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工程学会-第四届红外技术及其应用大会
分享好友 会议会展

第四届红外技术及其应用大会

2023-06-10~2023-06-1214914西安市
活动说明
        红外及夜视技术在国防、工业和民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促进了我国光电材料、先进器件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逐步迈向自主化时代。当前随着光电子、微电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获取与感知领域方向朝着多手段、多功能、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迈进,多专业技术交叉融合发展,迫切需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形成完整的技术创新链,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快速发展。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红外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联合成员单位,定于2023年6月10-12日在西安举办“第四届红外技术及其应用大会”。组委会将邀请各领域专家共同研讨并交流相关技术,促进行业上下游交流与合作,搭建协同创新的技术交流平台,诚挚欢迎广大科研人员、教师和研究生踊跃投稿并参会。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红外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成像与探测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太赫兹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西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昆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空基信息感知与融合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兵工学会夜视技术专委会

大会主席:
褚君浩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王建宇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郝  跃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重要通知:
目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正在扩大队伍,招募新会员,诚挚邀请您加入!如有意加入学会,请点击链接:https://b2b.csoe.org.cn/form/Membership.html?id=liuyan,填写入会信息,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红外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成像与探测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太赫兹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
西北工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昆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红外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
空基信息感知与融合全国重点实验室
电磁空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兵工学会夜视技术专委会

联办单位: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北京振兴计量测试研究所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研究所
北京隐身工程技术研究院
电子科技大学
天津大学
宁波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激光与红外系统集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
江苏省光谱成像与智能感知重点实验室
红外探测器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青年创新促进会

支持单位: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
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中航凯迈(上海)红外科技有限公司

大会名誉主席:
苏君红院士,中国兵器工业昆明物理研究所
陈良惠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庄松林院士,上海理工大学
王立军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方家熊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大会主席:
褚君浩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王建宇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郝  跃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大会共主席:
宋保维,西北工业大学
陈   钱,南京理工大学
陈建新,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蒋亚东,电子科技大学
王才喜,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王小勇,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喻松林,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朱颖峰,昆明物理研究所

大会执行主席:
王合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白俊强,西北工业大学

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
姚立斌,昆明物理研究所
闫  杰,西北工业大学
卢  进,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刘兆军,山东大学

程序委员会(按姓名音序排列):
曹俊诚,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陈  健,南京大学
陈远金,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一四研究所
郭经红,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传感技术研究所
黄  晟,武汉高芯科技有限公司
江  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金伟其,北京理工大学
李  雪,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练敏隆,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刘  武,京东探索研究院
刘子骥,电子科技大学
罗海波,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吕衍秋,中航凯迈(上海)红外科技有限公司
邵晓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沈  祥,宁波大学
史泽林,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隋修宝,南京理工大学
孙  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王宏臣,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王晓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
熊  伟,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杨俊彦,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叶振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张  凯,西北工业大学
张  刘,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大学)
张  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十三研究所
张大伟,上海理工大学
张  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朱  亮,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左  超,南京理工大学
徐德刚,天津大学
卫朝富,北京隐身工程技术研究院
杨忠明,山东大学
关   松,电磁空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杨   星,国防科技大学合肥前沿交叉中心

分专题组织机构:

学术交流专题(方向不限于此):
1. 红外材料与器件技术
专题主席:
姚立斌,昆明物理研究所;叶振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李雪,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刘子骥,电子科技大学
程序委员会:
陈楠,昆明物理研究所;胡晓宁,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唐鑫,北京理工大学;巫江,电子科技大学;周文洪,武汉高芯科技有限公司
 
2. 先进红外光学与系统
专题主席:
沈祥,宁波大学;谢启明,昆明物理研究所;杨忠明,山东大学;梁志清,电子科技大学
程序委员会:
杨伟声,昆明北方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马耀光,浙江大学;张晨钟,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杨志勇,江苏师范大学
 
3. 新型红外系统探测与识别技术
专题主席:
隋修宝,南京理工大学;王岭雪,北京理工大学;左超,南京理工大学
程序委员会:
李宇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三研究所;徐召飞,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4. 光电传感/射频电子与微系统技术
专题主席:
徐跃杭,电子科技大学;王曾晖,电子科技大学
程序委员会:
贾永昊,西北工业大学;杨睿,上海交通大学;郑旭骞,南京邮电大学
 
