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时间
-
摘要截稿日期:
2025.10.25
提前缴费优惠日期:
2025.10.25
会议首页
微纳光学是当前光学学科发展最活跃的方向之一。它结合了光子学与纳米技术的前沿成果,可以在局域电磁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实现许多全新的功能,是21世纪不可或缺的关键科学和技术。微纳光学也是新型光电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光通信、光互联、光存储、传感成像、传感测量、显示、固体照明、生物医学、安全、绿色能源等领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第九届微纳光学技术与应用交流会”将于2025年11月13-15日在苏州召开。会议以应用端和技术端为牵引,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需求,邀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用户单位的领军专家出席,开展广泛的交流研讨。同期将举办“2023-2025微纳制造优秀成果展”、链长制圆桌会议、新质生产力专题展、追光论坛评选、培训等活动,搭建一体化互动平台,推动微纳光学领域快速发展。

在此背景下,“第九届微纳光学技术与应用交流会”将于2025年11月13-15日在苏州召开。会议以应用端和技术端为牵引,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需求,邀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用户单位的领军专家出席,开展广泛的交流研讨。同期将举办“2023-2025微纳制造优秀成果展”、链长制圆桌会议、新质生产力专题展、追光论坛评选、培训等活动,搭建一体化互动平台,推动微纳光学领域快速发展。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微纳专业委员会
苏州大学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PhotoniX
支持单位:
杭州玉之泉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上海复享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晶萃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义兰微电子有限公司
武汉安扬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Stella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Limited
锐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汇德信科技有限公司
纳糯三维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烟台魔技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新嘉光科技有限公司
大会主席:
罗先刚(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执行主席 :
陈林森(苏州大学/苏大维格)
仇 旻(西湖大学)
张大伟(上海理工大学)
程鑫彬(同济大学)
戴道锌(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大学)
张 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组织委员会主席 :
赵泽宇(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乔 文(苏州大学)
王俊勇(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李 涛(南京大学)
蒋卫祥(东南大学)
高 辉(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微纳专业委员会
苏州大学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PhotoniX
支持单位:
杭州玉之泉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上海复享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晶萃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义兰微电子有限公司
武汉安扬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Stella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Limited
锐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汇德信科技有限公司
纳糯三维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烟台魔技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新嘉光科技有限公司
大会主席:
罗先刚(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执行主席
