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时间
-
会议时间:9月10-11日
会议注册系统将于9月7日10点关闭,在此时间之后,请参会人员会议现场注册
会议首页
会议如期,9月10-11日。 议程最新版! 交流议程-0904.pdf,可下载 。
疫情防控告知函.pdf
会议注册系统将于9月7日12点关闭,在此时间之后,请参会人员会议现场注册
参会提示:
1.参会人员须持双绿码签到,即健康码和行程码绿码。会议期间须全程佩戴口罩;
2.会议须全面采集参会人员数据,提示您请先注册填写好参会信息,可以现场再刷卡付费;
3.专题邀请报告及会议组织机构中人员,参会形式请选择“特邀报告人“进行登记;其他人员请选择“参会代表”;
4.请准确填写参会人员联系电话和邮箱,方便接收组委会通知;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航天领域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多国家争相发展航天事业,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宇宙和地球的认识,这在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太空力量的发展与建设整体离不开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个层面。基于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航天事业全面、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组委会特组织本次论坛,论坛将汇聚本领域领军专家和骨干团队,以聚焦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需求,推进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和规划论证,为各研究机构搭建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
疫情防控告知函.pdf
会议注册系统将于9月7日12点关闭,在此时间之后,请参会人员会议现场注册
参会提示:
1.参会人员须持双绿码签到,即健康码和行程码绿码。会议期间须全程佩戴口罩;
2.会议须全面采集参会人员数据,提示您请先注册填写好参会信息,可以现场再刷卡付费;
3.专题邀请报告及会议组织机构中人员,参会形式请选择“特邀报告人“进行登记;其他人员请选择“参会代表”;
4.请准确填写参会人员联系电话和邮箱,方便接收组委会通知;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航天领域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多国家争相发展航天事业,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宇宙和地球的认识,这在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太空力量的发展与建设整体离不开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个层面。基于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航天事业全面、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组委会特组织本次论坛,论坛将汇聚本领域领军专家和骨干团队,以聚焦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需求,推进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和规划论证,为各研究机构搭建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
主办单位:
兰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真空技术与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空间环境材料行为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
承办单位:
兰州市科技局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光电信息控制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联办单位: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兰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真空技术与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空间环境材料行为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
承办单位:
兰州市科技局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光电信息控制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联办单位: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组织机构
大会主席:
吕跃广 院士,中国工程院
包为民 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周志成 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张伟文 市长,兰州市人民政府
王小军 所长,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大会共主席:
马小洁 党委书记,兰州大学
严纯华 院士,兰州大学
赖远明 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赖远明 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刘维民 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夏佳文 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张广军 院士,东南大学
姜会林 院士,长春理工大学
侯 晓 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王沙飞 院士,中国工程院
曹喜滨 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润福 党委书记,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组织委员会主席:
周佐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部长
李劲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总设计师
何 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党委书记
杨东春,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关 松,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三研究所 副所长
高玉闪,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所长助理