5. 先进红外系统测试评价技术
专题主席:
毛宏霞,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曹东晶,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程序委员会:
曹立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邓旭光,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胡小燕,中国电科智能科技研究院;胡旭,昆明物理所;韩玉阁,南京理工大学;杨尧,西北工业大学
 
6. 太赫兹探测技术
专题主席:
陈健,南京大学;韩家广,天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程序委员会:
侯磊,西安理工大学;田震,天津大学;涂学凑,南京大学
 
7. 太赫兹系统与应用
专题主席:
曹俊诚,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施卫,西安理工大学
程序委员会:
常胜江,南开大学;王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吴晓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雅鑫,电子科技大学
  
工程应用专题(方向不限于此):
1. 工业自动化与无损检测应用
专题主席:
隋修宝,南京理工大学;刘武,京东探索研究院;梁云,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传感技术研究所
 
2. 环境监控与气体检测应用
专题主席:
朱亮,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卲晓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熊伟,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3. 生物医药与医疗健康
专题主席:
汪待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西斌,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陈浩,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4.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应用
专题主席:
田兴科,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王鹏,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王水根,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5. 空间/航空遥感探测
专题主席:
张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练敏隆,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李春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6. 探测/导引与预警
专题主席:
罗海波,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陈宝国,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杨俊彦,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张凯,西北工业大学
 

专家报告
下载最新会议日程:(以现场交流日程为准)
  会议日程1.pdf


大会主旨报告:


1. 褚君浩,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2. 王建宇,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基于非制冷红外焦平面的系统设计和应用
3. 陈建新,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高性能制冷型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研究进展
4. 闫杰,西北工业大学——关于类脑红外图像目标识别的思考
5. 邵晓鹏,电子科技大学

分专题特邀报告:


学术交流专题(方向不限于此):

1. 红外材料与器件技术
专题报告(更新中,音序):
1.   陈军,昆明物理研究所——小型化低功耗斯特林制冷机研究进展
2.    代千,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近红外雪崩激光焦平面组件设计与制备技术研究
3.    邓功荣,昆明物理研究所——高工作温度红外平面探测器
4.    冯晴亮,西北工业大学——二维材料的可控制备与宽光谱光电探测
5.    廖清君,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气象卫星用碲镉汞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研制
6.    刘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所——大规格高分辨率红外焦平面器件研究
7.    邵秀梅,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超高密度大规模短波红外InGaAs焦平面探测器研究进展
8.    唐鑫,北京理工大学——胶体量子点大面阵短波及中波红外焦平面阵列
9.    王晓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十研究所——高灵敏大面阵超宽带甚长波红外探测技术研究
10.    周文洪,武汉高芯科技有限公司——红外锑化物超晶格长波探测器的发展
11.    赵建忠,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锑化铟探测器的发展分析
12.    吕衍秋,中航凯迈(上海)红外科技有限公司——锑化物红外探测器国内外研究进展
 
2. 先进红外光学与系统
专题报告(更新中,音序):
1.    郭海涛,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硫系红外光纤及器件研究进展
2.    刘华松,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题目待定
3.    刘自军,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红外渐变折射率硫系玻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    马耀光,浙江大学——随机结构超材料及其辐射制冷研究
5.    王海洋,付艳鹏,昆明物理研究所——机载共口径多谱段吊舱光学系统设计
6.    吴绍华,昆明物理研究所——高超声速导弹整流罩用红外光学材料选择及特性分析
7.    杨忠明,山东大学——中红外硅基超表面成像透镜研究
8.    赵侃,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多模复合光学系统设计技术研究
9.    李强,浙江大学——热辐射调控及红外信息应用
 
