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时间
-
会议时间:2025年5月23-25日
会议地点:深圳龙岗珠江皇冠假日酒店
征文截稿:2025年5月10日
无论有无投稿,均欢迎参会
会议首页
1960年5月,梅曼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激光器以来,激光技术领域在科技、经济军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制造业是创新驱动的主战场,推动制造业先进性发展,是扭转制造业低质低效、重塑产业竞争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所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步伐,加速推动经济发展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的重要途径,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具体体现。
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光学工程学等机构共同发起组织“第四届中国激光技术及产业发展大会”,活动包括技术交流、产业发展论坛,成果展示对接、项目路演等多项活动,汇聚百余位行业专家、企业家、知名咨询机构及投融资机构,合作媒体。届时激光行业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优秀成果、技术及产品将参加大会交流和产品展示,同时组委会还将邀请航空制造,智能制造,精密制造,电子/半导体工业,显示,航空航天,激光增材制造(3D打印)等应用部门到会并共同交流。组委会致力于将会议交流和产业对接有机结合,合力打造成一场高规格、高水平的先进激光制造业产业应用盛会。
活动亮点
1、汇聚激光与光载信息产业链——聚焦行业应用,展示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思路及解方案。
2、校企合作,助力产业升级——将技术推向市场,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解决新产品开发的关键技术,全新科技服务模式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升级。
3、面对面对接采购合作需求——邀请广泛邀请各大高校、研究院所、全国重点实验、国家工程中心、行业应用单位,技术开发机构,以及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生物医疗、空间信息、人工智能、智能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等用户单位,带来各类需求现场对接。
4、多措并举共助成果转化——邀请各级产业链头部企业、重点科研团队、高校研究所等,集中展示优秀科技成果、应用案例,现场还将进行多场技术交流、项目路演、人才招聘、对接洽谈等活动。
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光学工程学等机构共同发起组织“第四届中国激光技术及产业发展大会”,活动包括技术交流、产业发展论坛,成果展示对接、项目路演等多项活动,汇聚百余位行业专家、企业家、知名咨询机构及投融资机构,合作媒体。届时激光行业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优秀成果、技术及产品将参加大会交流和产品展示,同时组委会还将邀请航空制造,智能制造,精密制造,电子/半导体工业,显示,航空航天,激光增材制造(3D打印)等应用部门到会并共同交流。组委会致力于将会议交流和产业对接有机结合,合力打造成一场高规格、高水平的先进激光制造业产业应用盛会。
活动亮点
1、汇聚激光与光载信息产业链——聚焦行业应用,展示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思路及解方案。
2、校企合作,助力产业升级——将技术推向市场,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解决新产品开发的关键技术,全新科技服务模式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升级。
3、面对面对接采购合作需求——邀请广泛邀请各大高校、研究院所、全国重点实验、国家工程中心、行业应用单位,技术开发机构,以及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生物医疗、空间信息、人工智能、智能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等用户单位,带来各类需求现场对接。
4、多措并举共助成果转化——邀请各级产业链头部企业、重点科研团队、高校研究所等,集中展示优秀科技成果、应用案例,现场还将进行多场技术交流、项目路演、人才招聘、对接洽谈等活动。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联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动力系统与等离子体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深圳技术大学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快(中国)有限公司
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杰普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湾宝龙生物创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大会主席
李应红 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军工程大学
毛军发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
王华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范国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大会共主席
于起峰 中国科院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
王立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罗 毅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
李 琳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大会执行主席
姜 澜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
杨中民 华南师范大学
樊仲维 中国科学院大学
孙洪波 清华大学
程序委员会主席(姓名音序排列)
组织委员会主席(姓名音序排列)
陈继民 北京工业大学
郭宝超 上海电气集团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
黄 哲 通快(中国)有限公司
蒋 平 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
徐 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杨上陆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袁晓东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张 晗 深圳大学
赵尚弘 空军工程大学
朱精果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激光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
中国民主同盟深圳市委员会
深圳大学
深圳市光载信息产业联盟
联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动力系统与等离子体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深圳技术大学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快(中国)有限公司
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杰普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湾宝龙生物创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四川中久大光科技有限公司
