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
新增的133名两院院士中,担任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的有四位专家,分别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李劲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振常、厦门大学张荣、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张学军。
李劲东
李劲东,壮族,1963年8月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专家,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总指挥、总设计师。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
王振常
王振常,中国工程院院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耳鸣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医学影像学系主任。
获北京学者,卫生部、北京市、人社部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领军人才,北京市高创人才杰出人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北京市劳模等荣誉及人才项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专利6项。
从事医学影像学的医教研的一线工作近30年,以头颈部影像学为专业特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眼、耳鼻咽喉等头颈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在耳鸣方面,尤其是搏动性耳鸣的影像学诊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推动头颈部影像专业领域创新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打造了一支以眼耳鼻喉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为特色的专业领军团队。
张荣
张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数十项国家和地方重大研究课题。在解决基础物理问题、攻克材料制备难题的基础上,研制成功新型高性能紫外探测和固态光源器件,开拓高灵敏空天日盲紫外探测成像等重要应用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创造性成就,产生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工作受到国际学术同行高度重视和评价。授权发明专利136件(国际9件),发表SCI论文478篇(7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被SCI论文他引近万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1,2016)、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2,2004)和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排2,1999)各1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8)、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均排1)。长期担任相关领域国家科技计划专家组成员,并在该领域重要国际会议长期任职,对推动我国宽禁带半导体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培养建设了包含十余位国家级人才的创新团队,践行产教融合,培养国家急需人才,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1,2022)、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项,为电子信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学军
张学军,1968年9月生,吉林长春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所长。
1990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1997年在长春光机所获得理学博士,后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光学中心做访问学者。归国后一直从事空间光学系统先进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曾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三)、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三)、19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2014年度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2012年度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三)。申请发明专利30项(授权10项),发表学术论文142篇,其中SCI收录15篇,EI收录95篇。
加入学会会员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邀您成为会员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是中国民政部批准的全国性一级学会。会员涉及光学和光学工程领域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教授、学者,以及商界精英。学会秉承“创新、协同、求真、务实”的精神,将通过学术交流、成果展示、成果转化等多种形式,搭建一个产学研大平台,推动光学工程的技术创新、注重光学科技的成果转化、面向应用促进光学前沿的工程化。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推荐年轻的领军专家作为学会核心力量,培养一批国内外新领军人物。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光学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