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时间
-
【截稿时间】5月12日
【会议时间】5月17-19日
无论有无投稿,均欢迎参会
会议首页
空间激光通信是以激光为载波,在空间实现语音、图像和数据等信息无线传输的通信方式,具有通信速率高、通信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抗截获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和功耗低等优点。在军事保密信息传输、民用应急信息传输、电磁干扰下信息安全传输和空间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均有迫切需求。
空间光通信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技术,可用于星间、星空、空空、空地等多种链路中,并逐渐向深空和海下通信扩展。目前,全国有多家单位进行了空间激光通信的关键技术研究、样机研制以及野外动态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当前,空间激光通信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高速率、网络化、多用途、一体化和多谱段等方面。本研讨会旨在汇聚从事空间光通信的专业人员开展学术交流,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展示前瞻性观点,探讨关键技术的平台。
空间光通信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技术,可用于星间、星空、空空、空地等多种链路中,并逐渐向深空和海下通信扩展。目前,全国有多家单位进行了空间激光通信的关键技术研究、样机研制以及野外动态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当前,空间激光通信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高速率、网络化、多用途、一体化和多谱段等方面。本研讨会旨在汇聚从事空间光通信的专业人员开展学术交流,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展示前瞻性观点,探讨关键技术的平台。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支持单位:
exail
天津弘毅光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寰宇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阿米精控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上海麦锴科技有限公司
厦门彼格科技有限公司
蓝星光域(上海)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中科复材(滨州)新材料有限公司
武汉光谷互连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中科际联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巅慧科技有限公司
哈尔滨芯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中科锐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奇翼光学仪器(成都)有限公司
成都迈硕电气有限公司
深圳市欧亿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艾迪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珠海天启技术有限公司
西安朗威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安力诺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大会主席:
姜会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余少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 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劲东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大会执行主席:
谢小平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马 晶 教 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大会执行共主席:
李 立 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
常呈武 高 工 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
陈卫标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刘建国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孙建锋 研究员 上海卫星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赵尚弘 教 授 空军工程大学
谌 明 研究员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伍 剑 教 授 北京邮电大学
佟首峰 教 授 长春理工大学
柯熙政 教 授 西安理工大学
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
孙晨华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络通信研究院)
