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时间
-
截稿时间:
2023年10月20日(第三轮)
会议时间:
2023年11月10-12日翻译
搜索
复制
rame>
会议首页
为践行“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战略方针,凝聚我国海洋与光学领域科技工作者的集体智慧与力量,促进海洋光学领域的科研人员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海洋光学技术快速发展与应用,定于2023年11月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第六届全国海洋光学技术交流会”。围绕水体光学特性研究、水下光学信息探测技术、水下光学通信技术、海洋光学遥感技术、新概念、新技术与新应用、海洋碳汇和颗粒物检测、深远海光学探测、海洋光学仪器、装备及软件国产/产业化等方面开展深入研讨。
本届大会将是一次展示创新技术、推动应用成果、探讨携手合作的开放和谐的学术盛宴。组委会热忱欢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和产业届人士积极参加,共同探讨和展望我国海洋光学发展的未来。
会议日程-第六届全国海洋光学技术交流会.pdf
第六届海洋光学会议优秀论文评选细则.pdf
大会主旨报告:
主/承办单位:
本届大会将是一次展示创新技术、推动应用成果、探讨携手合作的开放和谐的学术盛宴。组委会热忱欢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和产业届人士积极参加,共同探讨和展望我国海洋光学发展的未来。
会议日程-第六届全国海洋光学技术交流会.pdf
第六届海洋光学会议优秀论文评选细则.pdf
大会主旨报告:
唐军武 青岛海洋科技中心 |
陈卫标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李晓峰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李忠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
史久林 南昌航空大学 |
翻译
搜索
复制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南昌航空大学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海洋光学专委会
联办单位:
青岛海洋科技中心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铜牌赞助:
安华海洋智能装备(深圳)有限公司
北京普思优创海洋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奕枫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南京中科神光科技有限公司
中智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海洋科技中心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海洋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江西省光学学会
江西省光学工程学科联盟
铜牌赞助:
安华海洋智能装备(深圳)有限公司
北京普思优创海洋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奕枫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南京中科神光科技有限公司
中智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大会主席:
潘德炉院士
吴立新院士
何 友院士
蒋兴伟院士
宋君强院士
江风益院士
执行主席:
陈卫标,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何兴道,南昌航空大学
李学龙,西北工业大学
程序委员会:
主席:
崔维成,西湖大学
何赛灵,浙江大学
何贤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东海实验室
郝 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李忠平,厦门大学
马 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唐军武,青岛海洋科技中心
许惠平,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赵慧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郑荣儿,中国海洋大学
朱小谦,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委 员(音序):
主席:
崔维成,西湖大学
何赛灵,浙江大学
何贤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东海实验室
郝 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李忠平,厦门大学
马 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唐军武,青岛海洋科技中心
许惠平,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赵慧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郑荣儿,中国海洋大学
朱小谦,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委 员(音序):
白 雁,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毕卫红,燕山大学
陈道毅,清华大学
程光华,西北工业大学
郭金家,中国海洋大学
毕卫红,燕山大学
陈道毅,清华大学
程光华,西北工业大学
郭金家,中国海洋大学
华灯鑫,西安理工大学
李海兵,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李培良,浙江大学