3. 新型红外系统探测与识别技术
专题报告(更新中,音序):
1. 王博文,南京理工大学——基于编码孔径的远场超分辨成像探测技术
2. 秦翰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面向探测识别场景的红外图像增强技术进展
3. 徐召飞,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远距离被动红外车辆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4. 徐昕阳,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三研究所——红外相干探测的应用与发展
5. 程海娟,云南北方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光学窗口的金属网栅电磁屏蔽技术
6. 康果果,北京理工大学——面向红外偏振成像的大面积微纳偏振光栅制备
7. 杨小乐,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空间低温光学探测载荷技术与发展
8. 杨秋杰,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图谱协同探测技术研究及应用探讨
9. 冯斌,西北工业大学——波前编码红外成像技术
 
4. 光电传感/射频电子与微系统技术
专题报告(更新中,音序):
1.毕磊,电子科技大学——硅基集成磁光移相器
2.沈国震,北京理工大学——基于低维半导体的柔性光电探测器的研究
3.唐旻,上海交通大学——射频电路与集成系统的多物理场建模仿真技术
4.魏敬和/何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通用可扩展芯粒高速互联技术研究
5.马城城,西安翔腾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航空领域光电系统智能计算探索与实践
6.李宝霞,中国航天第771研究所
7.杨宗银,浙江大学
8.朱樟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5. 先进红外系统测试评价技术
专题报告(更新中,音序):
1. 胡旭,昆明物理研究所——红外探测器暗电流测试准确性影响因素分析
2. 李源,北京大学——超高速脉冲视觉及测试技术
3. 邓旭光,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红外相机动态目标定量化测试技术
4. 韩玉阁,南京理工大学——目标与背景相互作用及其红外场景仿真
5. 曹立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基于红外特性测量的多特征融合目标分类识别技术
6. 郑崇,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大规模地面红外靶标特性测量与分析技术
7.     何志平/靳爱军,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显微图谱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探讨
8.     卫朝富,北京隐身工程技术研究院——地面非合作目标特性大数据集构建研究
 
6. 太赫兹探测技术
专题报告(更新中,音序):
1. 戴建明,天津大学——基于空气等离子体的太赫兹波相干探测
2. 谷建强,天津大学——基于高分辨率探针扫描的太赫兹超表面研究
3. 侯磊,西安理工大学——利用里德堡原子探测太赫兹波的研究
4. 孙建东,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基于GaN HEMT的太赫兹探测器及其阵列研究
5. 田震,天津大学——溶液体系的太赫兹光声效应
6. 涂学凑,南京大学——太赫兹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关键技术研究
7. 王军,电子科技大学——小型化太赫兹焦平面探测器研究
8. 王林,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低维材料非平衡太赫兹探测研究
9. 赵自然,清华大学——超宽谱电磁波多维度信息探测与感知

7. 太赫兹系统与应用
专题报告(更新中,音序):
1. 葛宏义,河南工业大学——太赫兹光谱图像重构算法研究   
2. 侯丽伟,江苏亨通太赫兹技术有限公司——被动式太赫兹成像技术及其在人员安检中的应用
3. 谭智勇,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太赫兹半导体激光器及其成像系统与应用
4. 王化斌,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太赫兹生物光谱及成像检测技术
5. 王玥,西安理工大学——新型太赫兹超表面器件及应用
6. 徐德刚,天津大学——可调谐中长波红外固体激光发展现状及应用
7. 张彩虹,南京大学——太赫兹快速光谱成像研究
8. 张雅鑫,电子科技大学——基于HEMT阵列的太赫兹智能反射面技术
 
 
工程应用专题(方向不限于此):

1. 工业自动化与无损检测应用
专题报告(更新中,音序):
1. 霍天成,常州微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红外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在工业检测中的应用
2. 邵学辉,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红外成像技术及其装备应用
3. 张俊,南京芯视元电子有限公司——AR/VR技术提升工业数字化能力
4. 金一,北京交通大学
5. 梁云,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传感技术研究所
6. 京东探索研究院
 
2. 环境监控与气体检测应用
专题报告(更新中,音序):
1. 陈柏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激光光谱在气态微量水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2. 王国龙,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红外光学在石油化工行业VOCs排放监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3. 董大明,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 施海亮,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5. 俞兵,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3. 生物医药与医疗健康
专题报告(更新中,音序):
1. 田野,南方医科大学——近红外二区电生理成像
2. 赵雁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于空间频域成像的生物组织定量测量
3. 陈雪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4. 胡振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5. 李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附属儿童医院
6. 李长辉,北京大学
7. 汪待发,丹阳慧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8. 杨西斌,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9. 张镇西,西安交通大学
 
