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工程学会-国际计算成像会议(CITA2021)
快速投稿快速报名分享好友 会议会展

国际计算成像会议(CITA2021)

2021-09-24~2021-09-2633418杭州市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点击查看地图)
场馆:杭州市
快速投稿:
提交稿件
快速报名:
立即报名
活动说明
   疫情防控告知函.pdf
会议注册系统将于9月23日24点关闭,在此时间之后,请参会人员会议现场注册
参会提示:
1.参会人员须持双绿码签到,即健康码和行程码绿码。会议期间须全程佩戴口罩;
2.会议须全面采集参会人员数据,提示您请先注册填写好参会信息,可以现场再刷卡付费;
3.专题邀请报告及会议组织机构中人员,参会形式请选择“特邀报告人“进行登记;其他人员请选择“参会代表”;
4.请准确填写参会人员联系电话和邮箱,方便接收组委会通知;

计算成像是近年来国内外光电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方向,在车辆自动驾驶、工业生产与检测、生命科学与医疗、国防安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需求与发展潜力。为加强学术交流、拓宽研究视野、促进相关学科和行业发展共同发展,提升我国计算光学成像技术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联合国内计算成像领域相关优势单位,共同组织“国际计算成像会议(CITA2021)”,邀请国内外计算成像领域的专家共同深入探讨计算成像基础理论、系统、技术、器件、计算处理、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技术瓶颈和发展趋势。CITA致力于发展成为计算成像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内容最全面的国际学术盛会,诚挚欢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教师、研究生等踊跃投稿并参会。

大会主席:


庄松林 院士
中国工程院

吕跃广 院士
中国工程院

大会执行主席:


邵晓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曹良才
清华大学
 

 

会议议题

专题1:计算成像基础理论

专题2:散射成像与非视域成像

专题3:三维成像

专题4:偏振测量与偏振成像

专题5:全息成像与相位成像

专题6:多波段成像与计算光谱成像

专题7:单像素成像与关联成像

专题8:微纳光学与计算成像

专题9:生物医学与计算成像

专题10:人工智能与计算成像

专题11:计算成像中的前沿问题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

清华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光电信息控制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荷湖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涿溪脑与智能研究所

联办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智能计算成像研究院

南京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苏州大学

指导委员会

David Brady (University of Arizona, USA)
戴琼海 院士(清华大学)
Sylvain Gigan (Sorbonne University, France)

Ayodogan Ozc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SA)

Yong Keun Park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orea)

大会主席

庄松林 院士(上海理工大学)

吕跃广 院士(中国工程院)
王建宇 院士(中国科学院)
David Brady (University of Arizona, USA)

大会共主席

陈 钱(南京理工大学)

苏建忠(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王小勇(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刘彤宇(光电信息控制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大会执行主席

邵晓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曹良才(清华大学)

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音序)

曹 汛(南京大学)

丁贵广(清华大学)

薛 彬(天津大学)

杨 艺(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喻松林(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左 超(南京理工大学)

朱 猛(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分专题程序委员会:

专题1:计算成像基础理论

主席:

郑臻荣(浙江大学)

吕群波(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孙宝清(山东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刘国华(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陶陈凝(浙江师范大学)

夏新星(上海大学)

赵  明(大连海事大学)

郑  伟(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专题2:散射成像与非视域成像

主席:

周建英(中山大学)

蒲继雄(华侨大学)

柏连发(南京理工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陈子阳(华侨大学)

韩  静(南京理工大学)

金  欣(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梁浩文(中山大学)

席特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专题3:三维成像

主席:

张启灿(四川大学)

张宗华(河北工业大学)

冯世杰(南京理工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蔡泽伟(南京理工大学)

高  楠(河北工业大学)

刘晓利(深圳大学)

王亚军(四川大学)

殷永凯(山东大学)

专题4:偏振测量与偏振成像

主席:

刘世元(华中科技大学)

马  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刘  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陈修国(华中科技大学)

郭忠义(合肥工业大学)

何宏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胡春光(天津大学)

石  磊(复旦大学)

专题5:全息成像与相位成像

主席:

桑新柱(北京邮电大学)

王大勇(北京工业大学)

