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报告:
范国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拦截无人机的利器
洪明辉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厦门大学)——激光微球纳米加工和微球光学纳米成像
魏志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高能量少周期激光脉冲的产生及应用
姚建华(浙江工业大学)—激光复合制造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王廷云(上海大学)—掺铋有源光纤及光纤激光器
刘继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国际首个星载大气二氧化碳和高光谱气溶胶探测激光雷达研制和在轨工作
闫秀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三研究所)—激光干扰及毁伤
专题一、半导体激光材料、器件及激光器
专题主席:
马晓辉(长春理工大学)
潘安练(湖南大学)
邀请报告:
刘建平(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氮化镓绿光激光器研究进展
刘俊岐(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量子级联激光器及其应用的新发展
邹永刚(长春理工大学)——基于表面光栅的半导体激光输出特性调控
阚 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用半导体激光器
胡 海(深圳瑞波光电子有限公司)——针对半导体激光芯片和器件的表征、测试、老化装备
仲 莉(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近红外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关键技术研究
李沛旭(山东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加工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技术进展
陈晓华(北京凯普林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轻质化、高性能半导体激光泵浦源
丁 亮 (深圳市星汉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5W 976nm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
唐 松(度亘核芯光电技术(苏州)有限公司)——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技术与发展
冯小明(无锡亮源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件产品及相关技术
范 杰(长春理工大学)——基于“模式剪裁”的半导体激光器横模调控技术
专题二、光纤激光材料、器件及激光器
专题主席:
周 军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李平雪 (北京工业大学)
闫大鹏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邀请报告:
廖梅松(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特种光纤及其超连续谱的产生
刘文军(北京邮电大学)——高功率飞秒光纤激光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肖起榕(清华大学)——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技术与多模光纤成像
黄良金(国防科技大学)—新型高性能高功率激光光纤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王训四(宁波大学)——红外激光用玻璃光纤成型及缺陷机理研究
姚传飞(北京工业大学)——中红外光纤激光器关键器件及技术研究进展
于春雷(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红外及近红外波段新型有源石英光纤的研制及应用
张 玲(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基于新型可饱和吸收体的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研究
沈 华(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基于特殊微纳结构光纤光栅的光纤激光器非线性效应抑制技术
庞 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瓦量级、少周期2.8微米中红外超快光纤激光器系统
杨佩龙 (宁波大学)——2-8μm全光纤中红外超连续谱激光源研制
郭少锋(湖南大科激光有限公司)——光纤激光器光束质量对动力电池焊接质量的影响
李 科(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功率纳秒脉冲光纤激光器及其在新能源行业的清洗应用
刘家兴(珠海光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核心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
刘 江(浙江热刺激光技术有限公司)——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中模式不稳定效应的研究
苏 盟(北京盛镭科技有限公司)——光纤-固体混合放大的工业级超快激光器
钱 勇(南京中科神光科技有限公司)——面向远距离测风激光雷达产业化应用的单频脉冲光纤激光器产品开发
孙 焰(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Er、Yb掺杂磷酸盐光纤研究进展
周耕稷(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千瓦飞秒光纤激光技术研究
专题三、人工晶体材料及全固态激光器
专题主席:
柳 强 (清华大学)
邱 荣 (西南科技大学)
邀请报告:
潘世烈(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硼酸盐深紫外光电功能晶体
梁晓燕(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毫焦量级全固态高重频飞秒激光放大与压缩
鲁燕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全固态黄光、绿光与中红外激光研究进展
张 星(福建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激光和非线性光学晶体和器件工程与产业化
王丽荣(中科院理化所晶体中心)——近红外-紫外宽波段可调谐激光光源的研制及应用
郑建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Nd:CaF2晶体在重频大脉冲能量激光系统的应用分析
李林军(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全固态单掺Ho 钽酸钆激光器的研究
于永吉(长春理工大学物理学院)——自变频中波激光器技术及其应用展望