廖 然,清华大学
刘 东,浙江大学
刘建强,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倪 凯,清华大学
苏奋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王晓浩,清华大学
吴 锜,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吴国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吴松华,中国海洋大学
熊水东,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徐 敬,浙江大学
薛 彬,天津大学
张 峰,复旦大学
赵南京,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赵宇梅,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周 燕,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5个会议主议题
1.水体光学特性研究
主席:
宋庆君,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孙德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李海兵,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李培良,浙江大学
廖 然,清华大学
刘 东,浙江大学
刘建强,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倪 凯,清华大学
苏奋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王晓浩,清华大学
吴 锜,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吴国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吴松华,中国海洋大学
熊水东,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徐 敬,浙江大学
薛 彬,天津大学
张 峰,复旦大学
赵南京,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赵宇梅,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周 燕,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5个会议主议题
1.水体光学特性研究
主席:
宋庆君,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孙德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2.水下光学信息探测技术
主席:
唐军武,青岛海洋科技中心
吴国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李俊生,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刘荣杰,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陶邦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王桂芬,河海大学
于之锋,杭州师范大学
余小龙,厦门大学
余小龙,厦门大学
禹定峰,齐鲁工业大学
专题秘书:
环宇,江苏海洋大学
专题秘书:
环宇,江苏海洋大学
主席:
唐军武,青岛海洋科技中心
吴国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程序委员会:(音序)
3.水下光学通信技术
主席:
徐敬,浙江大学
周田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毕卫红,燕山大学
何赛灵,浙江大学
邵理阳,南方科技大学
薛庆生,中国海洋大学
张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专题秘书:
董晶,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专题秘书:
董晶,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3.水下光学通信技术
主席:
徐敬,浙江大学
周田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程序委员会:(音序)
4.海洋光学遥感技术
吴松华,中国海洋大学
江明,中山大学
李晓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沈超,复旦大学
汪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王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杨昉,清华大学
专题秘书:
李燕龙,浙江大学
专题秘书:
李燕龙,浙江大学
4.海洋光学遥感技术
主席:
何贤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东海实验室
何兴道,南昌航空大学何贤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东海实验室
吴松华,中国海洋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5.新概念、新技术与新应用
主席:
李学龙,西北工业大学
郝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程序委员会:(音序)
3个X议题
陈军,西安交通大学
陈鹏,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丁静,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贺岩,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乐成峰,浙江大学
刘东,浙江大学
史久林,南昌航空大学