陈林森(苏州大学/苏大维格)
仇 旻(西湖大学)
张大伟(上海理工大学)
程鑫彬(同济大学)
戴道锌(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大学)
张 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组织委员会主席
赵泽宇(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乔 文(苏州大学)
李 涛(南京大学)
蒋卫祥(东南大学)
高 辉(华中科技大学)
专家报告
议题方向
大会报告
江风益(南昌大学)
王强斌(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程鑫彬(同济大学)
戴道锌(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大学)
专题一:半导体及微纳光电材料
江风益(南昌大学)
王强斌(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程鑫彬(同济大学)
戴道锌(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大学)
专题一:半导体及微纳光电材料
本专题研讨旨在汇聚国内外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半导体及微纳光电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核心技术挑战与未来产业化趋势,主要研讨范围包括: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异质集成、微纳结构与光电器件、光电器件前沿应用与交叉等方向。
专题主席:
胡伟达(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共主席:
余学超(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李 亮(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委员(音序):
李德慧(华中科技大学)
王启胜(南昌大学)
曾龙辉(郑州大学)
张立军(吉林大学)
朱 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秘书:
李 庆(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
邀请报告(更新中):
戴赟赟(北京理工大学)
顾星桂(北京化工大学)——近红外有机光热材料
李邵娟(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谭聪伟(北京大学)
王 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面向天文观测的甚长波红外探测器
王 振(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王启胜(南昌大学)——铅盐半导体红外探测器
余俊宏(重庆师范大学)
叶 镭(华中科技大学)
曾龙辉(郑州大学)——新型二维硫族化合物材料与光电器件
专题二:微纳光电子器件与集成芯片
本专题介绍微纳光电子器件与集成芯片技术及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各波段半导体发光与激光器件、光调制器件、光探测器件,光子及光电子集成技术与功能芯片(包括硅基光子集成、混合集成、数字光发射接收芯片、微波光子集成芯片、光传感芯片等),超快电光和极端光探测材料与器件、非线性光子器件、有机光电器件,光纤传感器件等。
专题主席:
张 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周林杰(上海交通大学)
委员(音序):
安正华(复旦大学)
陈开鑫(电子科技大学)
储 蔚(张江实验室)
冯俊波(CUMEC)
马 蔚(浙江大学)
佘峻聪(中山大学)
孙东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王俊勇(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王兴军(北京大学)
武腾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三〇四研究所)
肖 希(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
杨树明(西安交通大学)
叶 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秘书:
俞 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邀请报告(更新中):
曹如平(Luceda Photonics)
陈明华(清华大学)
陈必更(之江实验室)
刘 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面向超越摩尔技术的载流子晶体管器件
佘峻聪(中山大学)
王兴军(北京大学)
魏志鹏(长春理工大学)
吴 坚(国防科技大学)
邢宇飞(上海孛璞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许秀来(北京大学)
谢小军(西南交通大学)
余 宇(华中科技大学)
张源涛(吉林大学)
专题三:低维光电子材料
本专题研讨二维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石墨烯、TMDs、磷烯、锑烯、碲烯、钙钛矿、MXene等)的设计与合成,物理化学性质表征与光电特性调控,以及相关光电子器件(例如可饱和吸收体、高性能光源、光电发射与探测、光调控与调制和光波导等器件)的研发与应用。从学术和产业化视角探讨二维材料的研究进展,最新研究方向,未来发展以及产业化现状与趋势等。
