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时间
-
会议时间:2020年11月2-4日
截稿时间:2020年10月15日(第三轮)
会议首页
微波光子学作为融合了微波射频技术和光电子技术的新兴交叉学科,广泛应用于通信、传感、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军事和安全等领域。尤其是随着电子信息系统向宽带化、阵列化和小型化不断发展,微波光子技术被认为是解决信息系统面临的速率和带宽瓶颈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不仅具有微波射频技术泛在与灵活的优点,而且具有光子技术宽带与高速的优点。
为了总结交流我国微波光子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微波光子学技术发展和交流,开拓微波光子学技术应用领域,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联合多家单位将于2020年11月2-4日在成都举办“第五届微波光子学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会议以牵引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需求、推动工程应用为特点,聚集微波光子学技术领域的领军专家和科技团队,搭建无缝对接的交流合作平台,形成合力,促进微波光子学自身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应用领域的产业发展。
大会主席:会议定位:搭建微波光子学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发展的交流平台。
吕跃广 院士 中国工程院 |
|
姚建平 院士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 |
贲德 院士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十四研究所 |
张锡祥 院士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二十九研究所 |
陈良惠 院士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何友 院士 海军航空大学 |
杨小牛 院士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三十六研究所 |
大会共主席:
何 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祝宁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闫连山(西南交通大学)
李 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靳学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孙力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孙力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孔月婵(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和模块电路重点实验室)
程序委员会主席:
李 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周 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九研究所)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电子信息控制重点实验室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空间微波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空间微波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和模块电路重点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
联办单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赞助企业:
大会主席:
大会共主席:
成都嘉纳海威科技有限公司
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珠海天启技术有限公司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星光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中星联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浦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康冠世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仕佳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深圳晧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时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信及光子集成技术有限公司
大会主席:
吕跃广(院士,中国工程院)
姚建平(院士,加拿大渥太华大学)
贲 德(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张锡祥(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陈良惠(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何 友(院士,海军航空大学)
杨小牛(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
何 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祝宁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闫连山(西南交通大学)
