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光信息与光网络大会
快速报名分享好友 会议会展

第七届光信息与光网络大会

2024-10-11~2024-10-1311218武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路20号(点击查看地图)
场馆:武汉欧亚会展国际酒店
快速报名:
立即报名
活动说明
     会场地址:武汉欧亚会展国际酒店(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路20号)

     智能光网络是构建我国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AI技术对于提升光信息与光网络技术性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与承载底座,基于AI技术的新一代光信息与光网络对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意义重大,其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日益凸显。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承载了95%以上信息传输的光通信网络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支撑着“东数西算”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工程以及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建设。光通信领域的智能光模块和光器件、超大容量传输、多层协同智能组网等前沿技术演进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助推相关技术和产业加速发展。
      在国家“十四五”行将收官、“十五五”规划即将制定的重要时刻,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召开“第七届光信息与光网络大会”,特邀全球知名院士、专家、企业家聚集一堂,研讨智能光信息与光网络的研究与产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光电芯片器件与模块、光传输交换与网络、光接入与智能ODN、光纤光缆与特纤、空间光通信与太赫兹通信、数据中心光互联与组网、光信息处理与AI大模型、量子通信与安全光通信、通感一体光网络等,通过技术专题与应用专题论坛,从发展趋势到技术创新再到解决方案,共同探讨AI技术如何助力光信息与光网络发展以及光信息与光网络如何增强AI智算能力,共同搭建产学研用的大平台,促进光信息与光网络学术与产业的共同发展。
大会现场
 
专委会换届大会及青委会成立大会现场合影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通信与信息网络专业会员会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
联办单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联通
北京邮电大学
上海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支持单位:
武汉钧恒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信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寰信驿联(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科之熠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光织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九峰山实验室
哈尔滨芯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光谷互连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飞宇光纤股份有限公司
exail

大会名誉主席:
何  友院士,海军航空大学
尹  浩院士,军事科学院
姜会林院士,长春理工大学
周志成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韦乐平,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毛  谦,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王沙飞院士,军事科学院
张宏科院士,北京交通大学
大会主席:
邬贺铨院士,中国工程院
张广军院士,华中科技大学
余少华院士,鹏城实验室
大会执行主席:
刘德明,华中科技大学
唐雄燕,中国联通
张  杰,北京邮电大学
程序委员会
主席:
沈纲祥,苏州大学
王光全,中国联通
张敏明,华中科技大学
委员(按姓氏拼音音序排列):
陈章渊,北京大学
楚玉石,哈尔滨工程大学
邓   宁,大湾区大学(筹)
董永康,哈尔滨工业大学
窦   亮,阿里云智能集团
付松年,广东工业大学
顾仁涛,北京邮电大学
郭经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匡立伟,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   晗,中国移动
李   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
李建强,LightsAI
李俊杰,中国电信
李伟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刘   宁,苏州大学
刘立海,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通号院
马国明,华北电力大学
沈   平,南方科技大学
沈世奎,中国联通
师   严,中国联通
汪滢莹,暨南大学
王   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王   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王廷云,上海大学
肖   希,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
谢崇进,阿里巴巴
杨   雷,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杨   奇,华中科技大学
义理林,上海交通大学
余长源,香港理工大学
曾贵华,上海交通大学
张   帆,北京大学
张   贺,中国联通
张   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张   雷,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张德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张海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
赵永利,北京邮电大学
周    骥,暨南大学
周颖明,上海循态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组织委员会:
主席:
唐   明,华中科技大学
邓   磊,华中科技大学
委员(按姓氏拼音音序排列):
程孟凡,华中科技大学
柯昌剑,华中科技大学
刘    陈,华中科技大学
鲁    平,华中科技大学
吕建新,烽火通信
倪文军,中南民族大学 
秦   忻,中国电信
孙琪真,华中科技大学
熊良明,长飞光纤光缆全国重点实验室
闫志君,华中科技大学
杨春勇,中南民族大学
张   亮,武汉金银湖实验室
专家报告
大会报告:
尹浩院士,军事科学院
唐雄燕,中国联通
敖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谢崇进,奇点光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常天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专题:
专题一:光电芯片、器件与模块赋能AI
主  席:
肖  希,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
陈章渊,北京大学 
张  贺,中国联通
张敏明,华中科技大学
邀请报告(更新中):
蔡鑫伦,中山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高速铌酸锂薄膜光电子器件与芯片
常  林,北京大学——面向下一代通信的片上高相干并行技术
郭旭涵,上海交通大学
梁亦铂,海思光电子有限公司——AI光互联模块技术演进探讨
林宏焘,浙江大学
刘  阳,华中科技大学——掺铒集成光子器件及光子雷达应用
吕名扬,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超高波特率的路径
陶  金,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基于超表面技术的光无线通信系统
王  伟,天津见合八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半导体光放大器SOA新应用与展望
杨  蕊,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相变光子突触器件
俞海江,武汉华工正源光子科技有限公司——迈向800G-1.6T智算中心的超宽光连接
郑  爽,华中科技大学——硅基集成光子信号处理芯片与技术
朱  盈,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硅基光电子AI计算加速器
 