卡莱特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东方强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星汉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奥创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寰信驿联(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英谷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昊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昊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艾颉熙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光量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武汉安扬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安扬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大会主席
李应红 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军工程大学
毛军发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
王华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范国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大会共主席
于起峰 中国科院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
王立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罗 毅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
李 琳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大会执行主席
姜 澜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
杨中民 华南师范大学
樊仲维 中国科学院大学
孙洪波 清华大学
程序委员会主席(姓名音序排列)
陈 辉 西南交通大学
付玉喜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郭 斌 哈尔滨工业学
韩晓辉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股份有限公司
李林军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李晓炜 北京理工大学
林文雄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林学春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刘丽炜 深圳大学
柳 强 清华大学
梅雪松 西安交通大学
任旭东 江苏大学
宋 健 清华大学
佟存柱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王 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先进制造实验室
姚建华 浙江工业大学
张永康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海洋能源装备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周 朴 国防科技大学
周留成 空军工程大学
组织委员会主席(姓名音序排列)
陈继民 北京工业大学
郭宝超 上海电气集团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
黄 哲 通快(中国)有限公司
蒋 平 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
徐 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杨上陆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袁晓东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张 晗 深圳大学
赵尚弘 空军工程大学
朱精果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专家报告
技术创新专题一、半导体激光材料、器件及激光器
专题主席:
张建军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魏志鹏 (长春理工大学)
杨国文 (度亘核芯光电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邀请报告(音序):
翟慎强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基于表面金属狄拉克涡旋腔的THz拓扑量子级联激光器
丁 颖 (南通三彩集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半导体量子点激光器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段嘉楠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量子点激光器物理特性及应用研究
关宝璐 (北京工业大学)
国伟华 (华中科技大学)——新型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及产品化
郝明明 (广东工业大学)
黄永光 (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W功率的1310nm单模连续波激光器研究及其应用
黎 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李沛旭 (山东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梁 伟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基于FP微腔的自注入锁定外腔窄线宽激光
刘俊岐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刘育衔 (度亘核芯光电技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高效率高可靠半导体激光芯片与模块
秦 琦 (深圳大学)
唐 松 (度亘核芯光电技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高功率VCSEL芯片进展与模组
王国伟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韦 欣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泵浦用高功率面发射激光器
韦文奇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硅基直接外延量子点激光器
谢曳华 (深圳瑞波光电子有限公司)——高功率红光半导体激光器的国产化进展及应用
杨成奥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高性能中红外锑化物半导体激光器研究进展
喻 颖 (中山大学)——基于GaAs基半导体量子点的DFB激光器及微纳激光器研究
朱 振 (山东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泵浦技术:从红光到近红外
技术创新专题二、光纤激光材料、器件及激光器
专题主席:
吴 坚 (国防科技大学)
刘文军 (北京邮电大学)
郭春雨 (深圳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常国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常洪祥 (暨南大学)
黄国溪 (深圳公大激光有限公司)——高功率光纤绿光应用及产业化进展
金艳丽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级光纤飞秒激光器
李 倩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庞利辉 (西安交通大学)——临床需求导向的激光医学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研究
汪莎 (四川大学)
王贤平 (江西师范大学)
王晓斌 (国防科技大学)
王治强 (安徽大学)
贤天浩 (上海交通大学)
闫培光 (深圳大学)
杨大全 (北京邮电大学)——硅基光子集成芯片上的高性能激光器:挑战与展望
姚天甫 (国防科技大学)
俞强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喻松 (北京邮电大学)
张 晗 (深圳大学)
朱刚毅 (南京邮电大学)——新型半导体光学加表
技术创新专题三、人工晶体材料及全固态激光器
专题主席:
王 浟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王雨雷 (河北工业大学)
李林军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邀请报告(音序):
陈三斌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高功率基模风冷块状固态激光器
代世波 (暨南大学)——室温高能量Tm:YAP再生放大器研究
段小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
郭 波 (哈尔滨工程大学)——阵列涡旋激光及其海洋应用