赵俊,中山大学
专题秘书:
王雨馨,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专题秘书:
王雨馨,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5.新概念、新技术与新应用
主席:
李学龙,西北工业大学
郝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程序委员会:(音序)
董军宇,中国海洋大学
韩申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华灯鑫,西安理工大学
邵晓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孙哲,西北工业大学
袁飞,厦门大学
专题秘书:
陈翼钒,西北工业大学
专题秘书:
陈翼钒,西北工业大学
3个X议题
6. 海洋碳汇和颗粒物检测
主席:
马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白雁,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程序委员会:(音序)
马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白雁,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程序委员会:(音序)
付广伟,燕山大学
何丁,香港科技大学
李剑平,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李腾,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李晓龙,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廖然,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柳欣,厦门大学
王胜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叶海军,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专题秘书:
廖然,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专题秘书:
廖然,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7. 深远海光学探测
主席:
吴锜,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郭金家,中国海洋大学
李朝晖,中山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主席:
陈卫标,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吴锜,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郭金家,中国海洋大学
李朝晖,中山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李芳,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门少杰,山东大学
全向前,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宋宏,浙江大学
王付印,国防科技大学
专题秘书:
陆晨旭,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8.海洋光学仪器、装备及软件国产/产业化专题秘书:
陆晨旭,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主席:
陈卫标,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田兆硕,哈尔滨工业大学
周国清,桂林理工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程序委员会:(音序)
卢兴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孙兆华,广州水色海洋技术有限公司
王章军,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叶青,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赵南京,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赵宇梅,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专题秘书:
马浩达,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专题秘书:
马浩达,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专家报告
大会主旨报告
唐军武,青岛海洋科技中心——海洋三维遥感技术探索
陈卫标,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蓝绿激光立体遥感与通信技术进展
李晓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人工智能与海洋光学探索
李忠,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国外水下光电装备体系及技术展望
李忠,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国外水下光电装备体系及技术展望
何兴道,南昌航空大学——布里渊散射激光雷达研究进展及技术展望
邀请报告(音序,更新中)
专题1:水体光学特性研究
陶邦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水体颗粒广角度偏振体散射测量研究
王梦秋,武汉大学——海洋大型漂浮藻遥感估算的不确定性分析
于之锋,杭州师范大学——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杭州湾悬浮泥沙遥感监测研究
