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首页
会议时间地点更新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海洋领域科学研究对于抢占未来空间和海洋科技发展制高点、维护和保障国家权益、拓展国家发展空间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为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加快海洋信息技术发展,推进海洋信息装备研制,支撑海洋信息网络工程建设与应用,拟于2023年7月初在桂林召开第二届海洋信息网络大会。
第二届海洋信息网络大会组委会将邀请海洋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海洋信息装备研发与制造,海洋信息工程勘察、设计与实施以及相关系统运营与维护等领域的单位和专家进行技术交流。会议将主要围绕对海通信、海洋探测、海洋观测、水下导航、海洋感知、海洋装备与工程以及海洋人工智能等海洋信息工程相关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交流海洋信息领域的相关政策、技术成果、产品及工程解决方案,洋信息工程行业的协同发展。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海洋信息网络专家委员会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
广西光网络与光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
大会主席团:
张仁和院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姚建铨院士(天津大学)
朱中梁院士(西南电子电信技术研究所)
姜会林院士(长春理工大学)
杨德森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
邱志明院士(海军装备研究院)
余少华院士(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陆 军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大会主席:
尹 浩院士(军事科学院)
何 友院士(海军航空大学)
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主席:
王红星(海军航空大学)
纪越峰(北京邮电大学)
共主席:
罗青松(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
共主席:
罗青松(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
委员(按音序排列):
毕卫红(燕山大学)
常卫国(中国电信国际有限公司)
陈标(海军潜艇学院)
董向华(北京海洋信息通信研究所)
高军诗(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
葛辉良(中船重工集团第715研究所)
郭永刚(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黄豪彩(浙江大学)
李申堂(中电科技集团公司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
李忠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孟洲(国防科技大学)
王光全(中国联通)
吴国俊(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朱小谦(国防科技大学)
专家报告
会议分专题
专题一、海底光缆通信
专题主席:
纪越峰(北京邮电大学)、姜胜明(上海海事大学) 、王光全(中国联通)、赵毓斌(中山大学)
邀请报告人(更新中):
陈晓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海底光缆建设标准提升研究
胡勤友,上海海事大学----海底光缆防锚钩预警技术
李经章,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海缆技术发展对网络建设运营的影响研究
孙 莹,华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SDM海缆系统发展对高压馈电能力的要求和解决方案
许人东,江苏亨通海洋光网系统有限公司----新一代基于SDM的有中继跨洋海底光缆关键技术与研制
张世桂,华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海底光缆传输技术发展
赵 波,中英海底系统有限公司----浅谈中国海上风电建设与国际海缆建设的相互影响
专题二、对海通信技术及应用(无线通信、对潜通信等)
专题主席:
高军诗(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王旭东(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梁晓东(广西光网络与光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
邀请报告人(更新中):
曹 云,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洋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冯楠,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水下光传送网络节能关键技术研究
林 彬,大连海事大学----面向无人船的对海通信与网络关键技术
刘功亮,哈尔滨工业大学----空天辅助的海洋信息传输方法探讨
刘 勇,中国船舶第七二二研究所----水下通信与水下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研究
谢书鸿,中天科技集团----努力突破深海装备“卡脖子”技术和产业化
徐 敬,浙江大学----延长水下无线光通信距离的技术思考
殷洪玺,大连理工大学----水下传感器网络布署与多业务数据采集节点技术研究
专题三、海洋探测技术及应用(声学探测及定位、水声通信、水下探测、预警等)
专题主席:
陈宗恒(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葛辉良(中船重工集团第715研究所)、乔钢(哈尔滨工程大学)、杨坤德(西北工业大学)、朱小谦(国防科技大学)、瞿逢重(浙江大学)、
邀请报告人(更新中):
陈建冬,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Sensitivity calculation and measurement for fiber optic interferometric accelerometers
陈宗恒,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深海水下目标探观取技术方法
顾春飞,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全海深ROV用脐带缆关键技术突破
郝小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光纤水听器应用于拖缆地震勘探的探索
胡正良,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待定
