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会议将提供多种赞助方式,包括整体活动赞助(白金、金牌、银牌)、单项活动赞助(展桌、产业论坛、优秀奖冠名、晚宴、茶歇、招聘等),以及现场推广赞助(会刊广告、胸牌广告、资料袋广告、礼品等),详细信息请联系我们。
陈晶磊(投稿、注册、发票),18611889864,chenjinglei@csoe.org.cn
张洁(圆桌会议、会议赞助),022-59013419,zhangjie@csoe.org.cn
王淼(专题分会),010-83326131,miaowang@csoe.org.cn
郭圣(展商),18710157604,guosheng@csoe.org.cn
注册网站:https://b2b.csoe.org.cn/registration/PESCO2025.html
会议费:
参会类型 |
2025.4.30日前(含)缴费 |
2025.4.30日后缴费 |
CSOE会员价 |
非学生代表 |
3000元/人 |
3200元/人 |
2800元/人 |
学生代表 |
1800元/人 |
2000元/人 |
1800元/人 |
会议费包括:
1.所有会场和展区入场;
2.第2-3日的午餐,第1-3日的晚餐,会议期间茶歇;
3.会议手册、会议投稿文集、资料袋。
支付方式:
1. 在线支付(优选):
注册完成后会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支付。支付完成后请在线申请发票。
2. 银行汇款:
学会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
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
户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备注:光电融合+姓名
汇款完成后请在注册时上传汇款凭证,组委会审核通过后请在线申请发票。
3. 现场缴费:
现场支持刷卡、支付宝、微信或现金支付。支付完成后请扫描现场工作人员给您的二维码申请发票。
注意事项:
1. 退款:会议费在会前2周之前可退全款,会前2周以后因产生会议成本将不再支持退款;
2. 发票:会议发票最晚于会后两周内处理完毕;
3. 如果您计划先个人垫付再报销,请先跟单位财务确认好是否支持这种方式;
4. 会议费不包含论文出版费和住宿费;
5. 若要享受提前注册优惠,请于截止日期之前完成支付;
6. 如需加入CSOE学会会员,享受会议费优惠,请注册并登录会员采集系统(https://b2b.csoe.org.cn/member/invite.php?user=zhangjie&goto=account),填写个人信息。请在“入会渠道”栏目选择“立强论坛专委会”,以便组委会跟进后续事宜。
征文方向:
1.光电集成芯片
2.材料与器件
3.微波光子学
4.通信与互连
5.计算与处理
6.量子信息
7.成像与显示
8.测量与传感
9.制造与检测
10.医工交叉
投稿网站:
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PESCO2025.html
截稿日期:
2025年4月20日
投稿要求:
请作者按下述要求提交稿件和保密审查证明,审稿结果最晚于截稿后两周内发到通讯作者邮箱,请作者按录用通知的要求注册会议。
1.如需发表到SPIE会议文集(英文,EI收录):请在投稿时提交400-500字的中文长摘要,收到录用通知后请按要求将英文全文上传到SPIE网站;
2.仅交流,不发表:请在投稿时提交400-500字的中文长摘要,并在主要投稿期刊处选择“仅交流,不发表”。
摘要模板:
摘要模板.docx
保密审查
投稿前请作者务必自行做好论文保密审查工作,并将会议保密审查表(网站下载)或本单位保密审查表提交到投稿网站。有保密审查表的组委会将优先安排审稿。
口头报告准备
报告语言:中文
所有报告人应在预定场次开始前至少15分钟到达相应的会议室,并将ppt拷贝到组委会的电脑上进行演示。
海报准备
5月15日前,张贴报告作者可以将电子版海报发到chenjinglei@csoe.org.cn(以稿件编号作为文件名),由组委会统一打印和张贴。5月15日后,请作者自行打印海报并在签到时交给注册台的会务人员。
请作者在规定的海报交流时段站在海报旁边回答问题,同与会者深入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口头报告作者也可以张贴海报。
推荐海报尺寸:0.8m(宽)*0.8m(高)
展览展示
为充分展示光电融合领域优秀企业、平台的技术服务与产品研发能力,推动更多潜在用户与供应商之间的深入交流,组委会将在会议期间设置展示区,以海报、展桌、联合宣讲、新品发布等形式,集中展示本领域产学研机构的创新成果和未来布局,以及人才招聘、项目合作、成果转化、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需求,以期达成进一步合作。
青年专场及评选
本活动将征集35岁及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和在读学生的最新学术/产业成果,以口头报告和张贴报告的形式进行交流。口头报告作者需准备5分钟ppt报告(7-8页),张贴报告作者需准备80cmx80cm海报。请作者进入投稿系统提交摘要(已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均可参与交流),分会场选择“青年专场”。组委会将对优秀报告给予表彰,欢迎踊跃报名!
