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工程学会-第五届未来空间科学与技术大会
快速投稿快速报名分享好友 会议会展

第五届未来空间科学与技术大会

2025-11-13~2025-11-154648兰州市
地址:(点击查看地图)
场馆:
主办: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快速投稿:
提交稿件
快速报名:
立即报名
活动说明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空天领域技术创新链和服务应用链的全面、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加大自主创新工作力度,促进空天科学、技术与应用创新和动态光学细分领域理论、方法和技术创新,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定于11月13-15日在兰州召开第五届未来空间科学与技术大会。大会将汇聚本领域领军专家和骨干团队,聚焦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需求,为各研究机构搭建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
会议公开非密。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空间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太空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
真空技术与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
联办单位:
天基综合信息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空间微波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
微小型航天器快速设计与智能集群全国重点实验室
卫星信息智能处理与应用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目标认知与应用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天基智能信息处理全国重点实验室
太空安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导航与时空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大会主席:
周志成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江碧涛院士,中国工程院
李得天院士,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黄  维院士,西北工业大学
 

会议文集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OY4DwW0GnRR0vXQLAzX-w?pwd=4wq9 
提取码详见会议资料袋,会议指南内容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空间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太空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
真空技术与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
联办单位:
天基综合信息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空间微波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
微小型航天器快速设计与智能集群全国重点实验室
卫星信息智能处理与应用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目标认知与应用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天基智能信息处理全国重点实验室
太空安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导航与时空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专家报告
专题一、复杂异构巨星座系统技术
专题主席:
汪勃,天基综合信息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专题共主席:
刘付成,上海交通大学
议题方向:
虚拟巨星座系统架构技术
巨星座网络互联技术
巨星座融合应用技术
巨星座指控及复杂多任务协同技术
巨星座数实共生仿真验证技术
拟定邀请报告人:(更新中)
汪勃,天基综合信息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全局弱链接新型传输系统总体构想
刘付成,上海交通大学——大规模星座智能自主控制控制系统发展与展望
仲小清,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复杂异构巨星座时空同步问题与探讨
肖晶,武汉大学——巨型遥感星群时空智能服务研究进展与展望
张世杰,银河航天——低轨异构巨型星座组网技术与融合服务新范式
刘立祥,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异构巨星座智能化组网体系与技术
仇林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大规模星座自主任务规划与仿真验证

专题二、
空间微波通信与频谱感知
专题主席:
谭小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专题共主席:
李砥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李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议题方向:
空间微波通信系统技术
空间激光通信技术
空间电磁频谱感知与处理技术
空间高速数传技术
空间微波通信前沿交叉融合技术
6G天地一体化融合技术
极低轨卫星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应用技术
拟定邀请报告人:(更新中)
周钠,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从互联网+到AI+,空间通信系统发展展望
徐常志,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大规模卫星网络激光微波融合通信技术
王显煜,空间微波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极低轨.高频次.强连接—超低轨卫星通信体系构想
王大伟,西北工业大学——深度学习驱动的智能感知与可靠通信
朱立东,电子科技大学——面向6G的卫星互联网接入技术
孔德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聚合物基太赫兹柔性波导、无源器件及其应用探索
周小林,复旦大学——无线信号处理、6G空天地网络设计
郑通兴,西安交通大学——可重构智能天线赋能的无线安全通信技术
王丹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域电磁频谱智能感知与应用

专题
、空天系统快速设计与智能控制
专题主席:
张泽旭,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题共主席:
崔玉福,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张永合,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议题方向
航天器快速设计理论与方法
航天器柔性系统构建与快速部署
空间目标在轨智能感知与理解
航天器协同控制与智能博弈
航天器自主任务分配与决策
拟定邀请报告人:(更新中)
贾贺,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航天柔性展开系统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吴云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面向并发任务的大规模星座分级路由规划
崔玉福,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刘质加,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面向极限约束的卫星机械总体智能设计与数字化实践
靳永强,航天科技八院805所——自主智能态势感知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王学谦,清华大学——面向在轨服务的空间具身智能技术
崔祜涛,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规模卫星对地观测任务天基协同决策
叶东,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器轨道博弈决策方法研究进展
赵晓峰,航天科技二院二部——关于空间自主决策的思考
郑文,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基于AI+MBSE的卫星自动化设计研究
谢海润,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大模型智能体在卫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张文秀,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人工势场引导的多星协同安全强化学习策略优化方法
张诚溪,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考虑定位效果的多目标观测任务分配方法
韩宏伟,北京理工大学——空间群目标协同意图智能识别与博弈决策
安琪儿,西北工业大学——天基空间态势感知技术解析与应用
刘欣怡,武汉大学——多源遥感数据实景三维建模技术与应用