左  超(南京理工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戴  博(上海理工大学)

邸江磊(西北工业大学)

郜  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刘  娟(北京理工大学)

乔  文(苏州大学)

任立勇(陕西师范大学)

张福才(南方科技大学)

专题6:多波段成像与计算光谱成像

主席:

曹  汛(南京大学)

黄  华(北京师范大学)

朱  猛(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程序委员会(音序):

穆廷魁(西安交通大学)

孙琼阁(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蔡伟伟(上海交通大学)

王立志(北京理工大学)

熊志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尹馨(天津大学

专题7:单像素/关联成像与单光子成像

主席:

徐飞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刘伟涛(国防科技大学)

孙鸣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龚文林(苏州大学)

柯  钧(北京理工大学)

石剑虹(上海交通大学)

索津莉(清华大学)

熊  俊(北京师范大学)

专题8:微纳光学与计算成像

主席:

肖淑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李  磊(四川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黄玲玲(北京理工大学)

李  雄(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李贵新(南方科技大学)

李俊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王立辉(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徐  挺(南京大学)

张  诚(华中科技大学)

张  维(深圳技术大学)

专题9:生物医学与计算成像

主席:

姚保利(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张大伟(上海理工大学)

吴嘉敏(清华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李  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马  骋(清华大学)

屈军乐(深圳大学)

斯  科(浙江大学)

席  鹏(北京大学)

专题10:人工智能与计算成像

主席:

司徒国海(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林  星(清华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储  涛(浙江大学)

申俊飞(四川大学)

施柏鑫(北京大学)

张文富(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专题11:计算成像中的前沿问题

主席:

付跃刚(长春理工大学)

苏  云(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薛  彬(天津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段玉萍(天津大学)

高  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赵巨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专家报告
大会报告
David Brady (University of Arizona)—Compressive Tomography in the Machine Learning Age
Ayodogan Ozc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Diffractive Optical Neural Networks
Yong Keun Park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uantitative phase imag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陈  钱(南京理工大学)-计算光学定量相位成像研究进展
王小勇(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计算成像助推下一代航天光学遥感
姚  毅(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计算成像,见所未见
Sylvain Gigan (Sorbonne University)—Non-invasive fluorescence imaging deep in scattering media
 
专题一  计算成像基础理论
特邀报告(音序):
陈  妮(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三维/四维计算全息成像新技术
顿  雄(同济大学)—基于可微分渲染引擎的多镜片镜头组端到端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付强(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衍射光学元件在高动态范围计算成像中的应用
凌玉烨(上海交通大学)—面向真实世界单幅图像超分辨的光学退化模型
刘春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分块式平面光电成像系统技术研究
饶  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抗气动干扰智能红外成像校正技术研究
邵晓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成像的内涵与基础问题探讨
孙宝清(山东大学) —多维光场单像素成像
陶陈凝(浙江师范大学)—相干性优化在压缩光谱成像系统设计和解算算法中的应用
赵  明(大连海事大学)—深度神经网络在计算成像逆问题的若干应用
郑臻荣(浙江大学)—基于超透镜目镜的计算全息3D近眼显示系统
 
专题二  散射成像与非视域成像
特邀报告(音序):
陈子阳(华侨大学)—基于光强相关全息技术实现透过散射介质成像
崔省伟(河北大学)—基于散射光场的干涉成像技术
韩  静(南京理工大学)—散射成像中的深度学习模型设计与思考
金  欣(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无先验的散射重建方法研究
靳辰飞(哈尔滨工业大学)—阵列式非视域三维成像
赖溥祥(香港理工大学)—散射光波前整形迭代式优化算法的效率和适应能力探索
刘红林(上海光机所)—散斑自相关成像的替代解释及其思考
刘忆琨(中山大学)—透过浑浊介质的光学成像
蒲继雄(华侨大学)—透过散射介质的光场调控与成像技术
Vinu R V(华侨大学)—基于高阶相关的成像与表征
沈乐成(中山大学)—基于超声调制的光学散射成像技术
席特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自然场景下的散射成像技术研究 
谢向生(汕头大学)—傅里叶域浴帘效应的散射光学成像