张海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近海大型漂浮藻类的卫星光谱特性及监测技术
专题2:水下光学信息探测技术
胡浩丰,天津大学——面向海洋复杂环境的偏振成像技术
李 萌,中国海洋大学——双碳战略下的海洋CO2检测技术研究
李 微,华中科技大学——海洋颗粒物的光散射测量与粒径分析
吕颂辉,暨南大学——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监测技术
任永琴,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海水现场原位监测CDOM传感器设计
上官明佳,厦门大学——单光子水下激光雷达系统与应用
邵理阳,南方科技大学——基于DAS技术的智能海洋感知及工程应用
孙 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浮游植物的光学检测
孙 松,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浮游动物实时监测:路在何方
孙文波,东海实验室——粒子对光的散射在无吸收介质和有吸收介质中的差别及其海洋遥感的影响
薛庆生,中国海洋大学——基于水上和水下无人平台的高光谱成像探测技术研究
殷高方,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浮游植物叶绿素荧光原位传感技术研究进展
张洪玮,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上表层水体光学参数及颗粒物粒径特征的光学探测技术研究
张 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极端环境的原位拉曼光谱探测
专题3:水下光学通信技术
陈 萍,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面向水下光通信的国产系列化光电倍增管研制
陈 晨,重庆大学——带限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容量提升技术研究
程明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Imperfections in Channel Capacity for Perfect Vortex Beams in Turbulent Seawater
费 超,浙江大学——非线性均衡技术在水下无线光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高冠军,北京邮电大学——面向海底观测的高速水下蓝绿激光通信技术研究
韩 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水下游动式无线光通信传输链路建立技术研究
何 宁,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一种基于光声效应的空中到水下跨介质通信移动声源
李晓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水下无线OAM光通信研究进展
沈天浩,武汉六博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基于水下移动机器人的蓝绿LED通信应用研究
孙彩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基于集成光学相控阵波分复用的蓝绿光无线通信研究
王明军,西安理工大学——蓝绿涡旋光在海气湍流信道中的传输与散射特性
夏 勇,南昌大学——面向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新型探测器研究
徐 敬,浙江大学——水下无线光通信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深海
鄢秋荣,南昌大学——远距离水下光子计数无线光通信的时钟和数据恢复技术研究
张 龙,鹏城实验室——基于硅光电倍增管的水下单光子接收技术
周田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水下光通信的极限传输距离分析
专题4:海洋光学遥感技术
陈 军,西安交通大学——水色卫星遥感反射率数据残差校正机理
陈 鹏,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激光昼夜遥感
陈树果,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水色卫星组网观测需求下的一致性定标技术
丁 静,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海洋一号C/D卫星数据应用实践
何贤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东海实验室——面向复杂环境的水色遥感辐射传输模型与大气校正技术
贺 岩,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机载海陆探测激光雷达技术进展
乐成峰,浙江大学——极地水色遥感初步进展
梁 琨,华中科技大学——基于直接散射光谱测量的环境多要素激光遥感技术
刘 东,浙江大学——大气海洋颗粒物探测激光雷达:技术、仪器及应用
陆应诚,南京大学——中国近海绿潮生物量的卫星遥感估算研究
马 跃,武汉大学——星载单光子激光雷达海洋测绘:方法与样例
史久林,南昌航空大学——布里渊散射激光雷达海水温盐反演方法及反演精度研究
吴松华,中国海洋大学——从LOOP到HySLOOP的海洋激光雷达技术研发与进展
赵 俊,中山大学——南海海洋热浪的环境生态效应遥感研究
专题5:新概念、新技术与新应用
曾 铮,上海交通大学——哪吒海空跨域无人航行器及应用探索
韩 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基于蓝绿激光脉冲时空相关性的水下航行器测量海面目标方法
韩申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光机所激光鬼成像雷达技术的水下探测应用研究
贺雨晨,西安交通大学——水下光学关联成像技术
孔美巍,同济大学——应用于东海移动海洋观测网的水下无线光通信技术研究进展
刘 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水下偏振成像技术及应用探讨
宋贤林,南昌大学——用于海洋通信的激光致声技术:应用与前景