专题主席:
康黎星(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李 阳(苏州科技大学)
胡 鑫(苏州大学)
杨 洁(同济大学)
委员(音序):
韩 刘(安庆师范大学)
胡子艺(衢州学院)
王俊勇(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秘书:
宋 鸽(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邀请报告(更新中):
巴 坤(上海大学)
丁 萌(西交利物浦大学)
胡 鑫(苏州大学)——宽带圆二色性全介质超构表面的智能设计
康黎星(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一维范德华异质结构可控制备
李梦姣(上海大学)
李涛涛(南京大学)
李 阳(苏州科技大学)——有机智能材料与神经形态器件
苗金水(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田 维(苏州大学)
王 笑(湖南大学)
易觉民(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杨 洁(同济大学)——仿生神经形态器件
杨向东(宁波工程学院微纳材料与器件研究院)
曾龙辉(郑州大学)
张 勇(苏州工学院)
朱东旭(苏州大学)
胡 鑫(苏州大学)
专题四:超材料与纳米光子学
本专题拟研讨近年来在纳米光子物理和纳米光子材料领域的重要创新性成果,包含但不限于:光学中的对称性,拓扑光子物理、材料及器件,非厄米和PT光子物理与器件,超构表面光场调控,超构透镜,微腔光子学及器件,非线性超构材料,等离激元纳米激光等理论和技术及其在高分辨成像、大视场显微成像、立体全息技术、高灵敏生物传感与探测等方面的应用。
专题主席:
李 涛(南京大学)
向 东(南开大学)
乔 文(苏州大学)
委员(音序):
陈沐谷(香港城市大学)
方心远(上海理工大学)
郭迎辉(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黄玲玲(北京理工大学)
黄勇刚(吉首大学)
李俊韬(中山大学)
马耀光(浙江大学)
张顺平(武汉大学)
张兴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秘书:
周军晓(南京大学)
邀请报告(更新中):
付神贺(暨南大学)
冯 甫(之江实验室)
郭旭涵(上海交通大学)
姜碧强(西北工业大学)
雷党愿(香港城市大学)
李贵新(南方科技大学)
李 炜(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刘海涛(南开大学)
刘 进(中山大学)
潘 登(华东师范大学)
宋茂文(南京大学)
谭德志(浙江大学)
王 攀(浙江大学)
徐亚东(苏州大学)
专题五:微纳光学制造与检测
本专题拟反映微纳光学制造与检测的最新进展,包括但不限于:激光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机理,激光精密加工工艺与装备,电子束选区熔化,激光沉积打印等增材制造工艺与材料,表面等离子和纳米光子学,复杂光学曲面加工,近场光学微细加工技术,超紫外曝光技术,全息光刻技术,光学研磨成型工艺,光学加工系统设计,光学玻璃及晶体制造与加工,光学测试和测量基标准,晶圆级微纳光学器件测量方法,集成电路微纳检测设备,先进光学制造过程中的测量问题,光学测量系统中关键光学器件研制,基于光栅、光纤等光学器件的测试测量技术,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测量,精密和超精密测量的现代光学技术和仪器,新型光学测试测量原理,光学纳米计量与测试等。
专题主席:
程鑫彬(同济大学)
李家方(北京理工大学)
委员(音序):
曹耀宇(暨南大学)
管迎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胡跃强(湖南大学)
李文昊(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林琳涵(清华大学)
杨 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
肖淑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秘书:
陈伟锦(同济大学)
汪 洋(北京理工大学)
邀请报告(更新中):
甘棕松(华中科技大学/上海芥芒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凤建岗(中国科技大学)
胡跃强(湖南大学)
冀 然(青岛天仁微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刘 霞(北京理工大学)——激光-热探针协同作用下的二维材料纳米图形化技术研究
阮奇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任梦昕(南开大学)
蔚浩义(上海理工大学)
吴 东(中国科技大学)
徐少林(南方科技大学)
熊 波(浙江大学)——多功能光学超构表面及其片上集成
熊 伟(华中科技大学)——超快激光微纳仿生结构制造
殷海玮(上海复享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微纳光学的多维光学感知在微观制造集成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郑宏宇(山东理工大学)
赵圆圆(暨南大学)——无掩模光学微纳米加工技术及特色光子学器件应用
专题六:微纳传感