专题三  三维成像
特邀报告(音序):
冯  维(湖北工业大学)—基于计算光场的高反光表面三维重建方法
冯世杰(南京理工大学)—基于深度学习的非正弦条纹图像分析
李中伟(华中科技大学)—面结构光自动化三维测量关键技术与典型应用
刘晓利(深圳大学)—相位辅助光线模型实现条纹投影轮廓术标定
吕  磊(河南工业大学)—运动物体三维测量及三维技术典型应用
宋丽梅(天津工业大学)—双互补相位编码与相移法结合的三维成像方法 
王  鹏(天津大学)—空间目标多特征点匹配高精度三维位姿测量方法研究
殷永凯(山东大学)—条纹投影轮廓术:算法与技术拓展
张福民(天津大学)—基于微腔光频梳的精密激光测量技术
张祥朝(复旦大学)—光学自由曲面的高精度偏折测量技术
张宗华(河北工业大学)—基于并行通道条纹反射和投影的镜面/漫反射表面
赵慧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局光照下的三维重构技术
 
专题四  偏振测量与偏振成像
特邀报告(音序):
陈修国(华中科技大学)—高分辨层析成像穆勒矩阵椭偏仪研制与应用
郭忠义(合肥工业大学)—光学偏振信息获取及其在遥感成像中的应用
何宏辉(清华大学)—基于全偏振光成像的非标记、定量肿瘤病理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胡浩丰(天津大学)—水下偏振成像技术与应用
梁  健(陕西师范大学)—偏振光学成像技术在穿透散射介质成像中的应用
刘  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浅谈偏振在计算成像中的应用及潜力
石  磊(复旦大学)—角分辨光谱在光学量测中的应用
朱京平(西安交通大学)—目标材质偏振散射特性建模与分析
 
专题五  全息成像与相位成像
特邀报告(音序):
储开芹(中国科技大学)—OS-PCM及其在线粒体网络动力学中的应用
邸江磊(西北工业大学)—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光学合成孔径成像系统图像复原方法
郜  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结构光照明超分辨相位/荧光显微技术及应用
江怀东(上海科技大学)—高分辨相干X射线衍射成像技术及应用
刘  娟(北京理工大学)—全息光学元件及其应用
乔  文(苏州大学)—多级衍射薄膜成像及其应用
王大勇(北京工业大学)—连续太赫兹波无透镜相衬成像
王琼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种基于真实物体的全息获取与再现系统
袁操今(南京师范大学)—基于深度学习的定量相位恢复技术
张福才(南方科技大学)—非傅里叶变换型相位恢复方法和成像技术进展
左  超(南京理工大学)—光强衍射层析
曹良才(清华大学)—高分辨数字全息成像中的迭代重建方法
 
专题六  多波段成像与计算光谱成像
特邀报告(音序):
蔡伟伟(上海交通大学)—面向燃烧诊断的多光谱成像技术
董伟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基于深度最大后验概率估计的图像恢复
李春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基于多狭缝阵列的高分辨率快照式光谱成像技术
汤林龙(中国科学院重庆分院)—石墨烯等离激元红外吸收调控及在光谱探测中的应用
王立志(北京理工大学)—编码感知计算光谱成像研究进展
杨宗银(浙江大学)—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全光谱发光与探测技术
袁  鑫(贝尔实验室)—Computational Imag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Next Revolution of Machine Vision
张德龙(浙江大学)—超分辨红外光谱成像技术与应用
张尹馨(天津大学)—高分辨率光谱仪及超分辨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研究
 
专题七  单像素成像与关联成像
特邀报告(音序):
陈明亮(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水下关联成像研究初步进展
龚文林(苏州大学)—面向实际应用的GI Lidar研究进展与若干思考
柯 钧(北京理工大学)—空域压缩高分辨率成像和时域压缩高速成像方法研究
刘伟涛(国防科技大学)—运动物体关联成像研究
石剑虹(上海交通大学)—少光子探测关联成像研究
时东锋(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快速运动目标单像素探测跟踪技术研究
孙鸣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单像素与单光子成像进展
索津莉(清华大学)—高通量编码成像:从单像素到面阵成像
吴 光(华东师范大学)—单光子雷达研究
熊 俊(北京师范大学)—基于二阶关联的光场高维信息编码与分布式通信的探索
徐飞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非视域成像研究进展
钟金钢(暨南大学)—针对快速运动物体的深度学习单像素物体分类技术
 