程文雍(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院)——固体激光器研制及应用
戴通宇(哈尔滨工业大学)——高功率中红外固体激光器
王 庆(北京理工大学)——人眼安全波段全固态单频激光器及激光测风雷达
张 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基于等离子体电极的电光开关技术及其应用
邵国栋(武汉华日精密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国产工业级全固态超快激光器产业化能力发展现状
专题四、超快激光技术
专题主席:
魏志义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胡明列 (天津大学)
邀请报告:
朱江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平均功率全固态飞秒激光再生放大研究
常国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基于相干合成的高功率mJ飞秒光纤激光
彭宇杰(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固体飞秒激光技术与应用研究
谢国强(上海交通大学)——中红外SESAM的实现及超快光纤激光研究
梁厚昆(四川大学)——双波长可调谐中红外飞秒参量放大及固体高次谐波的调控
王小伟(国防科技大学)——原子分子在强激光场驱动下的相干极紫外辐射研究
罗正钱(厦门大学)——可见光波段锁模超快光纤激光器
赖天树(中山大学)——磁化强度的超快光调控及其超快磁光调制应用
孙敬华(东莞理工学院)——飞秒激光频率梳及其在精密绝对距离测量中的应用
郭晓杨(深圳技术大学)——CFBG的刻写及其在飞秒激光系统中的应用
张金伟(华中科技大学)——大能量超快碟片激光器
玄洪文(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超快碟片振荡器驱动产生高功率太赫兹辐射及深紫外激光
专题五、激光通信技术及应用
专题主席:
谢小平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赵尚弘 (空军工程大学)
刘 波 (南开大学)
邀请报告:
刘 波(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基于无衍射光场调控的FSO抗湍流技术研究
于思源(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
孙建锋(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超小型多功能激光通信系统
杨 雷(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基于SNSPD的深空高速高灵敏度激光通信技术
元秀华(华中科技大学)——湍流大气环境部分相干光空分复用+MIMO通信技术
专题六、激光雷达技术及应用
专题主席:
朱精果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刘 东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邀请报告:
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及应用方向
龚 威(武汉大学)——对地观测高光谱激光雷达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陈达如(浙江师范大学)——应用于工业园区关键大气污染物立体监测的沙姆成像激光雷达研究
况志强(合肥中科光博量子科技有限公司)——便携式红外激光雷达研制及其应用
曹开法(安徽科创中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臭氧激光雷达及业务应用
李荣忠(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多普勒激光雷达在大气海洋领域中的应用
车载激光雷达及应用方向
麻云凤(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车载激光雷达测试标准化方法研究
毛庆洲(武汉大学)——高分辨率激光雷达及公铁隧精密测量应用
李健兵(国防科技大学)——低空三维风场的单站激光雷达精细反演技术及应用
张吴明(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激光雷达点云获取与处理研究探讨
胡小波(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激光雷达的主要技术分支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芮明昭(岭纬科技)——高分辨率固态激光雷达及创新应用场景
李中宇(北京摩尔芯光科技有限公司)——
硅光集成调频连续波(FMCW)激光雷达
专题七、激光清洗技术及应用
专题主席:
林学春 (中科院半导体所)
徐 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
邀请报告:
林学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大能量高重频脉冲激光器及清洗
徐 杰(哈尔滨工业大学)——激光抛光技术研究进展
周晚君(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激光清洗激光器产业化发展及应用现状
金 阳(深圳水滴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激光清洗细分行业应用及挑战
袁晓东(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激光在线清洗模具技术研究进展
李卫华(威海激光与光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激光清洗技术工程化应用
刘 顿(湖北工业大学)——航空领域激光清洗技术应用研究和展望
任旭东(江苏大学)——激光清洗除锈脱漆研究与应用
王明娣(苏州大学表面技术及智能装备研究所)——铝合金电池托盘激光智能清洗机器人系统研究
苏 轩(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紫外皮秒激光清洗航空复合材料表面涂层机理研究
符永宏(江苏大学)——绿色激光清洗技术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挑战与对策
王 浟(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激光清洗的难点:兼顾清洗效果和清洗效率的激光清洗参数优化选择
高 昆(湖南省飞机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筑铝模板表面附着层激光清洗机制分析与工艺试验
专题八、激光焊接技术及应用
专题主席:
陈 辉 (西南交通大学)
吴世凯(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
艾岳巍(中南大学)
邀请报告:
吴世凯(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铝基复合材料激光焊接
艾岳巍(中南大学)——激光高速焊接过程熔池小孔动力学行为及工艺调控
邱晓杰(苏州中科激光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激光焊接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
张明军(长沙理工大学)——环形光斑激光焊接镁合金焊缝成形与接头性能研究
