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截稿日期:7月7日
会议时间:7月14-16日无论有无投稿,均欢迎参会
会议文集:https://pan.baidu.com/s/1b-7fivIfNpRJstEWOLxSQA

会议主题:逐梦苍穹,迈向空间技术发展新征程;创新引领,谱写真空科学发展新篇章。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真空技术与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空间环境与物质作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承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电磁空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联办单位:
会议相关信息请查看:



吕跃广 院士,中国工程院
包为民 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周志成 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大会共主席:
张广军 院士,中国工程院
姜会林 院士,长春理工大学
侯 晓 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王沙飞 院士,军事科学院
曹喜滨 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杨元喜 院士,西安测绘研究所
李得天 院士,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专题一、未来空间系统
专题二、空间态势感知技术
刘彤宇,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三研究所
专题三、信息传输与时空基准
专题四、在轨服务技术
专题五、航天运输与空间推进技术
谢 侃,电子科技大学
专题六、空间应用技术
专题七、空间真空科学技术与应用
若不发表文章:
只申请做口头或张贴交流,请提交摘要和个人简介信息,并在投稿系统的期刊上选择“不发表,仅交流”。

SPIE会议文集 (EI)、《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s》(EI)、《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文核心)、《航天器工程》(中文核心)、《航天控制》(中文核心)、《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中文核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数据采集与处理》(中文核心)、《现代防御技术》(中文核心)、《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中文核心)、《真空与低温》(科技核心)、《火箭推进》(科技核心)、《宇航总体技术》《飞控与探测》
口头报告准备
ppt比例:16:9
报告语言:中文
海报准备
请作者须在签到时将海报交给注册台的会务人员。
请作者在规定的海报交流时段站在海报旁边回答问题,同与会者深入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推荐海报尺寸:0.8m(宽)*0.9m(高)
模板:

日期 |
时间 |
活动 |
地点 |
7月14日 |
14:00-20:00 |
大会注册 |
2号楼一层大厅 |
7月15日 |
08:30-08:45 |
大会开幕式、主论坛大会报告 1、介绍嘉宾;2、领导致辞 |
2号楼一层 多功能厅 |
08:45-09:15 |
真空技术与航天工程应用——李得天,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
||
09:15-09:45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发展趋势: 5G体制兼容、6G系统融合——陈山枝,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
09:45-10:15 |
时序空间与时敏信息:复杂科学前沿探索——孙胜利,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
10:15-10:45 |
大容量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中新载荷的初步应用与探索——李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
||
10:45-11:15 |
PNT技术发展与展望——周建华,北京卫星导航中心 |
||
7月15日 13:30-17:30 7月16日 08:30-17:00 |
专题一、未来空间系统 专题二、空间态势感知技术 |
2号楼一层 会见厅 |
|
7月15日 13:30-17:30 7月16日 08:30-17:00 |
专题三、信息传输与时空基准 专题六、空间应用技术 |
大礼堂 |
|
7月15日 13:30-17:30 7月16日 08:30-17:00 |
专题四、在轨服务技术 专题五、航天运输与空间推进技术 |
1号楼一层 小礼堂 |
|
7月15日 13:30-17:30 7月16日 08:30-17:00 |
专题七、空间真空科学技术与应用 |
8号楼一层 南湖厅 |
专题一、未来空间系统 & 专题二、空间态势感知技术
地点:2号楼一层会见厅
7月15日 下午 |
|
第一场,未来空间系统-I,主持人:刘国华,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
13:30-13:50 |
面向星群的遥感影像智能服务——王 密,武汉大学 |
13:50-14:10 |
面向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的动力学及控制技术——徐振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14:10-14:30 |
航天运载系统先进结构机构技术——吴会强,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14:30-14:50 |
空间光电载荷数字孪生及应用——贾 鹏,太原理工大学 |
14:50-15:10 |
基于数字孪生的空天装备结构强度监测技术——田 阔,大连理工大学 |
15:10-15:20 |
超低轨分布式巡弋系统——刘洪伟,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口头报告) |