本专题拟研讨微纳光学传感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重大关键科学问题,相关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光学微腔传感技术、光学微流传感技术、微纳光子操控技术、微纳光纤传感技术、纳米表面等离子激元传感技术、微纳激光传感技术、生化微纳敏感材料等。
专题主席:
徐 飞(南京大学)
任 伟(香港中文大学)
郭 团(暨南大学)
委员(音序):
崔开宇(清华大学)
龚 元(电子科技大学)
李贝贝(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李文昊(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刘骏秋(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
秘书:
熊毅丰(南京大学)
邀请报告(更新中):
鲍成英(清华大学)
贾曰辰(山东大学)
李康康(北京大学)
邱 柳(浙江大学)
谭德志(浙江大学)
谭 腾(电子科技大学)
夏 霁(国防科技大学)
邢恩博(中北大学)
徐少林(南方科技大学)
叶 坚(上海交通大学)
张亚男(东北大学)
张小贝(上海大学)
郑美玲(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赵若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专题七:柔性与可穿戴器件
本专题主题包括但不限于柔性、可延展、可弯曲的光电子器件与系统,可穿戴器件,植入式器件,可降解器件,仿生器件,光电神经接口,生物医疗光电子系统,类皮肤传感器、植入式光电探针、可降解传感器等方面相关研究的产业化趋势等。
专题主席:
张其冲(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共主席:
张克勤(苏州大学)
姚亚刚(南京大学)
李 阳(山东大学)
委员(音序):
李 亮(苏州大学)
李清文(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牛志强(南开大学)
陶光明(华中科技大学)
魏 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吴治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 珽(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秘书:
卓明鹏(苏州大学)
邀请报告(更新中):
侯成义(东华大学)
李 萌(河南大学)
李涛涛(南京大学)
李 阳(山东大学)
李 政(武汉大学)
谭海仁(南京大学)
卓明鹏(苏州大学)
赵 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朱 斌(南京大学)
专题八:先进成像
本专题将研讨面向光子学成像中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与新器件的突破。相关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微纳光学的先进成像技术:新型高维度光学/光谱成像,高集成成像技术,计算成像与人工智能,荧光显微成像,大视场高分辨成像,跨模态与多模态成像,非线性光学成像,单光子及量子成像等。
专题主席:
李春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张晓东(天津大学)
委员(音序):
陈秋水(福州大学)
雷科文(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李盛亮(苏州大学)
杨红超(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秘书:
张叶俊(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邀请报告(更新中):
陈光村(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陈秋水(福州大学)
杜 洋(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付威威(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李盛亮(苏州大学)
李万万(上海交通大学)
屈军乐(深圳大学)
史海斌(苏州大学)
王一娴(浙江大学)
王飞飞(香港大学)
王 浩(天津大学)
王 晶(特姆威 (苏州) 医学影像有限公司)
许凯亮(复旦大学)
朱守俊(吉林大学)
专题九:先进显示
本专题拟反映新型显示关键材料与技术的最近前沿进展。相关主题包括但不限于:面向显示的新型发光材料与器件,量子点和纳米发光材料和器件,OLED显示技术、RGB半导体激光材料与器件,激光显示技术,印刷与柔性显示技术、Micro-LED显示技术,量子点显示技术,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全息显示技术,显示测量技术等。
专题主席:
孙 钱(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刘 斌(南京大学)
申怀彬(河南大学)
委员:
冯美鑫(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胡 伟(南京大学)
唐建新(苏州大学)
周宏强(北京工业大学)
钟海政(北京理工大学)
庄 喆(南京大学)
秘书:
任 昕(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邀请报告(更新中):
