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点击查看地图)
场馆:
快速投稿:
提交稿件
快速报名:
立即报名
活动说明
微纳光学是当前光学学科发展最活跃的方向之一。它结合了光子学与纳米技术的前沿成果,可以在局域电磁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实现许多全新的功能,是21世纪不可或缺的关键科学和技术。微纳光学也是新型光电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光通信、光互联、光存储、传感成像、传感测量、显示、固体照明、生物医学、安全、绿色能源等领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第九届微纳光学技术与应用交流会”将于2025年11月13-15日在苏州召开。会议以应用端和技术端为牵引,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需求,邀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用户单位的领军专家出席,开展广泛的交流研讨。同期将举办“2023-2025微纳制造优秀成果展”、链长制圆桌会议、新质生产力专题展、追光论坛评选、培训等活动,搭建一体化互动平台,推动微纳光学领域快速发展。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微纳专业委员会
苏州大学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PhotoniX
支持单位:
杭州玉之泉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上海复享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晶萃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义兰微电子有限公司
武汉安扬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Stella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Limited
锐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汇德信科技有限公司
纳糯三维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烟台魔技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新嘉光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天仁微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脉动科技
武汉安扬激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大会主席:
罗先刚(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执行主席:
陈林森(苏州大学/苏大维格)
仇 旻(西湖大学)
张大伟(上海理工大学)
程鑫彬(同济大学)
戴道锌(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大学)
张 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组织委员会主席:
赵泽宇(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乔 文(苏州大学)
王俊勇(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李 涛(南京大学)
蒋卫祥(东南大学)
高 辉(华中科技大学)
专家报告
议题方向
大会报告
江风益(南昌大学)
王强斌(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程鑫彬(同济大学)
戴道锌(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大学)
专题一:半导体及微纳光电材料
本专题研讨旨在汇聚国内外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半导体及微纳光电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核心技术挑战与未来产业化趋势,主要研讨范围包括: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异质集成、微纳结构与光电器件、光电器件前沿应用与交叉等方向。
专题主席:
胡伟达(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共主席:
余学超(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李 亮(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委员(音序):
李德慧(华中科技大学)
王启胜(南昌大学)
曾龙辉(郑州大学)
张立军(吉林大学)
朱 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秘书:
李 庆(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
邀请报告(更新中):
戴赟赟(北京理工大学)
顾星桂(北京化工大学)——近红外有机光热材料
李邵娟(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谭聪伟(北京大学)
王 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面向天文观测的甚长波红外探测器
王 振(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王启胜(南昌大学)——铅盐半导体红外探测器
余俊宏(重庆师范大学)
叶 镭(华中科技大学)
曾龙辉(郑州大学)——新型二维硫族化合物材料与光电器件
专题二:微纳光电子器件与集成芯片
本专题介绍微纳光电子器件与集成芯片技术及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各波段半导体发光与激光器件、光调制器件、光探测器件,光子及光电子集成技术与功能芯片(包括硅基光子集成、混合集成、数字光发射接收芯片、微波光子集成芯片、光传感芯片等),超快电光和极端光探测材料与器件、非线性光子器件、有机光电器件,光纤传感器件等。
专题主席:
张 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周林杰(上海交通大学)
委员(音序):
安正华(复旦大学)
陈开鑫(电子科技大学)
储 蔚(张江实验室)
冯俊波(CUMEC)
马 蔚(浙江大学)
佘峻聪(中山大学)
孙东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王俊勇(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王兴军(北京大学)