李 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靳学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孙力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孙力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孔月婵(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和模块电路重点实验室)
程序委员会主席:
李 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周 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九研究所)
程序委员会委员:
程序委员会委员:
蔡海文(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陈宏伟(清华大学)
陈建平(上海交通大学)
陈明华(清华大学)
陈向飞(南京大学)
陈章渊(北京大学)
池 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崔一平(东南大学)
戴道锌(浙江大学)
董 毅(北京理工大学)
顾 杰(电子信息控制重点实验室)
李 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李朝晖(中山大学)
李王哲(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
李小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李小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刘 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刘 永(电子科技大学)
马 达(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潘时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裴 丽(北京交通大学)
秦玉文(广东工业大学)
瞿鹏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四研究所)
苏翼凯(上海交通大学)
谭庆贵(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王 健(华中科技大学)
王 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
王云才(广东工业大学)
熊 兵(清华大学)
徐 坤(北京邮电大学)
义理林(上海交通大学)
于晋龙(天津大学)
余思远(中山大学)
张杰君(暨南大学)
张新亮(华中科技大学)
赵 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赵玲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赵明山(大连理工大学)
郑 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郑小平(清华大学)
周志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
朱 涛(重庆大学)
邹卫文(上海交通大学)
邹喜华(西南交通大学)
专家报告
大会报告:
罗毅,教授,清华大学—光域毫米波与太赫兹波感知技术展望
周涛,研究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微波光子系统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潘时龙,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波光子雷达及最新进展
陈云霁,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深度学习处理器
李立,研究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微波光子在大容量通信卫星转发器系统中的初步应用与探索
专题一:微波光子器件
专题一:微波光子器件
特邀报告(音序):
蔡鑫伦,教授,中山大学—高速铌酸锂薄膜电光调制器芯片
甘棕松,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远场双光束超分辨光学数据存储技术研究进展
姜校顺,教授,南京大学—基于氧化硅微环芯腔与大倾角微盘腔的光频梳产生及微波源应用
熊兵,研究员,清华大学—面向未来(亚)太赫兹频段应用的超宽带光电探测器研究
于源,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全通滤波器及其应用
专题二:微波光子集成技术
特邀报告(音序):
苏辉,研究员,福建中科光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InP基高功率激光器和可调谐激光器进展
李冰,研究员,中国电科子科技集团上海信及光子集成技术有限公司—光时延集成芯片技术的进展
陈明华,教授,清华大学—集成微波光子微系统技术
崔乃迪,高工,联合微电子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硅基光电子与集成微波光子技术
夏金松,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薄膜铌酸锂光子器件研究进展
专题三:微波光子处理技术
特邀报告(音序):
陈哲,教授,暨南大学—基于铌酸锂波导的光学波束偏转技术研究
李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新型光电振荡器及其应用
赵明山,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微波光信息处理进展与挑战
钟欣,高工,电子信息控制重点实验室—微波光子处理系统向“全光化处理”发展的思考"
朱丹,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波光子频谱感知技术"
专题四:微波光子雷达