4.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应用
专题报告(更新中,音序):
1. 蒋宏,上海昱感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动驾驶系统的传感器融合的演进路径与实现方案
2. 李爽,北京理工大学——非配对红外与可见光视频转换方法研究及其在智能驾驶应用
3. 赵德利,夜视研究院集团公司——车辆驾驶及辅助驾驶未来发展趋势
4. 胡月,中汽中心标准院智能网联部
5. 王鹏,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
6. 王水根,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7. 张世琦,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
8.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5. 空间/航空遥感探测
专题报告(更新中,音序):
1. 陈世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复杂战场环境红外目标/背景辐射特性技术及应用
2. 高泽东,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无人机载多光谱实时探测技术
3. 侯高垒,西安交通大学——天文观测未证认发射谱带的实验室红外谱学探测
4. 晋利兵,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深低温甚高灵敏度红外探测技术
5. 潘枝峰,中航工业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机载定向红外对抗系统现状与发展分析
6. 施加松,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所——高光谱遥感成像技术在化学态势感知应用需求
7. 田景峰,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新一代天基红外探测系统的几点思考
8. 徐亮,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航空光电载荷成像关键技术研究
9. 刘睿恺,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空间目标时-空-谱多维信息联合探测识别技术
 
6. 探测/导引与预警
专题报告(更新中,音序):
1. 凌翔滨,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非制冷红外在防空武器领域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2. 王兵,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复杂环境下光电探测系统需求分析
3. 王涛,中山大学——高速飞行器红外导引头侧窗气动光学效应机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4. 张俊超,中南大学——分焦平面偏振超分辨成像与融合技术
5. 刘磊,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基于空基平台的高机动目标的精确探测技术
6. 罗海波,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7. 杨东升,西北工业大学
8. 易华,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部
9. 张运强,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议题方向
学术交流征文议题(不限于此):
1.  红外材料与器件技术  
新型红外器件材料与制备技术
红外焦平面技术
新型红外探测器技术
红外器件测试与试验技术
微光器件制备及封测技术
制冷机控制与集成技术
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仿真技术
集成电路芯片封测技术
专用芯片设计及集成技术
集成电路芯片功能性能测试与评估技术
光电器件与集成电路芯片可靠性及试验技术
自主化器件与芯片工程应用验证技术
 
2.  先进红外光学与系统 
红外光学材料与制备技术
超精密红外光学加工与测试技术
先进光学薄膜设计与制备技术
微纳光学设计与制备技术
复杂红外光学系统设计与测试技术
超构材料和超构表面技术
亚像元和波前编码成像技术
光学合成孔径技术
 
3.  新型红外系统探测与识别技术 
目标与背景的红外辐射技术
大数据与系统建模技术
红外辐射大气传输建模与仿真技术
弱小目标红外探测技术
复杂场景红外目标识别技术
新体制复合探测制导技术
计算光学成像技术
红外偏振成像与探测识别技术
光电对抗技术
空间遥感与光谱成像技术
新体制成像侦察与预警技术
气动光学效应分析与仿真技术
 
4.  光电传感/射频电子与微系统技术 
先进光电传感与微系统技术
光机电一体化设计技
光电子与微电子组件/系统集成技术
MEMS设计及工艺技术
微系统与集成电路协同设计
微系统构架设计技术
射频电子与微系统技术
惯性导航与微系统技术
光电探测与微系统技术
光谱测量与微系统技术
 
5.  先进红外系统测试评价技术 
光电与红外系统的仿真建模技术
目标与背景光学景象仿真技术
红外成像系统的测试与评价技术
多模光电系统的检测技术
复杂环境光电系统测试与评估技术
光谱辐射测量技术
 