专题二:AI智能光传输、交换与网络
主  席:
李  晗,中国移动
余长源,香港理工大学
刘  宁,苏州大学
张  帆,北京大学
周  骥,暨南大学
邀请报告(更新中):
杜新炜,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基于ML/MAP的相位恢复及线宽估计理论及应用
桂  韬,华为技术有限公司——800G/1.6T时代光传输网络标准与技术
韩柳燕,中国移动研究院——智能光网络发展与展望
胡雅坤,中国联通
李  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发射机损伤抑制技术研究
罗  鸣,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一代光传输技术研究进展:新介质、新波段与新器件
任建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基于神经网络拟合的低复杂度联合判决方案
王海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快速收敛相干光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魏金龙,鹏城实验室——Lite coherent DSP for AI clusters
杨  辉,北京邮电大学——面向算力的下一代智能光网络技术与思考
叶  尧,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短距AI之光发展趋势与技术挑战
于振明,北京邮电大学——面向内容的一体化光通信系统
赵  平,四川大学——基于超低损耗色散管理氮化硅集成非线性波导的连续波全光信号处理
朱华涛,国防科技大学——通感一体光隐藏通信研究
邹冬冬,苏州大学——Envelope Control Enabled Probabilistic Shaping for Peak Power Constrained IM-DD Systems

专题三:光接入与智能ODN技术
主  席:
沈纲祥,苏州大学
付松年,广东工业大学
邓  宁,大湾区大学(筹)
王  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邀请报告(更新中):
Roberto Gaudino,Politecnico di Torino——Evolution of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PON) towards coherent transmission
程远兵,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无源光网络关键光器件进展及挑战
邓  磊,华中科技大学——高波特率相干光收发芯片、模块和系统全性能分析技术
李  凡,中山大学——基于数字符号重映射的性能增强高阶级联DA-RoF系统
李  军,苏州大学——面向C-WAN的光接入网架构及资源分配策略
李  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下一代200Gb/s相干PON关键技术与展望
李建平,广东工业大学——多维短距光传输技术
刘大建,浙江大学——面向无源光网络的高性能硅光滤波器
刘德坤,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速光接入PON网络发展趋势及200G-PON技术展望
孙  越,中国联通——光接入网技术发展与展望
唐  明,华中科技大学
魏子贤,麦吉尔大学——基于硅光-磷化铟异质集成平台的接入网系统级示范
闫志君,华中科技大学——无源光网络光纤光学标签与应用
张  鹿,浙江大学——光子太赫兹宽带接入技术
张德朝,中国移动——万兆光网创新与实践
张德智,中国电信研究院——万兆光接入的关键技术发展和应用探索
张俊文,复旦大学——新型低成本、广覆盖、高灵活度的超100G相干光接入关键技术研究
周  骥,暨南大学——Beyond 50G PON的架构与算法研究
 
专题四:光纤光缆与特纤制备技术
主  席:
沈  平,南方科技大学
王廷云,上海大学
张  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汪滢莹,暨南大学
楚玉石,哈尔滨工程大学
邀请报告(更新中):
杜  城,锐光信通科技有限公司——通感网络应用系列特种光纤光缆制备技术研究
高寿飞,暨南大学/领纤科技(南通)有限公司——0.1 dB/km超低损耗反谐振空芯光纤及其应用展望
胡志家,安徽大学——随机激光构筑及调控研究
江  昕,罗素先进光波科学中心——Recent Advances in Microstructured Optical Fibres
廉正刚,武汉长盈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面向传感应用的特种光纤研制
秦冠仕,吉林大学
孙  伟,江苏亨通光纤科技有限公司——大容量多芯光纤制备技术及应用技术研究
肖力敏,复旦大学——多芯光纤和空芯光纤光互连器件
谢尚然,北京理工大学——空芯光纤中单颗粒测量技术
杨  晨,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特种光纤与新型光纤技术在信息网络的发展与应用
张  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特种半导体纤维的制备、调控与应用
张小贝,上海大学——空芯光纤及其传感技术