郭嘉伟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基于新型氟化物晶体的宽光谱长脉冲LD直泵中红外固体激光器
李 立 (哈尔滨工业大学)——固体激光器中的自调Q、自锁模和光学双稳效应
卢华东 (山西大学)
马金贵 (上海交通大学)——毫焦级长波红外飞秒激光
潘 锐 (哈尔滨理工大学)
王 燕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大尺寸红外飞秒激光晶体的生长和激光性能研究
吴佳泽 (哈尔滨工业大学)
徐 斌 (厦门大学)——掺镱飞秒和翠绿石飞秒激光研究进展
徐洪浩 (青岛大学)——Yb掺杂钙氧硼酸盐晶体的生长及激光特性研究
颜秉政 (河北工业大学)——1.5~4.5 μm近中红外全固态脉冲激光光源研究
杨 峰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宽调谐中红外固体光参量激光研究及新型红外晶体表征评估
杨文龙 (哈尔滨理工大学)
杨曦凝 (新疆师范大学)
俞洪伟 (天津理工大学)——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设计及性能研究
张子龙 (北京理工大学)——激光腔内空间模式调控及变换
赵永光 (山东大学)——2微米少光学周期脉冲固体锁模激光器研究
技术创新专题四、超快激光技术
专题主席:
付玉喜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谢国强 (上海交通大学)
刘情操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李 灿 (国防科技大学)
卢飞星 (北京凯普林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邀请报告(音序):
陈玮冬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范丽莎 (浙江工业大学)——超快激光诱导纳米条纹的刻面控制与应用
刘 锐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刘 星 (深圳技术大学)
刘博文(天津大学)——基于相干合成的高功率飞秒激光技术
罗智超 (华南师范大学)
罗智超 (华南师范大学)——1.7μm高能量脉冲掺铥光纤激光技术
马 杰 (江苏师范大学)
马金贵 (上海交通大学)
齐瑶瑶 (河北工业大学)
乔 桢 (上海理工大学)
唐振强 (国防科技大学)——高性能增益管理非线性光纤放大技术研究
王小伟 (国防科技大学)
玄洪文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杨舒童 (济南晶众光电有限公司)
袁 浩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张庆斌 (华中科技大学)
赵鹭明 (华中科技大学)
赵智刚 (山东大学)
郑乔允 (杭州玉之泉精密仪器有限公司)——飞秒激光直写加工系统与前沿应用
周耕稷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微焦级重频可调谐飞秒光纤激光器
朱江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 kHz、10 mJ全固态飞秒激光放大技术
产业应用专题一、光载信息产业发展与应用
专题主席:
常瑞华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博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宁存政 (深圳技术大学)
宋 健 (清华大学)
张 晗 (深圳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常瑞华(博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面向AI及智能机器人应用的超结构VCSEL激光芯片
邓 宁(大湾区大学)——面向智能计算的光载信息交换与传输技术浅谈
付红岩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基于可调谐VCSEL的色散扫描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
李朝晖(中山大学)——基于空分复用技术的海洋通感一体化系统
宁存政(深圳技术大学)——半导体激光及其在光载信息中的应用
宋 健(清华大学)——高速InGaN可见光通信器件及在智能汽车大灯系统的应用
魏冬寒(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高可靠性VCSEL芯片焊接技术进展及应用
张 晗(深圳大学)——新型主/被动调制器与光纤激光器研究
朱斌斌(深圳华创芯光科技有限公司)——光载信息-可见光通信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产业应用专题二、激光通信技术及应用
专题主席:
赵尚弘 (空军工程大学)
王天枢 (长春理工大学)
高铎瑞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邀请报告(音序):
高铎瑞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深空高速激光通信技术研究
蒋 炜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宽带微波光子射频前端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
马万卓 (长春理工大学)——长波段超短光脉冲调制与传输技术
谭庆贵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卫星激光多模通信技术
杨 华 (湖南大学)——光纤光学视界下的光孤子调控
杨 雷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星间光通信研究进展
杨一超 (蓝星光域(上海)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姚海峰 (北京理工大学)——近地激光通信信道互易特征及其运用
于思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张 靓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对多空间激光通信组网技术
产业应用专题三、激光雷达技术及应用
专题主席:
董光焰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
朱精果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麻云凤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狄慧鸽 (西安理工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卜令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戴光耀 (中国海洋大学)
郭 锴 (深圳大学)
胡小波 (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梅 亮 (大连理工大学)
邱纯潮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屈志巍 (万集科技)
王章军 (齐鲁工业大学)
吴冠豪 (清华大学)
邢 帅 (信息工程大学)
尹 彬 (中国海洋大学)
张 帅 (合肥中科光博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张福民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产业应用专题四、激光表面改性与增材制造
专题主席:
姚建华(浙江工业大学)
陈继民 (北京工业大学)
张永康 (广东工业大学)
雷雨超 (湖南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蔡道生 (武汉易制科技有限公司)——粘结剂喷射金属3D打印技术的现状及趋势
曾 勇 (北京工业大学)——聚四氟乙烯3D打印及其性能研究
陈冰清(中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航空金属材料增材制造力学性能影响因素
陈海达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激光选区固化陶瓷型芯成型工艺研究
从保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弧增材颗粒增强铝基合金激光焊接缺陷及接头性能调控
崔陆军 (中原工学院)——基于人工智能的激光增材制造特性表征技术研究及应用
韩昌骏 (华南理工大学)——锌合金激光增材制造
何卫锋 (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金朝龙 (苏州天弘激光股份有限公司)——激光工业领域创新应用探索
李涤尘 (西安交通大学精密微纳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野外环境激光熔覆增材制造技术研究
鲁金忠 (江苏大学)——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现状、面临挑战和发展趋势
彭逸琦 (西北工业大学)——基于L-PBF热流矢量调控的大尺寸近单晶IN738成形
宋长辉 (华南理工大学)
