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卫星互联网络体系架构与协议
专题主席:
常呈武,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
赵尚弘,空军工程大学
孙晨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刘立祥,中国科学院软件所
专题报告:(音序,持续更新中)
鲍芳狄,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面向巨型星座激光通信技术研究
常呈武,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
费泽松,北京理工大学--面向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数字孪生技术架构及应用
归 琳,上海交通大学--大规模异构网络的仿真技术和业务验证
贾 敏,哈尔滨工业大学--星地立体网络安全弹性组网
李红艳,西安电子科大学--应用感知卫星互联网路由技术探讨
李 立,西北工业大学--面向低轨星座的星间链路技术发展与思考
李勇军,空军工程大学--空间骨干网组网协议与方法
刘立祥,中国科学院软件所--面向智能体的一体化网络系统技术
刘帅军,中国科学院软件所--星链星座空间分布规律挖掘与典型场景分析
吴 胜,北京邮电大学--低轨卫星关键技术与应用
徐常志,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大规模卫星网络激光微波融合通信技术
赵康僆,南京大学--基于SRv6的地月一体化网络架构
赵国锋,重庆邮电大学--卫星互联网络的后量子安全体系探讨
王 程,北京邮电大学--低轨卫星互联网捷变通感多波束组网方案探讨
朱立东,电子科技大学--卫星互联网抗干扰技术
专题二、空间光电子芯片与器件技术
专题主席:
崔大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马英起,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高泽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
张志珂,山东中科际联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专题报告:(音序,持续更新中)
白博文,北京大学--硅基调制器辐照特性研究
陈力锋,江苏铌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用于空间通信的薄膜铌酸锂调制器
高泽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宽温变下环氧胶对光纤连接器参数的影响
金操帆,上海聿凡领光通信有限公司--空间光功率器件的集成化现状及展望
刘秉强,哈尔滨芯明天科技有限公司--高可靠压电快速反射镜技术与进展
罗文国,厦门彼格科技有限公司--保偏20W单模高功率光纤放大器
牟川东,重庆光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基于光器件加工的研磨技术
王代华,重庆大学--用于激光通信终端的音圈快反镜系列
王栎皓,上海麦锴科技有限公司--基于MEMS技术的下一代小型化高可靠快速反射镜
尹小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PLC光子集成技术及其应用拓展
张龙龙,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星用光电器件辐射效应机制研究
周 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空间激光通信相干接收器件现状及展望
专题三、空间激光链路快速建立和稳定保持技术
专题主席:
韩俊峰,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幺周石,浙江大学
夏方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专题报告:(音序,持续更新中)
韩俊峰,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李伟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压电光纤章动机构建模与抗扰控制
李玉杰,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刘潇翔,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鲁 倩,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四象限探测器的信号光捕获与跟踪技术
王 宁,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代理模型技术及在光机系统物理场感知中的应用
夏方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面向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卫星激光通信终端稳定建链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徐金涛,西安中科华芯测控有限公司
幺周石,浙江大学--低轨星间激光批量建链的现代控制原理与方法
专题四、大气/跨介质/水下信道建模与补偿技术
专题主席:
刘 超,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王明军,西安理工大学
李 岩,北京邮电大学
黄新宁,扬州大学
专题报告:(音序,持续更新中)
车子龙,扬州大学--无线光通信二维调制解调技术研究
黄 健,电子科技大学--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概率理论
贾俊连,复旦大学
雷 霆,深圳大学--基于模式解复用器的高速抗湍流空间激光通信研究
李广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空-水跨介质光子计数通信技术研究
刘 超,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星地激光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马剑强,宁波大学--低成本单压电变形镜及其大气湍流校正验证
穆全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液晶光束指向控制技术
沈悦容,扬州大学--空间激光链路全光中继处理系统
王明军,西安理工大学--蓝绿涡旋光在海汽湍流环境信道传输、散射与通信特性
汪相如,电子科技大学--面向卫星激光通信应用的液晶光学相控阵多波束生成和捕跟技术
展月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张 鹏,长春理工大学--近地面大气激光通信技术及实验研究
张 泽,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锋芒稳态激光及其泛化应用技术
专题五、深空/近地/临近空间/水下无线光通信技术
专题主席:
汪 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杨 雷,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
张 靓,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专题报告:(音序,持续更新中)
马英起,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卫星激光通信载荷抗辐射评估技术研究
李上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水下收发一体无线光通信研究
李亚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多输入多输出激光通信系统码域非正交传输理论
宋延嵩,长春理工大学--临近空间下的升空平台激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汇报
苏玉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红外波段大容量光通信技术研究
汪 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深空激光通信技术研究进展
杨 凯,北京理工大学--空间激光链路通信测距关键技术
杨 雷,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基于超导探测器的深空激光通信技术研究
姚海峰,北京理工大学--近地面激光通信大气信道特征分析及对应场景端机研制
张 靓,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专题六、空间光电混合路由交换技术
专题主席:
孟佳成,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张 冬,中国电科网络通信院
李彦彪,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田 丰,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院
专题报告:(音序,持续更新中)
孟佳成,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基于激光微波混合链路的光交换与处理技术
李彦彪,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郭秉礼,北京邮电大学
任 锐,上海交通大学
沈 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魏 芳,张江实验室
张 航,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专题七、光量子通信与网络
专题主席:
金贤敏,上海交通大学
李永民,山西大学
专题报告:(音序,持续更新中)
黄 鹏,上海交通大学
李永民,山西大学
廖胜凯,中国科技技术大学
罗明星,西南交通大学
马雄峰,清华大学
王纺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谢臻达,南京大学
尹华磊,中国人民大学
专题八、天地一体化智能光网络技术
专题主席:
唐晓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金家德,烽火通信
专题报告:(音序,持续更新中)
李允博,中国移动研究院--智能化空间光传送网挑战和关键技术探讨
吴世臣,英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杨一超,蓝星光域科技有限公司
赵海远,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赵永利,北京邮电大学
专题九、通导遥一体化空间光网络技术
专题主席:
周会超,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杨 奇,华中科技大学
专题报告:(音序,持续更新中)
范 峰,北京遥测遥感中心
李 岩,北京邮电大学
刘 陈,华中科技大学
李 海,空军工程大学
杨 奇,华中科技大学
于振明,北京邮电大学
张 静,电子科技大学
专题十、可见光、太赫兹、中远红外等新谱段空间光通信技术
专题主席:
迟 楠,复旦大学
陈 智,电子科技大学
拟定专题报告人:
崔万照,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付松年,广东工业大学
高冠军,北京邮电大学
韩 充,上海交通大学--太赫兹空间通信组网
裴 丽,北京交通大学
文岐业,电子科技大学
谢小军,西南交通大学--亚太赫兹薄膜铌酸锂异质集成光电探测器
徐明峰,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自由空间混沌安全及矢量光通信
闫连山,西南交通大学
杨 帆,电子科技大学
余显斌,浙江大学
叶 佳,重庆大学
朱 敏,东南大学--超宽带光子太赫兹通信:光生、光载、光检测
专题十一、智能光信息处理与光计算技术
专题主席:
伍 剑,北京邮电大学
邹卫文,上海交通大学
王 健,华中科技大学
谢 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拟定专题报告人(音序,持续更新中):
陈宏伟,清华大学
董建绩,华中科技大学
胡竞天,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刘 波,南开大学
伍 剑,北京邮电大学
谢 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