15:20-15:30 |
茶歇 |
第二场,空间态势感知技术-I,主持人:李劲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 |
|
15:30-15:50 |
空间目标天基光学探测全链路仿真与信息处理技术——智喜洋,哈尔滨工业大学 |
15:50-16:10 |
从星链卫星抵近空间站探讨空间平台感知防护技术——李 超,南京电子设备研究所 |
16:10-16:30 |
地月空间态势感知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研究——郑国宪,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16:30-16:50 |
微波光子太赫兹ISAR雷达成像技术——江利中,上海航天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
16:50-17:10 |
美国防太空架构跟踪层能力研究——赵会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 |
17:10-17:30 |
面向预应力镜面抛光的短焦非球面控形精度分析——胡海飞,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17:20-17:30 |
大型衍射级联超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田国梁,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口头报告) |
17:20-17:30 |
高轨卫星抵近目标防护技术研究——刘延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口头报告) |
7月16日 上午 |
|
第三场,空间态势感知技术-II,主持人:智喜洋,哈尔滨工业大学 |
|
08:30-08:50 |
美国天基多传感器协同态势感知技术发展及启示——叶 庆,国防科技大学 |
08:50-09:10 |
空间目标多手段感知与精细识别技术研究——段慧仙,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09:10-09:30 |
星载紫外相机空间目标探测技术研究——唐 义,北京理工大学 |
09:30-09:50 |
国外太空态势感知能力发展及启示——魏祥泉,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 |
09:50-10:00 |
天基光学遥感载荷智能化与智能化遥感载荷——李 维,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10:00-10:10 |
茶歇 |
第四场,未来空间系统-II,主持人:徐振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
10:10-10:30 |
天基北极观测新方法——刘国华,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10:30-10:50 |
登月密封舱轻量化技术探索——成志忠,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10:50-11:10 |
|
11:10-11:20 |
基于相位-偏振双维度调控的轻量化光学元件设计方法——周可雅,哈尔滨工业大学 |
11:20-11:30 |
空间光学系统中的偏振像差及其对成像质量影响——刘晓林,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7月16日 下午 |
|
第五场,未来空间系统-III,主持人:成志忠,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
13:30-13:50 |
航天变刚度超轻板壳结构设计分析一体化——郝 鹏,大连理工大学 |
13:50-14:10 |
全铝光学成像系统的高效低成本制造技术——张志宇,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14:10-14:30 |
天基智能协同感知技术研究——赵毅,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14:30-14:40 |
低轨目标地磁蓄能投送离轨方法——李文皓,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口头报告) |
14:40-14:50 |
月球安全区设置及对我国影响分析——王培培,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口头报告) |
14:50-15:00 |
茶歇 |
第六场,空间态势感知技术-III,主持人:王珂,电磁空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
|
15:00-15:20 |
空间攻防对抗智能信息处理与决策方法研究——穆荣军,哈尔滨工业大学 |
15:20-15:40 |
移动平台复杂背景下弱小目标检测技术研究——钱维贤,南京理工大学 |
15:40-16:00 |
高轨空间碎片天基协同探测技术研究——吴泽鹏,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16:00-16:20 |
卫星激光通信和对抗手段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丰 雷,电磁空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
16:20-16:30 |
面向空天目标的新型天基广域光学感知技术——赵 号,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口头报告) |
16:30-16:40 |
基于BVP-CAR的聚类无迹粒子滤波航迹关联方法——蒋易航,北京理工大学(口头报告) |
专题三、信息传输与时空基准 & 专题六、空间应用技术
地点:1号楼一层小礼堂
7月15日 下午 |
|
第一场,信息传输与时空基准-I, 主持人:黄普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 |
|
13:30-13:50 |
低轨通信导航融合发展思考——刘庆军,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
13:50-14:10 |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陈 智,江西省军民融合办北斗应用研究院 |
14:10-14:30 |
下一代天基导航系统技术——郑晋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 |