王 江,西北工业大学——副载波激光水下成像雷达的应用研究
王文广,塔拉海洋技术有限公司——无人平台技术在海洋探测中的应用
薛 彬,天津大学——激光声场水听器
杨苏辉,北京理工大学——空间与频域滤波水下激光雷达中抗散射应用研究
专题6:海洋碳汇和颗粒物检测
毕卫红,燕山大学——海洋水母水螅体光学原位探测技术研究
陈达如,浙江师范大学——面向工业园区大气污染物监测的新型激光雷达技术
黄邦钦,厦门大学——基于多种技术手段的边缘海生物泵固碳储碳研究
李剑平,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海洋生物颗粒原位自动成像与识别技术
李 腾,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浮游植物固碳关键过程的遥感观测
廖 然,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颗粒物原位分类探测
王胜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浮游植物粒级、类群及其初级生产力卫星遥感探测
徐 冰,清华大学——中国海岸带蓝碳资源遥感监测
叶海军,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Intra-diurnal variations of sea surface pCO2 based on high-frequency observations and their impact on carbon flux estimation
张传伦,南方科技大学——近海生态环境智能监测与预警无人飞行系统
专题7:深远海光学探测
耿旭辉,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高灵敏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及应用
郭金家,中国海洋大学——深海LIBS原位探测技术研究
韩 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海无线光通信在工程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思路初探
李朝晖,中山大学——海洋感知与融合
门少杰,山东大学——面向深海探测的水下高光谱成像系统研究及其应用探索
孟浩然,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软硬兼施-计算光学成像技术在深海复杂环境中的应用
全向前,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高通量波段选通彩色成像系统
苏 娟,山东大学——海水中的尿素、溶解有机物含量对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影响的研究
王付印,国防科技大学——深海甚低频光纤声学传感技术研究进展
王建飞,国防科技大学——光纤矢量水声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王 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海洋溶解温室气体探测技术研究
王新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海洋生境及生物多样性光学综合原位观测技术探究
王永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光纤温盐深传感器研发进展及展望
吴 锜,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山东大学——面向温盐深传感器深海压力下漂移:从实验室常压检定校准到带压检定校准
于 洋,国防科技大学——海洋环境常规参量全光纤协同监测研究与展望
专题8:海洋光学仪器、装备及软件国产/产业化
李 彩,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水体固有光学特性测量技术及水下光场分布研究
卢兴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国产激光与光学设计软件的研制和应用
田兆硕,哈尔滨工业大学——基于激光光谱技术的海洋水质及油污监测仪器研究进展
万元芳,南方科技大学/安华海洋智能装备(深圳)有限公司——国产海洋科考装备产业化探索
王照勇/叶青,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新一代小型化、集成化分布式光纤水听器技术
殷高方,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浮游植物显微荧光成像技术研究
赵强/王章军,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投弃式光纤海洋温盐深传感器进展
周国清,桂林理工大学——单波段水深探测激光雷达进展
议题方向
5个会议主议题
1.水体光学特性研究
水体光学特性信息是开展水下光学探测、水色遥感等研究的基础,水体中复杂的有机和无机组分使得不同类型水体的光学特性呈现显著差异。如何深入认识水体光学特征机理,分析水体组分要素对光学特性的影响,并通过仪器、遥感等多种手段有效探测水体光学信息,一直是水体光学研究的重要关注点。
本专题主要讨论水体光学参量测量方法、水体组分光学特性机理、水体光学特性建模,以及相关现场和遥感技术对水体组分信息的反演及应用等。
2.水下光学信息探测技术
本专题将围绕水下原位观、探测应用需求,以光学感知为主要原理,包含主动/被动探测、偏振/光谱/相位传感等等,实现水下目标、海洋生地化参数、海洋光学参数等等获取,具有领先水平或创新意义。
4.海洋光学遥感技术
5.新概念、新技术与新应用
3个X议题
1.水体光学特性研究
水体光学特性信息是开展水下光学探测、水色遥感等研究的基础,水体中复杂的有机和无机组分使得不同类型水体的光学特性呈现显著差异。如何深入认识水体光学特征机理,分析水体组分要素对光学特性的影响,并通过仪器、遥感等多种手段有效探测水体光学信息,一直是水体光学研究的重要关注点。
本专题主要讨论水体光学参量测量方法、水体组分光学特性机理、水体光学特性建模,以及相关现场和遥感技术对水体组分信息的反演及应用等。
2.水下光学信息探测技术
本专题将围绕水下原位观、探测应用需求,以光学感知为主要原理,包含主动/被动探测、偏振/光谱/相位传感等等,实现水下目标、海洋生地化参数、海洋光学参数等等获取,具有领先水平或创新意义。