王祥龙 (中机新材料研究院(郑州)有限公司)——微尺度激光粉末床熔融技术及应用
杨继全 (南京师范大学)——异质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周 青 (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激光三维重建及检测技术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应用
张永康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海洋能源装备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深远海原油钻探生产与转驳装备损伤激光锻造复合增材抗疲劳修复研究
产业应用专题五、激光微纳制造技术及应用
专题主席:
杨立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
崔健磊 (西安交通大学)
管迎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陈源明 (上海轩田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崔梦雅 (北京工业大学)
丁 烨 (哈尔滨工业大学)
凡正杰 (西安交通大学)
范培迅 (清华大学)
侯超剑 (深圳大学)
刘 磊 (清华大学)
刘辉龙 (广东工业大学)——微型超级电容器多尺度微纳结构石墨烯电极的激光制造及其特种性能研究
刘振林 (武汉华日精密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马云灿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谭德志 (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
王迪 (华南理工大学)——粉末床激光熔融装备关键技术与工艺开发
王海鹏 (山东大学)
徐少林 (南方科技大学)
张 屹 (湖南大学)
郑李娟 (广东广业大学)
产业应用专题六、激光清洗技术及应用
专题主席:
徐 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
林学春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
邀请报告(音序):
冯杰才 (上海大学)——轻质材料短脉冲激光微结构制备工艺研究
何玉洋 (镇江光润科技有限公司)——超高速复合激光清洗技术及应用
矫 矫 (苏州麦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超高机动性振镜系统在极端激光清洗领域中的应用及展望
金 阳 (深圳水滴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激光清洗在细分行业的应用及发展
李卫华 (珠西激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激光清洗技术的工程化实践
路 遥 (哈尔滨工程大学)——激光技术应用及海洋能获取
任旭东 (江苏大学)——激光清洗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
宋 峰 (天津大学)——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涂层的激光清洗技术研究
宋 淼 (湖南省飞机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某壳体特种涂层激光褪漆工艺试验研究
佟艳群 (江苏大学)——激光清洗在船舶工业的应用与研究
王春明 (华中科技大学)——基于涂装的激光表面清洁-毛化工艺及应用
武寄洲 (山西大学,山东惠工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电力设备的激光清洗与钝化防护技术研究
周晚君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功率激光清洗应用及清洗激光器发展
产业应用专题七、激光焊接技术及应用
专题主席:
李俐群 (哈尔滨工业大学)
芦凤桂 (上海交通大学)
杨上陆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吴世凯 (东北大学)
檀财旺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邀请报告(音序):
陈双建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高向东 (广东工业大学)
耿韶宁 (华中科技大学)
郭 伟 (华中科技大学)
黄立进 (泰尔智慧(上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李昊岳 (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大圆柱电池极耳/集流盘激光焊接工艺优化与质量提升
刘伟建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激光在航空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龙 雨 (广西大学)
陆 明 (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吴 凡 (苏州激光制造创新研究院)——水导激光加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徐孟嘉 (东北大学佛山学院)
徐望辉 (广州航海学院)
薛忠亮 (南京曜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激光视觉驱动机器人单面焊双面成形自适应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杨卫岐 (中山大学)
叶祖福 (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袁 强 (浙江京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激光焊接在铝合金热管理件上的应用与展望
张 轲 (上海交通大学)
张明军 (长沙理工大学)
朱政武 (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产业应用专题八、激光医疗
专题主席:
廖洪恩 (清华大学)
张 晗 (深圳大学)
范应威(北京理工大学)
邀请报告:
斯 科(浙江大学)——高通量显微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杨晓峰(山西医科大学)——光学分子影像腹腔镜及其可视化诊疗技术
李增勇(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聂立铭(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光学分子影像及其在肝脏疾病中应用
钱志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肿瘤微波热消融多模态实时疗效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李 博(复旦大学)——三光子显微镜在神经成像中的应用
阴慧娟(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诊疗一体的光动力胶囊微机器人及在消化道肿瘤的应用
范应威(北京理工大学)——光学微创诊疗一体化及生物学效应研究
产业应用专题九、激光检测与测量
专题主席:
谭中奇 (国防科技大学)
文 侨(深圳大学)
马维光(山西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陈善勇 (国防科技大学)
窦仁超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基于静电透镜的芯片级飞行时间质谱仪离子光学聚焦仿真优化与验证
郭冬梅 (南京师范大学)——基于激光自混合干涉的新型测量技术研究
焦明星 (西安理工大学)——双腔双频固体激光器合成波绝对测距外差干涉仪
李晓丽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航天器红外光学成像泄漏检测技术研究
刘维新 (山东大学)——偏振光学元件精密测试与探测载荷定标
马维光 (山西大学)——腔增强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及其在温室气体监测中的应用
王建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基于光频梳的新一代光波长基标准研制进展
王俊杨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激光光谱技术在原位气体检测应用中的发展 - 直接吸收法的应用和优势
魏志猛 (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薄膜铌酸锂光子芯片制造工艺和光学量测检测技术
文 乔 (深圳大学)——超窄线宽激光器及应用
翁继东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几种前沿光电测试技术研究进展
杨鹏翎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张 洁 (华中科技大学)
赵若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基于光频梳的行星大气精密光谱遥感技术