汪 伟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幺周石 (浙江大学)
李 岩 (北京邮电大学)
董科研 (长春理工大学)
韩俊峰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刘 超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谢 鹏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专家报告
专题一、卫星互联网络体系架构与协议
专题主席:
常呈武,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
赵尚弘,空军工程大学
孙晨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刘立祥,中国科学院软件所
专题报告:(音序,持续更新中)
鲍芳狄,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面向巨型星座激光通信技术研究
常呈武,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
费泽松,北京理工大学--面向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数字孪生技术架构及应用
归 琳,上海交通大学--大规模异构网络的仿真技术和业务验证
贾 敏,哈尔滨工业大学--星地立体网络安全弹性组网
李红艳,西安电子科大学--应用感知卫星互联网路由技术探讨
李 立,西北工业大学--面向低轨星座的星间链路技术发展与思考
李勇军,空军工程大学--空间骨干网组网协议与方法
刘立祥,中国科学院软件所--面向智能体的一体化网络系统技术
刘帅军,中国科学院软件所--星链星座空间分布规律挖掘与典型场景分析
吴 胜,北京邮电大学--低轨卫星关键技术与应用
徐常志,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大规模卫星网络激光微波融合通信技术
赵康僆,南京大学--基于SRv6的地月一体化网络架构
赵国锋,重庆邮电大学--卫星互联网络的后量子安全体系探讨
王 程,北京邮电大学--低轨卫星互联网捷变通感多波束组网方案探讨
朱立东,电子科技大学--卫星互联网抗干扰技术
专题二、空间光电子芯片与器件技术
专题主席:
崔大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马英起,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高泽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
张志珂,山东中科际联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专题报告:(音序,持续更新中)
白博文,北京大学--硅基调制器辐照特性研究
陈力锋,江苏铌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用于空间通信的薄膜铌酸锂调制器
高泽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宽温变下环氧胶对光纤连接器参数的影响
金操帆,上海聿凡领光通信有限公司--空间光功率器件的集成化现状及展望
刘秉强,哈尔滨芯明天科技有限公司--高可靠压电快速反射镜技术与进展
罗文国,厦门彼格科技有限公司--保偏20W单模高功率光纤放大器
牟川东,重庆光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基于光器件加工的研磨技术
王代华,重庆大学--用于激光通信终端的音圈快反镜系列
王栎皓,上海麦锴科技有限公司--基于MEMS技术的下一代小型化高可靠快速反射镜
尹小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PLC光子集成技术及其应用拓展
张龙龙,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星用光电器件辐射效应机制研究
周 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空间激光通信相干接收器件现状及展望
专题三、空间激光链路快速建立和稳定保持技术
专题主席:
韩俊峰,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幺周石,浙江大学
夏方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专题报告:(音序,持续更新中)
韩俊峰,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李伟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压电光纤章动机构建模与抗扰控制
李玉杰,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刘潇翔,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鲁 倩,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四象限探测器的信号光捕获与跟踪技术
王 宁,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代理模型技术及在光机系统物理场感知中的应用
夏方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面向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卫星激光通信终端稳定建链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徐金涛,西安中科华芯测控有限公司
幺周石,浙江大学--低轨星间激光批量建链的现代控制原理与方法
专题四、大气/跨介质/水下信道建模与补偿技术
专题主席:
刘 超,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王明军,西安理工大学
李 岩,北京邮电大学
黄新宁,扬州大学
专题报告:(音序,持续更新中)
车子龙,扬州大学--无线光通信二维调制解调技术研究
黄 健,电子科技大学--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概率理论
贾俊连,复旦大学
雷 霆,深圳大学--基于模式解复用器的高速抗湍流空间激光通信研究
李广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空-水跨介质光子计数通信技术研究
刘 超,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高可用度星地激光通信技术
马剑强,宁波大学--低成本单压电变形镜及其大气湍流校正验证
穆全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液晶光束指向控制技术
沈悦容,扬州大学--空间激光链路全光中继处理系统
王明军,西安理工大学--蓝绿涡旋光在海汽湍流环境信道传输、散射与通信特性
汪相如,电子科技大学--面向卫星激光通信应用的液晶光学相控阵多波束生成和捕跟技术
展月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张 鹏,长春理工大学--近地面大气激光通信技术及实验研究
张 泽,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锋芒稳态激光及其泛化应用技术
专题五、深空/近地/临近空间/水下无线光通信技术
专题主席:
汪 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杨 雷,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
张 靓,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专题报告:(音序,持续更新中)
马英起,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卫星激光通信载荷抗辐射评估技术研究
李上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水下收发一体无线光通信研究
李亚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多输入多输出激光通信系统码域非正交传输理论
宋延嵩,长春理工大学--临近空间下的升空平台激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汇报
苏玉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红外波段大容量光通信技术研究
汪 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深空激光通信技术研究进展
杨 凯,北京理工大学--空间激光链路通信测距关键技术
杨 雷,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基于超导探测器的深空激光通信技术研究
姚海峰,北京理工大学--近地面激光通信大气信道特征分析及对应场景端机研制
张 靓,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专题六、空间光电混合路由交换技术
专题主席:
孟佳成,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张 冬,中国电科网络通信院
李彦彪,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田 丰,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院
专题报告:(音序,持续更新中)
孟佳成,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基于激光微波混合链路的光交换与处理技术
李彦彪,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郭秉礼,北京邮电大学
任 锐,上海交通大学
沈 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魏 芳,张江实验室
张 航,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专题七、光量子通信与网络
专题主席:
金贤敏,上海交通大学
李永民,山西大学
专题报告:(音序,持续更新中)
黄 鹏,上海交通大学
李永民,山西大学
廖胜凯,中国科技技术大学
罗明星,西南交通大学
马雄峰,清华大学
王纺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谢臻达,南京大学
尹华磊,中国人民大学
专题八、天地一体化智能光网络技术
专题主席:
唐晓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金家德,烽火通信
专题报告:(音序,持续更新中)
李允博,中国移动研究院--智能化空间光传送网挑战和关键技术探讨
吴世臣,英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杨一超,蓝星光域科技有限公司
赵海远,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赵永利,北京邮电大学
专题九、通导遥一体化空间光网络技术
专题主席:
周会超,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杨 奇,华中科技大学
专题报告:(音序,持续更新中)
范 峰,北京遥测遥感中心
李 岩,北京邮电大学
刘 陈,华中科技大学
李 海,空军工程大学
杨 奇,华中科技大学
于振明,北京邮电大学
张 静,电子科技大学
专题十、可见光、太赫兹、中远红外等新谱段空间光通信技术
专题主席:
迟 楠,复旦大学
陈 智,电子科技大学
拟定专题报告人:
崔万照,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付松年,广东工业大学
高冠军,北京邮电大学
韩 充,上海交通大学--太赫兹空间通信组网
裴 丽,北京交通大学
文岐业,电子科技大学
谢小军,西南交通大学--亚太赫兹薄膜铌酸锂异质集成光电探测器
徐明峰,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自由空间混沌安全及矢量光通信
闫连山,西南交通大学
杨 帆,电子科技大学
余显斌,浙江大学
叶 佳,重庆大学
朱 敏,东南大学--超宽带光子太赫兹通信:光生、光载、光检测
专题十一、智能光信息处理与光计算技术
专题主席:
伍 剑,北京邮电大学
邹卫文,上海交通大学
王 健,华中科技大学
谢 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拟定专题报告人(音序,持续更新中):
陈宏伟,清华大学
董建绩,华中科技大学
胡竞天,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刘 波,南开大学
伍 剑,北京邮电大学
谢 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议题方向
专题一、卫星互联网络体系架构与协议
专题二、空间光电子芯片与器件技术
专题三、空间激光链路快速建立和稳定保持技术
专题四、大气/跨介质/水下信道建模与补偿技术
专题五、深空/近地/临近空间/水下无线光通信技术
专题六、空间光电混合路由交换技术
专题七、光量子通信与网络
专题八、天地一体化智能光网络技术
专题九、通导遥一体化空间光网络技术
专题十、可见光、太赫兹、中远红外等新谱段空间光通信技术
专题十一、智能光信息处理与光计算技术
投稿指南
投稿网址: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SOC2025.html
SPIE全文格式要求1.doc
SPIE全文格式要求2.docx
详细信息请查阅:https://spie.org/conferences-and-exhibitions/event-resources/manuscript-guidelines-and-policies
中英文摘要第一轮截稿日期:2024年11月20日
英文全文提交截止日期:2024年12月15日
中文模板.doc
保密承诺书:
会议论文保密承诺.doc
模板:
海报模板(中文)--80cmx80cm.pptx
中英文稿件兼收,请作者登录网站提交稿件,组委会请程序委员会专家进行审稿,通过审查的稿件将被大会录用,收录在会议投稿文集中。
审稿周期一般为1-2周左右。
录用通知将按照投稿时间先后顺序陆续发送,以邮件形式发送至通讯作者邮箱。
英文稿件:
英文稿件投稿时,需先在会议网站上先提交英文摘要(300-500单词),摘要审稿通过后,再按照录用通知的要求到SPIE网站提交全文。
英文稿件通过审稿后,将被SPIE会议论文集(EI检索)收录。
中文稿件:
中文稿件投稿时,需在会议网站上直接提交稿件全文。
中文稿件通过审稿后,择优推荐至合作期刊发表。
若不发表文章:
若只申请做口头或张贴交流,请提交中文摘要(300-500字),并在投稿系统的期刊栏选择“不发表,仅交流”。
若不发表文章:
若只申请做口头或张贴交流,请提交中文摘要(300-500字),并在投稿系统的期刊栏选择“不发表,仅交流”。
英文稿件摘要模板:
Abstract Template.doc

英文稿件全文模板:


详细信息请查阅:https://spie.org/conferences-and-exhibitions/event-resources/manuscript-guidelines-and-policies
中英文摘要第一轮截稿日期:2024年11月20日
英文全文提交截止日期:2024年12月15日
中文稿件模板:

保密承诺书:

支持期刊:
PhotoniX、SPIE会议文集(EI)、红外与毫米波学报(SCI)、红外与激光工程(EI)、光学精密工程(EI)、光子学报(EI)、中国光学(EI)、半导体学报(ESCI)、光通信研究、《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文核心)、《航天器工程》(中文核心)、《航天控制》(中文核心)、《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中文核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数据采集与处理》(中文核心)、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中文核心)、半导体光电(中文核心)、光通信技术、物理、光学与光电技术等。
报告人准备:
报告语言:中文
ppt比例:大会报告是16:9,其他专题是4:3。
报告时长:大会报告25分钟演讲+5分钟答疑,专题邀请报告15分钟演讲+3-5分钟答疑,专题口头报告和青年报告7分钟演讲+1-3分钟答疑,学生快报告5分钟演讲。
报告时长:大会报告25分钟演讲+5分钟答疑,专题邀请报告15分钟演讲+3-5分钟答疑,专题口头报告和青年报告7分钟演讲+1-3分钟答疑,学生快报告5分钟演讲。
所有报告人应在预定演讲前至少15分钟到达相应的会议室,并将ppt拷贝到组委会的电脑上进行演示。
海报准备:
请作者自行打印海报,在报到时交给注册台会务人员,并在规定的海报交流时段站在海报旁回答问题,同与会者进一步讨论自己的研究成果。
口头报告作者也可以张贴海报。
推荐海报尺寸:0.8m(宽)*0.8m(高)
张贴时间:5月9日11:00-14:30
张贴时间:5月9日11:00-14:30

论文出版
会议日程
会议日程
5月17日
|
||
时间
|
内容
|
地点
|
10:00-21:00
|
会议报到
|
二层大堂
|
13:30-17:30
|
青年新秀论坛&优秀硕博学生论坛
|
一层国槐梧桐厅
|
5月18日
|
||
时间
|
内容
|
地点
|
09:00-12:00
|
第九届空间光通信与组网技术及应用大会
开幕式及大会主报告
|
二层璀璨大宴会厅
|
5月18日下午—5月19日全天
|
||
日期
|
内容
|
地点
|
5月18日13:30-17:30
5月19日08:30-17:00
|