14:30-14:50 |
从星链使用谈星间光通信发展——周 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 |
14:50-15:00 |
低轨通信卫星系统频率干扰规避方法研究——侯凤龙,刘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 |
15:00-15:10 |
郭玲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面向联合一体化新型作战样式的通导遥融合多功能天基信息系统及其软件定义网络技术 |
15:10-15:20 |
茶歇 |
第二场,空间应用技术-I,主持人:徐大琦,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
|
15:20-15:40 |
基于中国四维商业遥感卫星系统的多源影像高精度融合处理技术与多元应用——龙小祥,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 |
15:40-16:00 |
国产光学卫星影像无地面控制处理技术与工程应用——王 密,武汉大学 |
16:00-16:20 |
我国民用陆地观测卫星运行及服务——待 定,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
16:20-16:40 |
中国风云气象卫星及应用最新进展——杨 军,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
16:40-17:00 |
我国海洋系列卫星多载荷数据产品及综合应用——安文韬,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
17:00-17:20 |
计算偏振三维成像与卫星载荷验证——邵晓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7月16日 上午 |
|
第三场,信息传输与时空基准-II,主持人:梁宗闯,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
|
08:30-08:50 |
基于全域聚合的星地测控数传一体化体系技术——陈 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七研究所 |
08:50-09:10 |
基于时空多维信息的下一代卫星互联网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王妮炜,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
09:10-09:30 |
天基信息网络的数字孪生及测试评估技术——王文杰,西安交通大学 |
09:30-09:50 |
北斗星间链路双向测量与精密定轨性能评估——朱 俊,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
09:50-10:00 |
低轨巨型星座网络的分级冗余备份与故障恢复研究——刘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 |
10:00-10:10 |
茶歇 |
第四场,空间应用技术-II,主持人:温志津,军事科学院 |
|
10:10-10:30 |
生态环境一体化智慧监管技术与探索——孙中平,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
10:30-10:50 |
多角度SAR成像与信息提取技术——洪 文,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10:50-11:10 |
商业遥感卫星发展建议与探索实践——谢 斌,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
11:10-11:30 |
空间无线电监测——黄 标,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 |
11:30-11:50 |
大气环境卫星遥感技术现状与发展需求——陈良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7月16日 下午 |
|
第五场,信息传输与时空基准-III主持人: |
|
13:30-13:50 |
大规模星座系统间频率干扰评估方法与空间隔离预规划——刘慧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 |
13:50-14:10 |
高稳健性天基多传感器多目标追踪技术研究——薛琛宝,北京理工大学 |
14:10-14:30 |
高通量通信卫星系统优化设计研究——张 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 |
14:30-14:50 |
面向任务的卫星通信系统体系效能仿真——宋可帧,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 |
14:50-15:00 |
面向6G的天地融合智能网络技术发展——张 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 |
第六场,空间应用技术-III,主持人: |
|
15:00-15:20 |
天地协同的极区超视距通讯技术研究——刘国华,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15:20-15:40 |
我国月球着陆器对月球天平动的监测分析和预报研究——魏二虎,武汉大学 |
15:40-16:00 |
天基电磁频谱监测技术及应用研究——王 佩,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 |
16:00-16:20 |
面向空间应用的新型激光防护材料探索——张浩力,兰州大学 |
16:20-16:30 |
高空间分辨率高精度雷达高度计双星编队系统及应用——万向成,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专题四、在轨服务技术 & 专题五、航天运输与空间推进技术
地点:2号楼二层大宴会厅
7月15日 下午 |
|
第一场,在轨服务技术-I,主持人:陈占胜,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
13:30-13:50 |
美高轨博弈的实质和演进认识——李恒年,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
13:50-14:10 |
航天器在轨可接受服务技术体系构建初探——李文龙,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14:10-14:30 |