专题主席:
张建军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魏志鹏 (长春理工大学)
杨国文 (度亘核芯光电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邀请报告(音序):
翟慎强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基于表面金属狄拉克涡旋腔的THz拓扑量子级联激光器
丁 颖 (南通三彩集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半导体量子点激光器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段嘉楠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量子点激光器物理特性及应用研究
关宝璐 (北京工业大学)
国伟华 (华中科技大学)——新型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及产品化
郝明明 (广东工业大学)
黄永光 (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W功率的1310nm单模连续波激光器研究及其应用
黎 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李沛旭 (山东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梁 伟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基于FP微腔的自注入锁定外腔窄线宽激光
刘俊岐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刘育衔 (度亘核芯光电技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高效率高可靠半导体激光芯片与模块
秦 琦 (深圳大学)
唐 松 (度亘核芯光电技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高功率VCSEL芯片进展与模组
王国伟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韦 欣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泵浦用高功率面发射激光器
韦文奇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硅基直接外延量子点激光器
谢曳华 (深圳瑞波光电子有限公司)——高功率红光半导体激光器的国产化进展及应用
杨成奥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高性能中红外锑化物半导体激光器研究进展
喻 颖 (中山大学)——基于GaAs基半导体量子点的DFB激光器及微纳激光器研究
朱 振 (山东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泵浦技术:从红光到近红外
技术创新专题二、光纤激光材料、器件及激光器
专题主席:
吴 坚 (国防科技大学)
刘文军 (北京邮电大学)
郭春雨 (深圳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常国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常洪祥 (暨南大学)
黄国溪 (深圳公大激光有限公司)——高功率光纤绿光应用及产业化进展
金艳丽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级光纤飞秒激光器
李 倩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庞利辉 (西安交通大学)——临床需求导向的激光医学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研究
汪莎 (四川大学)
王贤平 (江西师范大学)
王晓斌 (国防科技大学)
王治强 (安徽大学)
贤天浩 (上海交通大学)
闫培光 (深圳大学)
杨大全 (北京邮电大学)——硅基光子集成芯片上的高性能激光器:挑战与展望
姚天甫 (国防科技大学)
俞强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喻松 (北京邮电大学)
张 晗 (深圳大学)
朱刚毅 (南京邮电大学)——新型半导体光学加表
技术创新专题三、人工晶体材料及全固态激光器
专题主席:
王 浟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王雨雷 (河北工业大学)
李林军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邀请报告(音序):
陈三斌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高功率基模风冷块状固态激光器
代世波 (暨南大学)——室温高能量Tm:YAP再生放大器研究
段小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
郭 波 (哈尔滨工程大学)——阵列涡旋激光及其海洋应用
郭嘉伟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基于新型氟化物晶体的宽光谱长脉冲LD直泵中红外固体激光器
李 立 (哈尔滨工业大学)——固体激光器中的自调Q、自锁模和光学双稳效应
卢华东 (山西大学)
马金贵 (上海交通大学)——毫焦级长波红外飞秒激光
潘 锐 (哈尔滨理工大学)
王 燕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大尺寸红外飞秒激光晶体的生长和激光性能研究
吴佳泽 (哈尔滨工业大学)
徐 斌 (厦门大学)——掺镱飞秒和翠绿石飞秒激光研究进展
徐洪浩 (青岛大学)——Yb掺杂钙氧硼酸盐晶体的生长及激光特性研究
颜秉政 (河北工业大学)——1.5~4.5 μm近中红外全固态脉冲激光光源研究
杨 峰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宽调谐中红外固体光参量激光研究及新型红外晶体表征评估
杨文龙 (哈尔滨理工大学)
杨曦凝 (新疆师范大学)
俞洪伟 (天津理工大学)——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设计及性能研究
张子龙 (北京理工大学)——激光腔内空间模式调控及变换
赵永光 (山东大学)——2微米少光学周期脉冲固体锁模激光器研究
技术创新专题四、超快激光技术
专题主席:
付玉喜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谢国强 (上海交通大学)
刘情操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李 灿 (国防科技大学)
卢飞星 (北京凯普林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邀请报告(音序):
陈玮冬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范丽莎 (浙江工业大学)——超快激光诱导纳米条纹的刻面控制与应用
刘 锐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刘 星 (深圳技术大学)
刘博文(天津大学)——基于相干合成的高功率飞秒激光技术
罗智超 (华南师范大学)
罗智超 (华南师范大学)——1.7μm高能量脉冲掺铥光纤激光技术
马 杰 (江苏师范大学)
马金贵 (上海交通大学)
齐瑶瑶 (河北工业大学)
乔 桢 (上海理工大学)
唐振强 (国防科技大学)——高性能增益管理非线性光纤放大技术研究
王小伟 (国防科技大学)
玄洪文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杨舒童 (济南晶众光电有限公司)
袁 浩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张庆斌 (华中科技大学)
赵鹭明 (华中科技大学)
赵智刚 (山东大学)
郑乔允 (杭州玉之泉精密仪器有限公司)——飞秒激光直写加工系统与前沿应用
周耕稷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微焦级重频可调谐飞秒光纤激光器
朱江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 kHz、10 mJ全固态飞秒激光放大技术
产业应用专题一、光载信息产业发展与应用
专题主席:
常瑞华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博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宁存政 (深圳技术大学)
宋 健 (清华大学)
张 晗 (深圳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常瑞华(博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面向AI及智能机器人应用的超结构VCSEL激光芯片
邓 宁(大湾区大学)——面向智能计算的光载信息交换与传输技术浅谈
付红岩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基于可调谐VCSEL的色散扫描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