会场一、空间光通信体系架构与网络协议
Ø 卫星互联网络体系架构与协议
Ø 空间光电混合路由交换技术
Ø 天地一体化智能光网络技术
Ø 光量子通信与网络
|
一层蜀榕1厅
|
会场二、空间光通信器件与集成技术
Ø 空间光电子芯片与器件技术
Ø 可见光、太赫兹、中远红外等新谱段空间光通信技术
Ø 智能光信息处理与光计算技术
|
一层蜀榕2厅
|
|
会场三、光链路建立与信道传输技术
Ø 空间激光链路快速建立和稳定保持技术
Ø 大气/跨介质/水下信道建模与补偿技术
Ø 深空/近地/临近空间/水下无线光通信技术
|
一层云杉厅
|
|
5月18日
|
“未来星间高速激光通信技术”链长制峰会
|
一层国槐梧桐厅
|
5月17-19日
|
企业展示
|
二层璀璨大宴会厅门口
一层蜀榕、云杉、国槐门口
|
大会开幕式
地点:二层璀璨大宴会厅
5月18日 上午8:30-12:00
|
|
08:30-08:50
|
大会开幕式
(1)介绍与会嘉宾
(2)与会领导致开幕辞
|
08:50-09:20
|
题目待定
——姜会林院士,长春理工大学
|
09:20-09:50
|
美天基全域感知体系演进及其网云系统构建
——李劲东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09:50-10:20
|
关于一体化国家卫星通信能力建设的思考
——常呈武,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
|
10:20-10:50
|
面向低轨星座的星间链路技术发展与思考
——李立,西北工业大学
|
10:50-11:20
|
6g天地一体化关键技术思考
——段向阳,中兴通讯
|
11:20-11:50
|
超宽带空间光网络趋势与关键技术展望
——高洪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会场一、空间光通信体系架构与网络协议
卫星互联网络体系架构与协议&天地一体化智能光网络技术
空间光电混合路由交换技术&光量子通信与网络
地点:一层蜀榕1厅
5月18日 下午
|
|
第一场 卫星互联网络体系架构与协议
主持人:常呈武,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
|
|
13:30-13:50
|
面向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数字孪生技术架构及应用——费泽松,北京理工大学
|
13:50-14:10
|
大规模异构网络的仿真技术和业务验证——归 琳,上海交通大学
|
14:10-14:30
|
星地立体网络安全弹性组网——贾 敏,哈尔滨工业大学
|
14:30-14:50
|
应用感知卫星互联网路由技术探讨——李红艳,西安电子科大学
|
14:50-15:10
|
星地激光射频混合通信技术——李勇军,空军工程大学
|
15:10-15:20
|
茶歇 Coffee Break
|
第二场 天地一体化智能光网络技术
主持人:赵尚弘,空军工程大学
|
|
15:20-15:40
|
复杂巨星座智能组网体系与技术——刘立祥,中国科学院软件所
|
15:40-16:00
|
智能化空间光传送网挑战和关键技术探讨——李允博,中国移动研究院
|
16:00-16:20
|
全域无线光通信:空天地应用场景与技术适配性分析——杨一超,蓝星光域科技有限公司
|
16:20-16:40
|
题目待定——吴世臣,英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16:40-17:00
|
面向规模组网的智能空间光网络技术探讨——赵海远,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地点:一层蜀榕1厅
5月19日 上午
|
|
第三场 空间光电混合路由交换技术
主持人:李彦彪,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
8:30-8:50
|
基于激光微波混合链路的光交换与处理技术--孟佳成,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8:50-9:10
|
面向光电混合路由的快速重路由机制--李彦彪,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9:10-9:30
|
空天光网可编程路由交换技术--吕高锋,国防科技大学
|
9:30-9:50
|
基于晶圆级薄膜钽酸锂的高速电光调制器--沈 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9:50-10:00
|
茶歇 Coffee Break
|
第四场 光量子通信与网络
主持人:李永民,山西大学
|
|
10:00-10:20
|
自由空间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黄 鹏,上海交通大学
|
10:20-10:40
|
连续变量多用户量子通信--李永民,山西大学
|
10:40-11:00
|
量子网络特征研究及实验验证--罗明星,西南交通大学
|
11:00-11:20
|
基于高维光场调控的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研究--王纺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1:20-11:40
|
基于无人机的光信息技术研究--谢臻达,南京大学
|
5月19日 下午
|
|
第五场 卫星互联网络体系架构与协议 II
主持人:刘立祥,中国科学院软件所
|
|
13:30-13:50
|
巨星座研究分析与相关启示--刘帅军,中国科学院软件所
|
13:50-14:10
|
低轨卫星关键技术与应用--吴 胜,北京邮电大学
|
14:10-14:30
|
大规模卫星网络激光微波融合通信技术--徐常志,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
14:30-14:50
|
基于SRv6的地月一体化网络架构--赵康僆,南京大学
|
14:50-15:10
|
卫星互联网络的后量子安全体系探讨--赵国锋,重庆邮电大学
|
15:10-15:30
|
