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编者按
2023年,国防科技大学迎来了办学70周年。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展现国防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成果,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刊《红外与激光工程》在芙蓉迎夏的6月与国防科技大学联合出版“国防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专刊”,并特邀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的谭中奇教授为专刊撰写“光学陀螺背向散射问题综述” 综述文章,文中对光学陀螺中不可忽视的背向散射问题进行了原理解释,对各种光学陀螺的背向散射分析方法、测量手段以及抑制方法一一归纳,并对目前光学陀螺中有关背向散射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展望。
撰稿人:谭中奇
论文题目:光学陀螺背向散射问题综述(特邀)
作者:谭中奇,纪鈜腾,毛元昊,吴耿,蒋小为,管世钰,陈丁博,全豫川
完成单位:国防科技大学 前沿交叉学科学院;国防科技大学 南湖之光实验室;华惯科技有限公司
导读
研究背景
主要内容
图 4 (a) 基于SiO2微环形谐振腔的布里渊激光陀螺的光路结构;(b) Vahala课题组第一代微型布里渊陀螺样机;(c) Vahala课题组第二代微型布里渊陀螺样机
研究前景与展望
作者及团队简介
谭中奇,教授,湖南省光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成员,国防科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红外与激光工程》编委。主要从事先进光学制造与检测、新型激光光谱、光电惯性与传感等技术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5项,其它类型项目数十项。
团队介绍:
国防科技大学激光陀螺研究团队是我国激光陀螺研究的主力军,引领了我国激光陀螺研发方向。既是我国激光陀螺创新研究和发展应用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我国国防工业部门激光陀螺生产及应用的技术源头。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完整的学科支撑面和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形成了以光学、光电技术、激光技术、电子技术和惯性导航技术为学科基础,以光学元件加工、薄膜光学与技术、微弱光电信号检测技术、激光陀螺技术、激光陀螺在惯性导航系统中的应用、新型光电惯性器件研制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专业领域特色,形成了两大系列多种型号激光陀螺全闭环研制生产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有激光陀螺规模化生产能力的国家。
文章信息
谭中奇, 纪鈜腾, 毛元昊, 吴耿, 蒋小为, 管世钰, 陈丁博, 全豫川. 光学陀螺背向散射问题综述[J]. 红外与激光工程. doi: 10.3788/IRLA20230181
全文链接:http://irla.cn/cn/article/doi/10.3788/IRLA20230181(阅读原文)
End
banner 推广
转载/投稿/合作,请联系微信ivan_413598663
免责声明
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邮箱:liuxingwang@csoe.org.cn
点击“在看”发现更多精彩!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光电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