专题分会(音序,更新中):
1.光电集成芯片
林宏焘,浙江大学
刘晓明,华大九天
陆梁军,上海交通大学
祁 楠,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王斌浩,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
徐 科,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俞泽杰,浙江大学
张 永,上海交通大学
赵昀松,上海曼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材料与器件
付时尧,北京理工大学
关贺元,暨南大学
胡跃强,湖南大学
刘骏秋,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
彭登峰,深圳大学
邱杭锴,杭州奥创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孙海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汪炼成,中南大学
汪 莎,四川大学
蔚浩义,上海理工大学
尹雪帆,北京大学
余学超,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朱慧慧,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
3.微波光子学
白文林,中电29所
常 林,北京大学
董 屾,中电14所
江 伟,南京大学
王 骋,香港城市大学
王 凯,中电38所
王祥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谢意维,浙江大学
杨起帆,北京大学
叶志超,杭州芯傲光电有限公司
张伟锋,北京理工大学
邹喜华,西南交通大学
4.通信与互连
李 凡,中山大学
李 欢,浙江大学
李沼云,中电34所
刘志明,中电科思仪
潘 权,南方科技大学
孙 旭,海光芯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魏金龙,鹏城实验室
姚秋彦,北京邮电大学
张 鹿,浙江大学
赵世振,上海交通大学
诸葛群碧,上海交通大学
5.计算与处理
陈晓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邓 磊,清华大学
范益波,复旦大学
冯吉军,上海理工大学
焦海龙,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李 强,联合微电子中心
林 芃,浙江大学
马恺声,清华大学
马 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潘 晨,南京理工大学
苏 中,知合计算
杨其晟,湖南大学/光子芯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姚 鹏,清华大学
尹勋钊,浙江大学
6.量子信息
江 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林毅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刘 东,清华大学
孙 远,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汪喜林,南京大学
许 鹏,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尹春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德龙,浙江大学
7.成像与显示
鲍成英,清华大学
成钊宇,南智芯视科技有限公司
佃仁伟,湖南大学
甘雪涛,西北工业大学
高河伟,清华大学
黄良辉,广东南海启明光大科技有限公司
季 续,东南大学
刘力源,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王 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立志,北京师范大学
王 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魏一振,杭州光粒科技有限公司
奚 岩,江苏一影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谢小军,西南交通大学
8.测量与传感
陈凤仪,西北大学
陈 沁,暨南大学
陈晓安,中油测井集团公司
冯昌坤,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傅振海,之江实验室
黄雪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雷 明,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李 健,太原理工大学
刘 申,深圳大学
马 蔚,浙江大学
尚 策,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谈宜东,清华大学
魏静轩,电子科技大学
向 阳,武汉华日精密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杨 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周 锋,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9.制造与检测
程增光,复旦大学
储 蔚,张江实验室
戴赟赟,北京理工大学
黄勇军,电子科技大学
李 杨,中山大学
梁宇鑫,联合微电子中心
刘 霞,北京理工大学
史再峰,天津大学
孙思维,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王书晓,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王天宇,山东大学
薛海韵,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杨安丽,九峰山实验室
张敏明,华中科技大学
张巍巍,松山湖实验室
朱 忻,苏州矩阵光电有限公司
10.医工交叉
付 峰,空军军医大学
顾波波,上海交通大学
郭世盛,电子科技大学
洪 弘,南京理工大学
计 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李 鹏,浙江大学
刘成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刘且根,南昌大学
潘雷霆,南开大学
杨西斌,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袁 鑫,西湖大学
张 杨,空军军医大学
大会主席:
郝 跃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祝宁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
罗先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姚建平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渥太华大学
大会共主席:
刘韵洁 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
祝世宁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
余少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
王永良 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军预警学院
毛军发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
崔铁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
罗 毅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
孙胜利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李尔平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
陈山枝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段向阳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执行主席:
戴道锌 浙江大学
陈红胜 浙江大学
黄卫平 海信宽带多媒体
李 明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周 涛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潘时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肖 希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
程序委员会主席:
(一) 学术前沿
徐 坤 北京邮电大学
陈积明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陆延青 南京大学
胡文平 天津大学
仇 旻 西湖大学