专题八  微纳光学与计算成像
特邀报告(音序):
Hiromasa Oku(Gunma University)—题目待定
李 磊(四川大学)—变焦液体透镜及其在成像系统中的应用
李向平(暨南大学)—多维光场调控及复用技术
李仲阳(武汉大学)—基于超表面的全息复用与主动操控的研究进展
刘咏民(美国西北大学)—Accelerating the Design of Photonic metamaterials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王立辉(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基于液体透镜的扩展景深投影映射 
王漱明(南京大学)—超构表面成像研究
肖淑敏(哈尔滨工业大学)—通过激光相干性的调谐抑制超构表面全息伪影的研究
张 诚(华中科技大学)—基于超构表面的时空域光场调控
郑国兴(武汉大学)—基于偏振复用超表面的纳米印刷和计算全息图像显示技术 
周光亚(新加坡国立大学)—MEMS-based single-pixel imaging system
 
专题九  生物医学与计算成像
特邀报告(音序):
费  鹏(华中科技大学)—用于实时捕捉三维动态生物学过程的深度学习光场显微镜术
Seonghoon Kim(首尔大学)—题目待定
李 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深度学习超分辨活细胞显微成像技术开发与应用
李浩宇(哈尔滨工业大学)—稀疏反卷积算法在活细胞超分辨成像中的应用
刘丽炜(深圳大学)—非线性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及生物医学应用
刘子骥(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Ptychography 的宽视场高分辨活体细胞相位成像技术
马 骋(清华大学)—光声计算断层成像中非线性光谱解混方法研究
潘 安(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通量傅里叶叠层显微成像技术进展
钱 骏(浙江大学)—近红外二区荧光活体成像:原理、系统及应用
吴嘉敏(清华大学)—数字自适应扫描光场显微镜
席 鹏(北京大学)—高维偏振结构光超分辨技术
杨思华(华南师范大学)—三维显微光声成像系统:从动物到人体的临床应用研究
张 昊(南方科技大学)—超分辨荧光偏振成像及应用
章永登(西湖大学)—单分子干涉定位成像技术及应用
 
专题十 人工智能与计算成像
特邀报告(音序):
Dr. Vijayakumar Anand(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ustralia.)—Incoherent holography @ 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ietro Ferraro(Institute of Applied Sciences & Intelligent Systems)—Coherent 3D imaging computation microscopy drives label-free single cell analysis in biomedicine
Ryoichi Horisaki(The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Computational imaging with randomness
边丽蘅(北京理工大学)—优化“遇见”深度学习
董军宇(中国海洋大学)—近距离水下高分辨三维成像及在水下机器人交互操作应用
申俊飞(四川大学)—多模态计算医疗成像技术研究及应用
施柏鑫(北京大学)—神经形态融合传统图像的计算摄像
肖体乔(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Deep-learning based X-ray imaging and its applications
余肇飞(北京大学)—基于视达相机的高速运动物体检测跟踪与识别
 