黄逸凡,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海洋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蒋继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中海龙水下防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一种多模多参数分布式海洋观测设备的设计与实现
柯晴青,中山大学----声发射传感器的结构设计与应用
李胜全,鹏城国家实验室----水声轨道角动量通信探测一体化研究
刘凇佐,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通信技术研究及声学释放器应用
马丽娜,国防科技大学----匹配干涉型光纤光栅水听器在水下探测应用中的基础科学问题
牛学超,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深海铠装脐带缆关键技术研究
童 峰,厦门大学----不确定海洋环境下水声通信:挑战与对策
王 超,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水下网络化探测导航技术研究进展汇报
杨燕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水下声源定位的几个场景
周 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基于系留气球系统长波天线关键技术研究
专题四、海洋观测技术及应用(海洋科学观测、监控与环境保护、智慧海洋等)
专题主席:
郭永刚(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李培良(浙江大学)、吕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吴国俊(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姚会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张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邀请报告人(更新中):
陈 洁,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水下重磁探测系统之探海谛听的海试结果
高冠军,北京邮电大学----面向海底观测的高速水下蓝绿激光通信技术研究
郭永刚,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深水海底观测组网技术研究进展
何志兴,湖南大学/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面向海底光缆通信应用的高可靠直流变换技术探讨
李 彦,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海底观测有缆技术发展若干问题探讨
梁前勇,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环境监测及影响评价
吕 枫,同济大学----海底广域观测网系统结构与关键技术
齐振飞,华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海缆分布式特性模拟对水下产品浪涌的影响分析与验证
秦晓勇,华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SMART Cable技术发展
任思元,同济大学----海空一体塔基平台多学科观测设备的组网与应用
沈世奎,中国联通研究院----海底观测网技术及标准化进展
陶军/陈春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目前我国深海潜水器对观测技术的支撑能力
王 元,中科院地质所----海底地震观测与海洋多学科交叉应用研究进展
吴国俊,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辽河口湿地动态监测预测系统的研究
武岩波,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面向海底观测网的水声通信组网技术
夏庆超,浙江大学----基于海洋温差能驱动的定海域水下航行器关键技术研究
姚 远,南京博兰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压馈电设备的工程实践
叶 青,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新一代分布式光纤海洋地震波监测技术
张 锋,中天海洋系统有限公司----海洋立体观测装备技术开发与应用
专题五、水下导航技术及应用(水下导航、海洋授时等)
专题主席:
李忠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杨功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少波(广西光网络与光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
邀请报告人(更新中):
陈杰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基于原子传感器的跨介质水下通导探一体化系统
段慧玲,北京大学----水下流固耦合界面力学与智能仿生结构研究
冯海泓,中科院声学所----待定
高 伟,哈尔滨工业大学----航海用半球谐振陀螺混合去噪方法研究
胡慧珠,浙江大学----基于光阱的重力测量技术及其水下导航应用方案
黄添添,浙江大学----无人潜航器长航时高精度导航关键技术分析与展望
李 哲,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近海机固通信导航基础一体网络应用研究
刘 涛,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高精度光纤时间频率传递技术
柳林涛,中国科学院精密重力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重力辅助导航系统的水面等效试验
罗 辉,国防科技大学----激光陀螺及其在水下导航中的应用
万晓霞,武汉大学----航运信息化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杨 晔,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海战场水下导航时频保障环境体系的初步构想
杨国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基于海洋电磁信息的导航定位技术
张 涛,东南大学----惯性/超短基线组合导航定位技术
张升康,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国家时頻体系建设进展和未来发展
专题六、海洋遥感和传感感知技术及应用(海洋遥感与监测、水下光学应用、光纤传感技术等)
专题主席:
毕卫红(燕山大学)、陈标(海军潜艇学院)、孟洲(国防科技大学)、刘志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
邀请报告人(更新中):
傅雨田,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静止轨道高灵敏度海洋水色观测的关键技术
管 磊,中国海洋大学----卫星海表温度研究
贺 岩,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海洋激光主动遥感技术和应用进展
罗青松/岳耀笠,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一种有中继海底光缆振动监测系统
