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编者按
2023年,国防科技大学迎来了办学70周年。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展现国防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成果,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刊《红外与激光工程》在芙蓉迎夏的6月与国防科技大学联合出版“国防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专刊”,并特邀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的杨俊波教授为专刊撰写“光学微纳结构红外隐身技术研究进展” 综述文章,文中回顾了近年来基于光学微纳结构的红外隐身技术新特点,梳理了该技术存在不足以及面临的困难,并对未来研究方向与趋势进行了展望。
撰稿人:杨俊波,姜鑫鹏
论文题目:光学微纳结构红外隐身技术研究进展(特邀)
作者:姜鑫鹏, 杜特, 马汉斯, 张兆健, 何新, 张振福, 陈欢, 于洋, 黄沙, 杨俊波
完成单位:国防科技大学 理学院
导读
研究背景
主要内容
研究前景与展望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杨俊波,教授,博士,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光学学会理事,国防科技大学物理学科和量子信息学科建设组专家。长期从事光信息处理、微纳光电子与芯片设计、表面等离子激元与超材料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研究成果相继入选中国光学重要成果、进入ESI前1‰。
第一作者:
姜鑫鹏,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物理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超材料吸收体及红外辐射调控方面的研究。
文章信息
姜鑫鹏, 杜特, 马汉斯, 张兆健, 何新, 张振福, 陈欢, 于洋, 黄沙, 杨俊波. 光学微纳结构红外隐身技术研究进展(特邀)[J]. 红外与激光工程. doi: 10.3788/IRLA20230197
全文链接:http://irla.cn/cn/article/doi/10.3788/IRLA20230197(阅读原文)
End
banner 推广
转载/投稿/合作,请联系微信ivan_413598663
免责声明
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邮箱:liuxingwang@csoe.org.cn
点击“在看”发现更多精彩!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光电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