6.  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技术 
场景机器视觉建模及仿真技术
3D成像与机器视觉
AR/VR技术
机器视觉与工业产品缺陷检测技术
机器视觉与工业过程自动化
机器视觉与无损检测技术
红外光谱检测技术
 
7.  红外技术与应用 
电力巡线及检测领域应用
轨道交通领域应用
石油化工领域应用
建筑与环保领域应用
安防/消防领域应用
公共安全领域应用
卫生健康领域应用
智能驾驶与车载辅助驾驶技术
 
8.  太赫兹探测技术 
太赫兹材料与制备技术
太赫兹探测器工艺技术
太赫兹探测器测试技术
太赫兹探测模块化技术
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与测试技术
太赫兹阵列探测技术
太赫兹阵列测试技术
太赫兹频率上转换探测技术
 
9.  太赫兹系统与应用 
太赫兹主动成像技术
太赫兹被动成像技术
太赫兹生物医学成像技术
太赫兹通信信道模型
太赫兹通信技术
太赫兹通信系统
太赫兹通信空间应用
太赫兹实时成像系统

 



工程应用议题:

1. 工业自动化与无损检测应用
    3D成像与机器视觉技术应用
    AR/VR技术
    场景机器视觉建模及仿真技术
    工业产品缺陷检测技术
    工业过程自动化
    光通信器件检测
    红外光谱检测技术
    红外技术与工业过程自动化
    红外技术与工业检测
    红外技术与智能制造
    近场光谱分析与测量技术及应用
    人工智能+红外技术
    微电子领域技术应用
    无损检测技术
    智能物流

2. 环境监控与气体检测应用
    安防领域应用技术
    多/高光谱成像技术
    光谱型气体检测技术
    光学气体成像技术
    城市环境监测
    大气环境监测应用
    电力、石化巡检与工业监测
    电力检测、质量检测、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    海洋环境监测应用
    海洋溢油与环境监测
    红外成像在物候中的检测应用
    红外辐射传输
    红外气体反演
    红外在安防领域中的应用
    空天地全时空一体化监测预警
    矿业安全(煤矿瓦斯浓度检测)应用
    石油化工泄漏监测应用
    水体环境监测
    土壤环境监测
    微量气体泄露检测
    温室气体探测
    污染气体探测
    消防、应急减灾及森林防火监测
    周界安防领域应用

3. 生物医药与医疗健康
    早期医学诊断
    药物成分分析
    近红外显微镜
    近红外活体检测、成像与分析
    近红外光干预与治疗
    靶向荧光成像
    近红外二区成像
    近红外荧光探针
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
    光谱成像与组织成分分析
    药物筛选
    近红外手术导航
    近红外可穿戴设备
    近红外内窥镜
    近红外成像辅助药物开发
    近红外成像智慧养老
    红外成像与热疗
    生物医学适用的低噪声探测器部件
    生物医学用红外光源系统
    红外成像临床医疗器械

4.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应用
    红外ADAS技术及应用
    红外与可见光视觉感知融合应用
    红外三维感知技术及应用
    多模感知/融合/配准/决策技术及应用
    红外/融合SLAM技术
    车联网应用技术
    车路协同技术应用
    高清点云成像技术及应用
    多场景自动驾驶红外技术及应用

5. 空间/航空遥感探测
    新机理/新体制航空载荷技术
    多模复合光电探测与识别技术
    航空高/多光谱探测技术
    偏振探测与识别技术
    基于机载平台红外目标/背景辐射特性技术
    低成本空间/航空载荷工程技术
    航空光电载荷与人工智能
    航空光电载荷的量子技术应用
    航空光电载荷与大数据技术
    航空光电载荷与国产元器件
    机载光电系统建模、仿真与评估技术
    机载光电系统测试与试验技术
    高精度定量化遥感与反演技术
    红外遥感与人工智能
    深低温光学技术及应用
    新机理红外遥感技术
    新体制空间对地观测技术
    月球与深空红外探测技术应用
 