储 繁(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液晶器件在3D显示中的应用
冯美鑫(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黄少华(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蒋 强(北京理工大学)
李 昕(北京理工大学)
秦锋(深圳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申怀彬(河南大学)
王 恺(南方科技大学)
向超宇(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
颜志敏(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量子点显示技术开发
钟海政(北京理工大学)——650nm红光量子点健康显示技术
庄 喆(南京大学)
待 定(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投稿指南
请作者按下述要求提交稿件和保密审查证明,审稿结果最晚于截稿后两周内发到通讯作者邮箱,请作者按录用通知的要求注册会议。
1. 如需发表到SPIE会议文集(英文,EI收录):请在投稿时提交400-500字的中文长摘要,收到组委会发送的全文提交链接后请按要求将英文全文上传到SPIE网站;
2. 仅交流,不发表:请在投稿时提交400-500字的中文长摘要,并在主要投稿期刊处选择“仅交流,不发表”。
投稿网址: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MOTA2025.html
截止时间:2025年10月25日
Poster-Template--80cmx80cm.pptx
1. 如需发表到SPIE会议文集(英文,EI收录):请在投稿时提交400-500字的中文长摘要,收到组委会发送的全文提交链接后请按要求将英文全文上传到SPIE网站;
2. 仅交流,不发表:请在投稿时提交400-500字的中文长摘要,并在主要投稿期刊处选择“仅交流,不发表”。
投稿网址: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MOTA2025.html
截止时间:2025年10月25日
摘要模板:请点此下载
保密审查:
投稿前请作者务必自行做好论文保密审查工作,并将会议保密审查表(网站下载)或本单位保密审查表提交到投稿网站。有保密审查表的组委会将优先安排审稿。
保密承诺书:会议论文保密审查证明
合作期刊:
PhotoniX,红外与激光工程,红外与毫米波学报,光子学报,光学精密工程,强激光与粒子束,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光电工程,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量子电子学报。
报告人准备
报告语言:中文
所有报告人应在预定场次开始前至少15分钟到达相应的会议室,并将ppt拷贝到组委会的电脑上进行演示。
海报准备
11月5日前,张贴报告作者可以将电子版海报发到ningjiaming@csoe.org.cn(以稿件编号作为文件名),由组委会统一打印和张贴。11月5日后,请作者自行打印海报并在签到时交给注册台的会务人员。
请作者在规定的海报交流时段站在海报旁边回答问题,同与会者深入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口头报告作者也可以张贴海报。
推荐海报尺寸:0.8m(宽)*0.8m(高)

论文出版
会议日程
整体日程
11月13日 | 11月14日 | 11月15日 | |
注册 | 11:00-20:00 | ||
追光论坛 海报交流与评选 |
13:30-15:00 | ||
圆桌会议 | 13:30-18:30 | 16:00-18:30 | |
微纳光学设计培训 | 13:30-18:00 | ||
开幕式 | 09:00-09:20 | ||
大会报告 | 09:20-12:00 | ||
分会报告 |
13:30-18:30 | 08:30-18:00 | |
2023-2025 微纳制造成果展 |
09:00-18:30 | 08:30-18:00 | |
新质生产力 专题展 |
09:00-18:30 | 08:30-18:00 |
会议注册
注册网址:https://b2b.csoe.org.cn/registration/MOTA2025.html
会议费:
参会类型 | 2025年10月25日前(含)缴费 | 2025年10月25日后缴费 | CSOE会员价 |
非学生代表 | 3001元/人 | 3201元/人 | 2801元/人 |
学生代表 | 1801元/人 | 2001元/人 | 1801元/人 |
会议费包括:
1.除闭门活动外,所有会场和展区入场;
2.第2-3日的午餐,第1-3日的晚餐,会议期间茶歇;
3.会议手册、会议投稿文集、资料袋。
支付方式:
1. 在线支付(优选):
注册完成后会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支付。支付完成后请在线申请发票。
2. 银行汇款:
学会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
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
户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备注:微纳+姓名
汇款完成后请将汇款凭证发到ningjiaming@csoe.org.cn,组委会审核通过后请在线申请发票。
注意事项:
1. 退款:所缴纳的费用在会前2周之前可退全款,会前2周以后因产生会议成本将不再支持退款;
2. 发票:会议发票最晚于会后两周内处理完毕;