李朝晖(中山大学)——基于空分复用技术的海洋通感一体化系统
宁存政(深圳技术大学)——半导体激光及其在光载信息中的应用
宋 健(清华大学)——高速InGaN可见光通信器件及在智能汽车大灯系统的应用
魏冬寒(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高可靠性VCSEL芯片焊接技术进展及应用
张 晗(深圳大学)——新型主/被动调制器与光纤激光器研究
朱斌斌(深圳华创芯光科技有限公司)——光载信息-可见光通信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产业应用专题二、激光通信技术及应用
专题主席:
赵尚弘 (空军工程大学)
王天枢 (长春理工大学)
高铎瑞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邀请报告(音序):
高铎瑞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深空高速激光通信技术研究
蒋 炜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宽带微波光子射频前端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
马万卓 (长春理工大学)——长波段超短光脉冲调制与传输技术
谭庆贵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卫星激光多模通信技术
杨 华 (湖南大学)——光纤光学视界下的光孤子调控
杨 雷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星间光通信研究进展
杨一超 (蓝星光域(上海)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姚海峰 (北京理工大学)——近地激光通信信道互易特征及其运用
于思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张 靓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对多空间激光通信组网技术
产业应用专题三、激光雷达技术及应用
专题主席:
董光焰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
朱精果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麻云凤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狄慧鸽 (西安理工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卜令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戴光耀 (中国海洋大学)
郭 锴 (深圳大学)
胡小波 (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梅 亮 (大连理工大学)
邱纯潮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屈志巍 (万集科技)
王章军 (齐鲁工业大学)
吴冠豪 (清华大学)
邢 帅 (信息工程大学)
尹 彬 (中国海洋大学)
张 帅 (合肥中科光博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张福民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产业应用专题四、激光表面改性与增材制造
专题主席:
姚建华(浙江工业大学)
陈继民 (北京工业大学)
张永康 (广东工业大学)
雷雨超 (湖南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蔡道生 (武汉易制科技有限公司)——粘结剂喷射金属3D打印技术的现状及趋势
曾 勇 (北京工业大学)——聚四氟乙烯3D打印及其性能研究
陈冰清(中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航空金属材料增材制造力学性能影响因素
陈海达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激光选区固化陶瓷型芯成型工艺研究
从保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弧增材颗粒增强铝基合金激光焊接缺陷及接头性能调控
崔陆军 (中原工学院)——基于人工智能的激光增材制造特性表征技术研究及应用
韩昌骏 (华南理工大学)——锌合金激光增材制造
何卫锋 (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金朝龙 (苏州天弘激光股份有限公司)——激光工业领域创新应用探索
李涤尘 (西安交通大学精密微纳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野外环境激光熔覆增材制造技术研究
鲁金忠 (江苏大学)——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现状、面临挑战和发展趋势
彭逸琦 (西北工业大学)——基于L-PBF热流矢量调控的大尺寸近单晶IN738成形
宋长辉 (华南理工大学)
王祥龙 (中机新材料研究院(郑州)有限公司)——微尺度激光粉末床熔融技术及应用
杨继全 (南京师范大学)——异质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周 青 (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激光三维重建及检测技术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应用
张永康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海洋能源装备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深远海原油钻探生产与转驳装备损伤激光锻造复合增材抗疲劳修复研究
产业应用专题五、激光微纳制造技术及应用
专题主席:
杨立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
崔健磊 (西安交通大学)
管迎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陈源明 (上海轩田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崔梦雅 (北京工业大学)
丁 烨 (哈尔滨工业大学)
凡正杰 (西安交通大学)
范培迅 (清华大学)
侯超剑 (深圳大学)
刘 磊 (清华大学)
刘辉龙 (广东工业大学)——微型超级电容器多尺度微纳结构石墨烯电极的激光制造及其特种性能研究
刘振林 (武汉华日精密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马云灿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谭德志 (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
王迪 (华南理工大学)——粉末床激光熔融装备关键技术与工艺开发
王海鹏 (山东大学)
徐少林 (南方科技大学)
张 屹 (湖南大学)
郑李娟 (广东广业大学)
产业应用专题六、激光清洗技术及应用
专题主席:
徐 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
林学春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
邀请报告(音序):
冯杰才 (上海大学)——轻质材料短脉冲激光微结构制备工艺研究
何玉洋 (镇江光润科技有限公司)——超高速复合激光清洗技术及应用
矫 矫 (苏州麦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超高机动性振镜系统在极端激光清洗领域中的应用及展望
金 阳 (深圳水滴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激光清洗在细分行业的应用及发展
李卫华 (珠西激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激光清洗技术的工程化实践
路 遥 (哈尔滨工程大学)——激光技术应用及海洋能获取
任旭东 (江苏大学)——激光清洗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
宋 峰 (天津大学)——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涂层的激光清洗技术研究
宋 淼 (湖南省飞机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某壳体特种涂层激光褪漆工艺试验研究
佟艳群 (江苏大学)——激光清洗在船舶工业的应用与研究
王春明 (华中科技大学)——基于涂装的激光表面清洁-毛化工艺及应用
武寄洲 (山西大学,山东惠工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电力设备的激光清洗与钝化防护技术研究
周晚君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功率激光清洗应用及清洗激光器发展
产业应用专题七、激光焊接技术及应用
专题主席:
李俐群 (哈尔滨工业大学)
芦凤桂 (上海交通大学)
杨上陆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吴世凯 (东北大学)
