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主旨报告
唐军武,青岛海洋科技中心——海洋三维遥感技术探索
陈卫标,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蓝绿激光立体遥感与通信技术进展
李晓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人工智能与海洋光学探索
李忠,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国外水下光电装备体系及技术展望
何兴道,南昌航空大学——布里渊散射激光雷达研究进展及技术展望
邀请报告(音序,更新中)
专题1:水体光学特性研究
陶邦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水体颗粒广角度偏振体散射测量研究
王梦秋,武汉大学——海洋大型漂浮藻遥感估算的不确定性分析
于之锋,杭州师范大学——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杭州湾悬浮泥沙遥感监测研究
张海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近海大型漂浮藻类的卫星光谱特性及监测技术
专题2:水下光学信息探测技术
胡浩丰,天津大学——面向海洋复杂环境的偏振成像技术
李 萌,中国海洋大学——双碳战略下的海洋CO2检测技术研究
李 微,华中科技大学——海洋颗粒物的光散射测量与粒径分析
吕颂辉,暨南大学——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监测技术
任永琴,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海水现场原位监测CDOM传感器设计
上官明佳,厦门大学——单光子水下激光雷达系统与应用
邵理阳,南方科技大学——基于DAS技术的智能海洋感知及工程应用
孙 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浮游植物的光学检测
孙 松,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浮游动物实时监测:路在何方
孙文波,东海实验室——粒子对光的散射在无吸收介质和有吸收介质中的差别及其海洋遥感的影响
薛庆生,中国海洋大学——基于水上和水下无人平台的高光谱成像探测技术研究
殷高方,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浮游植物叶绿素荧光原位传感技术研究进展
张洪玮,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上表层水体光学参数及颗粒物粒径特征的光学探测技术研究
张 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极端环境的原位拉曼光谱探测
专题3:水下光学通信技术
陈 萍,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面向水下光通信的国产系列化光电倍增管研制
陈 晨,重庆大学——带限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容量提升技术研究
程明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Imperfections in Channel Capacity for Perfect Vortex Beams in Turbulent Seawater
费 超,浙江大学——非线性均衡技术在水下无线光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高冠军,北京邮电大学——面向海底观测的高速水下蓝绿激光通信技术研究
韩 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水下游动式无线光通信传输链路建立技术研究
何 宁,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一种基于光声效应的空中到水下跨介质通信移动声源
李晓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水下无线OAM光通信研究进展
沈天浩,武汉六博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基于水下移动机器人的蓝绿LED通信应用研究
孙彩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基于集成光学相控阵波分复用的蓝绿光无线通信研究
王明军,西安理工大学——蓝绿涡旋光在海气湍流信道中的传输与散射特性
夏 勇,南昌大学——面向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新型探测器研究
徐 敬,浙江大学——水下无线光通信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深海
鄢秋荣,南昌大学——远距离水下光子计数无线光通信的时钟和数据恢复技术研究
张 龙,鹏城实验室——基于硅光电倍增管的水下单光子接收技术
周田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水下光通信的极限传输距离分析
专题4:海洋光学遥感技术
陈 军,西安交通大学——水色卫星遥感反射率数据残差校正机理
陈 鹏,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激光昼夜遥感
陈树果,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水色卫星组网观测需求下的一致性定标技术
丁 静,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海洋一号C/D卫星数据应用实践
何贤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东海实验室——面向复杂环境的水色遥感辐射传输模型与大气校正技术
贺 岩,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机载海陆探测激光雷达技术进展
乐成峰,浙江大学——极地水色遥感初步进展
梁 琨,华中科技大学——基于直接散射光谱测量的环境多要素激光遥感技术
刘 东,浙江大学——大气海洋颗粒物探测激光雷达:技术、仪器及应用
陆应诚,南京大学——中国近海绿潮生物量的卫星遥感估算研究
马 跃,武汉大学——星载单光子激光雷达海洋测绘:方法与样例
史久林,南昌航空大学——布里渊散射激光雷达海水温盐反演方法及反演精度研究
吴松华,中国海洋大学——从LOOP到HySLOOP的海洋激光雷达技术研发与进展
赵 俊,中山大学——南海海洋热浪的环境生态效应遥感研究
专题5:新概念、新技术与新应用
曾 铮,上海交通大学——哪吒海空跨域无人航行器及应用探索
韩 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基于蓝绿激光脉冲时空相关性的水下航行器测量海面目标方法
韩申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光机所激光鬼成像雷达技术的水下探测应用研究
贺雨晨,西安交通大学——水下光学关联成像技术
孔美巍,同济大学——应用于东海移动海洋观测网的水下无线光通信技术研究进展
刘 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水下偏振成像技术及应用探讨
宋贤林,南昌大学——用于海洋通信的激光致声技术:应用与前景
王 江,西北工业大学——副载波激光水下成像雷达的应用研究
王文广,塔拉海洋技术有限公司——无人平台技术在海洋探测中的应用
薛 彬,天津大学——激光声场水听器
杨苏辉,北京理工大学——空间与频域滤波水下激光雷达中抗散射应用研究
专题6:海洋碳汇和颗粒物检测
毕卫红,燕山大学——海洋水母水螅体光学原位探测技术研究
陈达如,浙江师范大学——面向工业园区大气污染物监测的新型激光雷达技术
黄邦钦,厦门大学——基于多种技术手段的边缘海生物泵固碳储碳研究
李剑平,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海洋生物颗粒原位自动成像与识别技术
李 腾,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浮游植物固碳关键过程的遥感观测
廖 然,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颗粒物原位分类探测
王胜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浮游植物粒级、类群及其初级生产力卫星遥感探测
徐 冰,清华大学——中国海岸带蓝碳资源遥感监测
叶海军,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Intra-diurnal variations of sea surface pCO2 based on high-frequency observations and their impact on carbon flux estimation
张传伦,南方科技大学——近海生态环境智能监测与预警无人飞行系统
专题7:深远海光学探测
耿旭辉,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高灵敏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及应用
郭金家,中国海洋大学——深海LIBS原位探测技术研究
韩 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海无线光通信在工程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思路初探
李朝晖,中山大学——海洋感知与融合
门少杰,山东大学——面向深海探测的水下高光谱成像系统研究及其应用探索
孟浩然,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软硬兼施-计算光学成像技术在深海复杂环境中的应用
全向前,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高通量波段选通彩色成像系统
苏 娟,山东大学——海水中的尿素、溶解有机物含量对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影响的研究
王付印,国防科技大学——深海甚低频光纤声学传感技术研究进展
王建飞,国防科技大学——光纤矢量水声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王 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海洋溶解温室气体探测技术研究
王新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海洋生境及生物多样性光学综合原位观测技术探究
王永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光纤温盐深传感器研发进展及展望
吴 锜,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山东大学——面向温盐深传感器深海压力下漂移:从实验室常压检定校准到带压检定校准
于 洋,国防科技大学——海洋环境常规参量全光纤协同监测研究与展望
专题8:海洋光学仪器、装备及软件国产/产业化
李 彩,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水体固有光学特性测量技术及水下光场分布研究
卢兴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国产激光与光学设计软件的研制和应用
田兆硕,哈尔滨工业大学——基于激光光谱技术的海洋水质及油污监测仪器研究进展
万元芳,南方科技大学/安华海洋智能装备(深圳)有限公司——国产海洋科考装备产业化探索
王照勇/叶青,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新一代小型化、集成化分布式光纤水听器技术
殷高方,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浮游植物显微荧光成像技术研究
赵强/王章军,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投弃式光纤海洋温盐深传感器进展
周国清,桂林理工大学——单波段水深探测激光雷达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