特邀报告(音序):
李王哲,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微波光子雷达技术新进展
王党卫,副教授,空军预警学院—微波光子雷达系统技术及进展
王凯,高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宽带相控阵雷达微波光子技术机遇与挑战
张方正,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宽带微波光子阵列雷达成像
张国强,高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微波光子在雷达中的应用与展望
郑小平,教授,清华大学—具有多散射点分辨能力的微波光子成像雷达
专题五:微波光子通信技术
特邀报告(音序):
范忱,博士,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面向未来的超谱或全谱无线通信
高永胜,副教授,西北工业大学—零中频架构的微波光子矢量信号收发技术
李文亮,研究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西南电子设备研究所—微波光子技术的卫星通信应用探讨
万继响,研究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星载微波光子相控阵天线现状及未来发展
于振明,副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面向数据中心网络的智能光性能监测与故障管理
专题六:智能微波光子技术
特邀报告(音序):
董建绩,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基于片上光子神经网络的可训练信号处理
江天,研究员,国防科技大学—双光频梳在微波光子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项水英,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全光类脑计算初探
邹卫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智能光子宽带信号处理与计算技术
郑鑫,副研究员,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面向电磁信号处理的高稳定相干光频梳技术
专题七:微波光子测量与传感
特邀报告(音序):
李奕晗,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噪稳频光生太赫兹技术
韩秀友,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光子射频有源对消技术研究进展
王目光,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基于光电振荡器的多参量光纤传感技术研究
张杰君,研究员,暨南大学—基于光电振荡器的高分辨率光学传感技术
张尚剑,教授,电子科技大学—高速光电子器件高分辨自校准光电频响测试
议题方向
征文方向
1. 高速宽带光电子器件
1. 高速宽带光电子器件
2. 集成微波光子技术
3. 数字和模拟微波光纤链路
4. 光子学微波信号产生和分配
5. 宽带微波光子处理技术
6. 微波光子波束成形技术
7. 光子模数/数模转换器
8. 微波器件和系统的光学表征
9. 微波光学超材料与超表面
10. 人工智能与微波光子学
11. 新型微波光子技术
12. 微波光子雷达与成像
13. 微波光子传感与测量技术
14. 毫米波和太赫兹波微波光子技术
15. 光纤无线电技术,光载无线通信和5G/6G
16. 光子学毫米波/太赫兹通信与检测
分会议题方向:
17. 微波光子技术的航空航天应用
18. 微波光子技术的生物医学应用
19. 微波光子技术的创新性应用
分会议题方向:
专题一:微波光子器件
召集人:陈向飞(南京大学),瞿鹏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四研究所)
微波光子学涉及到微波信号的光产生、传输分配、处理、控制及接收等。微波光子器件是实现上述功能的核心支撑,随着微波光子技术的发展,微波光子器件出现向多样化、小型化、高效、智能化发展的重要趋势。本专题围绕一些重要的微波光子器件,如光电振荡器(OEO)、光梳、探测器、微波光子移相器、微波光子滤波器和新型光波导器件等,报告相关最新进展并进行讨论,以应对未来微波光子学及其应用所提出的新挑战。
召集人:陈向飞(南京大学),瞿鹏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四研究所)
微波光子学涉及到微波信号的光产生、传输分配、处理、控制及接收等。微波光子器件是实现上述功能的核心支撑,随着微波光子技术的发展,微波光子器件出现向多样化、小型化、高效、智能化发展的重要趋势。本专题围绕一些重要的微波光子器件,如光电振荡器(OEO)、光梳、探测器、微波光子移相器、微波光子滤波器和新型光波导器件等,报告相关最新进展并进行讨论,以应对未来微波光子学及其应用所提出的新挑战。
专题二:微波光子集成技术
召集人:恽斌峰(东南大学),孔月婵(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和模块电路重点实验室)
本专题拟围绕基于SiO2、III-V、SOI、LNOI、Si3N4、As2S3等材料平台,研讨面向微波光子技术及应用的微波光子集成芯片研究最新进展,相关主题包括但不限于:阵列化半导体激光器、调制器及探测器芯片技术,微波光子收发芯片、微波光子信号产生芯片、波束形成芯片、微波光子变频芯片、光频梳芯片、微波光子测频芯片、微波光子滤波芯片等集成功能芯片和面向集成微波光子系统的III-V/SOI、III-V/Si3N4、III-V/LNOI、射频/光子等片上异质集成技术及模块异构集成技术等。
本专题拟围绕基于SiO2、III-V、SOI、LNOI、Si3N4、As2S3等材料平台,研讨面向微波光子技术及应用的微波光子集成芯片研究最新进展,相关主题包括但不限于:阵列化半导体激光器、调制器及探测器芯片技术,微波光子收发芯片、微波光子信号产生芯片、波束形成芯片、微波光子变频芯片、光频梳芯片、微波光子测频芯片、微波光子滤波芯片等集成功能芯片和面向集成微波光子系统的III-V/SOI、III-V/Si3N4、III-V/LNOI、射频/光子等片上异质集成技术及模块异构集成技术等。
专题三:微波光子处理技术
召集人:刘 阳,周 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九研究所)