卫星互联网抗干扰技术--朱立东,电子科技大学
|
会场二、空间光通信器件与集成技术
空间光电子芯片与器件技术
可见光、太赫兹、中远红外等新谱段空间光通信技术
智能光信息处理与光计算技术
地点:一层蜀榕2厅
5月18日 下午
|
|
第一场 空间光通信器件与集成技术 I
主持人:崔大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
|
13:30-13:50
|
星载高性能激光芯片研究及应用——曹玉莲,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13:50-14:10
|
用于空间通信的薄膜铌酸锂调制器——陈力锋,江苏铌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14:10-14:30
|
基于光衍射神经网络的空间光模式复用--刘 波,南开大学
|
14:30-14:50
|
空间激光通信相干接收器件现状及展望——周 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
14:50-15:10
|
空间光功率器件的集成化现状及展望——金操帆,上海聿凡领光通信有限公司
|
15:10-15:30
|
用于激光通信终端的音圈快反镜系列——王代华,重庆大学
|
15:30-15:40
|
星载90°光混频器工程化应用及展望——寇明国,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
|
茶歇 Coffee Break
|
|
第二场 空间光通信器件与集成技术 II
主持人:马英起,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
|
15:20-15:40
|
集成光芯片与片上信息融合技术——谢 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15:40-16:00
|
题目待定——王 健,华中科技大学
|
16:00-16:20
|
PLC光子集成技术及其应用拓展——尹小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16:20-16:40
|
星用光电器件辐射效应机制研究——张龙龙,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
16:40-17:00
|
硅基调制器辐照特性研究——白博文,北京大学
|
17:00-17:20
|
面向量子保密通信用hBN单光子源器件——王 磊,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
|
17:20-17:40
|
保偏20W单模高功率光纤放大器——罗文国,厦门彼格科技有限公司
|
17:40-18:00
|
高可靠压电快速反射镜技术与进展——刘秉强,哈尔滨芯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
18:00-18:20
|
高精度作动器件及其在航天光学载荷中的应用——李亮,西安朗威科技有限公司
|
地点:一层蜀榕2厅
5月19日 上午
|
|
第三场 可见光、太赫兹、中远红外等新谱段空间光通信技术
主持人:陈 智,电子科技大学
|
|
8:30-8:50
|
新波段光放大器关键技术研究——裴 丽,北京交通大学
|
8:50-9:10
|
亚太赫兹薄膜铌酸锂异质集成光电探测器——谢小军,西南交通大学
|
9:10-9:30
|
自由空间混沌安全及矢量光通信——徐明峰,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9:30-9:50
|
基于KK架构的光电融合太赫兹通信技术——杨 帆,电子科技大学
|
9:50-10:10
|
大容量长距离光子太赫兹通信——朱 敏,东南大学
|
10:10-10:20
|
茶歇 Coffee Break
|
第三场 空间光通信器件与集成技术III
主持人:张志珂,山东中科际联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10:20-10:40
|
SOA在空间光通信领域的创新应用与无限展望——王 伟,天津见合八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10:40-11:00
|
基于MEMS技术的下一代小型化高可靠快速反射镜——王栎皓,上海麦锴科技有限公司
|
11:00-11:20
|
空间通信解决方案:从调制到解调的宇航级光器件——张 硕,exail
|
11:20-11:40
|
面向空间光通信的低噪声相位敏感光放大器——赵 平,四川大学
|
11:40-12:00
|
基于光器件加工的研磨技术——牟川东,重庆光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会场三、光链路建立与信道传输技术
空间激光链路快速建立和稳定保持技术
大气/跨介质/水下信道建模与补偿技术
深空/近地/临近空间/水下无线光通信技术
地点:一层云杉厅
5月18日 下午
|
|
第一场 大气/跨介质/水下信道建模与补偿技术
主持人:王明军,西安理工大学
|
|
13:30-13:50
|
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概率理论——黄 健,电子科技大学
|
13:50-14:10
|
液晶光束指向控制技术——穆全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14:10-14:30
|
锋芒稳态激光及其泛化应用技术——张 泽,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14:30-14:50
|
近地面大气激光通信技术及实验研究——张 鹏,长春理工大学
|
14:50-15:10
|
基于模式解复用器的高速抗湍流空间激光通信研究——雷 霆,深圳大学
|
15:10-15:30
|
面向卫星激光通信应用的液晶光学相控阵多波束生成和捕跟技术——汪相如,电子科技大学
|
15:30-15:50
|
高可用度星地激光通信技术——刘 超,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15:50-16:00