李得天,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科技委主任
李小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极端环境下装备效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王 柠,兰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
王 柠,兰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
专题一、天基信息网络技术
专题主席:
黄普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
陈山枝,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陈山枝,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周 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专题程序委员会(音序):
丁 睿,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高西奇,东南大学
胡向晖,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
匡麟玲,清华大学
罗洪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陶 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
汪春霆,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公司
翟盛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翟盛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张 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 兴,北京邮电大学
专题二、智能遥感与多域信息融合应用
专题主席:
李劲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
李小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李小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专题程序委员会(音序):
安 玮,国防科技大学
范静涛,清华大学
和 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应用卫星总体部
和 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应用卫星总体部
贾惠柱,北京大学
李树涛,湖南大学
李正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徐帆江,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天基综合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
专题三、空间安全与防护技术
专题主席:
马 佳,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周佐新,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专题程序委员会(音序):
李 志,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毛宏霞,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唐 义,北京理工大学
肖余之,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赵剑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专题四、先进运载及保障技术
专题主席:
吴炜琦,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范瑞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范瑞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专题程序委员会(音序):
高松涛,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何 巍,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梁纪秋,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
王健儒,西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
高玉闪,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杨毅强,中国科学院空天飞行科技中心
张 楠,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专题五、先进空间动力技术
专题主席:
侯 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何国强,西北工业大学
王润福,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专题共主席:
李 永,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耿 海,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刘佩进,西北工业大学
专题程序委员会(音序):
陈熙萌,兰州大学
高 峰,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高 峰,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杭观荣,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
刘玉孝,兰州大学
刘玉孝,兰州大学
满延进,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任 萍,西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
汤海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夏广庆,大连理工大学
谢 侃,北京理工大学
谢 侃,北京理工大学
占明明,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
赵守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专题六、真空与先进表面工程技术及基础前沿理论
专题主席:
李得天,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黄奕勇,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专题程序委员会(音序):
李红轩,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刘 坤,东北大学
刘定权,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吴宜勇,哈尔滨工业大学