低轨空间碎片清除任务关键技术探讨——靳永强,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14:30-14:50 |
高轨空间碎片清除任务规划方法研究——陈慧源,河南大学 |
15:30-15:40 |
基于域随机化的非合作目标测量方法——杜 航,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15:40-15:50 |
茶歇 |
第二场,航天运输与空间推进技术-I主持人:王润福,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
|
15:50-16:10 |
航天运输系统未来发展的思考——祁振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16:10-16:30 |
基于IFE-PIC 方法的复杂几何结构推力器建模研究——鹿 畅,大连理工大学 |
16:30-16:50 |
颠覆性空间动力技术发展展望——吴辰宸,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
16:50-17:10 |
高性能液氧甲烷空间轨姿控推进系统集成演示试验——程 诚,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 |
17:10-17:30 |
面向空间运输任务的新型液体/固体工质电推进技术展望——于达仁,哈尔滨工业大学 |
17:30-17:50 |
面向高轨高价值卫星的分布式在轨加注技术研究——李 文,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17:50-18:10 |
微小卫星推进技术应用与发展——武志文,北京理工大学 |
18:10-18:20 |
基于Mirror-cusp磁场的圆柱霍尔推力器电子传导机制研究——高园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8:20-18:30 |
Kr工质空心阴极等离子体行为流体数值仿真研究——刘 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7月16日 上午 |
|
第三场,在轨服务技术-II,主持人:李恒年,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
|
08:30-08:50 |
空间非合作目标精细操控技术——徐拴锋,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08:50-09:10 |
面向空间动态目标的机器人在轨捕获技术——蒲伟,四川大学 |
09:10-09:30 |
天地协同遥操作技术进展及展望——黄攀峰,西北工业大学 |
09:30-09:50 |
卫星在轨加注技术现状及分析——黄奕勇,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
09:50-10:00 |
在轨服务航天器的结构力学问题——郝宝新,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10:00-10:10 |
茶歇 |
第四场,航天运输与空间推进技术-II,主持人: |
|
10:10-10:30 |
不稳定燃烧热释放率测量新方法研究——李敬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0:30-10:50 |
焦点系列发动机在可重复使用方面的探索与思考——张 玺,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0:50-11:10 |
空间微牛级变推力调控推进技术——刘旭辉,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11:10-11:30 |
变推力固体火箭推进器与卫星敏捷动力应用——何 伟,四川大学 |
11:30-11:50 |
基于在轨服务的超大功率霍尔电推进技术研究——王尚民,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
11:50-12:00 |
微电推进贮供系统设计与开发——李沛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2:00-12:10 |
基于同轴毛细管的稳定电喷射氯化钠水溶液的特性研究——程玉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7月16日 下午 |
|
第三场,在轨服务技术-III主持人: |
|
13:30-13:50 |
面向在轨组装的空间细胞机器人技术——刘育强,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13:50-14:10 |
刚柔协作多臂空间机器人——孟得山,中山大学 |
14:10-14:30 |
超大型航天器在轨组装技术研究进展及挑战——曾令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
14:30-14:50 |
考虑参数不确定性和测量误差的在轨组装卫星姿态控制——赵亚涛,哈尔滨工业大学 |
14:50-15:10 |
空间目标远距离磁控方法及应用分析——赵宏亮,国防科技大学 |
专题七、空间真空科学技术与应用
地点:8号楼一层南湖厅
7月15日 下午 |
|
第一场,主持人:闫荣鑫,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
|
13:30-13:50 |
空间热光伏发电技术及其进展——邱家稳,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13:50-14:10 |
天地一体化时间基准构想与挑战——张升康,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
14:10-14:30 |
星载高光谱成像及定标技术——刘银年,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14:30-14:50 |
航天红外遥感高光谱亮温计量标准研究进展——郝小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14:50-15:10 |
太阳空间Hɑ成像光谱仪研制及应用进展——刘 强,中科院长春光机所 |
15:10-15:30 |
空间科学卫星X射线探测器标定装置的建立和研究——吴金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15:30-15:40 |
茶歇 |
第二场,主持人: 张升康,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