专题十一 计算成像中的前沿问题
特邀报告(音序):
陈跃庭(浙江大学)—基于衍射光学元件的计算光谱设计与实现
董文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泊松噪声条件下的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董宇辉(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双空间迭代的相位恢复算法
葛婧菁(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高光谱遥感前沿技术进展
鲁汪涛(浙江大学)—Numerical analysis of resonances by a slab of subwavelength slits by a Fourier-matching method
马孟超(合肥工业大学)—人造仿生复眼与计算成像
宋 乐(天津大学)—仿生复眼超精密制造及视触觉感知应用
薛 彬(天津大学)—三维声场传感器及其潜在应用
赵 惠(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远距离傅立叶叠层成像的机遇与挑战
赵巨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光学智能成像的探索与研究
周文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基于深度学习的光场深度估计和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议题方向
专题1:计算成像基础理论
计算成像光电系统的物理模型、计算成像的逆问题算法设计、计算成像架构体系设计、计算成像系统的信息理论、计算光学成像系统的评价
专题2:散射成像与非视域成像
光在散射介质中的传播与调控、穿透散射介质成像、反射散射成像/非视域(拐角)成像、自适应光学与波前整形、时间反演成像
专题3:三维成像
结构光三维成像、条纹投影轮廓术、摄影测量技术、飞行时间成像、激光雷达技术、数字图像相关、相位测量偏折术、相机阵列成像、集成成像与光场成像
专题4:偏振测量与偏振成像
偏振参数测量与定标、偏振门控成像、偏振三维成像、偏振生物显微成像、偏振目标检测成像
专题5:全息成像与相位成像
全息干涉测量、数字全息、相位恢复、定量相位成像、光强传输方程成像、叠层成像与傅里叶叠层成像、衍射层析成像、无透镜成像
专题6:多波段成像与计算光谱成像
红外/微光计算成像、太赫兹计算成像、计算多/高/超光谱成像技术、孔径编码成像、波前编码成像、超分辨成像、先进光谱仪设计、光谱数据处理与分析、可见光/红外图像融合
专题7:单像素成像与关联成像
关联成像基础理论、计算关联成像、单像素成像、单光子成像、单光子激光雷达、量子成像
专题8:微纳光学与计算成像
基于微纳光学的多维光场调控、衍射光学与计算成像、超表面与超透镜、基于人工纳微结构的计算成像、液体透镜与计算成像
专题9:生物医学与计算成像
超分辨显微成像、深穿透显微成像、无标记显微成像、超声成像、光声成像/射线声成像/热声成像、光操纵与光镊、光学相干层析、光学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
专题10:人工智能与计算成像
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成像系统设计、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成像重建、光学神经网络、光计算与光子芯片、智能化成像电子学与探测器
专题11:计算成像中的前沿问题
SWaP极简光学系统设计、超快计算成像、仿生计算成像、非传统探测器(曲面、非均匀、复眼等)、光电集成计算成像系统、大数据支持下的计算成像、分布式计算成像

投稿指南



投稿网址: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CITA2021.html

截稿时间:2021910  

中文稿件模板:  中文稿件模板.doc

英文稿件要求:  英文稿件模板.doc 

保密承诺书:  保密承诺书模板.doc

SPIE全文格式要求:https://spie.org/conferences-and-exhibitions/authors-and-presenters/format-your-manuscript-multimedia-files-and-references
    SPIE全文上传链接:https://spie.org/submissions/submit/overview.aspx?EventId=2604807 9月30日投稿系统关闭。
   
    请作者登陆会议网站提交文章。投稿后两个星期内快速答复推荐结果。

若希望文章推荐到会议合作期刊发表,截止日期前提交文章全文到投稿系统。收到组委会发的录用通知后,请按通知要求将文章全文提交至各支持期刊网站,由期刊编辑部审核录用后正式发表。

若希望文章发表在SPIE文集(EI收录),截止日期前提交英文摘要即可。会后提交英文全文,会后半年左右全文可在EI数据库检索到。

若不发表文章,只希望做“海报/口头交流,可在投稿系统上传报告摘要即可,系统提交时期刊请选择仅交流不发表

粘贴交流:9月24日下午将海报张贴到poster区,粘贴交流时间是9月25日13:00-13:30;粘贴海报要求:尺寸为:高90cm,宽80cm,需打印成彩色,海报内容需标注稿件编号。具体模板请见附件:   海报模板.pptx



论文出版


合作期刊

Opto-Electronic Advances(SCI)Photonic Sensors (SCI)PhotoniXSPIE Processing (EI)红外与毫米波学报(SCI红外与激光工程(EI光学精密工程(EI光子学报(EI中国光学(EI半导体学报(EI光电工程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



会议日程


2021924            会议注册

2021925日上午   大会开幕式+大会报告 
2021925-26      分专题专家特邀报告、交流

详细日程见附件:
     国际计算成像会议(CITA2021)—会议日程.pdf



会议注册

 

注册网址:https://b2b.csoe.org.cn/registration/CITA2021.html

会议费2600/人学生1800/人。汇款时作者请务必注明“姓名+稿件编号”,非作者请注明“计算成像/CITA+姓名”。

注册系统9月23日中午关闭,后续如需报名请到现场注册

  付款方式

1)汇款转账

开户名称: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

银行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

2)在线支付

注册完成后,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在线完成支付。


 