3.水下光学通信技术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水下无线通信的需求愈加迫切。作为在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海洋中的各类设备之间,以及水面与水下设备之间的数据链路均需要水下通信,在民用与军用方向均具有重要意义。声波作为最常见的水下无线通信,由于其具有低速率,高延迟,安全性差等问题而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水下通信需求。传统射频通信虽然可以在水下实现高于声波通信的传输速率,但是巨大的衰减使其无法实现长距离传输。而蓝绿可见光(波长范围:450 ~ 550 nm)在水中较小的衰减则为水下可见光通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与声波和射频通信相比,水下可见光通信成本低、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且安全性高,已成为各国科研与产业焦距的重点。
征稿范围:水下光通信调制、编码;水下光MIMO通信;水下光通信收发机设计;水下光通信系统性能分析;水下光通信模型;水下光信道特性分析;水下光通信信道测量、补偿与建模;水下光通信感知一体化波形设计技术;水下光定位技术;水下光通信对准技术;水下光复用技术;水下光通信路由技术;水下单光子传输技术;水下弱光检测技术;水下光通信抗干扰技术;水下光通信物理层安全技术;水下光集成芯片设计;水下光通信器件; 水下光跨介质通信等。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水下无线通信的需求愈加迫切。作为在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海洋中的各类设备之间,以及水面与水下设备之间的数据链路均需要水下通信,在民用与军用方向均具有重要意义。声波作为最常见的水下无线通信,由于其具有低速率,高延迟,安全性差等问题而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水下通信需求。传统射频通信虽然可以在水下实现高于声波通信的传输速率,但是巨大的衰减使其无法实现长距离传输。而蓝绿可见光(波长范围:450 ~ 550 nm)在水中较小的衰减则为水下可见光通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与声波和射频通信相比,水下可见光通信成本低、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且安全性高,已成为各国科研与产业焦距的重点。
征稿范围:水下光通信调制、编码;水下光MIMO通信;水下光通信收发机设计;水下光通信系统性能分析;水下光通信模型;水下光信道特性分析;水下光通信信道测量、补偿与建模;水下光通信感知一体化波形设计技术;水下光定位技术;水下光通信对准技术;水下光复用技术;水下光通信路由技术;水下单光子传输技术;水下弱光检测技术;水下光通信抗干扰技术;水下光通信物理层安全技术;水下光集成芯片设计;水下光通信器件; 水下光跨介质通信等。
4.海洋光学遥感技术
光学遥感技术是探测全球和区域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随着被动水色遥感时空分辨率、光谱分辨率的逐步提高,以及主动激光雷达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海洋光学遥感在机理模型、反演算法、应用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新进展。
本专题将围绕海洋光学遥感技术主题,聚焦光学遥感辐射传输、海洋激光雷达遥感、高时空分辨率/高光谱水色遥感、海洋偏振遥感以及光学遥感应用技术等方向,交流最新研究进展与成果,促进我国海洋光学遥感技术发展。
本专题将围绕海洋光学遥感技术主题,聚焦光学遥感辐射传输、海洋激光雷达遥感、高时空分辨率/高光谱水色遥感、海洋偏振遥感以及光学遥感应用技术等方向,交流最新研究进展与成果,促进我国海洋光学遥感技术发展。
5.新概念、新技术与新应用
当前智能技术已经在海洋光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涉水视觉、水下成像、图像处理和智能控制等方面涌现出一系列围绕人工智能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应用,为海洋探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了海洋科学的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征稿范围:智能图像处理、水下机器人、智能光学导引、海底观测网等方向的最新科学理论、前沿技术及研究成果。
3个X议题
6. 海洋碳汇和颗粒物检测
海洋碳汇包含复杂的过程和机制,海水中不同类型颗粒物碳含量及溶解碳相互转换对海洋碳循环及碳汇监测计量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借助光学方法检测海水颗粒物形状和成份,结合其他水体要素实现原位和离线测量,并利用遥感方法实现海水颗粒类型和相关固碳参数长时序大尺度监测,是海洋光学的新挑战。
本专题主要探讨水体颗粒物和相关理化指标的光学测量方法、海洋碳汇计量关键参数的遥感反演技术、复杂多源数据关联和特征提取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相关技术和方法在海洋碳汇监测计量的应用和前景展望。
本专题主要探讨水体颗粒物和相关理化指标的光学测量方法、海洋碳汇计量关键参数的遥感反演技术、复杂多源数据关联和特征提取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相关技术和方法在海洋碳汇监测计量的应用和前景展望。
7. 深远海光学探测
随着海洋探测能力不断提高,人类深入认识深远海的时代正在来临。寻找和开发深远海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研究海洋地质与地壳演化、调查与保护深海生物资源、预警海底地质灾害、研究海洋气候变化等对深远海探测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深远海观/探测仪器装备具备高分辨、耐深海高压、长期稳定及可靠准确地开展原位测量。