应用专题:
专题一:AI大模型及其行业应用
主  席:
李俊杰,中国电信
师  严,中国联通
义理林,上海交通大学
顾仁涛,北京邮电大学
王  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匡立伟,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窦  亮,阿里云智能集团
邀请报告(更新中):
班  瑞,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通信网络全域数字孪生研究及在光网络的研发实践
陈  玺,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释放AI力量,赋能光网运维
郝  飞,陕西师范大学——大语言模型和社区影响力协同的光网智慧运维
匡立伟,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I大模型在光器件光模块失效分析场景的应用
李  冬,华中科技大学——多模态网络AI应用探索和实践
戚宝侃,快手科技——大模型中的光互联
秦  忻,中国电信——光网络智慧运营实践
唐  宇,中国联通——光传送网智能运维中AI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王  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AI大小模型协同联动,共绘光网络自智愿景
王大江,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采用LLM-Based智能体实现OTN网络高阶自智
王丹石,北京邮电大学——光网络智能运维大模型应用与发展
王加龙,阿里云智能集团——基于大模型的时序监控及因果推理
杨志敏,南方电网——人工智能技术与光通信网运维业务融合探索与实践
臧裕斌,南京邮电大学——原理驱动型智能光纤模型的发展与挑战
朱  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光接入智能引擎(FIE): 驱动光接入网迈向智能化
 
专题二:数据中心光互联与智能组网
主  席:
谢崇进,阿里巴巴 
唐  明,华中科技大学
李建强,LightsAI
沈世奎,中国联通
邀请报告:
冯立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AI时代下光网络技术发展与探索
李泳成,苏州大学——数据中心全光交换网络架构研究进展
刘  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面向智算中心的新型光互联技术
刘晓村,中国联通湖北分公司——联通数据中心互联组网解决方案及省内应用实践
马广鹏,朗美通通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面向数据中心互联的下一代相干器件和模块演进
沙慧军,VIAVI——1.6T for Next-Gen AI/ML Network Infrastructure
沈  磊,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面向DC和算力网络的新型光纤光缆
唐  琦,武汉光安伦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数据应用光芯片技术发展与探讨
万助军,华中科技大学——光线路交换和波长交换技术
汪若虚,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数据中心短距光互联技术趋势和挑战
王  东,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面向分布式智算协同的光网络技术探讨
王  雪,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AI网络光互联的需求与变化
张  欢,阿里云智能集团——大带宽,高可靠----数据中心光互联的技术演进之路
Panel邀请嘉宾:
吕名扬,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李方超,腾讯
待  定,九峰山
孙  旭,海光芯创
王  鹏,阿里云
 
专题三:量子通信与光通信安全
主  席:
曾贵华,上海交通大学
卫红权,信息工程大学
赵永利,北京邮电大学
邓  磊,华中科技大学
周颖明,上海循态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邀请报告(更新中):
曹  原,南京邮电大学——大规模量子网络路由优化与演进策略
程孟凡,华中科技大学——面向一次一密的高速密钥分发技术研究
方  昊,上海循态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发展和工程实践
巩小雪,重庆邮电大学——光网络物理层安全性增强技术
黄安琪,国防科技大学——量子密钥分发实际安全性研究
江  宁,电子科技大学——抗湍流空间混沌光通信
蒋学芹,东华大学——面向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低复杂度自适应协商协议研究
赖俊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量子通信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态势
龙桂鲁,清华大学/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信息安全的量子矛与盾
王  川,北京师范大学——相干伊辛计算的加速机制及应用研究
王光全,中国联通研究院
王  琴,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增强的量子保密通信系统
王  涛,上海交通大学——基于连续变量的量子通信网络研究
尹华磊,中国人民大学——测量后匹配理论及其在量子网络中的应用
郁小松,北京邮电大学——量子密钥分发网络组网技术及标准进展
郑吉林,陆军工程大学——物理层安全光通信系统实现方法研究
 