专题
智能化空天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
专题主席:
付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余晓刚,卫星信息智能处理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专题共主席:
田菁,卫星信息智能处理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孙显,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陈亮,北京理工大学
万刚,卫星信息智能处理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议题方向:
遥感智能基础模型
空天遥感数据智能处理
空天遥感信息挖掘分析
遥感目标特性与认知
空天连感行业协同创新
遥感产业运营与模式创新
遥感与新兴技术融合应用
拟定邀请报告人:(更新中)
孙显,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多模态遥感智能基础模型技术进展与应用实践
贺广均,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面向空间信息融合服务的遥感智能体
许敏强,合肥讯飞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火眼”遥感多模态大模型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探索
王建社,合肥讯飞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电磁感知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张伟锋,北京理工大学——星上硅基光处理与空间精密测量
待定,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多模态遥感智能基础模型技术进展与应用实践
待定,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SAR目标散射拓扑特性表征与识别应用

专题
、空天智能感知新技术
专题主席:
崔嵬,北京理工大学
议题方向:
空天智能感知载荷技术
空天智能光学观测技术
高性能阵列天线技术
在轨智能处理技术
分布式广域感知技术
多谱段智能融合探测技术
多源复合智能感知技术
感知新机理、新方法、新架构
 
专题、太空智能新质防卫技术
专题主席
肖余之,上海霄元创新中心
专题共主席:
高昕,太空安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议题方向:
太空新质防卫体系技术
太空多源探测融合认知技术
太空低成本智能灵巧平台技术
太空新质防卫载荷技术
太空信息安全防护技术
太空智能集群博弈技术
太空微推进微能源微服务技术
太空数实共生智能演进技术
太空新域防卫前沿交叉技术
太空目标光谱信息获取与反演技术
拟定邀请报告人:(更新中)
高  昕,太空安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地基超大口径光学探测技术及空间应用
党朝辉,西北工业大学——智能学习技术在太空轨道博弈中的应用
赵  勇,国防科技大学——集群航天器轨迹规划与控制研究
迟  楠,复旦大学——无线光子互联通信技术及空间应用
王建立,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天基智慧哨兵概念研究
郝  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空间极暗弱碎片探测系统研究
王鸿飞,中国电科集团电科院——基于人因工程的太空威胁态势描述及威胁序贯预测响应
朱立东,电子科技大学——空天网络通信面临的干扰分析及应对策略
郑耀辉,山西大学——分布式激光源同频同相技术及空间应用
 
专题、空天信息传输与时空基准技术
专题主席
王飞雪,国防科技大学
樊昀,天基综合信息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专题共主席:
孙广富,国防科技大学
汪春霆,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议题方向:
天基信息传输
时空基准与服务
天基信息网络安全
深空地月通信导航
光钟、光测量与光传输
拟定邀请报告人:(更新中)
唐小妹,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巨星座网络安全技术进展
胡小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星间链路在北斗三号高性能基本服务中的应用与贡献
陈林,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低轨导航增强信号体制设计与信号质量控制技术
潘申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赵齐乐,武汉大学——卫星精密定轨与天地一体化导航增强服务
朱立东,电子科技大学——空天网络安全通信技术现状与展望
孟维晓,哈尔滨工业大学——支撑智能社会的移动通信技术创新与发展
侯锡云,南京大学——平动点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应用
安向东,东南大学——AI增强的多源融合理论与方法
王勇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6G+卫星通信重构全球智能网络生态
王延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范广腾,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智能卫星和多功能一体化发展趋势
刘志慧,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LEO卫星网络中MEC服务管理与任务迁移优化方法
贾 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李建国,北京理工大学
 
