体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专题二:半导体微纳光电器件
本专题介绍微纳光子器件技术及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光纤传感器件,半导体发射、调制与探测器件,神经光子运算器件,新型激光器件,集成微波光子器件,二维材料光器件,红外光子器件,光子声子器件,拓扑光子器件,固态自旋光子器件,新型非光波光子器件,非厄米和PT光子器件,光学中的对称性,超快电光和极端光探测材料与器件,非线性光子器件,光电与光子集成,微波光子器件及其集成技术,硅基光子器件,混合集成器件及其应用,有机光电器件等。
专题三:二维材料
本专题覆盖所有二维材料(包括石墨烯、TMDs、磷烯、锑烯、碲烯、钙钛矿、MXene等),主要涉及二维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物理化学性质表征与光电特性调控,以及相关光电子器件例如可饱和吸收体、高性能光源、光电探测、光调控与调制和光波导等器件的研发与应用。本专题旨在推动我国二维材料在信息光电子领域的发展,扩大科学研究以及产业化应用层面的合作交流。我们希望尽可能多的吸引业内相关研究人员、技术开发人员以及终端用户,以便大家共享本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并从学术和产业化视角探讨二维材料的研究进展,最新研究方向,未来发展以及产业化现状与趋势等。
专题四:纳异质结构与量子光电子学
本专题拟反映纳米尺度异质结构(亦即低维异质结构)与量子光电子学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半导体量子点、量子线以及各种新型半导体纳异质结构的制备及其仿真,纳异质结构特性表征及相关器件物理,异维及渐变维度纳异质结构中的新现象与新效应,纳异质结构与微腔的耦合,纳异质结构电子态系理论,光电物理过程中的量子效应,单光子的发射、传输与探测,基础量子理论,基于纳异质结构与量子光电子学的各种新型器件及其应用等。
专题五:超构材料与表面等离激元器件
本专题拟反映近年来在该领域的重要创新性成果,包含但不限于:超构表面光场调控,超构透镜,非线性超构材料,拓扑超构材料,等离激元纳米激光,纳米光子集成,石墨烯等离激元器件,以及在高分辨成像、大视场显微成像、立体全息技术、高灵敏生物传感与探测等方面的应用。
专题六:微纳制造
本专题拟反映微纳制造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激光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机理,激光精密加工工艺与装备,激光高效制造技术与装备,电子束选区熔化,激光选区烧结,光固化,激光沉积打印等增材制造工艺与材料,表面等离子和纳米光子学,超快激光精密加工,超精光学表面加工工艺,复杂光学曲面加工,近场光学微细加工技术,超紫外曝光技术,光学材料熔制,全息光刻技术,光学研磨成型工艺,光学塑料成型技术,光场调控器件制备,光学加工系统设计,光学玻璃模压成型技术,特种光学玻璃和激光晶体制造与加工等。
专题七:微纳传感
本专题拟研讨微纳光学传感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重大关键科学问题,相关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光学微腔传感技术、光学微流传感技术、微纳光子操控技术、微纳光纤传感技术,纳米表面等离子激元传感技术、微纳激光传感技术和生化微纳敏感材料等。
专题八:先进成像
本专题面向生物医学光子学成像中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与新器件的突破,针对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与业界专家研讨生物光子学先进成像技术,相关主题包括但不限于:荧光显微成像(共聚焦、多光子、超分辨);超大视野高分辨成像;跨模态与多模态成像(光声、光电联用、多功能探针等);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高光谱成像;无标记光学成像等。
专题九:先进显示
本专题拟反映新型显示关键材料与技术的最近前沿进展。相关主题包括但不限于:新型发光材料与器件,量子点和纳米发光材料和器件,OLED显示技术、RGB半导体激光材料与器件,激光显示技术,印刷显示技术、Micro-LED显示技术,量子点显示技术,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全息显示技术,显示测量技术等。
专题十:柔性与可穿戴器件
本专题覆盖电子信息、材料科学、工程力学、生物医学等各个交叉领域,欢迎相关科研人员参会,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探讨和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探讨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柔性、可延展、可弯曲的光电子器件与系统,可穿戴器件,植入式器件,可降解器件,仿生器件,光电神经接口,生物医疗光电子系统,相关研究的产业化趋势等。
专题十一:光计算
本专题主要介绍光子计算及微纳光子学的光电子技术最新进展,包括光子计算应用场景及需求、光电混合计算系统、光计算芯片体系架构、可重构的光计算芯片网络架构、光计算芯片结构及设计、硅基光计算芯片算法、光计算芯片在线调控技术、光电/全光计算芯片、大规模硅基光计算芯片系统等。
专题十二:能源光电子
能源光电子学是基于半导体光电子学,以光电能源转换、传输、储存和利用为研究目标的新兴学科。能源光电子主要的领域包括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和半导体照明领域。本专题拟反映近年来在半导体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最新进展及重要创新性成果,包含但不限于: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及有机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等。深入地探讨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研究及产业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致力于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沟通和联系,促进我国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投稿指南