3. 如果您计划先个人垫付再报销,请先跟单位财务确认好是否支持这种方式;
4. 会议费不包含论文出版费和住宿费;
5. 若要享受提前注册优惠,请于截止日期之前完成支付;
6. 如需加入CSOE学会会员,享受会议费优惠,请注册并登录会员采集系统(
https://b2b.csoe.org.cn/member/invite.php?user=ningjiaming&goto=account),填写个人信息并缴纳会员费。请在“入会渠道”栏目选择“微纳专委会”,以便组委会跟进后续事宜。 1. 在线支付(优选):
注册完成后会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支付。支付完成后请在线申请发票。
2. 银行汇款:
学会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
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
户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备注:微纳+姓名
汇款完成后请将汇款凭证发到ningjiaming@csoe.org.cn,组委会审核通过后请在线申请发票。
注意事项:
1. 退款:所缴纳的费用在会前2周之前可退全款,会前2周以后因产生会议成本将不再支持退款;
2. 发票:会议发票最晚于会后两周内处理完毕;
3. 如果您计划先个人垫付再报销,请先跟单位财务确认好是否支持这种方式;
4. 会议费不包含论文出版费和住宿费;
5. 若要享受提前注册优惠,请于截止日期之前完成支付;
6. 如需加入CSOE学会会员,享受会议费优惠,请注册并登录会员采集系统(
企业赞助
下载文件
同期活动
链长制圆桌会议
本活动将以应用和需求为牵引,围绕微纳光学领域的焦点问题和开放性话题,邀请重要产业链上的用户单位、龙头企业、公共平台代表和国家级人才出席,以主题报告+圆桌讨论的形式进行。通过不同视角的争辩与质疑,碰撞观点,打开思维,探讨具体应用场景、技术创新方案、试验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加快建立以应用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主题一:AR光波导技术与产业协同
活动简介:随着元宇宙、AIoT、工业数字孪生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AR(增强现实)作为人机交互的核心入口之一,其关键光学元件——光波导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程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本活动将聚焦AR光波导“技术-产业-应用”协同发展,以小范围、强互动、深讨论为核心,邀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投资机构等,围绕“技术瓶颈突破”“量产落地难点”“场景需求匹配”三大主线展开对话,推动我国AR光波导产业从“单点突破”向“生态共兴”升级。
召集人:乔文(苏大维格) 张诚(华中科技大学)
嘉宾:赵刚(南智芯材) 罗明辉(苏大维格) 关鸣悦(阿法龙) 赵蕾(甬江实验室) 冀然(天仁微纳) 周喆(毅达资本)
主题二:光计算技术与产业协同
活动简介:近年来,随着光学材料创新、集成光子芯片工艺突破以及算法协同设计的快速发展,光计算技术已逐步从实验室研究迈向产业化应用阶段。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推理、高性能计算等特定场景中,光计算已展现出显著的性能优势。本活动将聚焦光计算技术“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协同创新,组织光计算领域专家学者、光芯片设计企业、半导体制造商、系统集成和应用开发企业,围绕“光电融合瓶颈突破”“产业化工艺攻关”“场景化解决方案”三大核心议题开展技术研讨与需求对接,旨在推动我国光计算产业从"关键技术突破"向"产业生态构建"的战略转型。
活动简介:近年来,随着光学材料创新、集成光子芯片工艺突破以及算法协同设计的快速发展,光计算技术已逐步从实验室研究迈向产业化应用阶段。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推理、高性能计算等特定场景中,光计算已展现出显著的性能优势。本活动将聚焦光计算技术“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协同创新,组织光计算领域专家学者、光芯片设计企业、半导体制造商、系统集成和应用开发企业,围绕“光电融合瓶颈突破”“产业化工艺攻关”“场景化解决方案”三大核心议题开展技术研讨与需求对接,旨在推动我国光计算产业从"关键技术突破"向"产业生态构建"的战略转型。
召集人:程增光(复旦大学) 江天(国防科技大学)
嘉宾(邀请中):董建绩(华中科技大学)、吴幸(华东师范大学)、陈宏伟(清华大学)、熊胤江(光本位)、姚金鑫(光本位)
嘉宾(邀请中):董建绩(华中科技大学)、吴幸(华东师范大学)、陈宏伟(清华大学)、熊胤江(光本位)、姚金鑫(光本位)
主题三:OCS光交换机与微纳光学协同创新
活动简介:随着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爆发、数据中心规模持续扩张,光网络正从“电层交换”向“光层直连”加速演进。OCS作为实现光层灵活调度与低延迟互联的核心设备,已成为下一代光网络的关键基础设施;而微纳光学凭借其在微结构设计、高精度调控与材料创新方面的突破,为OCS的性能提升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撑。两者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推动智算中心、6G通信、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落地的关键引擎。本活动将聚焦OCS与微纳光学的交叉领域,共同探讨技术挑战、分享创新实践、展望产业未来。