武腾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三〇四研究所)
肖 希(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
杨树明(西安交通大学)
叶 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秘书:
俞 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邀请报告(更新中):
曹如平(Luceda Photonics)
陈明华(清华大学)
陈必更(之江实验室)
刘 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面向超越摩尔技术的载流子晶体管器件
佘峻聪(中山大学)
王兴军(北京大学)
魏志鹏(长春理工大学)
吴 坚(国防科技大学)
邢宇飞(上海孛璞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许秀来(北京大学)
谢小军(西南交通大学)
余 宇(华中科技大学)
张源涛(吉林大学)
专题三:低维光电子材料
本专题研讨二维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石墨烯、TMDs、磷烯、锑烯、碲烯、钙钛矿、MXene等)的设计与合成,物理化学性质表征与光电特性调控,以及相关光电子器件(例如可饱和吸收体、高性能光源、光电发射与探测、光调控与调制和光波导等器件)的研发与应用。从学术和产业化视角探讨二维材料的研究进展,最新研究方向,未来发展以及产业化现状与趋势等。
专题主席:
康黎星(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李 阳(苏州科技大学)
胡 鑫(苏州大学)
杨 洁(同济大学)
委员(音序):
韩 刘(安庆师范大学)
胡子艺(衢州学院)
王俊勇(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秘书:
宋 鸽(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邀请报告(更新中):
巴 坤(上海大学)
丁 萌(西交利物浦大学)
胡 鑫(苏州大学)——宽带圆二色性全介质超构表面的智能设计
康黎星(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一维范德华异质结构可控制备
李梦姣(上海大学)
李涛涛(南京大学)
李 阳(苏州科技大学)——有机智能材料与神经形态器件
苗金水(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田 维(苏州大学)
王 笑(湖南大学)
易觉民(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杨 洁(同济大学)——仿生神经形态器件
杨向东(宁波工程学院微纳材料与器件研究院)
曾龙辉(郑州大学)
张 勇(苏州工学院)
朱东旭(苏州大学)
专题四:超材料与纳米光子学
本专题拟研讨近年来在纳米光子物理和纳米光子材料领域的重要创新性成果,包含但不限于:光学中的对称性,拓扑光子物理、材料及器件,非厄米和PT光子物理与器件,超构表面光场调控,超构透镜,微腔光子学及器件,非线性超构材料,等离激元纳米激光等理论和技术及其在高分辨成像、大视场显微成像、立体全息技术、高灵敏生物传感与探测等方面的应用。
专题主席:
李 涛(南京大学)
向 东(南开大学)
乔 文(苏州大学)
委员(音序):
陈沐谷(香港城市大学)
方心远(上海理工大学)
郭迎辉(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黄玲玲(北京理工大学)
黄勇刚(吉首大学)
李俊韬(中山大学)
马耀光(浙江大学)
张顺平(武汉大学)
张兴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秘书:
周军晓(南京大学)
邀请报告(更新中):
付神贺(暨南大学)
冯 甫(之江实验室)
郭旭涵(上海交通大学)
姜碧强(西北工业大学)
雷党愿(香港城市大学)
李贵新(南方科技大学)
李 炜(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刘海涛(南开大学)
刘 进(中山大学)
潘 登(华东师范大学)
宋茂文(南京大学)
谭德志(浙江大学)
王 攀(浙江大学)
徐亚东(苏州大学)
专题五:微纳光学制造与检测
本专题拟反映微纳光学制造与检测的最新进展,包括但不限于:激光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机理,激光精密加工工艺与装备,电子束选区熔化,激光沉积打印等增材制造工艺与材料,表面等离子和纳米光子学,复杂光学曲面加工,近场光学微细加工技术,超紫外曝光技术,全息光刻技术,光学研磨成型工艺,光学加工系统设计,光学玻璃及晶体制造与加工,光学测试和测量基标准,晶圆级微纳光学器件测量方法,集成电路微纳检测设备,先进光学制造过程中的测量问题,光学测量系统中关键光学器件研制,基于光栅、光纤等光学器件的测试测量技术,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测量,精密和超精密测量的现代光学技术和仪器,新型光学测试测量原理,光学纳米计量与测试等。
专题主席:
程鑫彬(同济大学)
李家方(北京理工大学)
委员(音序):
曹耀宇(暨南大学)
管迎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胡跃强(湖南大学)
李文昊(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林琳涵(清华大学)
杨 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
肖淑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秘书:
陈伟锦(同济大学)
汪 洋(北京理工大学)
邀请报告(更新中):
甘棕松(华中科技大学/上海芥芒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凤建岗(中国科技大学)
胡跃强(湖南大学)
冀 然(青岛天仁微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刘 霞(北京理工大学)——激光-热探针协同作用下的二维材料纳米图形化技术研究
阮奇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任梦昕(南开大学)
蔚浩义(上海理工大学)
吴 东(中国科技大学)
徐少林(南方科技大学)
熊 波(浙江大学)——多功能光学超构表面及其片上集成
熊 伟(华中科技大学)——超快激光微纳仿生结构制造
殷海玮(上海复享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微纳光学的多维光学感知在微观制造集成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郑宏宇(山东理工大学)
赵圆圆(暨南大学)——无掩模光学微纳米加工技术及特色光子学器件应用
专题六:微纳传感