张进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蔡一茂 北京大学
周林杰 上海交通大学
储 涛 浙江大学
(二) 产业应用
马卫东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吕建新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秦 锋 天马微电子
周 斌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孙 敏 腾讯
沈世奎 中国联通
王 磊 中国移动
彭承路 湖北长江光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有限公司
组织委员会主席:
主席:
王 攀 浙江大学
李世龙 浙江大学
共主席:
胡 淼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赵 鼎 西湖大学
管小伟 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
专题分会
1.光电集成芯片
主席:
王兴军 北京大学
时尧成 浙江大学
赵 佳 山东大学
委员(音序):
李 兰 西湖大学
钱浩亮 浙江大学
武爱民 羲禾科技
张文富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材料与器件
主席:
彭 超 北京大学
张 晗 深圳大学
杨怡豪 浙江大学
委员(音序):
陈书青 深圳大学
高 振 南方科技大学
胡 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刘建军 湖南大学
3.微波光子学
主席:
潘时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周林杰 上海交通大学
余显斌 浙江大学
委员(音序):
陈佰乐 上海科技大学
池 灏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杜 源 南京大学
祁 亮 上海交通大学
王 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薛晓晓 清华大学
俞泽杰 浙江大学
张杰君 暨南大学
4.通信与互连
主席:
王 健 华中科技大学
高 昊 东南大学
杨 辉 北京邮电大学
刘 柳 浙江大学
委员(音序):
郭昌建 华南师范大学
李建平 广东工业大学
李泳成 苏州大学
庞晓丹 浙江大学
钟康平 香港理工大学
5.计算与处理
主席:
何建军 浙江大学
陈宏伟 清华大学
王 源 北京大学
缪 峰 南京大学
委员(音序):
董晓文 华为
李 欢 浙江大学
李文斌 南京大学
梁世军 南京大学
刘力源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裴 丽 北京交通大学
钱 超 浙江大学
孙广宇 北京大学
孙宏滨 西安交通大学
臧大伟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周 军 电子科技大学
6.量子信息
主席:
王大伟 浙江大学
王 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委员(音序):
陈理想 厦门大学
林毅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刘 峰 浙江大学
刘 进 中山大学
苏晓龙 山西大学
孙 远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7.成像与显示
主席:
杨 青 浙江大学
陈 阳 东南大学
李世龙 浙江大学
宋维涛 北京理工大学
委员(音序):
佃仁伟 湖南大学
王 振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王立志 北京师范大学
郑纪元 清华大学
周军晓 南京大学
8.测量与传感
主席:
胡慧珠 浙江大学
董永康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朱精果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杨宗银 浙江大学
委员(音序):
储 涛 浙江大学
何建国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胡 淼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姜碧强 西北工业大学
姜成昊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雷 明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李 健 太原理工大学
廖常锐 深圳大学
刘 霞 北京理工大学
潘孙强 浙江省质量科学研究院
乔 飞 清华大学
王若晖 西北大学
魏静轩 电子科技大学
谢玮霖 北京理工大学
张亚男 东北大学
9.制造与检测
主席:
冯俊波 联合微电子中心
虞绍良 之江实验室
王作佳 浙江大学
委员(音序):
蔡 艳 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
陈 琳 复旦大学
樊 华 电子科技大学
刘丰满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谭 旻 华中科技大学
魏 凯 浙江大学
吴 恒 北京大学
杨 冰 九峰山实验室
10.医工交叉
主席:
陈雪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杨 健 北京理工大学
钱 骏 浙江大学
回晓楠 浙江大学
委员(音序):
郜 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顾昌展 上海交通大学
郭 敏 浙江大学
惠 辉 中科院自动化所
李 锐 振电(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刘澄玉 东南大学
田 震 天津大学
王 雄 上海科技大学
于岩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链长制/产学研圆桌讨论
1.光电融合+数据中心
主题一召集人:段向阳(中兴通讯) 马卫东(光迅科技) 共同召集人:汤宁峰(中兴通讯)
主题二召集人:黄卫平(海信宽带多媒体) 周斌(华为) 孙敏(腾讯)
2.光电融合+通信
召集人:吕建新(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光电融合+AI
召集人:肖希(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
4.光电融合+感知与控制
召集人:周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5.光电融合+可穿戴设备
召集人:陶光明(华中科技大学) 付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6.光电融合+先进显示
召集人:秦锋(天马微电子) 宋茂文(东南大学)
7.光电融合+医工交叉
主题一召集人:王立强(浙江大学/浙江之科立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主题二召集人:师国伟(空军军医大学特色医学中心)
8.光电融合+智能驾驶
召集人:朱精果(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9.光电融合+机器视觉
召集人:王旭龙琦(杭州利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为加速我国光学工程及交叉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全面突破,助力我国光电、光子行业全球竞争力提升,应对高速发展的市场环境、技术进步和全球化挑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将举办“立强大会”系列会议。会议以“自主创新、协同发展”为核心,通过资源整合、技术交流、经验分享、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和展览展示等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多维度交流平台。
第一届光电融合大会计划于2025年5月24-26日在杭州召开,围绕人工智能、通信、数据中心、智能驾驶、机器视觉、可穿戴设备、先进显示、精密测量、医工交叉等应用方向开展数十场专题研讨和链长会议,同期举办《光电融合-前沿与工程》期刊编委会工作会和光电融合专委会工作会,汇聚光电融合领域顶尖专家学者、企业领袖、投资机构,搭建高水平交流合作平台,探讨光电融合前沿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推动光电融合领域高质量发展。
会议邀请函请见
第一届光电融合大会邀请函与会议通知.pdf
会议目标:
会议、专委会、期刊三位一体,打造光电融合领域的顶级盛会;
学术前沿和产业应用两大板块一体化设计,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吸引优质项目和人才,助力光电融合产业集聚发展。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电融合专业委员会
《光电融合-前沿与工程》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