熊玉卿,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闫荣鑫,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严小军,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专家报告
大会报告:
小型化重离子加速器的社会应用——夏佳文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小型化重离子加速器的社会应用——夏佳文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空间机器人技术发展与挑战——周佐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
空间目标多模特征提取与识别——霍超颖,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天基超算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赵军锁,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表面先进工程技术及航天应用——冯煜东,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专题一、天基信息网络技术(音序)
李红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感知的时间确定网络组网技术
刘 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低轨通信卫星网络技术与发展趋势思考
贾 敏,哈尔滨工业大学——星地一体网络电磁频谱高效利用
梅 强,中国卫星网络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低轨卫星通信星座应用发展研究
孙汉汶,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基于星上处理的卫星IP网络路由协议设计及部署方法
孙建锋,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相控激光技术与星间链路应用
肖振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来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初探
尤 力,东南大学——大规模MIMO卫星移动通信
肖振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来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初探
尤 力,东南大学——大规模MIMO卫星移动通信
张 琦,北京邮电大学——天基卫星光网络技术
张 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卫星通信与5G/6G融合技术
张 兴,北京邮电大学——星地融合网络资源管控技术
张映南,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通信卫星灵活载荷技术综述
专题二、智能遥感与多域信息融合应用(音序)
范 达,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遥感舰船目标检测与未来天基智能搜索
何国金,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大数据智能服务
贾惠柱,北京大学——数字视网膜技术及航天应用
康旭东,湖南大学——高分辨高光谱图像高效处理与识别
李玉庆,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在空间遥感应用的几点思考
李正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遥感:以机器学习在大气颗粒物反演中的应用为例
卢 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解读美导弹防御2.0中的智能技术运用
阮宁娟,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空间光学遥感系统发展的思考
石 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速飞行器等离子鞘套光谱辐射特性及天基光谱探测思考
陶海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用于网络化电子系统的电磁信息融合技术
陶海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用于网络化电子系统的电磁信息融合技术
王中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高中低多轨道多星协同智能遥感网络体系设计构想
智喜洋,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光学遥感信息智能解译技术的发展与思考
专题三、空间安全与防护技术
空间目标监测
张洪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目标实时监视策略
庄海孝,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天地一体化空间碎片协同监视资源调度方法
曲耀斌,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空间碎片的网络化感知与智能态势关联技术研究
范吉堂,北京理工大学——空间碎片防护材料与结构技术
唐 义,北京理工大学——广域探测载荷探测能力标定方法研究
晋利兵,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基于红外点目标探测体制的空间目标探测技术
谷 牧,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基于红外光谱的点目标特征提取技术研究
焦建超,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高性能轻量化空间目标探测载荷技术
焦建超,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高性能轻量化空间目标探测载荷技术
测量与处理
李 志,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空间安全与防护任务推演平台及应用
魏祥泉,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基于双反馈神经网络的空间目标智能识别
陈洛洋,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复杂场景遥感图像目标智能检测、分割、识别
安全与防护技术
赵剑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激光清除空间碎片
庞宝君,哈尔滨工业大学——微小空间碎片环境与航天器安全防护技术研究进展
谭福利,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超高速碰撞加载技术及其在空间碎片防护中的应用
孙少勇,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空间碎片天基光学广域高灵敏度探测系统
李仁俊,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基于空间抵近飞行器的主动防护技术发展
刘华伟,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国外空间碎片移除技术发展与启示