专题四:通感一体智能光网络
主  席: 
郭经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电力传感所
刘立海,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通号院
王光全,中国联通
董永康,哈尔滨工业大学
马国明,华北电力大学
邀请报告(更新中):
陈松涛,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  翼,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光纤传感技术在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中的应用
吕安强,华北电力大学——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海底电缆状态监测
裴  丽,北京交通大学——掺铋光纤放大器的性能优化研究
赵志勇,华中科技大学
王迎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无源传输网络资源数智化管理现网实践
吴广哲,国网信通公司——面向电力光缆网的通感一体化技术研究及实践探索
闫琪琳,西安雷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杨  辉,北京邮电大学——面向算力的光网络感知通信技术与思考
杨智生,北京邮电大学——基于光脉冲编码的光纤通感一体系统
张  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张传彪,中国联通研究院——面向多场景应用的光网络通感一体化技术研究
钟  颖,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基于oDSP通感一体助力下一代光网络
 
特别活动
空间光通信与智能互联----“航天科技交流合作”
活动日期:
10月11日-13日;10月24日-26日
活动地点:
湖北省武汉市;甘肃省酒泉市(神舟十九号发射观礼)
组织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酒泉科学技术协会
特别专题活动内容:
❖专家特邀报告
❖航天科技讲座与圆桌讨论
❖航天城参观考察
❖神舟十九号发射观礼
主  席:
李  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
张  雷,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李伟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杨  雷,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杨  奇,华中科技大学
柯昌剑,华中科技大学
杨春勇,中南民族大学
倪文军,中南民族大学
邀请报告(更新中):
鲍智康,氦星光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轻量化、低成本星地协同高速激光链路技术
丛润民,山东大学——光学遥感图像显著性目标检测初探
冯向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星间激光链路通信技术工程化应用关键技术简介
高铎瑞,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蒋大钢,电子科技大学——面向空间光通信的链路状态感知方法研究
李  岩,北京邮电大学——面向星地激光链路的实时化速率自适应通信技术
李允博,中国移动研究院——空间智能光传送网组网技术探讨
林  灿,原战略支援部队驻川某基地某部政治工作部
汪逸群,之江实验室——面向巨星座组网的激光通信技术挑战与思考
魏步征,中国联通——地面无线激光回传网络应用与标准进展 
薛志鹏,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吉林一号”卫星激光通信终端的光机系统设计和加工技术
杨  凯,北京理工大学——空间激光链路通信测距关键技术
杨一超,蓝星光域(上海)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商业激光通信终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俞杭华,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低轨激光星间链路实践与大规模组网应用思考
张  静,电子科技大学
张深茂,华中科技大学——高速率实时空间激光通信平台设计
朱玉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激光通信卫星多级回路跟瞄控制
议题方向
技术专题:
专题一:光电芯片、器件与模块赋能AI
专题二:AI智能光传输、交换与网络
专题三:光接入与智能ODN技术
专题四:光纤光缆与特纤制备技术

应用专题:
专题一:AI大模型及其行业应用
专题二:数据中心光互联与智能组网
专题三:量子通信与光通信安全
专题四:通感一体智能光网络

同期活动:
1. 空间光通信与智能互联----“航天科技交流合作”
2. 港澳数据跨境流动创新论坛
3. 光信息网络在新型电力应用对接会
4. 智能光网络技术产品与需求展示对接会
5. 光信息与光网络优秀成果展
6.  快报告及优秀论文评选
 
 

投稿指南
全文链接已通过邮件发给作者,如果有没有收到的,请邮件联系我,谢谢!