专题、新质新域空间技术
专题主席:
耿海,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专题共主席:
王伟宗,
崔玉福,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议题方向:
极低轨航天器平台技术
空间动力新技术
极低轨稀薄气体动力学
环境模型构建
拟定邀请报告人:(更新中)
孙安邦,西安交通大学
刘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贺建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张大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何艳超,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李立毅,哈尔滨工业大学
孔令高,南京大学
蒲彦旭,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张宇,国防科技大学
贺碧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徐昆,香港科技大学
李赏,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
王成飞,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季倩倩,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李毅,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张保平,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马天驹,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议题方向
  征文方向:
1. 复杂异构星座网络技术
2. 空间微波通信与频谱感知  
3. 空天系统快速设计与智能控制 
4. 智能化空天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 
5. 空天智能感知新技术 
6. 太空智能新质防卫技术 
7. 空天信息传输与时空基准技术  
8. 新质新域空间技术

投稿指南
 征文方向:
1. 复杂异构星座网络技术
2. 空间微波通信与频谱感知  
3. 空天系统快速设计与智能控制 
4. 智能化空天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 
5. 空天智能感知新技术 
6. 太空智能新质防卫技术 
7. 空天信息传输与时空基准技术  
8. 新质新域空间技术

投稿网址: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sp2025.html
截稿日期:2025年11月1日(最后一轮)
投稿要求:
请作者按下述要求提交稿件和保密审查证明,审稿结果最晚于截稿后两周内发到通讯作者邮箱,请作者按录用通知的要求注册会议。
a.如需发表到SPIE会议文集(英文,EI收录):请在投稿时提交400-500字的中文长摘要,收到录用通知后请按要求将英文全文上传到SPIE网站;
b.如需发表到合作期刊:请在投稿时提交全文,组委会择优推荐到《红外与激光工程》、《电子与信息学报》、《Space: Science&Technology》、《兵工学报》、SPIE会议文集等合作期刊;
c.仅交流,不发表:请在投稿时提交400-500字的中文长摘要,并在主要投稿期刊处选择“仅交流,不发表”。 
稿件摘要模板:
 
Abstract Template.doc
英文稿件全文模板:
 SPIE全文格式要求1.doc
 
SPIE全文格式要求2.docx
详细信息请查阅:
https://spie.org/conferences-and-exhibitions/event-resources/manuscript-guidelines-and-policies
 
中文稿件模板:
 中文模板.doc
保密承诺书:
 
会议论文保密承诺.doc

支持期刊:
《PhotoniX》期刊(SCI)、《红外与激光工程》(EI)、《电子与信息学报》(EI)、《Space: Science&Technology》、《兵工学报》(EI)、SPIE会议文集 (EI)、《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文核心)、《航天器工程》(中文核心)、《航天控制》(中文核心)、《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中文核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数据采集与处理》(中文核心)、《现代防御技术》(中文核心)、《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中文核心)、《真空与低温》(科技核心)、《火箭推进》(科技核心)、《宇航总体技术》。
会议专刊
《电子与信息学报》合作推出“未来空间与技术”专刊。《电子与信息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中文领军期刊”及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期刊计算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2025)T1类。目前已被ESCI、EI Compendex、Scopus、中信所核心、CSCD、北大核心等国际国内重要数据库收录。本专刊旨在收集本次优秀会议论文的扩展版本,通过期刊外审评议的推荐稿件将最终正式刊出在学报,欢迎各位老师投稿。
 
报告人准备:
报告语言:中文
ppt比例:待定。
所有报告人应在预定演讲前至少15分钟到达相应的会议室,并将ppt拷贝到组委会的电脑上进行演示。
 
海报准备:
请作者自行打印海报,在报到时交给注册台会务人员,并在规定的海报交流时段站在海报旁回答问题,同与会者进一步讨论自己的研究成果。
口头报告作者也可以张贴海报。
推荐海报尺寸:0.8m(宽)*0.8m(高)
张贴时间:待定
模板:   海报模板(中文)--80cmx80cm.pptx