曲宏松,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基于海面暗弱尾迹的高灵敏度可见光遥感探测载荷技术
曲宏松,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基于海面暗弱尾迹的高灵敏度可见光遥感探测载荷技术
宋章启,南方科技大学----Sagnac光纤水听器阵列技术研究
孙伟民,哈尔滨工程大学----深海可选频主动光源光谱成像系统设计
王跃明,中科院上海技物所----航空光电遥感海洋应用最新进展
吴立民,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新型天基广域海洋观测光学遥感技术
吴松华,中国海洋大学----待定
许素芹,海军潜艇学院----海洋中尺度现象特征信息遥感反演技术
于 洋,国防科技大学----全光纤海洋环境参量与信道参量一体化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张亭禄,中国海洋大学----东中国海紫外辐射穿透的水色遥感方法及应用
张旭苹,南京大学----基于DAS的全分布式水下声场感测系统
专题七、海洋装备与工程(海缆装备、深海装备、无人装备等)
专题主席:
董向华(北京海洋信息通信研究所)、黄豪彩(浙江大学)、秦洪德(哈尔滨工程大学)、孙凯(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邀请报告人(更新中):
曾 铮,上海交通大学----海空跨越无人航行器-哪吒
陈江峰,中国海底电缆建设有限公司----海光缆故障维修后区域的安全性提升措施探讨
姬可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深海观测探测光互联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
姜 宇,吉林大学----机器视觉技术在海洋装备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任 重,北京明华信达科技有限公司----海缆后埋设施工关键设备研制及应用
汪 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远距离光子计数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王富贵,中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用施工新技术解决海缆工程实施中的部分问题
王建军,华中科技大学----海水压力能驱动的深海海底静力触探装备研究
王志东,江苏科技大学----船舶和水下结构物智能清洗机器人
向先波,华中科技大学----无人水下航行器近底安全航行技术与应用进展
徐 林,上海亨通海洋装备有限公司----待定
张立川,西北工业大学----自主水下机器人集群导航技术
张 莉,华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海缆行业典型水下设备故障分析及高可靠性管理要求
赵四新,江苏天辰海洋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从海南Ⅱ回工程实践看海缆工程趋势
专题八、海洋人工智能
专题主席:
莫宏伟(哈尔滨工程大学)、牛海强(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吴晟(哈尔滨工程大学)
邀请报告人(更新中):
李小雷,中国海洋大学----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实现多目标DOA估计研究
刘 峰,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基于内嵌声学知识的水声信号辐射噪声识别方法研究
牛海强,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水声机器学习研究进展及思考
任群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复杂海洋环境下基于单矢量水听器的目标方位智能估计研究
沈 莹,哈尔滨工程大学----海缆跨介质磁探测时频特性研究
汤奇荣,同济大学----水下载臂无人潜航器受限信息下的群智涌现技术
王 博,哈尔滨工程大学----海面无人集群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研究
翁晋宝,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深海中尺度涡旋对声道轴深度声信号到达时间影响的实验研究
谢少荣,上海大学----待定
易 宏,上海交通大学----海底探测系统研究
张 文,国防科技大学----基于机器学习的水面水下目标区分
议题方向
征文和专题报告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海底光缆通信技术
对潜通信技术
5G与海洋通信融合技术
水声通信技术
海洋信息采集技术
海底科学观测与传感、监控与环境保护
海洋空间信息安全
海洋信息通用技术
海洋遥感与监测
水面无人船调查
水下光学应用、光纤传感器技术
自主式水下机器人技术
水下探测、无线接入技术
水下无人系统技术
海洋信息监测
声学探测与定位技术
海洋信息网络总体技术
海洋信息系统技术
海洋信息对抗技术
海洋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应用
全双工水声通信和海洋设备
水下导航技术
海洋授时技术
海洋信息人工智能
海洋信息工程技术
海洋信息装备研制技术
投稿指南
支持期刊:
SPIE (Ei)、《光通信技术》、《光通信研究》等。
投稿要求与出版:
1、 投稿方式及连接: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OINC2021.html,提交论文摘要(中英文均收),英文摘要500-600字为宜,中文稿件需要提交全文,4-6页为宜。
2、 通过会议程序委员会专家审查的投稿被大会组委会录用。择优推荐到合作期刊(SCI、EI)或SPIE会议文集(EI)正式发表。
3、2022年继续征文摘要投稿截止时间:2022年9月15日
论文出版
支持期刊:
SPIE (Ei)、《光通信技术》、《光通信研究》等。
会议日程
会议注册
会议费:2600元/人,学生1600元/人。
付款方式:
1.在线支付:注册完成后,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在线完成支付。
2.汇款转账:
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
户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
汇款时作者请务必注明“姓名+稿件编号”,非作者请注明“OINC2021+姓名”,以便核对。
会议将提供正规会议费发票。
企业赞助
展览及赞助联系人:
郭 圣
电话:010-83739883
邮箱:guosheng@csoe.org.cn
战嘉鹤
电话:1562051653
邮箱:zhanjiahe@csoe.org.cn
吕子晨
电话:13810226340
邵秋伟
电话:15501263970
邮箱:shaoqw@csoe.org.cn
下载文件
同期活动
交通住宿
待定
联系我们
组委会联系方式:
会议联系人:秦茜蓉、毛晨 电话:022-58168872 邮箱:qinqianrong@csoe.org.cn
展览及赞助联系人:
吕子晨,电话:13810226340
郭 圣,电话:010-83739883; 邮箱:guosheng@csoe.org.cn
邵秋伟,电话:15501263970; 邮箱:shaoqw@csoe.org.cn
往届回顾
会员申请
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