檀财旺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邀请报告(音序):
陈双建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高向东 (广东工业大学)
耿韶宁 (华中科技大学)
郭 伟 (华中科技大学)
黄立进 (泰尔智慧(上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李昊岳 (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大圆柱电池极耳/集流盘激光焊接工艺优化与质量提升
刘伟建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激光在航空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龙 雨 (广西大学)
陆 明 (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吴 凡 (苏州激光制造创新研究院)——水导激光加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徐孟嘉 (东北大学佛山学院)
徐望辉 (广州航海学院)
薛忠亮 (南京曜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激光视觉驱动机器人单面焊双面成形自适应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杨卫岐 (中山大学)
叶祖福 (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袁 强 (浙江京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激光焊接在铝合金热管理件上的应用与展望
张 轲 (上海交通大学)
张明军 (长沙理工大学)
朱政武 (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产业应用专题八、激光医疗
专题主席:
廖洪恩 (清华大学)
张 晗 (深圳大学)
范应威(北京理工大学)
邀请报告:
斯 科(浙江大学)——高通量显微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杨晓峰(山西医科大学)——光学分子影像腹腔镜及其可视化诊疗技术
李增勇(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聂立铭(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光学分子影像及其在肝脏疾病中应用
钱志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肿瘤微波热消融多模态实时疗效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李 博(复旦大学)——三光子显微镜在神经成像中的应用
阴慧娟(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诊疗一体的光动力胶囊微机器人及在消化道肿瘤的应用
范应威(北京理工大学)——光学微创诊疗一体化及生物学效应研究
产业应用专题九、激光检测与测量
专题主席:
谭中奇 (国防科技大学)
文 侨(深圳大学)
马维光(山西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陈善勇 (国防科技大学)
窦仁超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基于静电透镜的芯片级飞行时间质谱仪离子光学聚焦仿真优化与验证
郭冬梅 (南京师范大学)——基于激光自混合干涉的新型测量技术研究
焦明星 (西安理工大学)——双腔双频固体激光器合成波绝对测距外差干涉仪
李晓丽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航天器红外光学成像泄漏检测技术研究
刘维新 (山东大学)——偏振光学元件精密测试与探测载荷定标
马维光 (山西大学)——腔增强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及其在温室气体监测中的应用
王建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基于光频梳的新一代光波长基标准研制进展
王俊杨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激光光谱技术在原位气体检测应用中的发展 - 直接吸收法的应用和优势
魏志猛 (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薄膜铌酸锂光子芯片制造工艺和光学量测检测技术
文 乔 (深圳大学)——超窄线宽激光器及应用
翁继东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几种前沿光电测试技术研究进展
杨鹏翎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张 洁 (华中科技大学)
赵若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基于光频梳的行星大气精密光谱遥感技术
议题方向
技术创新专题一、半导体激光材料、器件及激光器
技术创新专题二、光纤激光材料、器件及激光器
技术创新专题三、人工晶体材料及全固态激光器
技术创新专题四、超快激光技术
产业应用专题一、光载信息产业发展与应用
产业应用专题二、激光通信技术及应用
产业应用专题三、激光雷达技术及应用
产业应用专题四、激光表面改性与增材制造
产业应用专题五、激光微纳制造技术及应用
产业应用专题六、激光清洗技术及应用
产业应用专题七、激光焊接技术及应用
产业应用专题八、激光医疗
产业应用专题九、激光检测与测量
技术创新专题二、光纤激光材料、器件及激光器
技术创新专题三、人工晶体材料及全固态激光器
技术创新专题四、超快激光技术
产业应用专题一、光载信息产业发展与应用
产业应用专题二、激光通信技术及应用
产业应用专题三、激光雷达技术及应用
产业应用专题四、激光表面改性与增材制造
产业应用专题五、激光微纳制造技术及应用
产业应用专题六、激光清洗技术及应用
产业应用专题七、激光焊接技术及应用
产业应用专题八、激光医疗
产业应用专题九、激光检测与测量
投稿指南
(一)投稿要求
1.若希望文章正式发表在SPIE 会议文集(EI收录),请投稿时提交英文摘要(摘要长度为400-500个单词),在“主要投稿期刊”选择“SPIE Proceedings”。发表在SPIE Proceedings的文章,后续补充内容后可重新投期刊,不影响正常发表。
2.若希望文章推荐到会议合作期刊发表,请投稿时按期刊格式要求提交文章全文,在“主要投稿期刊”选择“Journals”。
3.若已在其他出版物发表的文章,希望在会议做交流,请投稿时提交摘要(摘要长度为400-500字),在“主要投稿期刊”选择“不发表仅交流”。
4.请作者自行做好保密审查工作。
(二)投稿网址: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laser2025.html
(三)截稿时间:2025年4月20日
(四)支持期刊
SPIE(EI)
《红外与激光工程》(EI)
《光学精密工程》(EI)
《光子学报》(EI)
《强激光与粒子束》等
英文
海报张贴模板80cmx90cm-.pptx
中文
Poster-Template--80cmx90cm.pptx
SPIE会议论文集全文投稿要求:
Contract Proceedings SPIE Manuscript Specifications_4 pagepapers.pdf
SPIE会议论文集提交作者信息的要求:
Contract Proceedings Submitting Authors Important Info.pdf
更多详细投稿要求请参考:https://spie.org/conferences-and-exhibitions/spie-manuscript-submissions-guidelines
SPIE范文可查看:
spie官网的digitallibrary里面任意一篇Open Access 文章下载参考。
1.若希望文章正式发表在SPIE 会议文集(EI收录),请投稿时提交英文摘要(摘要长度为400-500个单词),在“主要投稿期刊”选择“SPIE Proceedings”。发表在SPIE Proceedings的文章,后续补充内容后可重新投期刊,不影响正常发表。
2.若希望文章推荐到会议合作期刊发表,请投稿时按期刊格式要求提交文章全文,在“主要投稿期刊”选择“Journals”。
3.若已在其他出版物发表的文章,希望在会议做交流,请投稿时提交摘要(摘要长度为400-500字),在“主要投稿期刊”选择“不发表仅交流”。
4.请作者自行做好保密审查工作。
(二)投稿网址: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laser2025.html
(三)截稿时间:2025年4月20日
(四)支持期刊
SPIE(EI)
《红外与激光工程》(EI)
《光学精密工程》(EI)
《光子学报》(EI)
《强激光与粒子束》等
英文稿件全文模板:
中文稿件模板:
海报模板:英文

中文

SPIE会议论文集全文投稿要求:

SPIE会议论文集提交作者信息的要求:

更多详细投稿要求请参考:https://spie.org/conferences-and-exhibitions/spie-manuscript-submissions-guidelines
SPIE范文可查看:
spie官网的digitallibrary里面任意一篇Open Access 文章下载参考。
论文出版
会议日程
会议总体议程

会议注册
无论有无投稿,均欢迎注册参会!