下载文件
同期活动
产业论坛
1、计算成像 智造未来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決策、自执行、自适应、自学习等特征,旨在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争力的先进生产方式。
       智能制造对工业视觉具有较高诉求,主要体现在智能化(基于实时感知,大数据,工艺知识的最优決策),高速(动态成像,2D/3D),多维度(全光函数),高动态(宽光谱),精细化(检测,量测),互联(构成大数据体系,实现广泛感知、协同工作、群体智能)的全新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离不开计算成像;因此充分利用计算红利,降低光学系统的复杂性;实现感存算一体化,实现“简单眼+复杂脑”;充分利用计算成像成果,如光场相机,实现单次拍摄层析成像,实现高分辨大面积光场成像,单个相机十亿像素光场成像;这些都将给工业视觉带来革命性的变换,有力支撑智能制造的发展。
会议亮点:
• 产学研联动:聚焦计算成像技术助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构建产学研交流平台
• 大咖云集:邀请智能制造行业机器视觉领域专家齐聚堂,分享新技术新应用新发展
• 圆桌论坛:组织智能制造行业发展论坛,同与会专家共同探讨计算成像与智能制造的未来
 
2、计算成像 解码生命  
       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分子诊断、POCT、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开始逆势成长;而在整个抗击疫情阶段,算法技术显著提升了RNA二级结构预测和mRNA疫苗基因序列设计的速度,因此AI、生物计算和病毒研究、疫苗研发等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的结合将迎来爆发。
       同时在十四五规划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也提到: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等相关专业,预示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创新医疗器更是迎来新的机遇。
       这一机遇的出现,更要依靠于计算成像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突破,这将大大提升大型精密生物观测科学仪器的研究和应用水平;在微观成像方面,近年来也不断研制出宽视场高分辨率动态显微仪器,对神经细胞、肿瘤发生和转移、脑疾病脑肌理等对象进行多维多尺度观测,推动了生命科学、医学科学及新一代人工智能迈向新的起点。
会议亮点:
• 产学研联动:聚焦计算成像技术助力生命科学产业发展,构建产学交流平台
• 大咖云集:邀请生命科学行业机器视觉领域专家及头部企业齐聚一堂,分享新技术新应用新发展
• 圆桌论坛:组织计算成像,解码生命行业发展论坛,同与会专家共同探讨计算成像与生命科学的未来

论坛注册:http://hdxu.cn/KOHfz

“国际计算成像会议(CITA2021)”参会代表可免费参加论坛

交通住宿
开元

会议地点:
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中路818号

住宿信息:
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中路818号
雷虹娅13675863135
豪华标间430元/豪华大床480元/行政大床650元
交通信息:
一、萧山机场~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
全程22.5公里  打车约36分钟
1、乘坐机场大巴萧山城区线到萧山长途汽车站,乘公交123路(火车东站)方向五站路到地铁人民广场站下车
 
二、杭州东站~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
全程18.8公里  打车约51分钟
1、地铁4号线(浦沿方向)火车东站上车,钱江路站下车换乘2号线(朝阳方向)人民广场站C2出口
2、地铁1号线(湘湖方向)火车东站上车,滨康路下车换成5号线(姑娘桥方向)
人民广场站C2出口
 
三、城站火车站~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
全程14.2公里,打车约37分钟
1、地铁5号线(姑娘桥方向)城站上车,人民广场站C2出口
2、地铁1号线(湘湖方向)城站上车,滨康路下车换成5号线(姑娘桥方向)人民广场站C2出口
 
杭州南站~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
全程4.2公里,打车14分钟
1、地铁5号线(火车南站金星方向)乘三站路到地铁人民广场站C2出口
2、公交车123路(火车东站方向)乘8站到地铁人民广场站下车

联系方式
组委会联系方式
会议报名
邵秋伟,shaoqw@csoe.org.cn ,15501263970
蔡方方,cai_ff@csoe.org.cn,010-63726007
企业赞助
鄂荣鹏,13001030561,erongpeng@csoe.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