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征稿】2020年第9期“超表面波前调控”

   2020-04-14 红外与激光工程125730
核心提示:2020年第9期“超表面波前调控” 专题征稿

超表面波前调控”专题征稿


光学元器件是以特定方式调控光的振幅、相位以及偏振,实现光场波前调控。针对未来集成化、微型化的器件发展趋势,大体积的传统光学元件无法胜任,而三维体超材料也存在加工困难、损耗大等缺陷,因此,超表面这一概念应运而生。超表面能够突破传统光学元件和体超材料的种种限制,表现出强大的波前调控能力,其与生俱来的超薄、紧凑的性质以及在亚波长尺度上空间逐点进行光场调控的能力,为集成化微型光学元器件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思路。超表面具有独特的在亚波长尺度上任意调制电磁波参量的能力,能够产生各种特殊效应,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
当前,功能强大多样、设计方法灵活的超表面为各类电磁波前调控器件的设计提供了潜在的可行性和新的视角,在全息术、奇点光学、光存储、光加密与防伪、超透镜与色散控制、彩色印刷、非线性光学、量子信息处理、光通信与集成光电子学等应用领域都极具优势与潜力,为光学元器件向微型化、集成化和多功能化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为了进一步推进超表面的实用化发展,增加超表面的信息容量,将不同的功能整合到一起,获得独特的光学性质,必须充分利用超表面所具有的优异波前调控能力和极高的设计自由度,深入挖掘可行的突破方向。为此,高信息容量的复用超表面、突破了材料特性和固定结构阻碍的动态可重构超表面、引入了新的频率设计自由度的非线性超表面等纷纷涌现,新机理、新材料、新应用层出不穷,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为了促进相关研究人员在超表面波前调控及其应用领域交流最新成果,《红外与激光工程》计划于2020年第9期重点打造“超表面波前调控”专题,现特向广大专家学者征集超表面领域相关原创性的研究论文或综述论文,旨在集中反映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研究进展(暂不接收综述性的自由来稿)。

 

征稿范围

 

  • 超表面光场整形

  • 超表面光信息处理

  • 超表面全息术

  • 超透镜与色散控制

  • 动态可调超表面

  • 非线性超表面

  • 超表面电磁隐身

  • 太赫兹超表面

  • 超表面彩色印刷术

  • 超表面量子信息处理

  • 超表面时空调制

  • 多功能超表面

  • 超表面多维光场调控

  • 人工智能超表面设计

 

截稿日期

2020年6月30日

 

投稿方式

登录网址www.irla.cn,进入《红外与激光工程》主页,点击“作者投稿”进入作者中心,按系统要求填写信息,上传稿件及保密审查证明和版权转让协议等相关文件,文题末尾标注“(超表面波前调控专题投稿)”,投稿模版及要求请参见期刊官网下载中心。

 

专题联系人

许文颖编辑

Tel:022-58168883

Email:eileenwenying@126.com

 

 

none="shifuMouseDown('shifu_t_015')" style="margin-top: 5px;padding: 10px;letter-spacing: 0.544px;text-align: justify;border-style: none none none solid;line-height: 25px;text-shadow: rgb(34, 95, 135) 0px 1px 0px;color: rgb(81, 81, 81);border-radius: 4px;box-shadow: rgb(153, 153, 153) 2px 2px 4px;border-left-width: 10px;border-left-color: rgb(228, 53, 53);display: inline-block;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mpa-from-tpl="t">

特邀组稿专家简介

 

黄玲玲,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霍英东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主要从事微纳光学功能器件及物理机制研究,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 Advanced Materials, Nano Letters,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Laser Photonics & Review等国际顶级期刊。研究工作获多家国际学术媒体(如Physics World、Nanotech web、E&T:Magazine、SPIE Newsroom、Phys.org等)及学术期刊(如Nature、Nature Photonics、Nature Materials等)的重点评述、大幅引用和亮点报道。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等十余个项目。获得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金国藩青年学子奖,博士论文获首届全国光学工程学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担任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专委员会委员,国家基金委、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函评专家,Advanced Materials、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等近20个SCI期刊审稿人。担任中国激光杂志社青年编委,《红外与激光工程》青年编委。

 

陈树琪,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和泰达应用物理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等。致力于人工微结构光场调控理论和实验研究,在国际上提出了少层人工微结构概念,系统地开展了少层人工微结构光场调控理论、实验和潜在应用研究。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参编著作《metamaterials - Devices and Advanced Applications》1部;受邀在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撰写本领域综述论文10余篇。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20余项。目前任《光学学报》《Scientific Reports》《物理》编委,中国激光青年编辑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超材料学会理事等。 

 

王涌天,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和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市混合现实与新型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光学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科技部云计算和大数据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专家组副组长,国家信标委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标准工作组组长,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和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并先后被国际工程光学学会(SPIE)、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和美国光学学会(OSA)评选为会士(Fellow)。长期在技术光学和虚拟现实领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有关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各1项,省部级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多项;发表专著2部、译著2部、论文400余篇,编辑国际会议论文集20部;授权国际发明专利5项,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信息
  • admin
    加关注2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信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