尹 卿,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低轨互联网星座发展现状及受空间碎片影响分析
服务与维护技术
张 淼,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太空怒火”计划对在轨服务技术发展的一些启示
专题四、先进运载及保障技术
刘观日,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航天运载器箭体结构轻质化设计技术研究
毛玉明,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运载火箭总体集成精细化设计与评估技术研究
陈文杰,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大型整体式固体发动机发展现状和技术挑战
杨 飒,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泵后摇摆技术进展
田 原,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百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研究与应用
白彦军,西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分段式固体发动机技术发展现状与挑战
史晓宁,中国科学院空天飞行科技中心——固体运载火箭需求与创新
马 英,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故障诊断与容错重构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展望
冀 宾,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增材制造在航天器结构上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邢建伟,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于运载火箭的可重复使用技术发展思考
黄 兴,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应用5G通信技术的航天测发控系统
杜大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液体火箭发动机结构动强度问题及后续研究思路
付密果,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面向大型固体火箭的子结构模态综合预示技术
专题五、先进空间动力技术
夏 彦,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10kWe斯特林热电一体化空间堆概念研究进展
周 成,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大功率空间核电推进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李清廉,国防科技大学——电动膨胀循环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动态特性分析
耿 海,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空间电推进技术发展及应用展望
赵守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国外空间核反应堆电源发展情况
杭观荣,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高比冲霍尔电推进技术研究
冮 强,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空天组合动力技术展望
冮 强,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空天组合动力技术展望
邓永锋,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氧化亚氮煤油无毒双组元姿控发动机方案与试验研究
南宝江,西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模块化固体推进技术及其在空间平台主动防御中的应用
邓康清,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固体推力调节技术及其在空间推进中的应用
杨文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亚微牛级推力测量技术进展
谢 侃,北京理工大学——空间电动力绳系技术
谢 侃,北京理工大学——空间电动力绳系技术
贾艳辉,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新材料在空间电推进产品中的应用
韩罗峰,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M2型微波离子电推进系统研制及在轨验证
鹿 畅,大连理工大学——考夫曼离子推力器放电室数值模拟研究综述及展望
专题六、真空与先进表面工程技术及基础前沿理论(音序)
陈荣发,扬州大学,空压机双螺杆转子表面耐磨和耐腐蚀涂层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
刁训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多功能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薄膜器件及其空天应用
鞠鹏飞,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空间环境润滑防护薄膜及应用
李存惠,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我国主带彗星喷发物特性探测方案与进展
刘 坤,东北大学——基于涡轮增压的吸气式电推进系统进气结构研究
卢松涛,哈尔滨工业大学——极端环境用高稳定超黑涂层
孙 伟,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空间站在轨检漏技术研究
王旭迪,合肥工业大学——微小密闭空间关键真空问题研究进展
王学锋,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用于地磁测量的星载原子磁力仪
吴辰宸,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放电技术应用新方向
吴宜勇,哈尔滨工业大学——深空探测---光伏能源系统的发展与挑战
张海燕,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月尘防护表面设计及疏尘特性研究
张伟丽,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天文望远镜用大口径高陡度双色镜研究
议题方向
专题一、天基信息网络技术
在天基信息系统持续网路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提升天基信息网络的可用性、高效性、灵活性与安全性,解决日益增长的陆海空天用户需求与天基信息网络建设不协调之间的矛盾,研究天基信息网络体系及其关键技术。内容涵盖但不限于:
多功能大规模空间系统技术、高性能空间信息处理技术、空间智能网络技术、灵活通信技术、甚高通量网络化卫星技术、先进空间网络载荷与平台技术、多域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新型天基信息网络体系构架技术、天地一体5G/6G融合技术、天基物联网技术、低轨巨型星座体制协议技术、天基系统异构组网互联技术、高动态网络路由协议技术、天地一体高效传输接入技术、星间/星地激光通信技术、频谱智能感知技术、天地一体综合管控技术、天基信息网络异构互联安全技术、智能化网络处理计算技术、软件定义灵活通信广播技术、天基信息网络仿真验证技术。