论文出版

会议日程
 会议日程

日期

内容

地点

1113日全天

会议报到

二号楼一层酒店大堂

1114日上午

900-12:00

大会开幕式及大会报告

二号楼多功能厅

1114日下午

13:30-18:00

 

专题一、复杂异构星座网络技术

二号楼会见厅A

专题三、空天系统快速设计与智能控制

一号楼小礼堂

专题、太空智能新质防卫技术

二号楼会见厅B

专题、空天信息传输与时空基准技术

二号楼大宴会厅

专题、新质新域空间技术

大礼堂

1115日上午

8:30-12:00

专题二、空间微波通信与频谱感知

二号楼会见厅A

专题四、智能化空天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

六号楼一号会议厅

专题五、空天智能感知新技术

二号楼会见厅B

优秀学生报告,学术新秀

八号楼一楼南湖厅

专题、新质新域空间技术

一号楼小礼堂

1115日下午13:30-17:00

专题、新质新域空间技术

闭幕式(简短总结,优秀学生报告,学术新秀报告颁奖)

一号楼小礼堂

1113-15

企业展览展示

会议酒店走廊区

 


专题1:复杂异构巨星座系统技术

地点:二号楼会见厅A

1114 下午

主持人:郑瑾,天基综合信息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13:30-13:50

全局弱链接传输系统总体构想——袁亚博,天基综合信息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13:50-14:10

大规模星座智能自主控制系统发展与展望——刘付成,上海交通大学

14:10-14:30

复杂异构巨星座时空同步问题与探讨——仲小清,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14:30-14:50

巨型遥感星群时空智能服务研究进展与展望——潘俊,武汉大学

14:50-15:00

茶歇 Coffee Break

15:00-15:20

低轨异构巨型星座组网技术与融合服务新范式——张世杰,银河航天

15:20-15:40

大规模异构星座仿真推演与评估技术——仇林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15:40-16:00

异构巨星座智能化组网体系与技术——刘立祥,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专题2:空间微波通信与频谱感知

 

地点:二号楼会见厅 A

1115 

主持人:王显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研究员

8:30-8:55

网联+智能 卫星通信系统技术发展展望——周钠,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总师/首席研究员Keynote

8:55-9:15

大规模卫星网络激光微波融合通信技术——徐常志,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主任/研究员

9:15-9:35

面向6G的卫星互联网接入技术——朱立东,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9:35-9:55

空中有源智能反射面辅助安全通信与感知技术——王大伟,西北工业大学 研究员

9:55-10:10

茶歇 Coffee Break

主持人:王显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研究员

10:10-10:30

面向6G的可信频谱感知与共享技术——王威,西安交通大学 教授

10:30-10:50

太赫兹柔性波导及无源器件研究——孔德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副主任/研究员

10:50-11:10

通信卫星灵活载荷资源调度关键技术研究——李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空间微波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高工

11:10-11:30

广域电磁频谱智能感知与应用——王丹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副教授

11:30-11:50

基于元学习的智能分布式大规模天线通信技术研究——周小林,复旦大学


²专题3:空天系统快速设计与智能控制

 

地点:一号楼小礼堂

1114 下午

主持人:张泽旭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13:30-13:55

面向在轨服务的空间具身智能技术——王学谦,清华大学教授 Keynote

13:55-14:15

关于空间自主决策的思考——赵晓峰,航天科技二院二部研究员

14:15-14:35

面向并发任务的大规模星座分级路由规划——吴云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14:35-14:55

面向极限约束的卫星机械总体智能设计与数字化实践——刘质加,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究员

14:55-15:15

大模型智能体在卫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谢海润,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

15:15-15:25

茶歇 Coffee Break

主持人:张永合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研究员

15:25-15:50

大规模卫星对地观测任务天基协同决策——崔祜涛,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Keynote

15:50-16:10

基于AI+MBSE的卫星自动化设计研究——郑文,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16:10-16:30

多源遥感数据实景三维建模技术与应用——刘欣怡,武汉大学副研究员

16:30-16:50

天基空间态势感知技术解析与应用——安琪儿,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


专题4:智能化空天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

 