|
茶歇 Coffee Break
|
第二场 深空/近地/临近空间/水下无线光通信技术
主持人:杨 雷,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
|
|
16:00-16:20
|
基于超导探测器的深空激光通信技术研究——杨 雷,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
|
16:20-16:40
|
卫星光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李 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与导航事业部
|
16:40-17:00
|
星间激光通信载荷地面模拟与检测技术研究——钟 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17:00-17:20
|
水下收发一体无线光通信研究——李上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7:20-17:40
|
中红外波段大容量光通信技术研究——苏玉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17:40-18:00
|
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在光机结构应用进展——王立林,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科复材(滨州)新材料有限公司
|
地点:一层云杉厅
5月19日 上午
|
|
第三场 空间激光链路快速建立和稳定保持技术
主持人:夏方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
|
8:30-8:50
|
激光终端在轨高效率、高精度光轴指向及一致性校正技术——鲁绍文,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8:50-9:10
|
低轨星间激光批量建链的现代控制原理与方法——幺周石,浙江大学
|
9:10-9:30
|
惯性参考单元的多源异质扰动抑制技术——李玉杰,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
9:30-9:50
|
基于角锥与SPGD算法的星载激光终端光轴自标校技术研究——边晶莹,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
9:50-10:10
|
压电光纤章动机构建模与抗扰控制——李伟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0:10-10:30
|
空间激光链路多层级协同稳健控制——詹博文,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10:30-10:50
|
四象限探测器的信号光捕获与跟踪技术——鲁 倩,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
10:50-11:00
|
茶歇 Coffee Break
|
第三场 深空/近地/临近空间/水下无线光通信技术
主持人:杨 雷,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
|
|
11:00-11:20
|
卫星激光通信载荷抗辐射评估技术研究——马英起,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
11:20-11:40
|
激光相控阵通信技术研究进展——张 靓,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
11:40-12:00
|
深空激光通信技术研究进展——汪 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12:00-12:20
|
中轨宽带激光通信技术研究进展和展望——李佳蔚,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地点:一层云杉厅
5月19日 下午
|
|
第三场 大气/跨介质/水下信道建模与补偿技术
主持人:刘超,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
13:30-13:50
|
低成本单压电变形镜及其大气湍流校正验证——马剑强,宁波大学
|
13:50-14:10
|
空-水跨介质光子计数通信技术研究——李广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
|
14:10-14:30
|
空间激光链路全光中继处理系统——沈悦容,扬州大学
|
14:30-14:50
|
蓝绿涡旋光在海汽湍流环境信道传输、散射与通信特性——王明军,西安理工大学
|
14:50-15:10
|
摄动影响的星间光通信信道建模技术——徐冠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15:10-15:30
|
无线光通信二维调制解调技术研究——车子龙,扬州大学
|
15:30-15:40
|
茶歇 Coffee Break
|
第三场 深空/近地/临近空间/水下无线光通信技术
主持人:汪 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
15:40-16:00
|
星地激光可靠通信技术研究及试验进展——李亚林,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院
|
16:00-16:20
|
近地面激光通信大气信道特征分析及对应场景端机研制——姚海峰,北京理工大学
|
16:20-16:40
|
多输入多输出激光通信系统码域非正交传输理论——李亚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16:40-17:00
|