请作者登陆会议网站提交文章。投稿后两个星期内快速答复推荐结果。
若希望文章推荐到会议合作期刊发表,截止日期前提交文章全文到投稿系统。收到组委会发的录用通知后,请按通知要求将文章全文提交至各支持期刊网站,由期刊编辑部审核录用后正式发表。
若希望文章发表在SPIE文集(EI收录),截止日期前提交英文摘要即可。会后提交英文全文,会后半年左右全文可在EI数据库检索到。
若不发表文章,只希望做粘贴/口头交流,可在投稿系统上传报告摘要即可,题目后注明交流类型(粘贴/口头交流)。
“电介质超构表面”专栏,截止日期前提交全文到投稿系统。经过大会评审后,全文将推荐到《Journal of Advanced Dielectric》期刊(ESCI收录)发表。
“电介质超构表面”专栏,截止日期前提交全文到投稿系统。经过大会评审后,全文将推荐到《Journal of Advanced Dielectric》期刊(ESCI收录)发表。
投稿网址: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MOTA2020.html,最后一轮截止时间:2020年9月10日。
SPIE全文链接:https://spie.org/submissions/submit/overview.aspx?EventId=2572268,截止时间:2020年9月30日。
录用通知发放:
所有投稿录用结果将于9月15日前全部邮件通知完成,若没有收到组委会录用通知的投稿作者及时联系组委会查询。
口头交流:日程中有口头报告安排的作者请提前准备PPT文件。报告语言中文,时间10分钟。
粘贴交流:9月26日下午将海报张贴到poster区,粘贴交流时间是9月28日13:00-13:30;粘贴海报要求:尺寸为:高90cm,宽80cm,需打印成彩色,海报内容需标注稿件编号。
SPIE全文链接:https://spie.org/submissions/submit/overview.aspx?EventId=2572268,截止时间:2020年9月30日。
录用通知发放:
所有投稿录用结果将于9月15日前全部邮件通知完成,若没有收到组委会录用通知的投稿作者及时联系组委会查询。
口头交流:日程中有口头报告安排的作者请提前准备PPT文件。报告语言中文,时间10分钟。
粘贴交流:9月26日下午将海报张贴到poster区,粘贴交流时间是9月28日13:00-13:30;粘贴海报要求:尺寸为:高90cm,宽80cm,需打印成彩色,海报内容需标注稿件编号。
论文出版
合作期刊:
Science Bulletin (SCI) Opto-Electronic Advances (SCI) Photonic Sensors (SCI)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 Chinese Physics B (SCI) Acta Physica Sinica (SCI, EI) Energies (ESCI, EI) PhotoniX InfoMat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SCI) 红外与激光工程(EI) 光学精密工程(EI) 光子学报(EI)中国光学(EI) 半导体学报(ESCI) Journal of Advanced Dielectrics(ESCI) 光电工程 光通信研究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物理
会议日程
会议注册
请登录:https://b2b.csoe.org.cn/registration/MOTA2020.html 在线注册报名。会议费2606元/人。
汇款信息:
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
注册系统9月25日中午关闭,后续如需报名请到现场注册
汇款时作者请务必注明“姓名+稿件编号”,非作者请注明“微纳+姓名”
汇款时作者请务必注明“姓名+稿件编号”,非作者请注明“微纳+姓名”
汇款信息:
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
户 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账 号:0200296409200177730
企业赞助
同期活动
技术对接论坛
邀请国内外拥有成熟先进技术,且有转化需求的团队,详细阐述技术的不可替代性、实用性、成熟度及市场应用前景。同时邀请产业界的企业、投融资的团队和地方政策部门一起参与。旨在促进先进实用技术的转化落地,推动光电子产业发展。
人才招聘: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高端人才引进公告.pdf
人才招聘: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高端人才引进公告.pdf
交通住宿
会场信息:
成都星宸航都国际酒店(航林路888号)
住宿信息:
会议合作酒店(预定酒店时请给酒店经理打电话,提参加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微纳光学会议代表):
成都星宸航都国际酒店(航林路888号):380元/间•天。
预定截止时间是9月22日,请务必尽早跟酒店联系人电话确认订房。订房电话:王经理,15928580874
交通信息:
目的地 |
距离 |
时间(车程) |
双流机场 |
8.3公里 |
20分钟 |
成都北站 |
23.1公里 |
57分钟 |
成都东站 |
28.7公里 |
50分钟 |
成都南站 |
23公里 |
51分钟 |
双流西站 |
8.1公里 |
20分钟 |
联系我们
大会秘书处:
浙江大学:戴道锌
联合微电子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郭进
单家亮,shanjialiang@csoe.org.cn 电话:010-63726007
蔡方方,cai_ff@csoe.org.cn 电话:022-58168541
组委会联系方式:
会议报名:单家亮,shanjialiang@csoe.org.cn 电话:010-63726007
蔡方方,cai_ff@csoe.org.cn 电话:022-58168541
企业赞助:郭圣,guosheng@csoe.org.cn 电话:010-83739883
往届回顾
MOTA 2017: http://www.csoe.org.cn/meeting/MOTA2017/
MOTA 2018: http://www.csoe.org.cn/meeting/MOTA2018/
MOTA 2019: https://b2b.csoe.org.cn/meeting/show-52.html
会员申请
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