嘉宾:吉贵军(光库科技)、谢会开(北京理工大学/无锡微奥)、肖清明(光迅科技)、丁必峰/崔宏青(海思光电子)、宗良佳(华中科技大学)、邢宇飞(孛璞半导体)、陆梁军(上海交通大学)、李欢(浙江大学)、桂桑(无锡德科立)、赵世振(上海交通大学)、王则可(浙江大学)、刘晓妮(华为)、汤宁峰(中兴通讯)、程资为(快手科技)、王鹏(阿里云)
主题四:近红外二区医疗影像设备研发与成果转化
活动简介:近红外二区(NIR-II)医疗影像技术凭借组织穿透深度大、自体荧光干扰低、分子特异性高等核心优势,已成为继X射线、CT、MRI后最具潜力的下一代医学影像手段,在肿瘤精准诊断、心血管微循环成像、术中实时导航、药物分布追踪等领域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近年来,我国在NIR-II荧光探针设计、高灵敏度探测器开发及系统集成等方向取得突破性进展,但研发端与转化端仍存在诸多堵点,如光源稳定性、探针生物安全性、多模态融合成像等关键技术亟待攻关,临床需求精准捕捉不足、工程化工艺滞后、注册认证周期长、产业资本介入渠道不畅等问题突出。本活动将汇聚研发、临床、产业、资本四方力量,围绕技术难点、转化路径、生态构建展开深度对话,助力NIR-II医疗影像设备从“实验室样品”迈向“临床刚需”。
召集人:张晓东(天津大学) 李春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2023-2025微纳制造成果展
本次成果展旨在集中展示近三年我国在微纳制造领域取得的标志性突破,涵盖工艺、装备、材料、应用等全链条创新成果;挖掘并推广一批具有行业引领性、技术颠覆性的标杆案例,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成果转化落地,为我国微纳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次成果展仅面向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团队,根据申请单位的类型分为“学术”和“产业”两个通道征集,每个团队提交成果不超过两项。对于形式审查合格的申请,组委会将组织领域内专家评审并公布入选结果。入选成果将于大会开幕式颁发证书,并提供专区展示和多种形式的重点推介。
浦东林(苏州大学)
详细信息:https://mp.weixin.qq.com/s/0beYsrAR8_tqA4qYy5gCjQ
申请链接:https://b2b.csoe.org.cn/form/show-207.html
申报截止:2025年10月20日
评 选:2025年10月21日
公 示:2025年10月23-25日
公 布:2025年10月26日
颁 奖:2025年11月14日
线下展示:2025年11月13-15日
征集范围:
(一)核心技术成果
基础研究与前沿工艺:微纳制造的理论研究,以及新方法、新工艺、新应用探索等;
关键技术与装备:超快激光加工、双光子光刻、微纳3D打印、直写光刻、投影光刻、纳米压印、原子层沉积、聚焦离子束、离子刻蚀、器件封装等微纳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成套装备;
关键材料:光刻胶、高性能薄膜材料、新型纳米复合材料、高性能微纳结构材料等;
检测表征与量测:微纳尺度形貌测量、微纳缺陷检测、自动光学检测、量测等微纳制造相关的量检测技术与装备。
(二)应用场景成果
规模化应用:微纳制造在光电子、半导体、消费电子(显示材料、柔性屏等)、生物医疗(植入式器械、植入式传感器)、航空航天(微机电系统MEMS)、新能源(微型储能器件)等领域的落地案例;
行业痛点突破:针对高成本、低效率、高复杂度等问题的创新性解决方案(如批量微纳加工、实时在线检测技术);
跨学科融合:微纳制造与人工智能(智能工艺优化)、生物制造(微纳生物器件)、柔性电子(可拉伸微纳电路)等交叉领域的创新成果。
(三)标准化成果
主导或参与制定的微纳制造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如设备性能规范、工艺通用要求)。
召集人:浦东林(苏州大学)
详细信息:https://mp.weixin.qq.com/s/0beYsrAR8_tqA4qYy5gCjQ
申请链接:https://b2b.csoe.org.cn/form/show-207.html
申报截止:2025年10月20日
评 选:2025年10月21日
公 示:2025年10月23-25日
公 布:2025年10月26日
颁 奖:2025年11月14日
新质生产力专题展
为充分展示微纳光学及相关领域优秀企业、平台的技术服务与产品研发能力,推动更多潜在用户与供应商之间的深入交流,组委会将在会议期间设置展览展示区,以海报、展桌、联合宣讲、新品发布等形式,集中展示本领域产学研机构的创新成果和未来布局,以及人才招聘、项目合作、成果转化、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需求,以期达成进一步合作。
追光论坛
本活动将征集35岁及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和在读学生的最新学术/产业成果,以口头报告和张贴报告的形式进行交流。口头报告作者需准备5分钟ppt报告(7-8页),获奖作者将优先推荐到学会青托、创新论文奖的评选中。张贴报告作者需准备80cmx80cm海报。请作者进入投稿系统提交摘要(已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均可参与交流)。组委会将对优秀报告给予表彰,欢迎踊跃报名!