投稿链接:
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GoInc2024.html
中英文稿件兼收,请作者登录网站提交稿件,组委会请专家进行审稿,通过审查的稿件被大会录用。
审稿周期一般为2-3周左右。
录用通知按照投稿时间先后顺序陆续发送,以邮件形式发送至联系作者邮箱。
 
英文稿件:
英文稿件投稿时,需先在会议网站上先提交英文摘要(300-500单词左右)或者全文,审稿通过后,再去SPIE网站提交全文,SPIE全文提交网址稍后通知。
英文稿件通过审稿后,将被SPIE会议论文集(EI检索)收录。
SPIE版面费2500元/篇,各个方向的文章都可以收录并发表。
中文稿件:
中文稿件投稿时,需在会议网站上直接提交稿件全文
中文稿件通过审稿后,择优推荐至EI、中文核心期刊发表。 
若不发表文章:
只申请做“”海洋之星”快报告或张贴交流,请提交摘要和个人简介信息,并在投稿系统选择“不发表仅交流”。
口头报告准备(通过专家评委初选的作者将作口头报告,我们会以邮件或者电话的形式通知,如果没有收到通知,则需要准备海报)
建议作者在活动前15分钟到达会议室,将ppt拷贝到会场电脑上。
海报准备
9月30日前,作者可将电子版海报发送至qinqianrong@csoe.org.cn,由组委会统一打印。9月30日后,请作者自行打印海报,在报到时交给注册台会务人员,由组委会统一张贴。
口头报告作者也可以张贴海报。
推荐海报尺寸:0.8m(宽)*0.9m(高)
海报模板(中文英文版皆可):
中文:       海报张贴模板80cmx90cm-.pptx
 英文:       Poster-Template--80cmx90cm.pptx

英文稿件摘要模板:
   Abstract-Template.doc
中文稿件模板:
   中文模板.doc
稿件保密承诺书:
   会议论文保密承诺.doc  
SPIE会议论文集全文投稿要求:
   Contract Proceedings SPIE Manuscript Specifications_4 pagepapers.pdf

SPIE会议论文集提交作者信息的要求:
   Contract Proceedings Submitting Authors Important Info.pdf

更多详细投稿要求请参考:https://spie.org/conferences-and-exhibitions/spie-manuscript-submissions-guidelines
 SPIE范文可查看:
spie官网的digitallibrary里面任意一篇Open Access 文章下载参考。
论文出版
 支持期刊:
SPIE (Ei)(会议各方向投稿均可收录)、《光通信技术》《光通信研究》《水下无人系统学报》《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量子电子学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等。
 

会议日程

10月11日13:00-19:00 大会注册,一楼大厅




















会议注册

无论是否投稿,均欢迎参会!
会议注册链接:https://b2b.csoe.org.cn/registration/GoInc2024.html
线上注册系统将于10月10日关闭,如果关闭请到现场注册,感谢参会!

微信图片_20240802155623

会议费包括:
1、第1-3日所有会场和展区入场;
2、第2-3日的午餐,第1-3日的晚餐,会议期间茶歇;
3、会议手册、会议投稿文集、资料袋。

特别提示:
1. 退款:会议费在会前2周之前可退全款,会前2周以后因产生会议成本将不再支持退款;
2. 发票:会议费发票将在会前两周至会后两周内集中处理,会议将提供正规会议费发票(优选电子发票,发票定向发送至注册人电子邮箱;纸票和专票出票周期较长);
3. 如果您计划先个人垫付再报销,请先跟单位财务确认好是否支持这种方式;
4.注册时的分会场选择仅用于组委会预估专题分会规模,注册人届时可自由参加会议期间的任何会议,闭门会议除外;
5.会议费不含论文出版费,住宿费;中文稿件出版费由录用期刊收取,spie英文稿件出版费由组委会代收,,2500元/篇;

付款方式:
1、优选在线支付:注册完成后,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付款
支付完成后将跳转到报名管理页面,请在该页面点击”申请“,填写开票信息。
2、 汇款转账:汇款时请务必注明“GoInc+参会人姓名”,以便核对。
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
户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

3、 现场刷卡或支付宝支付 

会员申请
  欢迎加入学会: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招募新会员,学会会将享受专属服务,包括:学会所有会议折扣价、会员专属刊物、活动优先参与权等,诚挚期待您的加入您加入!
会员申请请点击下面链接或者扫码:
https://b2b.csoe.org.cn/member/invite.php?user=qinqianrong&goto=account


请您在采集系统“推荐入会”这一栏填写“光通信专委会”
,这样将由我们专属人员协助您后续会员办理工作,审核、发票、会员证等等。
相关文件:
学会章程: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章程.pdf.pdf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费收取和使用管理办法: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费收取和使用管理办法.pdf.pdf 
企业赞助
  赞助及展桌联系人:
郭圣
电话:18710157604(同微信)
邮箱:guosheng@csoe.org.cn
战嘉鹤
电话:15620516539
邮箱:zhanjiahe@csoe.org.cn
鄂荣鹏 
电话:13001030561
邮箱:erongpeng@csoe.org.cn
 