本专题拟研讨微纳光学传感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重大关键科学问题,相关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光学微腔传感技术、光学微流传感技术、微纳光子操控技术、微纳光纤传感技术、纳米表面等离子激元传感技术、微纳激光传感技术、生化微纳敏感材料等。
专题主席:
徐 飞(南京大学)
任 伟(香港中文大学)
郭 团(暨南大学)
委员(音序):
崔开宇(清华大学)
龚 元(电子科技大学)
李贝贝(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李文昊(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刘骏秋(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
秘书:
熊毅丰(南京大学)
邀请报告(更新中):
鲍成英(清华大学)
贾曰辰(山东大学)
李康康(北京大学)
邱 柳(浙江大学)
谭德志(浙江大学)
谭 腾(电子科技大学)
夏 霁(国防科技大学)
邢恩博(中北大学)
徐少林(南方科技大学)
叶 坚(上海交通大学)
张亚男(东北大学)
张小贝(上海大学)
郑美玲(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赵若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专题七:柔性与可穿戴器件
本专题主题包括但不限于柔性、可延展、可弯曲的光电子器件与系统,可穿戴器件,植入式器件,可降解器件,仿生器件,光电神经接口,生物医疗光电子系统,类皮肤传感器、植入式光电探针、可降解传感器等方面相关研究的产业化趋势等。
专题主席:
张其冲(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共主席:
张克勤(苏州大学)
姚亚刚(南京大学)
李 阳(山东大学)
委员(音序):
李 亮(苏州大学)
李清文(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牛志强(南开大学)
陶光明(华中科技大学)
魏 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吴治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 珽(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秘书:
卓明鹏(苏州大学)
邀请报告(更新中):
侯成义(东华大学)
李 萌(河南大学)
李涛涛(南京大学)
李 阳(山东大学)
李 政(武汉大学)
谭海仁(南京大学)
卓明鹏(苏州大学)
赵 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朱 斌(南京大学)
专题八:先进成像
本专题将研讨面向光子学成像中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与新器件的突破。相关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微纳光学的先进成像技术:新型高维度光学/光谱成像,高集成成像技术,计算成像与人工智能,荧光显微成像,大视场高分辨成像,跨模态与多模态成像,非线性光学成像,单光子及量子成像等。
专题主席:
李春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张晓东(天津大学)
委员(音序):
陈秋水(福州大学)
雷科文(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李盛亮(苏州大学)
杨红超(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秘书:
张叶俊(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邀请报告(更新中):
陈光村(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陈秋水(福州大学)
杜 洋(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付威威(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李盛亮(苏州大学)
李万万(上海交通大学)
屈军乐(深圳大学)
史海斌(苏州大学)
王一娴(浙江大学)
王飞飞(香港大学)
王 浩(天津大学)
王 晶(特姆威 (苏州) 医学影像有限公司)
许凯亮(复旦大学)
朱守俊(吉林大学)
专题九:先进显示
本专题拟反映新型显示关键材料与技术的最近前沿进展。相关主题包括但不限于:面向显示的新型发光材料与器件,量子点和纳米发光材料和器件,OLED显示技术、RGB半导体激光材料与器件,激光显示技术,印刷与柔性显示技术、Micro-LED显示技术,量子点显示技术,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全息显示技术,显示测量技术等。
专题主席:
孙 钱(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刘 斌(南京大学)
申怀彬(河南大学)
委员:
冯美鑫(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胡 伟(南京大学)
唐建新(苏州大学)
周宏强(北京工业大学)
钟海政(北京理工大学)
庄 喆(南京大学)
秘书:
任 昕(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邀请报告(更新中):
储 繁(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液晶器件在3D显示中的应用
冯美鑫(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黄少华(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蒋 强(北京理工大学)
李 昕(北京理工大学)
秦锋(深圳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申怀彬(河南大学)
王 恺(南方科技大学)
向超宇(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
颜志敏(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量子点显示技术开发
钟海政(北京理工大学)——650nm红光量子点健康显示技术
庄 喆(南京大学)
待 定(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投稿指南
论文出版
会议日程
会议注册
会员申请
企业赞助
下载文件
同期活动
Workshop
交通住宿
往届回顾
联系方式
组委会联系方式:
投稿、注册、发票:
宁家明,ningjiaming@csoe.org.cn,010-83326359
企业赞助:
郭圣,guosheng@csoe.org.cn,18710157604(同微信)
鄂荣鹏,erongpeng@csoe.org.cn,13001030561(同微信)
成果展:
张伯儒,zhangboru@csoe.org.cn,13911650484