地点:六号楼一号会议厅

1115 

主持人:田菁卫星信息智能处理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

08:30-08:55

弱小目标红外高光谱遥感辐射特性测量与处理关键技术——毛宏霞,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08:55-09:15

空间遥感成像全链路设计与信息处理技术——智喜洋,哈尔滨工业大学

09:15-09:35

多模态遥感智能基础模型技术进展与应用实践——孙显,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09:35-09:55

单比特SAR成像与应用方法研究——杨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09:55-10:05

茶歇 Coffee Break

主持人:孙显,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研究员

10:05-10:25

星上硅基光处理与空间精密测量——张伟锋,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海优

10:25-10:45

面向空间信息融合服务的遥感智能体——贺广均,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10:45-11:05

火眼”遥感多模态大模型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探索——许敏强,合肥讯飞数码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11:05-11:25

商业大气密度星座“天目一号”卫星数据质量评估和可用性分析——刘嘉豪,卫星信息智能处理与应用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西安分部)


专题5:空天智能感知新技术

 

地点:二号楼会见厅B

1115 

主持人:沈清,北京理工大学

08:30-08:55

地月空间目标智能感知技术——尹继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08:55-09:15

多航天器协同观测与智能感知的问题思考——韩飞,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09:15-09:35

空间微波遥感新技术探讨——毛永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

09:35-09:55

面向异构星群算力协同的在轨微云技术——冉德超,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09:55-10:05

茶歇 Coffee Break

主持人:沈清,北京理工大学

10:05-10:30

多源信息融合感知技术——吴斌,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10:30-10:50

大口径天线力载荷与结构变形同步感知方法研究——赵飞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0:50-11:10

大型空间桁架结构变形智能监测技术研究——鱼则行,航天五院西安分院

11:10-11:30

天基雷达空间目标探测——沈清,北京理工大学

11:30-11:50

多源信息融合感知技术——吴斌,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专题六:太空智能新质防卫技术

 

地点:二号楼会见厅B

1114 下午

主持人:肖余之,上海霄元创新中心  研究员

13:30-13:55

超大口径光学望远镜在太空防卫中的应用与展望——高  昕,太空安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总师/研究员

13:55-14:15

集群航天器轨迹规划与控制相关问题研究——赵  勇,国防科技大学 教授

14:15-14:35

智能学习技术在太空轨道博弈中的应用——党朝辉,西北工业大学 长聘副教授

14:35-14:55

面向空天信息传输的智能新频谱光通信——迟  楠,复旦大学 教授

14:55-15:05

茶歇 Coffee Break

主持人:肖余之,上海霄元创新中心  研究员

15:05-15:25

太空态势感知“民兵”系统——王建立,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 研究员

15:25-15:45

天基高时效空间碎片探测技术——郝  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 研究员

15:45-16:05

空天网络通信面临的干扰分析及应对策略——朱立东,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16:05-16:25

激光源相频锁定关键技术及空间应用——郑耀辉,山西大学 教授


专题7:空天信息传输与时空基准技术

地点:二号楼大宴会厅

1114 下午

主持人:王飞雪国防科技大学 教授

13:30-13:55

巨星座网络安全技术进展——唐小妹,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研究员

13:55-14:15

大模型驱动的空天网络安全防护关键技术——南国顺,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14:15-14:35

空间激光高速通信与精密测距关键技术——杨凯,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14:35-14:55

卫星通信网络资源感知和时敏路由技术——刘志慧,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员

14:55-15:05

茶歇 Coffee Break

主持人:樊昀天基综合信息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

15:05-15:25

卫星互联网本质安全与迭代演进——李凤华,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教授

15:25-15:45

通信导航一体化波形设计——肖丽霞,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15:45-16:05

异构星座数智训练场SpaceSim设计与思考——魏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16:05-16:25

手机直连卫星网络的挑战与关键技术——高跃,复旦大学教授

16:25-16:35

茶歇 Coffee Break

主持人:汪春霆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研究员

16:35-17:00

北斗全球动态时空基准智能构建与高精度增强服务系统技术——赵齐乐,武汉大学教授

17:00-17:20

低轨导航增强信号体制与信号质量控制技术——陈林,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研究员

17:20-17:40

基于巨型低轨卫星通信网络的精确定位方法——孟维晓,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17:40-18:00