|
15:40-16:00 |
月球水冰就位探测技术研究——曹乃亮,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16:00-16:20 |
走向空间4K/毫K低温制冷技术——王博,浙江大学 |
16:20-16:40 |
空间环境光学成像关键技术及载荷研制进展——何玲平,中科院长春光机所 |
16:40-17:00 |
空间热等离子体定标系统研究及应用——王文静,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
17:00-17:20 |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等离子体精确诊断中的方法与应用——杨雄,国防科技大学 |
17:20-17:40 |
天问一号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数据处理与应用——李存惠,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
7月16日 上午 |
|
第三场,主持人:程谋森,国防科技大学 |
|
08:30-08:50 |
星载微波辐射计定标源及其溯源性技术研究——程春悦,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
08:50-09:10 |
航天可变红外发射率智能热控技术——李垚,哈尔滨工业大学 |
09:10-09:30 |
基于空间核电的大功率电磁推进——王一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09:30-09:50 |
低温基准级测量技术研究——高 波,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09:50-10:10 |
构建空间守时系统,引领时间规则新变革——刘民,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 |
10:10-10:30 |
空间站在轨检漏测试技术——闫荣鑫,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
10:30-10:50 |
空间中子探测器及混合场粒子鉴别技术——魏志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0:50-11:10 |
空间中高能粒子辐射环境地面模拟与测试定标系统介绍——周平,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
11:10-11:30 |
基于中国空间站的空间计量实验研究——何梓滨,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 |
7月16日 下午 |
|
第4场,主持人:刘民,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 |
|
13:30-13:50 |
临边大气探测高光谱载荷技术及发展趋势——李 博,中科院长春光机所 |
13:50-14:10 |
月壤水分子探测质谱计标定技术研究——郭美如,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
14:10-14:30 |
脉冲式空间微电推力器研制及真空推力测量——欧 阳,国防科技大学 |
14:30-14:50 |
空间光学载荷应用材料真空放气率测试技术研究——杨传森,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 |
14:50-15:10 |
星载微波辐射计热定标源技术应用现状及后续发展需求——高青松,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
项 目
|
尊 享 权 益
|
价 格
|
整体赞助A
|
(1)尊享大会赞助单位荣誉; (2)在研讨会官方网站、会议手册、会议背景墙体现赞助单位的LOGO或名称; (3)赞助单位领导出席大会开幕式,安排嘉宾席就座; (4)在大会场显著位置摆放展台做企业产品和资料展示; (5)可在分会或论坛上安排口头宣讲报告(15分钟); (6)免费在大会手册刊登A4彩色广告两页( A4正反面); (7)组委会为赞助单位领导引荐和院士、专家对接、洽谈; (8)免费参会名额4个(含会议资料、参会证和午晚餐); (9)提供会议官网及相关公众号等平台的线上宣传。 |
五万元
|
整体赞助B
|
(1)尊享研讨会赞助单位荣誉;
(2)在研讨会官方网站、会议手册、会议背景墙体现赞助单位的LOGO或名称; (3)在会场外显著位置摆放展桌做企业产品和资料展示; (4)免费参会名额2个(含会议资料、参会证和午晚餐); (5)提供会议官网及相关公众号等平台的线上宣传。 |
叁万元
|
单项赞助
|
(1)按照赞助单位需求单独组织相关产业论坛、小型技术解决方案讨论会、院士专家对接座谈会等活动(组委会提供场地); (2)赞助晚宴,请赞助单位领导致辞、会场外排放易拉宝; (3)赞助会议礼品并加印企业LOGO(不超过400个); (4)赞助会议用品(资料袋、笔、本、代表证)并加印企业LOGO(不超过400个)。 |
五万元
|
资料赞助
|
(1)在会议手册上刊登一页彩色广告( A4正反面); (2)现场发送宣传资料(限10页内,不超过400份)。 注:以上方式二选一。 |
壹万元
|
线上宣传赞助
|
提供会议官网及相关公众号等平台的线上宣传。
|
壹万元
|
联系人:索尼珂 电 话:022-58168515 汇款信息: 学会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 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 户 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
1.本赞助方案由主办方负责解释。有疑问请电话咨询组委会;
2.会场展台位置选择根据签署协议时间先后顺序决定;
3.整体赞助和单项赞助可兼选,费用可以优惠;单项赞助可以实物方式提供。
4.合作协议签署后30日内赞助方须向指定银行账号支付约定的费用,主办方收到费用后2周内开具正规发票。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天水中路20号
交通指南:酒店距兰州中川国际机场70公里,有机场大巴,车程一个小时左右。
索尼珂,中国光学工程学会,022-58168515,15122063125,sonik@csoe.org.cn
https://b2b.csoe.org.cn/meeting/SP2020.html
第二届未来空间技术高峰论坛,2021年9月,兰州
https://b2b.csoe.org.cn/meeting/SP2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