6. 探测/导引与预警
    新体制探测与导引技术
    光电多模复合探测与识别技术
    多谱段目标探测识别技术
    低成本小型化光电探测与导引技术
    新机理光电预警技术
    红外成像技术的预警应用
    紫外告警技术应用
    抗自然干扰光电探测与识别技术
    抗光电干扰技术
    新体制光电对抗技术
    光电对抗效能仿真与评估
    红外成像制导系统建模、仿真与评估
    红外成像制导系统开放式架构、数字工程、软件敏捷设计
    红外成像制导系统动态性能建模
    红外成像制导系统通用化测试与自动化测试
    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环境适应性评估/抗干扰能力评估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投稿网址: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IR2023.html
中英文稿件兼收,请作者登录网站提交稿件,组委会请专家进行审稿,通过审查的稿件被大会录用。
审稿周期一般为2-3周左右。
录用通知按照投稿时间先后顺序陆续发送,以邮件形式发送至通信作者邮箱。
 
英文稿件:
英文稿件投稿时,需先在会议网站上先提交英文摘要(300-500单词左右),摘要审稿通过后,再去SPIE网站提交全文,SPIE全文提交网址稍后通知。
英文稿件通过审稿后,将被SPIE会议论文集(EI检索)收录。
 
中文稿件:
中文稿件投稿时,需在会议网站上直接提交稿件全文。
中文稿件通过审稿后,择优推荐至SCI、EI、中文核心期刊发表。 

截稿时间:5月30日(最后一轮)
 
英文稿件摘要模板:
   Abstract Template.doc
 
中文稿件模板:
   Template.pdf
 
会议论文保密审查证明模板:
   会议论文保密审查证明.doc
 
专家报告保密审查证明模板:
   会议专家报告保密证明.doc
 
SPIE会议论文集全文投稿链接:
https://spie.org/account/login/?redir=/submissions/submit/Overview.aspx%3fEventID%3d2681953

稿件全文模板
  SPIE Manuscript Specifications_4 to 6 page papers.doc



SPIE全文截止时间:

2023年6月30日
 

论文出版
会议文集: 
SPIE会议论文集 (EI)   
 
支持期刊: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SCI)
《红外与激光工程》(EI)
《兵工学报》(EI)
《光学精密工程》(EI)
《中国光学》(EI)
《光子学报》(ESCI,EI)
《航空学报》(EI)
《红外技术》(中文核心)
《电光与控制》(中文核心)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中文核心)
《应用光学》(中文核心)
《量子电子学报》(中文核心)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CSCD核心)
《现代防御技术》(科技核心)
《光学与光电技术》(科技核心)
《红外》
《航天电子对抗》
《激光与红外》

会议日程
会议总体日程

6月10日    
14:00-20:00, 会议注册,大堂一层
14:30-17:30, 专家讲堂, 会议中心一层长乐B厅
17:30-19:00, 晚餐,中餐厅

6月11日    
08:30-08:45,大会开幕式,会议中心二楼长安厅
08:45-12:00,大会主旨报告    
12:00-13:00,午餐, 中餐厅、西餐厅
13:00-13:30,海报交流与评选, 大堂负一层牡丹8厅门口
13:30-17:30,学术交流专题1 红外材料与器件技术,大堂负一层牡丹8厅
                       学术交流专题4 光电传感/射频电子与微系统技术,大堂负一层百合1+2厅
                       学术交流专题7 太赫兹系统与应用, 大堂负一层百合4+5厅
                       工程应用专题1 工业自动化与无损检测应用,会议中心一层长乐A厅
                       工程应用专题4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应用,会议中心一层长乐B厅
17:30-19:00, 晚餐 ,中餐厅、西餐厅

6月12日     
08:30-12:00,学术交流专题2 先进红外光学与系统,大堂负一层牡丹8厅
                       学术交流专题5 先进红外系统测试评价技术,大堂负一层百合1+2厅
                       工程应用专题2 环境监控与气体检测应用 ,会议中心一层长乐A厅
                       工程应用专题5 空间/航空遥感探测,会议中心一层长乐B厅
12:00-13:00,午餐, 中餐厅、西餐厅
13:00-13:30,海报交流与评选,大堂负一层牡丹8厅门口
13:30-17:30,学术交流专题3 新型红外系统探测与识别技术,大堂负一层牡丹8厅
                       学术交流专题6 太赫兹探测技术,大堂负一层百合1+2厅
                       工程应用专题3 生物医药与医疗健康,会议中心一层长乐A厅
                       工程应用专题6 探测/导引与预警,会议中心一层长乐B厅
17:30-19:00,晚餐,中餐厅