微纳光学设计培训
为深化青年科研人员对微纳光学设计规则和软件等理论知识及工程实践的理解,提高其科研水平和专业技能,会议同期将举办培训活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厂商授课,内容涉及理论讲解、案例分享、上机实操等环节。
专家讲座:马蔚(浙江大学)——算法驱动的微纳光学智能逆向设计及应用
软件培训:超透镜、光波导智能化设计案例实操
名额限制:30人
报名方式:本活动对30位正式参会代表免费开放,请注册时在“分会场”栏目选择“会议+培训”,组委会将按缴费时间顺序安排位置。
交通住宿
会场
苏州吴中希尔顿酒店(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太湖新城君益路99号4号楼)
会议协议酒店
苏州吴中希尔顿酒店
住宿协议价:大床房/双床房580元/晚(含早)
苏州吴中希尔顿花园酒店
住宿协议价:大床房/双床房380元/晚(含早)
预定方式:请每天9:00-18:00期间联系张经理19951309887,告知是第九届微纳光学技术与应用交流会参会代表进行预订。房间数量有限,预定从速。
交通信息
1. 从苏州北站出发:
a. 出租车:约45分钟,39公里;
b. 公交:全程约1小时30分钟。从地铁2号线高铁苏州北站上车,到苏州火车站换乘地铁4号线,到红庄站换成地铁7号线,到木里站下车,步行1.4公里到达。
2. 从苏州站出发:
a. 出租车:约40分钟,25公里;
b. 公交:全程约1小时。从地铁4号线苏州火车站上车,到红庄站换成地铁7号线,到木里站下车,步行1.4公里到达。
3. 从无锡硕放机场出发:
a. 出租车:约1小时,56公里;
b. 公交:全程约1小时。机场快巴无锡苏州 → 地铁4号线 → 地铁7号线 。
苏州吴中希尔顿酒店(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太湖新城君益路99号4号楼)
会议协议酒店
苏州吴中希尔顿酒店
住宿协议价:大床房/双床房580元/晚(含早)
苏州吴中希尔顿花园酒店
住宿协议价:大床房/双床房380元/晚(含早)
预定方式:请每天9:00-18:00期间联系张经理19951309887,告知是第九届微纳光学技术与应用交流会参会代表进行预订。房间数量有限,预定从速。
交通信息
1. 从苏州北站出发:
a. 出租车:约45分钟,39公里;
b. 公交:全程约1小时30分钟。从地铁2号线高铁苏州北站上车,到苏州火车站换乘地铁4号线,到红庄站换成地铁7号线,到木里站下车,步行1.4公里到达。
2. 从苏州站出发:
a. 出租车:约40分钟,25公里;
b. 公交:全程约1小时。从地铁4号线苏州火车站上车,到红庄站换成地铁7号线,到木里站下车,步行1.4公里到达。
3. 从无锡硕放机场出发:
a. 出租车:约1小时,56公里;
b. 公交:全程约1小时。机场快巴无锡苏州 → 地铁4号线 → 地铁7号线 。

联系我们
组委会联系方式:
投稿、注册、发票:
宁家明,ningjiaming@csoe.org.cn,010-83326359
企业赞助:
郭圣,guosheng@csoe.org.cn,18710157604(同微信)
鄂荣鹏,erongpeng@csoe.org.cn,13001030561(同微信)
成果展:
张伯儒,zhangboru@csoe.org.cn,13911650484
投稿、注册、发票:
宁家明,ningjiaming@csoe.org.cn,010-83326359
企业赞助:
郭圣,guosheng@csoe.org.cn,18710157604(同微信)
鄂荣鹏,erongpeng@csoe.org.cn,13001030561(同微信)
成果展:
张伯儒,zhangboru@csoe.org.cn,13911650484
往届回顾
MOTA 2017: http://old.csoe.org.cn/meeting/MOTA2017/
MOTA 2018: http://old.csoe.org.cn/meeting/MOTA2018/
MOTA 2019: https://b2b.csoe.org.cn/meeting/show-52.html
会员申请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是经中国民政部批准的全国性一级学会。学会通过学术交流、工业展览、技术评估、项目转化、教育培训、融资对接、印刷出版、信息网络等多种形式,搭建产学研大平台,致力于培养和助推光学工程领域的青年领军人才。我们将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为广大会员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助力您的科研与职业成长。期待您的加入!
请扫码注册为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员,在采集系统“推荐人”这一栏填写活动名称“宁老师”,可享参会优惠及优先审稿等权益,组委会将协助后续审核事宜。
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