近地空间的升空平台激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汇报——安 岩,长春理工大学
|
会议注册
会议费:普通代表3260元/人,学生代表2260元/人
5月1日前缴费,普通代表3060元/人,学生代表2060元/人
5月1日前缴费,普通代表3060元/人,学生代表2060元/人
会议费包括:所有会场和展区入场;第2-3日的午餐,第1-3日的晚餐,会议期间茶歇;
会议手册、会议投稿文集、资料袋。
会议手册、会议投稿文集、资料袋。
注册地址:https://b2b.csoe.org.cn/registration/SOC2025.html
付款方式:
1.在线支付(优选):注册完成后,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在线完成支付;
2.汇款转账:汇款时请务必注明“姓名+空间”,以便核对;
3.可以先注册填写参会信息,现场再刷卡付费;
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户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
注意事项:
1. 退款:会议费在会前2周之前可退全款,会前2周以后因产生会议成本将不再支持退款;
2. 发票:会议费发票将在会前一周至会后两周内集中处理;
3. 如果您计划先个人垫付再报销,请先跟单位财务确认好是否支持这种方式;
4. 会议费不包含论文出版费、住宿费等;
5. 若要享受提前缴费优惠,请于截止日期之前完成支付;
6. 邀请报告人也需要注册并缴纳会议费。 企业赞助
下载文件
同期活动
优秀报告专场(学术新秀、学生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激发青年学者的科研热情,支持鼓励各层次青年学者的成长,本次大会由各专题与空间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人才培养工作组共同组织,在会议期间分别举办青年学者和学生报告专场,并评出优秀报告授予证书,参与方式及相关信息参见下表,专场具体举办时间及安排将另行通知,欢迎广大青年学者积极投稿报名参与,截止时间为5月12日。
*说明:优秀报告专场与各专题口头报告可同时报名参与,请报名者投稿时注明参与内容,并按照专场与专题的具体要求分别准备
报告类型
|
学术新秀
|
优秀学生
|
参与方式
|
在会议投稿系统中
(投稿网站: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SOC2024.html)投稿长摘要,在投稿的题目后备注参与的报告类型,例如:
仅报名优秀专场:论文题目(学术新秀)
仅报名专题:论文题目(专题三)
同时报名:论文题目(学术新秀/专题三)
|
|
报名要求
|
35岁以下青年学者
(出生日期在1989.01.01之后)
|
全日制在读学生
|
报告时长
|
10分钟
|
5分钟
|
评审专家
|
各专题专家(专题主席、共主席、程序委员会专家)
|
优秀成果展及学术之星和产业之星评选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于2025年5月17-19日在成都召开“第九届空间光通信与组网技术大会”,重点关注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进展和目前面临亟需解决的挑战。以此为契机,将同期举办“空间光通信与组网科学与技术三年优秀成果展”,旨在全面回顾和展示空天信息领域的学术成果和与产业链相关的理论、技术、产品的发展。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揭示其生态圈中的薄弱环节,为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有力支撑,更好促进空间科学与技术自身发展和其在多领域的应用。
本次成果展将依据空间信息涉及领域分“空间通信、空间组网、空间遥感、应用产品”四大类,展示三年内的成果,每一类将按年份依次展出。本次成果展只面向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团队。根据申请的单位分为“学术”和“产业”两个通道征集。高校和科研院所可通过“学术通道”提交成果信息,企业可通过“产业通道”提交成果信息。每个团队提交成果不超过两项。
学术通道:
产业通道:
交通住宿

会议地点:成都新希望皇冠假日酒店
地址: 成都市郫都区西芯大道1号
住宿: 中心假日酒店410元/间/天,含双早。皇冠假日酒店540元 /间/天,含双早。
预订方式:
电话预定:联系人王苏 18908073457 告知“光通信会议”进行预订。
联系我们
会议负责人:(参会报告、会议注册、展览展示)
索尼珂(中国光学工程学会)022-58168515,15122063125,sonik@csoe.org.cn
索尼珂(中国光学工程学会)022-58168515,15122063125,sonik@csoe.org.cn
往届回顾
会员申请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是中国民政部批准的全国性一级学会。学会以学术交流、工业展览、技术评估、项目转化、教育培训、融资对接、印刷出版、信息网络等多种形式,搭建产学研大平台,以培养助推光学工程年轻领军人才。学会官网:www.csoe.org.cn
会员申请流程:
1. 点击链接https://www.csoe.org.cn/Site/Passport/signup.html,注册会员采集系统,点击“会员申请”,填写个人信息,“推荐人”这一栏填写活动名称“空间”,组委会将协助跟进后续审核等具体事宜;
1. 点击链接https://www.csoe.org.cn/Site/Passport/signup.html,注册会员采集系统,点击“会员申请”,填写个人信息,“推荐人”这一栏填写活动名称“空间”,组委会将协助跟进后续审核等具体事宜;
2. 秘书处报送理事会审查;
3. 审查通过后邮件通知缴费;
4. 收到会费后由秘书处开具会费发票并颁发电子会员证。
4. 收到会费后由秘书处开具会费发票并颁发电子会员证。
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