详细会议日程:

大会主旨报告(更新中)

6月11日
08:45-09:15,褚君浩,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09:15-09:45,王建宇,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室温红外焦平面器件的系统设计和应用
09:45-10:15, 陈建新,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高性能制冷型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研究进展
10:15-10:45,闫杰,西北工业大学——关于类脑红外图像目标识别的思考 Plenary
10:45-11:15,施加松,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所——高光谱遥感成像技术在化学态势感知应用需求


更多详细会议日程请参见如下文件:
  会议日程1.pdf

报告交流顺序以会议现场文件为准


会议注册
会议注册: 
无论有无投稿,均欢迎注册参会!
参会者请务必到以下网址进行会议注册: 
网址:https://b2b.csoe.org.cn/registration/IR2023.html
 
会议注册系统将于6月9日中午12点关闭,此时间之后请到会议现场注册。

会议费:
3208元/人,2023年4月30日前汇款优惠为3008元/人。 
银行汇款时请务必注明“IR+姓名”,以便核对。

会议费包括:
1、大会报告、分会报告、张贴报告和展区入场;
2、午餐、晚餐、会议期间茶歇;
3、会议手册、会议文集光盘、资料袋。
 
请注意:
1. 会议费不含论文出版费,中文稿件出版费由期刊收取,英文稿件出版费由SPIE协会收取。
2. 会议费不含住宿费,住宿费由酒店收取。

付款方式:
1. 银行汇款:
学会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
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
户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2. 在线支付:
注册完成后,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在线完成支付。

请注意:
1. 汇款时请务必在附言中备注“IR+姓名”,以便核对。(IR为会议名称缩写)
2. 会议将提供正规会议费发票(优选电子发票,发票定向发送至注册人电子邮箱)。
3. 建议开具普通发票,不建议开具专用发票,专用发票开票周期较长。
4. 会议费发票在会前两周左右统一开具,纸质发票现场领取,电子发票发送至注册人电子邮箱。
 

会员申请
欢迎加入学会: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招募新会员,诚邀您加入!
填写会员信息,请点击链接:https://b2b.csoe.org.cn/form/Membership.html?id=liuyan
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填写。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相关文件:
 
学会章程: 
   附件2: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章程.pdf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费收取和使用管理办法: 
   附件3: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费收取和使用管理办法.pdf
 

企业赞助
会议同期举办红外技术与产品展、红外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欢迎相关企业参会参展!
展位正在征集中,额满为止,报名从速!
联系电话:022-58168510
 
下载文件
会议通知 
  第四届红外技术及其应用大会-会议通知j.pdf


会议邀请函
  红外邀请函--空白.pdf


会议口头报告邀请函

  红外邀请函--口头报告--空白.pdf


海报模板
  IR2023 Poster Template-80cmx80cm.pptx


会议手册:
  会议手册.pdf


SPIE会议文集:
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Ki9DAfVEUZ63NKT5uTGpAQ?pwd=8eyf
提取码: 8eyf
下载截止日期:2023年12月7日

同期活动
同期活动:
1. 红外技术与产品展会
(展位正在征集中,额满为止,欢迎参展!请与组委会联系:022-58168510)
2. 产业发展论坛
3. 优秀论文评选
4. 专家讲堂
5. 企业招聘
6. 技术培训
 

交通住宿

建国

会议酒店:

西安建国饭店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互助路2号

住宿费:
住宿费自理
1. 西安建国饭店,会议协议价:380元/天/间(含单早)
2. 美豪丽致,会议协议价:350元(双早)

预订住宿:

预定酒店请联系:
1.建国饭店,白经理,18966811173,预定时请报:参加红外大会,可以享受会议协议价。(已满房)
2.美豪丽致,张经理,18309271129,预订时请报:参加红外大会,可以享受会议协议价。

联系方式
姓名:刘老师
电话:022-5816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