融合广义导航源的无人集群智能协同导航技术——范广腾,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


专题8:新质新域空间技术

地点:大礼堂

1114 下午

第一场,主持人:李凯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13:30-13:55

空间核电源技术应用及研究进展——陈熙萌,兰州大学副校长 Keynote

13:55-14:15

星上自主轨道控制关键技术——何艳超,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究员

14:15-14:35

基于考夫曼型电推力器的吸气式电推进技术可行性研究——吴先明,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14:35-14:55

基于ugkwp的稀薄空域飞行器外形优化技术——姬兴,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

14:55-15:05

茶歇 Coffee Break

第二场,主持人:耿海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15:05-15:25

射频自中和推力器研究进展——孙安邦,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15:25-15:45

极低轨航天器气动力辅助姿轨控制——钟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

15:45-16:05

复杂工质射频离子电推进技术研究进展——贺建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6:05-16:25

极低轨飞行轨道设计与增程控制——徐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

 

 

 

 

 

 

 

 

 

 

 

 

 

 

 

 

 

地点:大礼堂一号楼小礼堂

1115 

,主持人:邵剑雄兰州大学 教授

08:30-08:55

超低轨道卫星霍尔电推进技术实践与应用潜力探析——沈岩,北京易动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教授 Keynote

08:55-09:15

电化学双模式空间推进技术及其潜在应用——车碧轩,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

09:15-09:35

微型化离子喷射推进器性能研究——郝明,东北大学副教授

09:35-09:55

面向吸气式电推进的磁喷管ECR推力器研究进展——付瑜亮,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

09:55-10:05

茶歇 Coffee Break

主持人:吴辰宸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10:05-10:30

极低轨大气环境探测与空间计量技术——张虎忠,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Keynote

10:30-10:50

面向空间辐射场的探测技术研发与防护标准修订——邵剑雄,兰州大学教授

10:50-11:10

地球的“高压锅”-超低轨空间环境中性和带电粒子相互作用实验研究——刘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11:10-11:30

极低轨空间主要挑战与前沿技术——耿金越,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11:30-11:50

面向空间作业的机器人智能控制研究成果与展望——赵东东,兰州大学教授

1115 下午

主持人:张虎忠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13:30-13:55

月球电离层微纳星探测计划——孔令高,南京大学教授

13:55-14:15

超低轨道稀薄大气流动与压缩特性研究——张宇,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

14:15-14:35

连续稀薄跨域变几何可解释智能气动力预测方法——陈刚,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

14:35-14:55

超低轨电离层原位探测:高精度阻抗探针的在轨飞行试验设计——丁昆,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4:55-15:05

闭幕式

 

 

 

 

 

 

 

 

 

 

优秀报告评选(学术新秀、学生报告)

地点:八号楼一楼南湖厅

1115 

学术新秀专场主持人:

08:30

高轨遥感卫星星座任务规划算法——郑耀业,北京市遥感信息研究所 

08:40

基于弯折线圆极化栅设计的宽带宽角扫描波导缝隙阵列——王步云,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08:50

遥感图像目标三维信息提取与融合识别技术——高通,吉林大学

09:00

突破小目标检测的瓶颈:从数据度量到弱监督学习——应昕怡,国防科技大学

09:10

基于轻量化容器的巨星座网络仿真验证——周桓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09:20

一种面向窗口型目标多星协同搜索查证概率估计方法——卢海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09:30

面向未来大规模星座的天基网络协议思考——苏曼,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

09:40

茶歇 Coffee Break

优秀硕博学生专场主持人:

09:50

基于代数拓扑的低轨卫星互联网星站切换策略——王健,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09:55

基于主被动融合的浅海水深反演——郑杨歆,航天工程大学

10:00

基于双星编队的电推卫星推力标定方法研究——孙一波,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

10:05

微波无线传能发射天线多目标优化设计——陈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0:10

一种具有方向敏感性的遥感实时小目标检测方法——申艾嘉,北京理工大学

10:15

事件触发机制下的小目标检测技术研究——陈诺,国防科技大学

10:20

基于TurboUnet深度学习的非合作GNSS码估计方法——宋捷,国防科技大学

10:25

考虑定位效果的多目标观测任务规划方法——张城溪,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10:30