征稿范围:1.深远海水下环境光学感知技术;2.深远海水下光学通信技术;3.深远海水下光学成像和探测技术;4.深远海水下目标物光学识别技术;5.深远海水下原位探测技术。
8.海洋光学仪器、装备及软件国产/产业化
海洋光学仪器、装备及软件是国家综合科技实力、海洋管控能力的体现,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我国正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国家科技体系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日益明显。在我国海洋科学领域,进口产品仍占据市场优势地位,国产仪器装备长期滞留于市场的中低端。在地缘性海洋权益竞争与摩擦加剧的背景下,部分技术和产品面临封锁、垄断、禁运,海洋光学仪器装备只有在国产化、产业化之后才能真正的摆脱进口依赖。亟需发展自主可控的海洋光学仪器、装备及软件,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装备体系,补齐海洋装备技术短板,稳步提高使用性能和国产化率,推动海洋科学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实现国产海洋仪器装备的自主创新发展。
征稿范围:1.海洋仪器装备;2海洋监测仪器装备能源补给技术;3.海洋环境监测平台与技术;4.海洋环境监测组网技术;5.海洋数据处理技术;6.海洋环境监测传感技术;7.海洋仪器设备校准测试技术;8.水下监测实时通信技术;9.海洋环境光谱探测技术;10.用于海洋仪器装备的光学技术
投稿指南
截稿时间:2023年10月20日(第三轮)
中英文稿件兼收,请作者登录网站提交稿件,组委会请专家进行审稿,通过审查的稿件被大会录用,收录在会议光盘中。
审稿周期一般为2-3周左右。
录用通知按照投稿时间先后顺序陆续发送,以邮件形式发送至通信作者邮箱。
英文稿件:
英文稿件投稿时,需先在会议网站上先提交英文摘要(300-500单词左右),摘要审稿通过后,再去SPIE网站提交全文,SPIE全文提交网址稍后通知。
英文稿件通过审稿后,将被SPIE会议论文集(EI检索)收录。
中文稿件:
中文稿件投稿时,需在会议网站上直接提交稿件全文。
中文稿件通过审稿后,择优推荐至EI、中文核心期刊发表。
若不发表文章:
只申请做口头或张贴交流,请提交摘要和个人简介信息,并在投稿系统的期刊上选择“不发表,仅交流”。
若不发表文章:
只申请做口头或张贴交流,请提交摘要和个人简介信息,并在投稿系统的期刊上选择“不发表,仅交流”。
英文稿件摘要模板:
Abstract Template.doc
Abstract Template.doc
英文稿件全文模板:
中文稿件模板:
中文模板.doc
保密承诺书:
会议论文保密承诺.doc
合作期刊:
PhotoniX(SCIE),SPIE会议论文集 (EI),《红外与毫米波学报》(SCI),Optoelectronics Letters(ESCI, EI),《红外与激光工程》(EI),《光学精密工程》(EI),《光子学报》(EI),《遥感学报》(EI),《光电子·激光》(EI),《电光与控制》(中文核心),《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中文核心),《海洋学报》(中文核心),《光电工程》(中文核心),《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科技核心),《水下无人系统学报》(科技核心),《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
SPIE会议论文集全文投稿要求:
SPIE会议论文集全文投稿链接:TBC
SPIE会议论文集英文全文投稿截止时间:2023.11.15
保密承诺书:
会议论文保密承诺.doc
PhotoniX(SCIE),SPIE会议论文集 (EI),《红外与毫米波学报》(SCI),Optoelectronics Letters(ESCI, EI),《红外与激光工程》(EI),《光学精密工程》(EI),《光子学报》(EI),《遥感学报》(EI),《光电子·激光》(EI),《电光与控制》(中文核心),《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中文核心),《海洋学报》(中文核心),《光电工程》(中文核心),《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科技核心),《水下无人系统学报》(科技核心),《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
SPIE会议论文集全文投稿要求:
SPIE会议论文集全文投稿链接:TBC
SPIE会议论文集英文全文投稿截止时间:2023.11.15
翻译
搜索
复制
rame>论文出版
会议日程
会议注册
会议网上注册系统将于11月9日13:30关闭,未在网上完成报名的人员请到现场完成注册,现场接受刷卡和支付宝,不接受微信和现金。
会议费:
会议费:
会议费3206元/人,学生2206元/人(不含在职学生)。
2023年10月20日前缴费,会议费优惠为3006元/人,学生优惠为2006元/人。
付款方式 (建议PC端操作,避免付费失败影响参会)
1.优选在线支付:注册完成后,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付款(可关联发票信息,票务快捷)
2.若银行汇款,请务必注明“HY+姓名”,以便核对出票
汇款信息:
本次会议委托“北京环宇国际高新技术交流中心”统一收费
户名:北京环宇国际高新技术交流中心
账号:0200296409200159323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园支行
会议费说明:
1. 会议费包含参会费、资料费、餐费。注册时的分会场选择仅用于组委会预估专题分会规模,注册人届时可自由参加任何分会
发票说明:
1. 会议将提供正规会议费发票(优选电子普票,电子普票定向发送至注册人电子邮箱)。
2. 建议开具电子普票,不建议开具纸质专票,纸质专票开票周期较长。
3. 会议费发票在会前两周左右统一开具,纸质发票现场领取,电子发票发送至注册人电子邮箱。
4. 请务必提前与单位财务确认好开票信息,再提交给组委会,发票一经开具,除票面内容有误外,不予重开。
2023年10月20日前缴费,会议费优惠为3006元/人,学生优惠为2006元/人。
付款方式 (建议PC端操作,避免付费失败影响参会)