会议注册:https://b2b.csoe.org.cn/registration/laser2025.html
会议费:
类型
|
2025年5月10日前(含)缴费
|
2025年5月10日后缴费
|
普通代表(CSOE会员)
|
2820元/人
|
3020元/人
|
普通会员(非会员)
|
3020元/人
|
3220元/人
|
学生代表(CSOE会员)
|
1820元/人
|
2020元/人
|
学生代表(非会员)
|
2020元/人
|
2220元/人
|
会议费包括:
1、第1-3日所有会场和展区入场;
2、第2-3日的午餐,第1-3日的晚餐,会议期间茶歇;
3、会议手册、会议投稿文集、资料袋。
注意事项:
1. 退款:会议费在会前2周之前可退全款,会前2周以后因产生会议成本将不再支持退款;
2. 发票:会议费发票将在会前两周至会后两周内集中处理;
3. 如果您计划先个人垫付再报销,请先跟单位财务确认好是否支持这种方式;
4. 会议费不包含论文出版费、住宿费和培训费;
5. 若要享受提前注册优惠,请于截止日期之前完成支付;
6. 由于会议预算有限,邀请报告人也需要注册并缴纳会议费;
7. CSOE会员优惠须为会员证在有效期内的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员,详细信息请参考左侧”会员申请“栏目。
付款方式:(建议PC端操作,避免付费失败影响参会)
1.优选在线支付 :注册完成后,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付款(可关联发票信息,票务快捷);
2.汇款转账:汇款时作者请务必注明“稿件编号+姓名”,非作者请注明“Laser2025+参会人姓名”,以便核对。会议将提供正规会议费发票;
3.可以先注册填写参会信息,会议现场再刷卡付费;
汇款信息:
开户名称: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园支行
银行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
1.优选在线支付 :注册完成后,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付款(可关联发票信息,票务快捷);
2.汇款转账:汇款时作者请务必注明“稿件编号+姓名”,非作者请注明“Laser2025+参会人姓名”,以便核对。会议将提供正规会议费发票;
3.可以先注册填写参会信息,会议现场再刷卡付费;
汇款信息:
开户名称: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园支行
银行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
企业赞助
下载文件
同期活动
链长制需求对接活动、
智兵先锋对接(低空安全、激光雷达)
校企对接(企业报奖辅导、项目合作、工程化解决方案)
融资路演
优秀成果评选
产业链生态展
产业园对接会
第三届增材制造培训班
交通住宿
深圳龙岗珠江皇冠假日酒店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中心城龙翔大道9009号
预定价格:大床550元/晚(含单早),标间均为600元/晚(含双早)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中心城龙翔大道9009号
预定价格:大床550元/晚(含单早),标间均为600元/晚(含双早)
预定请联系预订部:0755-36900628 或者 刘经理:13670289561
预定时间:每天9:00-18:00
预定请报:第四届中国激光技术及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光载信息技术大会
预定时间:每天9:00-18:00
预定请报:第四届中国激光技术及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光载信息技术大会
联系我们
组委会联系方式:
深圳市光载信息产业联盟
王老师 13910153345
深圳大学
廖老师,13534124080
深圳湾宝龙生物创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周经理,15816883505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战老师,15620516539(同微信),zhanjiahe@csoe.org.cn
曹老师,18301632607 caokaixuan@csoe.org.cn
深圳市光载信息产业联盟
王老师 13910153345
深圳大学
廖老师,13534124080
深圳湾宝龙生物创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周经理,15816883505
往届回顾
会员申请
一、会费标准
个人会员:
学生会员:50元/人/年;
普通会员:600元/人/年;
高级会员:1200元/人/年
团体(单位)会员:5000元/年
二、入会方式
1.提交申请:注册“会员采集系统”(https://b2b.csoe.org.cn/member/invite.php?user=zhanjiahe&goto=account),登录后点击【会员申请】,填写个人信息。请您在采集系统“推荐人”这一栏填写“laser2025”,组委会将协助跟进后续的审核、开票和制证事宜。
2.学会审核:会员认证信息提交成功后,学会将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
3.在线缴费:审核通过后,按要求完成缴费,可获得会员编号。会员编号是学会会员身份的唯一标识。
个人会员:
学生会员:50元/人/年;
普通会员:600元/人/年;
高级会员:1200元/人/年
团体(单位)会员:5000元/年
二、入会方式
1.提交申请:注册“会员采集系统”(https://b2b.csoe.org.cn/member/invite.php?user=zhanjiahe&goto=account),登录后点击【会员申请】,填写个人信息。请您在采集系统“推荐人”这一栏填写“laser2025”,组委会将协助跟进后续的审核、开票和制证事宜。
2.学会审核:会员认证信息提交成功后,学会将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
3.在线缴费:审核通过后,按要求完成缴费,可获得会员编号。会员编号是学会会员身份的唯一标识。
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