召集人:刘 阳,周 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九研究所)
微波光子处理技术是指基于微波光子技术,对宽带微波信号进行时域、空域、频域、能量域等多域的信息变换和联合处理技术,处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微波光子的信号产生、分配、发射、接收、变频、滤波、测量、再生等技术,以及基于上述处理技术的电子侦测、测向定位、阵列合成、干扰抑制等系统应用技术。微波光子处理技术能够克服传统微波和数字技术的局限,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应用价值。本专题旨在探索时空频域各种新颖的微波光子处理技术及其系统应用方法,通过研讨交流协同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微波光子处理技术体系,进而推动基于微波光子处理的新型电子系统的发展和升级。
专题四:微波光子雷达
召集人:潘时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 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
微波光子雷达利用光子学方法实现雷达信号的产生与处理等功能,具备高频、宽带、传输损耗低、抗电磁干扰等优势。近几年,在高分辨微波光子雷达探测与成像、基于光真延时的宽带阵列雷达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展示了微波光子技术在突破雷达技术发展瓶颈的潜力。微波光子雷达技术研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专题征稿内容包括基于微波光子的雷达信号产生、传输、处理与阵列技术,以及新型的微波光子雷达系统及应用。
专题五:微波光子通信技术
召集人:徐 坤(北京邮电大学),谭庆贵(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围绕微波光子技术在5G/6G/数据中心通信系统,空天陆海通信系统,空天地一体通信网络,地面接入网络等系统/网络发展需求,开展微波光子通信技术发展动态、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通信体制、微波光子通信系统、微波光子新兴通信技术和微波光子通信系统工程实现技术研讨,推动微波光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发展及工程应用。
围绕微波光子技术在5G/6G/数据中心通信系统,空天陆海通信系统,空天地一体通信网络,地面接入网络等系统/网络发展需求,开展微波光子通信技术发展动态、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通信体制、微波光子通信系统、微波光子新兴通信技术和微波光子通信系统工程实现技术研讨,推动微波光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发展及工程应用。
专题六:智能微波光子技术
召集人:邹卫文(上海交通大学),张 军(国防科技大学)
人工智能技术具有高效特征学习、高精度判决等优势,已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也可在微波光子技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智能微波光子技术是将微波光子与人工智能进行交叉融通的新技术,既发挥人工智能学习判决能力,又发挥光子技术的宽带和高能效优势来突破电子速率与物理性能瓶颈并增强人工智能算力。本专题旨在探索人工智能、类脑智能、微波光子、光电子集成、智能传感的有机融合方法、关键核心技术和新型应用场景,以及应用光子学方法产生微波、毫米波、太赫兹的新技术、新应用,通过研讨交流促进跨领域多学科交叉融通,推动智能微波光子新技术的创新引领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具有高效特征学习、高精度判决等优势,已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也可在微波光子技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智能微波光子技术是将微波光子与人工智能进行交叉融通的新技术,既发挥人工智能学习判决能力,又发挥光子技术的宽带和高能效优势来突破电子速率与物理性能瓶颈并增强人工智能算力。本专题旨在探索人工智能、类脑智能、微波光子、光电子集成、智能传感的有机融合方法、关键核心技术和新型应用场景,以及应用光子学方法产生微波、毫米波、太赫兹的新技术、新应用,通过研讨交流促进跨领域多学科交叉融通,推动智能微波光子新技术的创新引领发展。
专题七:微波光子测量与传感
召集人:邹喜华(西南交通大学),张尚剑(电子科技大学)
本专题立足于微波光子学的理论与技术基础,面向精密测量与智能感知中新原理、新方法、新系统、新器件的突破与新场景应用需求,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与业界专家进行探讨和交流,相关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微波信号光子学测量、光电器件测试与标定、光子毫米波/太赫兹检测与成像、微波光子传感器件与系统,以及上述器件与技术的前沿探索与工程应用。
本专题立足于微波光子学的理论与技术基础,面向精密测量与智能感知中新原理、新方法、新系统、新器件的突破与新场景应用需求,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与业界专家进行探讨和交流,相关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微波信号光子学测量、光电器件测试与标定、光子毫米波/太赫兹检测与成像、微波光子传感器件与系统,以及上述器件与技术的前沿探索与工程应用。
投稿指南
投稿网址: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MPTA2020.html
截稿日期:2020年10月15日(第三轮)
粘贴交流:11月2日下午将海报张贴到poster区,粘贴交流时间是11月3-4日13:00-13:30;粘贴海报要求:尺寸为:高90cm,宽80cm,需打印成彩色,海报内容需标注稿件编号。
截稿日期:2020年10月15日(第三轮)
投稿要求:
会议邀请作者将原创的论文投往本会议,中英文稿件兼收。请作者登录网站提交论文全文,组委会请专家进行审稿。通过审查的稿件被大会录用,择优推荐到正式出版物发表。英文稿件,择优推荐至SPIE会议论文集(EI检索)出版,会后半年左右全文可在EI数据库检索到。若不发表文章,只希望做粘贴/口头交流,可在投稿系统上传报告摘要,题目后注明交流类型(粘贴/口头交流)。无论有无投稿,均欢迎参会。
SPIE全文投稿网址:https://spie.org/paper-submission-ndt20?SSO=1,截稿日期:10月20日,SPIE编辑邮箱:tonib@spie.org
录用通知发放:
所有投稿录用结果将于10月21日前全部邮件通知完成,若没有收到组委会录用通知的投稿作者及时联系组委会查询。
口头交流:日程中有口头报告安排的作者请提前准备PPT文件。报告语言中文,时间5分钟。SPIE全文投稿网址:https://spie.org/paper-submission-ndt20?SSO=1,截稿日期:10月20日,SPIE编辑邮箱:tonib@spie.org
所有投稿录用结果将于10月21日前全部邮件通知完成,若没有收到组委会录用通知的投稿作者及时联系组委会查询。
粘贴交流:11月2日下午将海报张贴到poster区,粘贴交流时间是11月3-4日13:00-13:30;粘贴海报要求:尺寸为:高90cm,宽80cm,需打印成彩色,海报内容需标注稿件编号。
论文出版
合作期刊:
Science Bulletin (SCI)、Opto-Electronic Advances (SCI)、Photonic Sensors (SCI)、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Chinese Physics B (SCI)、Acta Physica Sinica (SCI, EI)、PhotoniX、SPIE会议文集 (EI)、红外与毫米波学报(SCI)、红外与激光工程(EI)、光学精密工程(EI)、光子学报(EI)、中国光学(EI)、半导体学报(ESCI)、光通信研究、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中文核心)、半导体光电(中文核心)、物理等。
Science Bulletin (SCI)、Opto-Electronic Advances (SCI)、Photonic Sensors (SCI)、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Chinese Physics B (SCI)、Acta Physica Sinica (SCI, EI)、PhotoniX、SPIE会议文集 (EI)、红外与毫米波学报(SCI)、红外与激光工程(EI)、光学精密工程(EI)、光子学报(EI)、中国光学(EI)、半导体学报(ESCI)、光通信研究、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中文核心)、半导体光电(中文核心)、物理等。
会议日程
会议注册
无论有无投稿,均欢迎注册参会!
请登录:https://b2b.csoe.org.cn/registration/MPTA2020.html 在线注册报名,会议费:2807元/人。
注册系统11月1日中午关闭,后续如需报名请到现场注册
付款方式:
1. 在线支付:注册完成后,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在线完成支付。
2. 汇款转账:
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
户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
汇款时作者请务必注明“姓名+稿件编号”,非作者请注明“微波+姓名”,以便核对。
企业赞助
同期活动
大会主旨报告、特邀专家报告、快报告、微波光子学学术新星评选、优秀口头宣讲、优秀论文评选、创新技术与产品展
微波光子学学术新星评选
组委会请大会程序委员会专家推荐35岁以下青年学者,主要以快报告的形式针对1-3项创新性成果在会上做报告,要求报告内容为报告人的第一作者成果,旨在为青年学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对科研能力优异者给予表彰鼓励,激发青年学者的科研热情。大会拟评选出5位优秀报告人,发放“微波光子学术新星”奖状,并在大会闭幕式颁奖。
微波光子学学术新星评选
组委会请大会程序委员会专家推荐35岁以下青年学者,主要以快报告的形式针对1-3项创新性成果在会上做报告,要求报告内容为报告人的第一作者成果,旨在为青年学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对科研能力优异者给予表彰鼓励,激发青年学者的科研热情。大会拟评选出5位优秀报告人,发放“微波光子学术新星”奖状,并在大会闭幕式颁奖。
交通住宿
会议地点:星宸航都国际酒店
地址:成都市双流区航林路888号
住宿信息:
会议合作酒店(预定酒店时请给酒店经理打电话,提参加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微波光子学会议):
成都星宸航都国际酒店:380元/间•天。订房电话:王经理,15928580874
预定截止时间是10月30日,请务必尽早跟酒店联系人电话确认订房。
交通信息:联系我们
秘书处联系人:张姝,022-58168542,zhangshu@csoe.org.cn
企业赞助:郭圣,010-83739883,guosheng@csoe.org.cn;
邵秋伟,15501263970,shaoqw@csoe.org.cn
往届回顾
第一届微波光子学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于2015年7月19-21日在长春举办。
第二届国际微波光子学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于2016年10月9-11日在上海举办。
第三届国际微波光子学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于2018年12月8-10日在杭州举办。
第四届微波光子学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于2019年9月24-26日在南京举办。
会议总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ZaRG4Jr4zYHfdayI6I_cg 会员申请
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