1.优选在线支付:注册完成后,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付款(可关联发票信息,票务快捷)
2.若银行汇款,请务必注明“HY+姓名”,以便核对出票
汇款信息:
本次会议委托“北京环宇国际高新技术交流中心”统一收费
户名:北京环宇国际高新技术交流中心
账号:0200296409200159323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园支行
会议费说明:
1. 会议费包含参会费、资料费、餐费。注册时的分会场选择仅用于组委会预估专题分会规模,注册人届时可自由参加任何分会
2. 会议费不含论文出版费,中文稿件出版费由期刊收取,英文稿件出版费由组委会代收
3. 会议费和SPIE文章处理费统一开具会议费的发票。
3. 会议费和SPIE文章处理费统一开具会议费的发票。
4. 会议费不含住宿费,住宿费请与酒店结算
发票说明:
1. 会议将提供正规会议费发票(优选电子普票,电子普票定向发送至注册人电子邮箱)。
2. 建议开具电子普票,不建议开具纸质专票,纸质专票开票周期较长。
3. 会议费发票在会前两周左右统一开具,纸质发票现场领取,电子发票发送至注册人电子邮箱。
4. 请务必提前与单位财务确认好开票信息,再提交给组委会,发票一经开具,除票面内容有误外,不予重开。
投稿作者参会说明:
1. 每篇论文必须至少有一位作者注册参会,否则论文不予发表。
2. 参会作者需要做口头报告或张贴海报交流(投稿时可以选择交流形式)。
3. 口头报告中文或英文交流均可,请作者准备好报告PPT文件,会前使用U盘将PPT拷贝到会场电脑中。
4. 张贴海报作者请按照海报模板,自行打印海报并带到会场,海报尺寸为:80cm*80cm,需打印成彩色。海报需包括论文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数据和结果,可以配图。海报模板请参见会议官网的Download页面。
1. 每篇论文必须至少有一位作者注册参会,否则论文不予发表。
2. 参会作者需要做口头报告或张贴海报交流(投稿时可以选择交流形式)。
3. 口头报告中文或英文交流均可,请作者准备好报告PPT文件,会前使用U盘将PPT拷贝到会场电脑中。
4. 张贴海报作者请按照海报模板,自行打印海报并带到会场,海报尺寸为:80cm*80cm,需打印成彩色。海报需包括论文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数据和结果,可以配图。海报模板请参见会议官网的Download页面。
翻译
搜索
复制
rame>企业赞助
下载文件
同期活动
专家讲堂
本活动将邀请会议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授课,围绕重要的基础概念、原创成果和前瞻理念开展学术报告和知识讲座,帮助听众深化理解、激发兴趣、开阔视野。
自上而下瞰排放 航天遥感碳中和
主讲人:王鼎益(加拿大纽布朗什维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学生快报告
学生快报告面向所有投稿作者(面向在读学生,交流形式包括口头报告、张贴海报),参加者需准备5分钟ppt报告(7-8页),着重介绍自身成果与创新点,会后将评出优秀学生论文(10-20%),予以颁发证书,有意向的学生请进入投稿系统提交文件,报告题目后备注:“快报告”。欢迎踊跃报名,参与交流评选!
本活动将邀请会议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授课,围绕重要的基础概念、原创成果和前瞻理念开展学术报告和知识讲座,帮助听众深化理解、激发兴趣、开阔视野。
自上而下瞰排放 航天遥感碳中和
主讲人:王鼎益(加拿大纽布朗什维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学生快报告
学生快报告面向所有投稿作者(面向在读学生,交流形式包括口头报告、张贴海报),参加者需准备5分钟ppt报告(7-8页),着重介绍自身成果与创新点,会后将评出优秀学生论文(10-20%),予以颁发证书,有意向的学生请进入投稿系统提交文件,报告题目后备注:“快报告”。欢迎踊跃报名,参与交流评选!
交通住宿
会议地点:南昌力高皇冠假日酒店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沿江中大道266号)
会议酒店及协议价格:南昌力高皇冠假日酒店(城景大床、标间均为500元/天,单早、双早同价)
预订电话:15970446010,文经理(预订时请提“参加第六届全国海洋光学技术交流会”)
会议酒店及协议价格:南昌力高皇冠假日酒店(城景大床、标间均为500元/天,单早、双早同价)
预订电话:15970446010,文经理(预订时请提“参加第六届全国海洋光学技术交流会”)
联系我们
联系人:
参会&投稿
刘兴旺(中国光学工程学会),022-58168885,liuxingwang@csoe.org.cn
吴 迪(中国光学工程学会),022-58168520,wudi@csoe.org.cn
贾晓红(南昌航空大学),15922056910,jxh1005@126.com
企业合作
郭圣(中国光学工程学会),18710157604(同微信),guosheng@csoe.org.cn
往届回顾
会员申请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是中国民政部批准的全国性一级学会。学会以学术交流、工业展览、技术评估、项目转化、教育培训、融资对接、印刷出版、信息网络等多种形式,搭建产学研大平台,以培养助推光学工程年轻领军人才。学会官网:www.csoe.org.cn
当前,正值光电技术高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时期,学会将充分利用独特资源,以丰富的活动,积极为广大委员搭建平台,相信您一定会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我们热诚欢迎您!
委员申请流程:1. 系统提交信息;2. 报送专家委员会审查;3. 通过后缴费;4. 秘书处颁发聘书
可点击链接https://www.csoe.org.cn/Site/Passport/signup.html,注册会员采集系统,点击“会员申请”,填写个人信息。
请您在采集系统“推荐人”这一栏填写活动名称“海洋光学”,组委会将协助跟进后续审核等具体事宜。
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