专题二、智能遥感与多域信息融合应用
随着遥感资源的日益丰富,遥感信息逐步走向多谱段、多类别、多维度、多特征。为充分利用智能化手段,充分挖掘海量数据中包含的信息内涵,需在智能遥感与多域信息融合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内容涵盖但不限于:智能化对地观测遥感系统,智能化高光谱/超光谱有效载荷技术,遥感信息智能解译技术,大规模网络化遥感系统智能任务规划技术,智能化遥感信息提取与分析技术,多源异构遥感数据智能融合处理技术,多源遥感数据类脑融合识别技术等等。
专题三、空间安全与防护技术
在空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满足太空域人类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需求,提升空间体系安全与防护能力,研究空间安全与防护等关键技术。内容涵盖但不限于:空间碎片感知监测技术,空间碎片碰撞告警与取证技术,空间碎片主/被动防护技术,空间碎片减缓技术,太空交通管理技术,空间目标多模特征识别技术,空间目标感知、规避与防护技术、空间信息安全与防护技术,体系防护能力评估技术,空间安全与防护国际、国内法律问题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空间安全与防护中的应用思考。
专题四、先进运载及保障技术
面向快速、高能、高效、经济、安全、可靠进出空间的任务需求,充分利用智慧化、信息化、新材料、新结构等先进技术,创新理念、创新体系、创能能力,提升运载火箭的任务适应性、飞行可靠性、使用维护性,研究先进运载及保障技术。内容涵盖但不限于:高效率运载火箭总体设计技术、智能飞行任务规划和重构技术、轻质化箭体结构技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新概念运载火箭技术、新型发射总体技术、新型发射场概念设计、智能化快速测发技术。
专题五、先进空间动力技术
面向未来空间任务对推进的多样化需求,面向高比冲、长寿命、多模式的先进空间动力技术。专题征文范围包括:空间飞行任务规划与推进系统应用;电热、离子、Hall、MPD、VASIMR等电推力器技术;微推力器和Cubesats的动力推进应用技术;固体火箭、液体火箭等化学推进技术和核动力推进技术;先进空间动力技术基础理论、模型和数值仿真以及其测试、试验与诊断技术;先进空间动力推进新材料、器件和关键部组件技术及防护技术。
专题六、真空与先进表面工程技术及基础前沿理论
面向针对空间发展及应用的真空技术、先进表面工程技术、基础前沿理论等关键技术研究,内容涵盖但不限于:空间技术及空天应用、量子真空测量技术、推进剂及空间真空泄漏检测技术、深空环境探测技术、PVD/CVD/ALD等薄膜制备及应用技术、高能束表面处理、表面功能微结构制造、超构表面设计与制造、纳米结构自组装、复合表面工程技术、表面结构与性能分析、其他前沿基础理论研究等。
面向针对空间发展及应用的真空技术、先进表面工程技术、基础前沿理论等关键技术研究,内容涵盖但不限于:空间技术及空天应用、量子真空测量技术、推进剂及空间真空泄漏检测技术、深空环境探测技术、PVD/CVD/ALD等薄膜制备及应用技术、高能束表面处理、表面功能微结构制造、超构表面设计与制造、纳米结构自组装、复合表面工程技术、表面结构与性能分析、其他前沿基础理论研究等。
投稿指南
论文出版
会议日程
会议注册
参会提示:
1.参会人员须持双绿码签到,即健康码和行程码绿码。会议期间须全程佩戴口罩;
2.会议须全面采集参会人员数据,提示您请先注册填写好参会信息,可以现场再刷卡付费;
3.专题邀请报告及会议组织机构中人员,参会形式请选择“特邀报告人“进行登记;其他人员请选择“参会代表”;
4.请准确填写参会人员联系电话和邮箱,方便接收组委会通知;
5.口头交流作者请准备10分钟PPT文件,现场带过来即可;
6.未接到口头报告通知的作者请准备论文海报
海报尺寸:80cm*80cm
海报要求:需打印成彩色,请严格按照海报要求准备并自行打印带到会场。海报需包括稿件编号、论文题目、作者和单位,论文内容需包括引言,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数据和结果,可以配图。
1.参会人员须持双绿码签到,即健康码和行程码绿码。会议期间须全程佩戴口罩;
2.会议须全面采集参会人员数据,提示您请先注册填写好参会信息,可以现场再刷卡付费;
3.专题邀请报告及会议组织机构中人员,参会形式请选择“特邀报告人“进行登记;其他人员请选择“参会代表”;
4.请准确填写参会人员联系电话和邮箱,方便接收组委会通知;
5.口头交流作者请准备10分钟PPT文件,现场带过来即可;
6.未接到口头报告通知的作者请准备论文海报
海报尺寸:80cm*80cm
海报要求:需打印成彩色,请严格按照海报要求准备并自行打印带到会场。海报需包括稿件编号、论文题目、作者和单位,论文内容需包括引言,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数据和结果,可以配图。
海报中英文皆可,推荐中文。 第二届未来空间技术高峰论坛-海报模板.pptx
会议费:2801元/人。会议将提供正规会议费发票(优选电子发票,发票定向发送至注册人电子邮箱)。
费用说明:
1.会议录用文章不收版面费,参会仅缴纳会议费2801;
2.推荐到spie会议论文集上的,若发表需要缴纳注册费2801和版面费2500;
3.推荐到其他合作期刊上的,仅缴会议费2801,文章若正刊发表,版面费同相应期刊另外结算;
付款方式:
1.会议录用文章不收版面费,参会仅缴纳会议费2801;
2.推荐到spie会议论文集上的,若发表需要缴纳注册费2801和版面费2500;
3.推荐到其他合作期刊上的,仅缴会议费2801,文章若正刊发表,版面费同相应期刊另外结算;
付款方式:
1.在线支付:注册完成后,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在线完成支付。
2.汇款转账:
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
户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
汇款时作者请务必注明“姓名+空间21”,以便核对。
3.现场刷卡
3.现场刷卡
企业赞助
下载文件
同期活动
交通住宿
宾馆名称:兰州宁卧庄宾馆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天水中路20号
交通指南:酒店距兰州中川国际机场70公里,有机场大巴,车程一个小时左右。
组委会不统一安排住宿,请自行联系酒店,该酒店订房请联系:高经理,邮箱353238897@qq.com,需提交姓名、入住时间、几间、房型,会议协议价:四星单间/标间480元/间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天水中路20号
交通指南:酒店距兰州中川国际机场70公里,有机场大巴,车程一个小时左右。
组委会不统一安排住宿,请自行联系酒店,该酒店订房请联系:高经理,邮箱353238897@qq.com,需提交姓名、入住时间、几间、房型,会议协议价:四星单间/标间480元/间
联系我们
参会:
吴迪,022-58168520,wudi@csoe.org.cn
企业合作:
吴迪,022-58168520,wudi@csoe.org.cn
企业合作:
郭 圣 18710157604(同微信)guosheng@csoe.org.cn
吕子辰 13810226340(同微信)lvzichen@csoe.org.cn
往届回顾
首届未来空间技术高峰论坛,2020年9月,兰州, https://b2b.csoe.org.cn/meeting/SP2020.html
会员申请
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