基于深度学习的航天测控网络微突发流量协同优化方法研究——张龙凯,国防科技大学

10:35

天基网络安全测试评估技术综述——耿艺,上海交通大学

10:40

面向6G天地一体网络的雷达通信一体化波形与滤波器鲁棒设计——赖烨,中山大学

10:45

面向单星观测的轨迹平面参数化运动目标空间轨迹高阶估算研究——邱庞合,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10:50

面向航天器集群的多层级异步通信仿真方法研究——童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55

可解释性驱动:视频遥感弱小目标检测的关键表征归因与利用新范式——李若敬,国防科技大学

11:00

基于动态退化调制的遥感图像超分辨技术——陈亚秀,国防科技大学

11:05

预热启动对200N单推-3发动机热试车动态特性的影响——刘国西,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11:10

基于语义特征交互的多无人机协同场景理解研究——吴正兴,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11:15

一种基于泛化特征映射与信息交互的遥感分布式基础模型——王喆超,中国科学院大学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11:20

梁在碰撞振动过程中能量传递与衰减特性的保守能量法分析——郝思远,天津大学

11:25

多保真度数据驱动的几何非线性结构拓扑优化——何奕璇,国防科技大学

11:30

一种基于势博弈的卫星轮式编队与动态避障控制方法——卫子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1:35

基于UGKWP的稀薄空域飞行器外形优化技术——毛云鹏,西安交通大学

 


会议注册
报名链接: https://b2b.csoe.org.cn/registration/sp2025_cn.html
参会费3260元/人,学生优惠为2260元/人(不含在职学生),2025年10月1日前缴费优惠为3060元/人。学生提前缴费优惠为2060元/人。加上会员价格
① 优选在线支付:注册完成后,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付款(可关联发票信息,票务快捷)
② 汇款转账:汇款时请务必注明“SP+姓名”,以便核对。
付款方式:
1.汇款转账
开户名称: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
银行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
2.在线支付
注册完成后,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在线完成支付。
3.会议注册费退款
注册费会前2周(14天)可退全款,超过2周时间因产生会议成本将不再支持退款。
4.会议注册费发票
会议注册费发票将在会前两周和会后一周集中处理。

会员申请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是中国民政部批准的全国性一级学会。学会以学术交流、工业展览、技术评估、项目转化、教育培训、融资对接、印刷出版、信息网络多种形式,搭建产学研大平台,以培养助推光学工程年轻领军人才。学会官网:www.csoe.org.cn
会员申请流程:
1. 点击链接
https://b2b.csoe.org.cn/member/invite.php?user=sonik注册会员采集系统,点击“会员申请”,填写个人信息,入会渠道这一栏选择“未来空间,组委会将协助跟进后续审核等具体事宜
2. 会员部审查通过后将邮件通知申请人缴费;
3. 
会员部确认收到会费后,请申请人在线申请发票,下载电子会员证。
 
 附件0-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简介.pdf
 附件1-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员管理办法(权利义务).pdf
 附件2-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费收取和使用管理办法.pdf
 

企业赞助

下载文件

同期活动

Workshop

交通住宿
会议地点:兰州宁卧庄宾馆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天水中路20号
交通指南:酒店距兰州中川国际机场70公里,有机场大巴,车程一个小时左右。
组委会不统一安排住宿,请自行联系酒店,该酒店订房请联系:高经理,邮箱:353238897@qq.com,需备注光学会会议住房+姓名、多少钱房间+单间还是标间,

往届回顾
 第一届未来空间技术大会
https://b2b.csoe.org.cn/meeting/SP2020.html
第二届未来空间技术大会
https://b2b.csoe.org.cn/meeting/SP2021.html
第三届未来空间科学与技术大会
https://b2b.csoe.org.cn/meeting/SP2022.html
第四届
未来空间科学与技术大会
https://b2b.csoe.org.cn/meeting/SP2024.html

联系方式
秘书处联系方式: 
索尼珂 15122063125 sonik@csoe.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