下载文件
同期活动

 

同期活动一、空间光通信与智能互联----“航天科技交流合作”特别活动
   
       作为在武汉召开的“第七届光信息与光网络大会”同期特别活动安排,酒泉市科学技术协会与华中科技大学
NGIA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主办“航天科技交流合作特别专题”。特邀航天科技专家介绍神舟十九号的任务目标、技术创新以及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安排组织参与神舟十九号发射观礼,近距离见证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壮丽发射,并举办航天专题讲座与讨论,参观中国航天成就展,学习“两弹一星”精神,共同探讨航天科技热点问题,激发对航天科技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Ø  活动日期:

1011-13日;1024-26

Ø  活动地点:

湖北省武汉市;甘肃省酒泉市(神舟十九号发射观礼)

Ø  组织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通信与信息网络专业会员会、华中科技大学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酒泉科学技术协会

特别专题活动内容:

专家特邀报告

航天科技讲座与圆桌讨论

航天城参观考察

神舟十九号发射观礼

航天科技城参观考察及神州十九号发射观礼报名详情请在会议注册栏查看

  席:

  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

  雷,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李伟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雷,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奇,华中科技大学

柯昌剑,华中科技大学

杨春勇,中南民族大学

倪文军,中南民族大学

邀请报告(更新中):

鲍智康,氦星光联科技有限公司

高铎瑞,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丛润民,山东大学

冯向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

蒋大钢,电子科技大学——面向空间光通信的链路状态感知方法研究

  岩,北京邮电大学

李允博,中国移动研究院——空间智能光传送网组网技术探讨

薛志鹏,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轻小型激光通信光机系统发展态势及技术现状

  凯,北京理工大学——空间激光链路通信测距关键技术

杨一超,蓝星光域(上海)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商业激光通信终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俞杭华,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低轨激光星间链路实践与大规模组网应用思考

  静,电子科技大学

张深茂,华中科技大学——高速率实时空间激光通信平台设计

 

朱玉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激光通信卫星多级回路跟瞄控制


同期活动二、港澳数据跨境流动创新论坛

同期活动三、智能光网络技术产品与需求展示对接会


同期活动四、光信息网络在新型电力应用对接会



Workshop

交通住宿
 

武汉欧亚会展国际酒店
地址: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路20号

豪华大床房:458元/天,含单早
豪华标准间:488元/天,含双早

一、机场路线:
 
武汉天河机场-武汉欧亚会展国际酒店
 
1.地铁2号线【天河机场】→地铁6号线【常青花园】→【金银湖】下车,步行200米到达。
 
2.打车约30分钟,路途约23公里,花费60元左右。
 
二、高铁路线:
 
武汉站-武汉欧亚会展国际酒店
 
1.地铁4号线【武汉火车站】→地铁8号线【岳家嘴站】→地铁3号线【赵家条】→地铁6号线【香港路】→【金银湖】下车,步行200米到达。
 
2.打车约40分钟,路途约30公里,花费80元左右。
 
汉口站-武汉欧亚会展国际酒店
 
1.地铁2号线【汉口火车站】——地铁6号线【常青花园】→【金银湖】下车,步行200米到达。
 
公交车730/603路【发展大道汉口火车站】——【金银湖路三江航天站】下车,步行200米到达。
 
2.打车约20分钟,距离9公里,花费21元左右。
 
本次高铁到【汉口站】班次较少,汉口站离酒店近,交通方便(公交可直达),约半小时到达。

预订方式:请扫描下面二维码预订,联系人:蒋瑜琴经理,13545160562
微信图片_20240819102759


往届回顾
联系方式
 会议联系人:
秦茜蓉
联系电话:022-58168872
邮箱:qinqianrong@csoe.org.cn

赞助及展桌联系人:
郭圣
电话:18710157604(同微信)
邮箱:guosheng@csoe.org.cn
战嘉鹤
电话:15620516539
邮箱:zhanjiahe@csoe.org.cn
鄂荣鹏 
电话:13001030561
邮箱:erongpeng@csoe.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