王晓南(苏州大学)——车用金属材料激光焊接
高 明(华中科技大学)——谐振腔型5kW单模光纤激光器在激光加工中的应用优势
赵 磊(四川中久大光科技有限公司)——全域参数调控光纤激光光源的关键技术及应用潜力
王 翘(深圳市联赢激光股份有限公司)——激光焊接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朱朝明(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高功率激光切割新应用及智能化发展新趋势
李学文(武汉天琪激光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激光切割、焊接技术及应用
陈 聪(湖南大学)——激光切焊一体化工艺及质量监测
蔡 创(西南交通大学)——高强度铝合金高功率激光-电弧复合焊接过程稳定性研究
专题九、激光表面改性与增材制造
专题主席:
姚建华(浙江工业大学)
陈继民 (北京工业大学)
林 峰 (清华大学)
邀请报告:
梅雪松(西安交通大学)——复杂构件的激光自适应加工技术与装备
宋立军(湖南大学)——准连续激光模式调控增材制金属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何卫锋(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发动机部件激光冲击强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张永康(广东工业大学)——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大型结构件现场抗疲劳激光锻造修复研究
吴东江(大连理工大学)——功能梯度材料构件激光增材制造
周 青(杭州先临三维数字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激光三维扫描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齐海波(石家庄铁道学院)——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
雷力明(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商用航空发动机关键材料及工艺
唐 晔(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5所)——航天金属材料增材制造技术
邢 飞(南京中科煜宸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大功率智能化激光制造技术的行业应用
王杏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单道多层电弧增材制造成形控制
陈勃生(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粉末床激光增材制造及其产业化发展
罗远欢(广东汉邦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张学军(中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航空材料增材制造技术研究进展
专题十、激光微纳制造技术及应用
专题主席:
程 亚 (华东师范大学)
赵全忠(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邀请报告:
谭德志(之江实验室)——光功能玻璃微纳结构调控及应用
顾新华(温州星耀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超快激光在牙科材料表面的微结构处理
陶雄兵(东莞市盛雄激光先进装备股份有限公司)——300W大功率皮秒激光在动力电池领域三合一高速制片
刘学青(吉林大学)——飞秒激光制备蓝宝石微纳器件
庞子瑞(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不同激光加工方式对SiCf/SiC陶瓷复合材料微孔加工质量的影响
钱 静(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超快激光微纳制造技术进展
匡翠方(浙江大学)——光场多参量调控点扫描超分辨显微成像
雍佳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飞秒激光仿生调控材料浸润性:进展与挑战
张东石(上海交通大学)——飞秒激光制备柔性电子器件进展
曹耀宇(暨南大学)——激光三维纳米光刻及其在纳米光子技术中的应用
徐少林(南方科技大学)——基于飞秒矢量光束并行加工的纳米线高效可控制备
专题十一、激光显示技术及应用
专题主席:
毕 勇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赵德刚 (中科院半导体所)
赵海龙 (长虹激光显示科技公司)
邀请报告:
赵德刚(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高伟男(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张保平(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GaN基VCSEL研究进展
谢曳华(深圳瑞波光电子有限公司)——大功率红光LD芯片及器件
张建伟(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垂直外腔面发射激光器技术及其波长调控
赵海龙(长虹激光显示科技公司)
胡 飞(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LPD激光显示技术进展
杨 波(上海理工大学)
杨海宁(东南大学)——硅基液晶器件关键技术进展和展望
牟同升(浙江大学)——激光显示国际标准的发展
专题十二、激光医疗
专题主席:
廖洪恩 (清华大学)
魏勋斌(北京大学)
邀请报告:
魏勋斌(北京大学)——循环(肿瘤)细胞的活体无创光学动态检测
王琼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具有扩展景深和三维重建功能的连续光学变焦显微镜
陈良怡(北京大学)——稀疏解卷积:数学超分辨率的复兴
斯 科(浙江大学)——高通量显微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杨晓峰(山西医科大学)——光学分子影像腹腔镜及其可视化诊疗技术
李增勇(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聂立铭(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光学分子影像及其在肝脏疾病中应用
钱志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肿瘤微波热消融多模态实时疗效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李 博(复旦大学)——三光子显微镜在神经成像中的应用
阴慧娟(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诊疗一体的光动力胶囊微机器人及在消化道肿瘤的应用
范应威(北京理工大学)——光学微创诊疗一体化及生物学效应研究
冯 宇(精微视达科技有限公司)——激光共聚焦显微内窥镜技术的产业化和国产化
王 帅(特励达普林斯顿仪器)——高穿透性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在小动物活体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